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媒体报道2:徐光春书记来郑州大学视察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9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大河报2007-12-19报道:
              徐光春书记昨日赴郑大“践诺” 看一看谈一谈吃顿饭
  (记者李晓敏 实习生 靳颖姝 张朝)“我今天是来兑现诺言的! ”12月18日,徐光春走进郑州大学,面对众多学子,用这句话作为他的开场白。他说: “我之前来郑大的时候曾经给大家承诺,每年至少都要来一次,看一看、谈一谈、吃顿饭。”他的开场白赢得了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从这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里,记者感受到,徐光春书记当天不仅仅是以省委书记的身份、更是以一位师长和前辈的身份来看望学子的。
  据悉,郑州大学作为徐光春的联系单位以后,他曾于2005年4月1日、2006年12月19日两次来郑大,此次是他的第三次郑大之行。
                        “看一看”
  12月18日上午9: 00,乘坐着一辆中巴车,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在副省长王菊梅和省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走进郑州大学。这一次来,他把关注点更多放在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
  上午8时许,在电气工程学院学生电子作品展示室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赵天文等十几个学生,再次调试着自己的“作品”,“等会儿徐书记要来参观我们的作品呢”! 同学们兴奋地等待着徐光春的“检验”。
  9: 00,徐光春一行走进电子作品展示室,他首先观看了赵天文设计的机器人。
  “小强,跳舞”,“小强,发射”。
  看到小机器人在赵天文的“发号施令”下,依次做各种动作,徐光春很欣慰,他一边观看演示,一边不停地点头赞许: “设计得好! ”
  徐光春说,大学进行创新型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好处,“我觉得不仅仅是培养创新方面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创新的理念,这样一种创新的精神”。
  随后,徐光春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药学院。
  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当看到配备齐全的摄影实验室、电子编辑实验室时,徐光春不由得流露出对现代学子的“羡慕”,“我们上学时都是两人一台相机,画版都是在纸上画”。在参观演播室时,徐光春笑着说,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的演播室,比凤凰卫视的条件都要好啊。
  在药学院,参观完腊叶标本陈列室、水浸标本陈列室、生药标本陈列室等实验室后,师生们邀请徐书记题词留念,徐光春挥笔题下“药为医之本”五个大字。
                        谈一谈
  【畅谈感悟十七大】
  将近10: 00,徐光春直奔郑州大学图书馆一个阅览室,他要和郑大学子们“谈一谈”了。
  在图书馆三楼中外文工具书阅览室,闻讯而来的郑大学子挤满了整个房间,由于位置不够,很多学子便站在过道里、门口边上。据老师估算,现场挤满了300多名学子。
  徐光春在长桌前坐定,“非常高兴今天又一次来郑大和大家进行交流,一起谈谈我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学习、工作的一些感受。目前,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对于十七大的精神内涵,徐光春用五句话进行了概括: “高举一面旗帜;坚持一个统领;明确一个目标;把握一个布局;重视一个建设。”
  而对于大学生如何学习十七大,徐光春认为应该落实到三点: 明确一个视点、确立一个站点、准备一个支点。
  第一,要明确“视点”,认清形势。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掌握本领,更好地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视点”,认清大形势、盯准大目标、明确大方向,做到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
  第二,要找准“站点”,确立位置。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准建设者,这就要求广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准备。每位同学都要站在这样一个“站点”上来思考问题、谋划人生。
  第三,要准备“支点”,增长本领。这个“支点”就是知识、就是本领。只有我们的“支点”更坚固、更有力,下一步的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基础和条件,走进社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更好地接受祖国、人民和社会的选择。
  【受资助学生现场感谢】
  一个小时的谈话结束后,徐光春把话题的自主权交给了台下的学子们。“徐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关于新闻出版在舆论引导中的位置问题。”第一个“抢”过话筒的新闻系2006级学生李薇说,因为徐光春书记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兼职教授,所以她认为喊“徐老师”更亲切。
  而对于这个称呼,徐光春欣然表示接受,同时对这个问题细致谈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刚结束,一直站在过道边认真听讲的新闻系2005级研究生赵宗禧很迅速地接过了话筒。出人意料的是,他拿过话筒并没有立即提问,而是先向徐光春鞠了一躬,表示深深的谢意: “请允许我当面向您说一声谢谢、给您鞠一躬。”赵宗禧说,他是徐光春今年4月份用自己稿费资助的十个郑州大学贫困学生之一。“是您的及时资助和学校的关爱使我能继续学业。”然后才向徐光春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去年12月,徐光春书记来郑大时,为师生作了题为《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彩演讲。不久,河南人民出版社将这篇演讲稿作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统编教材出版发行。徐书记把收到的1万元稿费全部捐给了郑大贫困学生,赵宗禧是十名受助学生之一。
  【用自身经历引导学子就业】
  “传统媒体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如何应对?”“对于准记者来说,如何培养新闻职业道德?”“大学生如何创新?”……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徐光春一一认真作答。
  “我是来自广告专业的大四学生,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我想请问徐老师,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们走向社会就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您对我们有什么建议?”魏亚萌提出了一个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关注的焦点问题。
  “大四的学生心里装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就业,我看首先做好心理准备。”徐光春笑了,学生们也跟着笑了。徐光春接着说,从河南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还可以,但是毕竟还有一部分学生,只能说暂时没有就业。
  徐光春建议大学生不要把毕业后的第一项工作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也不要认为大学期间学的就一定是日后要干的。
  徐光春说,我们班五十来个学生,最后真正做新闻的只有十来个。我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项工作,是在一个工厂里搞宣传,给工厂写新闻稿。这个起点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对我了解社会、了解基层很有帮助。实际上对我进一步做好一个记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实习。我认认真真地做好这项工作,不断地给当地报纸写稿,投稿,最后报纸认识了我,也接受了我,于是我就开始到地方的报纸当记者。随后,因为工作出色,又到了省里画报社当记者,又到了新华社当记者,最后在中央新闻单位当了总编辑。
  徐光春语重心长地告诉即将毕业的学子: “在选择就业的时候,可能有个非常理想的结果,也可能是不理想的结果,但是你都要能够承受,不要怕,因为作为你们,人生的道路还长得很,不要把第一步就认为是最后一步,来日方长,但是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我建议你们不要放弃,只要认定了这个目标,努力去做,哪怕你走了很多弯路,最终会成功的。”
  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让在座的学子们温馨而感动,现场掌声一片。
                         吃顿饭
  6个问题结束后,时间已到11: 50。
  “该吃午饭了! ”再次和学子握手告别后,徐光春赶到郑州大学新校区秋穗园餐厅,就餐的同学纷纷起立鼓掌,几个同学还主动给徐书记让座,而徐书记也不断地给同学们伸手打招呼,郑大法学院2005级学生焦阳说自己很幸运,因为他有幸和“徐老师”坐在一起共进午餐。
  西红柿鸡蛋、小酥肉、青椒肉丝、白菜豆腐、大米饭外加一份蛋花汤和一碗粥,徐光春和同学们边吃边聊。
  “饭菜贵不贵?”“学习有困难没?”徐书记关切地询问食堂饭菜情况,生活开支,学校供暖以及学习等问题,还不断嘱咐同学们多吃点,保养好身体。
  面前的学生餐“一扫而光”,徐光春站起身来,轻轻地拍拍同学们的肩膀,向大家告别。
  学子热议“郑大行”
  徐光春书记的到来,成了郑大学子的热门话题。
  郑大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大四学生王冠一说,他三次聆听了徐光春书记的报告,而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他说,第一次,感觉徐书记是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导,深入浅出地为大学生讲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为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社会上某些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第二次报告,徐书记用他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告诉我们这些大学生如何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学习做人的道理。而这次报告,王冠一认为,徐书记作为术业有专攻的新闻界前辈,用他知行合一的学术态度,教导我们这些新闻界后辈,如何更好地学习新闻、认识新闻、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儒雅、博学、睿智,不仅仅是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导,更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师长、我们准新闻工作者的‘前辈’。”王冠一的一番评论,深得在场所有学子的认同。
  
东方今报2007-12-19报道:
                 省委书记三访郑大 用亲身经历勉励学子“要有出息”
  (今报记者 赵媛 通讯员 张林)“我在郑大讲过一句话,每年我至少要到郑大看一次,来讲一次课,和同学们吃一次饭。”昨天上午,距离去年在郑州大学开讲国学整整一年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再次来到郑大,兑现对郑大学生的“三个一次”承诺。
  作为有近40年资历的“老新闻”,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学生:“30多年来我也走了不少弯路,只要认定了目标不放弃,最终还是会成功。”
  【欢迎篇】学生起立一分钟鼓掌
  上午9点50分,身着灰色西服的徐光春一走进阅览室,300多名学生全体起立,并用长达一分钟的掌声欢迎徐书记第三次来到郑州大学。“大家知道,徐书记长期从事新闻宣传战线的重要领导工作,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学专家,大家有什么新闻理论问题都可以向徐书记请教。”郑大党委书记郑永扣说,从1994年起徐书记就担任了郑大新闻专业的兼职教授,这次他专门要求要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座谈。
  现场不设讲台,省委书记和普通大学生围桌而坐,开始了一场真正“面对面”的交流。
  省广电局局长赵景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赖谦进、河南电视台台长周绍成等领导也作为新闻界的前辈,参加了座谈会。“非常高兴今天又一次到郑大和大家进行交流。我在郑大讲过一句话,我说我每年要到郑大来看一次,要和郑大的师生们谈一谈,而且要和郑大的师生们吃顿饭。”徐光春笑着对学生说,自己的诺言要严格兑现。
   河南今年“亮点”很多
  “大学生要把握一个视点,确定一个站点,准备一个支点,认真学习努力成才。”徐光春说,中国的发展为青年学生创造了大好的机会。对学生来说,只有抓好这三点,发展才能更有针对性。
  谈到兴处,徐光春忍不住“抖”出了河南的家底:“今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亮点很多啊。”
  他自豪地说:“我们今年的经济总量可以突破15000亿,继续保持全国第五位!而且质量提高,发展速度达到14.5%左右。我们的工业增加值突破5000多亿,去年第六位,今年排到了第五位!其中工业利润增长65%,工业利润在全国居第四位!”“我们的粮食生产今年达到1039亿斤,已经连续两年突破1000亿斤,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区,在全国居第一!”徐光春提高了声调,他说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了全国1/10的粮食,值得河南人骄傲!“河南的形势将会更好!”徐光春说,明年的工作已经进行了部署,河南将会建设得更好。
  【提问篇】省委书记变身“老师”
  结束了63分钟的讲座时间,徐光春让学生们自由提问。新闻与传播学院2006级学生李薇第一个“抢”到话筒:“请允许我称呼您‘徐老师’,因为您也是我们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兼职教授。”她说,十七大报告中,谈到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把新闻出版放在最前面,是不是新闻出版在舆论引导中的位置更加重要?
  “舆论能左右人心,能左右人的思想,有引导人的作用。”徐光春说,在人们无法亲眼看到实情的情况下,人们的凭据就是媒体舆论。新闻出版是舆论的载体,所以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把新闻出版做好、发展好。
  “徐书记,请允许我当面给您说声谢谢,鞠一个躬。”昨天,郑大2005级研究生赵宗喜第二个“抢”到话筒,他用深深一躬对徐光春表示感谢。今年4月份,徐光春用自己的1万元稿费资助了10名大学生,来自濮阳农村的赵宗喜就是其中之一。
搞新闻的也能当省委书记
  在回答同学们的提问中,徐光春还透露,现在有很多厅局长跟他说,当初他刚来河南的时候,不少人在背后说他:“搞新闻的怎么能来当省委书记,河南要麻烦了!”“我看还可以吧,我干了三年了。”徐光春一挥手,笑着和同学打趣道。听到这儿,学生们都笑起来,全场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徐光春说,做事情要有基本的素质,要有一套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最基本的东西掌握了,不管你学什么,将来到社会上干什么都能干得好。他说自己同班50个同学,有做建材的,有做贸易的,真正从事新闻行业的只有不到10个人。
亲身经历勉励学生“要有出息”
  新闻与传播学院2004级学生魏亚萌马上就要毕业了,她的问题是:“我们走向社会应该做些什么准备?”“38年前,我从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遇到过和你们一样的问题。”徐光春说,自己1969年从人大新闻系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到北京市东方红炼油厂搞宣传。“我那时的理想是当个真正的记者。”徐光春说,虽然第一份工作和自己的理想有差距,但普通的宣传干事他也认真干好。同时他一颗干新闻的心依然不“死”,不断坚持给报社投稿。终于在1972年,他调进了《兵团战士报》,成为一名记者。
  徐光春说,这虽然是家很小的报社,但自己依然认真工作,要做个“真正有出息的记者”。30多年来,他从地方报社到省级报社,再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宣部、广电局工作,一直没有和新闻分开,直到来到河南。“哪怕走些弯路,也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徐光春说,自己这30多年也走了不少弯路,但只要认定了目标不放弃,最终还是会成功。
  【现场篇】为郑大机器人“小强”叫好
  昨天上午8点50分,徐光春先来到郑大物理工程学院实验室。“这是我们学生自己设计的‘语音识别机器人’,它叫小强。”看到徐光春被实验台上一个30厘米高的小机器人吸引,郑大电气工程学院2004级学生赵天文介绍。“小强,跳舞!”赵天文给“小强”一个指令,机器人立刻摇头、扭腰跳起了舞。郑大校长申长雨说,这些机器人全是本科生自己设计、开发、研制的。“本科生能做到这一步,不简单!”徐光春轻抚赵天文的背,点头称赞。他说,中国传统的高中教育重基础不重创新,大学时期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吃饭篇】吃5块钱学生套餐
  中午12点,徐光春来到郑大松园餐厅。“老规矩,和同学们吃一样的套餐”。和去年一样,徐光春直接坐到了餐厅二楼的一张圆桌前,和四名普通学生共进午餐。
  服务员端上5块钱的套餐是两素两荤:西红柿炒鸡蛋、青菜豆腐、青椒肉丝、小酥肉。在大厅的其他餐桌,郑大800多名师生也在围着吃午饭。
  饭菜端了上来,刚刚坐稳,坐在徐书记对面的石琳就被身后的摄影记者团团包围,动弹不得。石琳只好干脆把手放在双膝上、收拢上身腾出更大的空间给记者们。
  “姑娘,吃饭啊!”徐光春恰好看到这一幕,就停下筷子,冲着石琳摆摆手。“最近粮油涨价,学校伙食有没有受影响?”饭桌上,徐光春边吃边询问。
  “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书记吃饭又快又干净。”坐在徐光春旁边的焦阳说,20分钟后徐书记就把四个菜都吃完了,一大份米饭也吃得干干净净,他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作风同样显现在餐桌上。
一个大学生眼中的徐书记三年印象
  昨天中午,徐光春在餐厅刚拿起筷子,历史学院学生王冠一就挤到了他身边。
  “徐书记,我三年听了您三次讲座,谢谢您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大餐。”王冠一说,在餐厅等,就是为了再次握手感谢徐书记。
  “每一次报告,徐书记都给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都很深刻。”王冠一说,他很幸运,是为数不多听过三次报告的学生。
  第一年:40次笑声和18次掌声印象:儒雅
  2005年4月1日,徐光春到任伊始,第一次来到郑州大学开讲国际形势。在2个小时23分钟的讲座时间内,共响起40次笑声和18次热烈的掌声。
  王冠一说,那时他只是坐在后排的普通听众,正是那一年的讲座让他对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整个讲座过程中,徐光春风趣、幽默的演讲内容让大学生掌声、笑声不断。
  他觉得徐书记很儒雅,和学生在一起丝毫没有架子,“不像一个官员,更像一个学者”。
  第二年:讲国学畅谈礼仪人生印象:博学
  “徐书记第二次到国学大讲堂讲课,是我写信邀请的。”王冠一说,学校当时在策划国学大讲堂,是他“自作主张”写信邀请徐光春书记。
  2006年12月19日,距离第一次讲座一年八个月之后,徐光春回信并接受了王冠一和他同学的邀请,与郑大学子一起探讨“中国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徐书记很博学,《论语》、《中庸》的原句他不用看稿,脱口而出。”王冠一说,徐书记对“仁义礼智信”都进行了解释和延伸,让他受益匪浅。
  第三年:讲亲身经历勉励大学生印象:知行合一
  “徐书记作为新闻界的老前辈,不仅有丰富的学识,还有在新闻界摸爬滚打近40年的亲身经历,非常有说服力。”王冠一说,如果让他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知行合一”。
  “我还想告诉徐书记个好消息,我已经被保送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读研究生了。”王冠一说,在这几次讲座的影响下,学历史的他对新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下决心转行。
  “徐书记30多年的奋斗经历给了我信心和勇气。”王冠一说,他也会拿徐书记今天说过的话自勉,将来成为一名有出息的记者。

郑州晚报2007.12.19报道:
                   徐光春郑大校园看师生
  昨日上午,省委书记徐光春如约再次走进郑大校园和同学们谈学习聊生活,这是他在学生食堂帮一位女生摆套餐。(
配发图片)
  聊专业
  他跟同学讲原则:“游戏新闻等于游戏社会,那些炒作、恶搞出来的假新闻,是极不负责任的。”
  谈就业
  他为同学鼓干劲:“就业,最重要的是心理准备!第一份工作并不是最终目标,但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
  吃食堂
  他和同学开玩笑:“我说什么来着,生女孩儿比生男孩儿好吧?别的先不说,光吃饭省钱这一条就看出来了吧?”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3:0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