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郑大故事:逝而不已 留爱人间 捐献遗体用于医学教学——记百岁老党员王华冰(图)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9日 新闻来源:党委宣传部 离退休职工工作处
                              郑大故事:逝而不已 留爱人间 捐献遗体用于医学教学
                                     ——记百岁老党员王华冰

    王华冰(1918-2019),女,1918年3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1937年9月参加工作,1939年4月经邓颖超介绍入党,先后在山东、重庆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6年按照组织决定回到河南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共纺织工业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武汉钢铁公司机关委员会副书记、武汉钢铁公司医学院副院长、武汉钢铁学院党委副书记、原郑州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于1983年7月离休,2019年10月9日与世长辞,享年101岁。
    王华冰生前曾多次表明的心迹:“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余热就发个余光吧!即使我们没热了,没光了,死了,也要把遗体献出来。我曾在医院当过副院长,知道学生们难得在尸体旁上一次解剖课。所以,我们给党的最后一次贡献就是把遗体献给医学院,用于教学解剖。能为党、为社会主义再作一点贡献,千刀万剐也是愿意的。”子女遵其遗愿将王华冰同志的遗体捐献给郑州大学用于医学教学与科学研究,实现了他们夫妻二人将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的心愿。王华冰老人的大爱义举,赢得了郑州大学全体干部师生的广泛赞誉。

    生为人民服务 逝为医学献身
  10月1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郑州工学院(2000年郑州大学、郑州工学院、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华冰同志遗体捐献接收仪式在郑州大学人体科学馆举行。这是继其老伴原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武旋声之后的又一次遗体捐赠。这对老一辈革命伉俪毕生为人民服务,逝去又为医学献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最庄严的承诺。
  王华冰老人1918年生于河南南阳,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她毅然决然地从牛岗村出走到开封,开启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后经邓颖超同志介绍入党。参加平津流亡同学会、重庆六年地下斗争,远离领导、潜回家乡南阳三年孤军作战、文革期间被诬陷为“叛徒”……在为党的事业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她历经种种磨难,却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从未改变对党的热爱。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981年,在化工部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部领导同志传达了中央关于逐步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指示精神。作为院党委副书记的王华冰觉得自己年龄超过60岁了,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便主动向上级递交了离职报告,并坚定地拒绝了领导让她升任党委书记的决定。离休后的她时刻关注学校发展,将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继续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促进了设备、师资、就业等问题的解决和学风的改善。

    辛勤浇灌育新人 廉洁奉公作表率
    一片冰心在玉壶。从事多年教育事业的王华冰,对下一代有着特殊的感情。早在1985年,她和老伴就各自拿出两万元资助家乡办学育人,鼓励孩子们早日成才,用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所谓一“砖”引来遍山“玉”,王华冰与老伴儿的事迹,一时掀起了两地集资办学的热潮。其中,王华冰的家乡南阳县一年集资款为全年用于基建的教育经费的3倍,武旋声的家乡河北元氏县全县为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投资的总额达77万多元。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善款中有老两口为小女儿简办婚礼节省下来的嫁妆钱。
    此外,她和丈夫还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他们约定百年之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教学和科研解剖。在给学生们讲授党课时,她常为年轻一代讲述中国共产党队伍里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同学们总是会被这位老人传奇的一生、坚定的信仰所吸引。她注重以德育人,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有的学生都叫她“王奶奶”。
    在王华冰的家里,书桌、木床的油漆大块剥落,一张竹凉席补了又补,除了一台电视机,几乎没有一件可称“高档”的家具。“钱这东西是购物的凭证,保持一般生活水平就行,多了没用。” 王华冰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出了名的。韭菜刚上市,一块钱一斤,不买;六毛钱一斤,不买;两毛钱一斤,才买。她说:“营养价值是一样的。”她拒升工资、屡退奖金,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无私品格。
    1981年建党60周年之际,她和老伴每人向党组织交了1万元党费,这在物质并不充裕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真是大义之举。别人问她:“有这个钱改善生活不好吗?总捐出去,图个啥?”她毫不犹豫地答道:“图个啥?只图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作为学校领导干部,她两袖清风,从不使用特权便利自己及亲戚,等到学校普及了液化气,她才同意安装;总是等到外出旅游和疗养的人报完名后,她才考虑自己……

    高风亮节传千秋 一片丹心为他人
   1987年《午间半小时》的一篇通讯让近10年未见的两位革命战友再次久别重逢,重话旧情。原来,作为通讯主角的王华冰正是在邓颖超的介绍下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并在组织上直接和邓颖超联系,只是两人在此后的岁月里多次断了消息。后在《午间半小时》节目组的帮助下,邓颖超获得了王华冰居住地址,在给其书信中饱含深情地写道:“王华冰同志是一个好样的女共产党员……得知你多年来的情况,特别是你和武同志经过的考验……”毫无疑问,王华冰担得起这样的赞美。
    之后,当邓颖超听说王华冰和她的丈夫几次将自己全家几十年积蓄下来的6万多元钱拿出来支持教育事业时,非常激动地说道:“王华冰同志不愧为党培养几十年的老党员,多年不见,真想念她”。
    “一生奋战报国家,两番奠基促四化。三四十年集六万,捐资办学育春芽。献身医学表夙愿,死后何需用火化!偕老同心共勖勉,儿孙勠力振中华。”这是王华冰和老伴儿同赋的《离休述怀》,亦是他们把一切献给党的真实写照。
    生命的价值是用贡献来衡量的,王华冰把多年来的积蓄作为党费上缴组织,为孩子捐资助学,离休后一直义务坚持为学生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把遗体捐献于医学教育事业,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这种“逝而不已,留爱人间”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所有郑大人敢为人先,努力奋斗,将个人理想与抱负融入祖国的建设发展中,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让中原更加出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刘乐乐 高雨琪 撰稿)

              

                                        王华冰在庆祝建党六十八周年大会上

                

                                               王华冰与邓颖超同志

              

                                           学校为王华冰老师举行祝寿活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