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媒体报道:怀念埃塞俄比亚的阳光 郑大学生重温非洲支教故事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4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东方今报2007-11-13 报道:
               怀念埃塞俄比亚的阳光 郑大学生重温非洲支教故事
  (今报记者任璐)长发披肩、戴副眼镜、肤色健康——这就是25岁的李晔,郑州大学材料与工程学2003级的研究生,我省唯一一名前往埃塞俄比亚义务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今年10月,她完成了在埃塞俄比亚的支教生活回国后,还受到了团中央领导的接见和表彰。
  “本来晒得特别黑,回来一个月后又捂白了!”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李晔摸着自己的脸笑着说,“我很怀念埃塞俄比亚的阳光!”

  【初衷】 听说去非洲,另一名同学退却了
  “这纯粹是一个偶然。”2006年9月,李晔刚完成研究生课程,正准备找工作的时候,她在郑州大学网站上发现了一则招募援外青年志愿者的通知,这让她怦然心动。
  经过资格审查、招募笔试、面试、外语测试以后,李晔从100多人中脱颖而出,她和另一个女孩一起,成为郑大选出的两名援外青年志愿者。
  后来,两人接到通知,志愿者要去服务的国家是遥远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那是一个贫瘠、疾病横行的国家,另一个女孩很快就打了退堂鼓。李晔也被长辈和朋友反复劝说:“那边很危险,而且要花去一年的时间,不值!”“这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我要抓住这次机会。”经过反复考虑,李晔下定决心到非洲去走一遭。
  2006年11月1日,一批50人的志愿者队伍从北京出发,来到埃塞俄比亚。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他们被分配到埃塞俄比亚各地从事新闻、水利、农业等工作。“出发前,我特意把三毛的书又看一遍”。但是,现实还是让李晔很崩溃,非洲生活没有刺激、没有浪漫,只有各种想都想不到的苦。
  李晔和另一个志愿者吴聪被分配到一个叫阿克苏姆的小镇支教,李晔负责在当地的一所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里教建筑和混凝土排水工程。

  【生活】 教室像蒸笼,水桶里面有虫子
  阿克苏姆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海拔两千多米,城里有一些花岗岩方尖塔古建筑。但是,这个小镇只有一条柏油路和一条公交线路,大多数居民还住着石头和泥土砌成的房子,吃自己种的beff(非洲产高原话梅草籽),说着提格雷语。
  为避开烈日暴晒,每天早晨6时许,太阳刚刚升起,李晔就起床了。她沿着小镇唯一的柏油路向南步行约半小时,然后走一段铺有碎石的土路才能来到学校,这段路磨坏了李晔的两双“双星”鞋。
  学校里的教室其实是铁皮搭建的厂房,每天中午,铁皮房都被晒得发烫,里面和蒸笼没什么两样。
  李晔的授课时间是每天上午8时到中午12时和下午2时到6时。李晔说,下班以后的时间是最难熬的,小镇上没有娱乐设施,志愿者们住的地方也没有电视和报纸,上网1小时收费72比尔,相当于60元人民币,价格十分昂贵。小镇唯一的图书馆是李晔经常去的地方,那里的藏书大多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
  当地的主食是一种叫“英吉拉”的白色煎饼,李晔无法适应这种食物的酸味。当地的商店里有大米,价格很贵,通心粉相对比较便宜,但需要先泡上两个小时,不然咬不动。
  缺水也是李晔需要克服的难题之一。“那时我觉得洗个热水澡是最幸福的事情。”李晔住的院子里有个大水桶,从远处引来的水就储存在那里面。
  有一次,李晔爬到水桶上看,发现里面有很多虫子在“游泳”。在这样的卫生条件下,得肠胃病是很经常的事情,一年下来,大家都瘦了。

  【适应】 教40名学生,全镇的人都是朋友
  “头两三个月我简直要发疯,后来熬过去就好了!”寂寞、想家、身处异乡的恐惧……李晔度过了难熬的头几个月。
  晚上,李晔会在院里铺张席子,躺上去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她美其名曰“晒星星”。如果有人结伴,她还会到镇外的原野去,看三三两两的土狼在星光下的草原上追逐嬉戏。
  李晔到阿克苏姆没几天,学校里的当地老师就请她去家做客,为她展示一杯咖啡从咖啡豆到烘焙、磨碎、冲泡的全过程。这是当地最隆重的待客礼仪。这位可爱的当地老师还特意找了一部李连杰的电影放给李晔看,表达对中国客人的欢迎。
  小镇上的中国人不多,李晔到阿克苏姆没几天,整个小镇的人都认识她了,路上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她,都会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大声朝她喊:“撒拉姆(你好)!”
  时不时地,还会有光屁股的小孩冲过来塞给她一个木瓜,大声冲她喊一声“China”,然后笑着跑开。
  李晔经常到镇中心参加当地人的狂欢,“我不会唱歌跳舞,就把在大学里学的武术拿出来比划了一下。”李晔笑着说。
  最让李晔欣慰的还是她的40个学生,很多学生是其他小镇的居民,他们每天步行两三个小时来上课。虽然教材缺乏,连课本都没有,学生们的态度却都很认真。“他们让我觉得我的志愿者工作特别有意义。我觉得自己就像播种者一样,给他们的人生播下了一粒希望。”李晔非常感慨。

  【战争】 坐公交车也能碰到扛枪的人
  阿克苏姆位于埃塞俄比亚边境,和厄立特尼亚接壤,由于两国时有冲突发生,在当地,拥有枪支是合法的,很多人都靠AK-47来保护自己。
  今年3月,埃厄边境局势突然紧张了起来,每天都有联合国的直升机在头顶上盘旋,满载联合国士兵的卡车也经常“轰隆轰隆”地在小镇里穿梭往来。“有点紧张,但是不害怕!”李晔说,当时的场景很像在国内看的美国大片。
  4月24日,中原油田的石油工人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边境遇袭,9名中国同胞被恐怖分子杀害。得知这个消息后,李晔的情绪变得很低落:“在埃塞俄比亚,绑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多是要钱,没有钱通常也会放人,这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
  那几天,她每天都往家里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也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
  以前很多时候,李晔去当地的中资公司玩,还会拿起门口保安的枪,比划着拍照。现在,她看见枪都躲得远远的。
  有一次,李晔坐公交车,车上有位老人的衣服里掖着一把步枪,他看见李晔,就用衣服把枪盖了起来。“那段时间,小镇里拥有枪支的人都会有意地避开我们这些中国人”。

  【梦想】 继续做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
  做志愿者期间,李晔遇到了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同行,他们的专业和无私给了李晔很多启示。
  一名澳大利亚志愿者本来是悉尼的建筑师,他专门辞掉工作,自费来到埃塞俄比亚为盖不起房子的穷人建造房屋。
  另一名来自德国的女专家,刚开始的时候准备去埃南部的原始部落做研究,后来,她留在那里,嫁给了部落里的一名男子,致力于改善部落成员的生存条件,保护部落文化,已经有10年之久。
  李晔说,国内的志愿者活动现在还比较落后,停留在初级阶段,对志愿者的印象仍停留在廉价劳动力的层面。“其实,志愿者可以成为一个很有力量的群体。”李晔说,这一年在埃塞俄比亚的志愿者工作对她感触很深,回国之后,除了希望找到合适的工作以外,她希望能继续参加志愿者活动,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李晔说,她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她在房间里世界地图上的埃塞俄比亚版图上画上一颗红心,她说,她对那片土地的感情永远不会消失。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2:48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