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我校霍裕平院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专题讲座主讲核聚变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8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8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专题讲座上,我校霍裕平院士做了题为《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与发展》的讲座。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各大媒体纷纷作了报道。(照片从网上下载)

中央电视台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2007年8月24日播出):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讲座 吴邦国主持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十八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与发展》。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国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霍裕平。他从受控热核聚变能及其在未来能源中的地位、受控热核聚变能研究的发展、我国参加ITER计划的基础和目标以及我国聚变能研究发展的设想等方面作了讲解。
  霍裕平说,作为完全伙伴全面参加ITER计划,是我国整体聚变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我国聚变能研发、在可能的条件下大大促进核聚变能应用在我国尽早实现的重大举措。参加ITER计划,将为我国今后自主地开展核聚变示范电站的研发奠定基础。

《人民日报》2007年08月25日报道:
              吴邦国主持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专题讲座 
  (记者石国胜、刘晓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十八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与发展》。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国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霍裕平。他从受控热核聚变能及其在未来能源中的地位、受控热核聚变能研究的发展、我国参加ITER计划的基础和目标以及我国聚变能研究发展的设想等方面作了讲解。
  霍裕平说,从20世纪中叶,人类就开始研究和发展核能。能够释放出能量的核反应大体上有两类:第一类是核裂变反应,即中子打进重核引起重核分裂,并产生巨大的能量。现在全世界有400多座裂变核能电站,生产能量占世界总能源的6.2%。第二类是核聚变反应,即由两个轻原子核“很靠近”后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并释放出能量。由于受控热核聚变能的资源近乎无穷尽,不会大量产生破坏环境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不会产生极难处理的高放核废料,安全性好,受控热核聚变能在研发成功并大规模使用后,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今后人类的能源问题。因此,自上世纪4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主要核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并持续投入相当大的财力和人力,不懈坚持研究、开发核聚变能,论证了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并于1985年组织启动ITER计划准备工作。
  在谈到我国参加ITER计划的有关情况和我国聚变能研究发展的设想时,霍裕平说,我国是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能源问题及由之产生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对有可能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核聚变能研究做了力所能及的安排,对有关ITER计划的讨论给予了高度关注。2002年底,我国政府决定参加ITER计划的谈判,2006年决定在协定上签字。这显示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国家和全人类的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霍裕平说,作为完全伙伴全面参加ITER计划,是我国整体聚变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我国聚变能研发、在可能的条件下大大促进核聚变能应用在我国尽早实现的重大举措。参加ITER计划,将为我国今后自主地开展核聚变示范电站的研发奠定基础。
  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盛华仁、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听取了讲座。

《光明日报》2007-08-25报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讲座 吴邦国主持
  本报北京8月24日电(记者袁祥、李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十八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与发展》。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国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霍裕平。他从受控热核聚变能及其在未来能源中的地位、受控热核聚变能研究的发展、我国参加ITER计划的基础和目标以及我国聚变能研究发展的设想等方面作了讲解。
  霍裕平说,从20世纪中叶,人类就开始研究和发展核能。能够释放出能量的核反应大体上有两类:第一类是核裂变反应,即中子打进重核引起重核分裂,并产生巨大的能量。现在全世界有400多座裂变核能电站,生产能量占世界总能源的6.2%。第二类是核聚变反应,即由两个轻原子核“很靠近”后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并释放出能量。由于受控热核聚变能的资源近乎无穷尽,不会大量产生破坏环境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不会产生极难处理的高放核废料,安全性好,受控热核聚变能在研发成功并大规模使用后,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今后人类的能源问题。
  因此,自上世纪4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主要核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并持续投入相当大的财力和人力,不懈坚持研究、开发核聚变能,论证了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并于1985年组织启动ITER计划准备工作。
  在谈到我国参加ITER计划的有关情况和我国聚变能研究发展的设想时,霍裕平说,我国是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能源问题及由之产生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对有可能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核聚变能研究做了力所能及的安排,对有关ITER计划的讨论给予了高度关注。2002年底,我国政府决定参加ITER计划的谈判,2006年决定在协定上签字。这显示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国家和全人类的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霍裕平说,作为完全伙伴全面参加ITER计划,是我国整体聚变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我国聚变能研发、在可能的条件下大大促进核聚变能应用在我国尽早实现的重大举措。参加ITER计划,将为我国今后自主地开展核聚变示范电站的研发奠定基础。

新华网 2007年08月24日报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讲座 吴邦国主持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十八次专题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与发展》。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讲座。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国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霍裕平。他从受控热核聚变能及其在未来能源中的地位、受控热核聚变能研究的发展、中国参加ITER计划的基础和目标以及中国聚变能研究发展的设想等方面作了讲解。
  霍裕平说,从20世纪中叶,人类就开始研究和发展核能。能够释放出能量的核反应大体上有两类:第一类是核裂变反应,即中子打进重核引起重核分裂,并产生巨大的能量。现在全世界有400多座裂变核能电站,生产能量占世界总能源的6.2%。第二类是核聚变反应,即由两个轻原子核“很靠近”后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并释放出能量。由于受控热核聚变能的资源近乎无穷尽,不会大量产生破坏环境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不会产生极难处理的高放核废料,安全性好,受控热核聚变能在研发成功并大规模使用后,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今后人类的能源问题。因此,自上世纪4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主要核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并持续投入相当大的财力和人力,不懈坚持研究、开发核聚变能,论证了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并于1985年组织启动ITER计划准备工作。
  在谈到中国参加ITER计划的有关情况和中国聚变能研究发展的设想时,霍裕平说,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能源问题及由之产生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有可能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核聚变能研究做了力所能及的安排,对有关ITER计划的讨论给予了高度关注。2002年底,中国政府决定参加ITER计划的谈判,2006年决定在协定上签字。这显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国家和全人类的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霍裕平说,作为完全伙伴全面参加ITER计划,是中国整体聚变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中国聚变能研发、在可能的条件下大大促进核聚变能应用在中国尽早实现的重大举措。参加ITER计划,将为中国今后自主地开展核聚变示范电站的研发奠定基础。
  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盛华仁、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听取了讲座。

《科技日报》2008.8.25报道:
                    ITER计划首席科学家霍裕平说
                参加ITER计划有助于推进我聚变能研发和应用
  本报北京8月24日电(记者罗晖)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天在京举行第二十八次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教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中国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霍裕平。他指出,作为完全伙伴全面参加ITER计划,是我国整体聚变研究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我国聚变能研发、在可能的条件下大大促进核聚变能应用在我国尽早实现的重大举措。
  霍裕平说,从20世纪中叶,人类就开始研究和发展核能。能够释放出能量的核反应大体上有两类:第一类是核裂变反应,即中子打进重核引起重核分裂,并产生巨大的能量。现在全世界有400多座裂变核能电站,生产能量占世界总能源的6.2%。第二类是核聚变反应,即由两个轻原子核“很靠近”后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核,并释放出能量。由于受控热核聚变能的资源近乎无穷尽,不会大量产生破坏环境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不会产生极难处理的高放核废料,安全性好,受控热核聚变能在研发成功并大规模使用后,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今后人类的能源问题。
  霍裕平说,我国是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能源问题及由之产生的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对有可能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核聚变能研究做了力所能及的安排,对有关ITER计划的讨论给予了高度关注。2002年底,我国政府决定参加ITER计划的谈判,2006年决定在协定上签字。这显示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对国家和全人类的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相关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网站报道:
               万钢部长、程津培副部长听取受控核聚变能专题讲座
  8月14日,科技部万钢部长、程津培副部长参加了基础研究司组织的学习会,听取了“受控热核聚变能”专题讲座。我国核聚变专家、郑州大学霍裕平院士从国内外能源需求的紧迫状况入手,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核聚变的优势、ITER计划的目标与任务、我国参加ITER计划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我国核聚变研究目前的状况等。
  听取讲座后,万部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讲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重要建议。这次专题讲座也是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常委会会议进行技术讲座的一次试讲。基础研究司全体人员、ITER办公室全体人员也听取了专题讲座。

《人民日报》2007-7-17报道:
               五院士把脉中国能源: 国家应制定正式能源规划
  王大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专家
  倪维斗 中国工程院院士、动力机械工程专家
  霍裕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严陆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工学家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核物理专家
  (记者余建斌 葛仲君) 7月16日,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 落下帷幕。为期三天的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5位院士,“不约而同”地为我国能源问题“把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的看法。据悉,这是自中国科学家论坛举办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场面。
                    能源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问题】近年来能源消费超常规增长,利用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从1980—2000年,我国的GDP翻了两番,但能耗只翻了一番。2001—2005年,我国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能耗过高引起了院士们的广泛关注。
  谈起我国的能源现状,王大中院士接连用了几个“排名”来说明问题的紧迫性: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能源生产与消费国、第一煤炭生产与消费国、第二石油消费国及石油进口国、第二电力生产国。“我国能源的人均年消费量是1.72吨标煤,虽然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74%,但我国人口众多,这就使能源消费总量居高不下。”
王大中认为,我国能源发展目前面临四大挑战:人均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能源消费出现超常规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仅为33.4%,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节能任务艰巨;环境污染加剧,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而倪维斗院士则将问题归纳为五大挑战:总量需求的巨大压力;液体燃料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农村能源供应。
                     节能意识必须提高
  【提醒】我国的人均能耗还将持续增加,因为浪费严重,节能的潜力很大
  为什么近年来出现了能源消费的超常规增长?王大中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高耗能、高污染、重化工业增长过快。二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交通和建筑行业成为能源消费新的增长点。2000—2005年,全国住宅建筑面积增加2.44倍;2000—2006年,我国成为最大的轿车生产国。
  王大中特别提醒大家,“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在1万美元之下时,人均能耗是随着GDP而增加的。一般来讲,1万美元是实现现代化的标志。而我国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人均能耗还将持续上升。”
  霍裕平院士指出,“北京今年轿车拥有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其它大城市也在‘奋起直追’。我国需要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的人口目前是13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16亿,这么大的能源需求量,大家必须提高节能意识。”
  院士们纷纷指出,因为浪费严重,所以我们节能的潜力很大,今后应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各阶层的节能意识,在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注意交通、建筑的节能问题,应向日本学习,而不要向美国式的高耗能生活方式看齐。
                   能源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建议】继续发挥煤的重要作用,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充分研发未来新型能源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了69%。倪维斗表示,“为什么老说煤?没有办法,不是我偏好煤,而是现在、将来,直到2050年或更晚,煤炭都仍将是我国能源的主力。”
  院士们认为,目前的关键问题是,面对现实该怎么做?
  倪维斗指出,要对煤进行现代化应用,要把以煤的气化为龙头的多联产系统看作是应对能源挑战的战略方向,目前,这种系统绝大部分技术是成熟的,只要我国各部门(煤炭、化工、电力)打破行业界线,通力合作,在三五年内就有可能建立大型的示范多联产装置,并在2020年前后有相当数量的推广。
  严陆光院士表示,21世纪全世界都将进入能源结构调整时期,我国也必须跟上,而能源调整的核心,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份额。他认为,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大概由5个方面组成:大力发展煤的高效、清洁转换技术,继续发挥煤的重要作用;大力开源节流,保障石油与天然气供应;充分利用资源,最大可能地发展水电和核电;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充分支持未来新型能源的研究开发。
                   国家应制定正式的能源规划
  【展望】建立一个独立的能源部门,让节能行动本身成为“巨大的绿色能源”
  这是霍裕平在演讲中提到的首个重要问题。他说,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像法国那样真正意义上的能源规划,没有持续的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以及为满足这些要求所应采取的措施或必要的准备,因此我国能源政策在短期内都会有很大的变动。而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制定结合本国特色、科学的能源规划及稳定的能源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霍裕平强调,建立一个独立的能源部或能源委员会,统一、长期稳定地规划和领导我国能源系统的建立,在当前是绝对必要的。
  杜祥琬院士特别提到,有一种“巨大、廉价、优质的绿色能源”,这就是“节约能源”的行动本身。他说,从1990—2005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降低了50%,但在高能耗产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仍高出40%,利用效率比国际水平低一倍。因此,一定要纠正“GDP就是硬道理”的片面发展观念,确立“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避免粗放的能源开采和利用。此外,节能还要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支撑。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2:19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