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河南日报报道我校一附院实现个体数字化治疗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6日 新闻来源:相关媒体
  2012年09月05日《河南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秉龙)9月2日,一项瞄准世界神经修复学术前沿、国内首创的对多种原因导致的瘫痪昏迷病人实施细胞分子水平精准诊断、进行个体数字化治疗的新成果,由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宋来君、副主任杨波教授在河南省神经修复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对外发布。
  该成果受到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和我省各地市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小儿内外科等10余个专业300名业内代表的高度评价。
  目前,对瘫痪昏迷病人的传统治疗不外乎康复、理疗、药物、针灸等方法。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一部分病人有效,而对另一部分病人出现弱效或无效,疗效如何也缺乏深层次的检测和原因探讨。
  郑大一附院的专家们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神经系统损伤的流式细胞分选等方面的研究。他们经过一年多潜心攻关发现:颅脑损伤或脑外科手术后,患者体内外周血或体液内出现了干细胞标志细胞和免疫学细胞的明显变化,不同患者或不同病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专家们可结合患者体内其他损伤因子的不同和变化,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该病人的治疗策略,再根据初步治疗反应进行调整,最终选定“优化治疗”方案。
  统计数字显示,我省每年新发瘫痪昏迷病人约6万人左右,全国80万人左右。由于这类病患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人工成本大,给病人、家庭造成了极大痛苦和沉重负担。这一新成果,开创了对重大疾病——瘫痪昏迷实现救治效果最大化的新途径。
  9月3日,记者从郑大一附院获悉:为使这一新成果尽早造福瘫痪昏迷病人,由郑大一附院神经外科牵头负责技术指导的各地市医院作为协作单位的临床推广应用工作已正式启动。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5:19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