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我校学子自拍奥运宣传片老师骑车送北京奥组委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08日 新闻来源:学生记者 毛湛文 郑海峰
  4月3日,上午9点30分,郑州市二七广场,我校广播站的陈卓老师带着我校广大师生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美好祝福,踏上了为期五天半的“北上征程”,他携带着由我校有线广播站学生轻扬工作室学生们独立制作的奥运宣传片《京舞中原》光盘,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前往北京,并将片子呈交给北京奥组委。
  上午10点,在省博物院的文博广场,河南省电视台8套举行了“迎奥运DV快乐行”开幕仪式,把我校的这部学生自拍的DV宣传片作为收到的第一部作品,河南电视台8套的负责人和我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分别在仪式上讲话,共同表达对北京奥运的祝福,并为陈卓送行。
  据悉,陈卓老师将平均每天160公里的单程,在沿途的八个城市和部分高校中宣传奥运、宣传郑大。中国教育电视台、省、市电视台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不断给予跟踪报道,省电视台8套已经向社会首播的该宣传片。
              “没想到片子这么轰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新浪播客48小时超过3万的点击率,省级多家媒体的追踪报道,北京奥组委宣传部副部长徐达的肯定和鼓励,“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电影影像大赛”网络投票的第一名,让这部郑大学子自己独立拍摄的融合中原文化与奥运理念的宣传片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想到片子这么轰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面对目前的成就,《京舞中原》的学生导演陈锐瑞坦承自己的感受,“当我们得知它是全国唯一一家大学生自发组织拍摄的奥运宣传片时,我们欣喜不已。”
  谈及拍摄此片的初衷,负责摄像工作的周昶同学说道:“作为一名大四学生,我们最初只是想利用最后的一段大学时光,为郑州大学留下一份纪念,又加上今年是奥运会,才萌发了拍摄这部片的念头。”
              “8分8秒,融进我们对奥运的期盼,奥运有我!”
  《京舞中原》时长8分8秒,恰与北京奥运会08年8月8日开幕相契合。影片分为“运动”与“人文”两个部分,既展示了郑大学子参与篮球、网球、合球、110米跨栏等运动项目的热情,又融合了书法、武术、剪纸、象棋、风筝等传统文化符号以体现“人文奥运”。
  而取名“京舞中原”也有着独特的内涵,“‘京’字代表了北京奥运的标识,‘中原’是中华文化孕育之地,‘舞’字则点出了中原人迎奥运的心情。”陈锐瑞向记者介绍道,“我们想通过这部片子表达青年学子期盼奥运祝福奥运的精神面貌;同时,将中原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播出去。8分8秒,融进我们对奥运会的期盼,奥运有我!”
影片最具特色的当属结尾部分,365名大学生、残疾艺人剪纸作品、500支水上蜡烛、95间寝室灯光等四个镜头传达出了一句特别的祝愿:“郑大学子”“祝福”“北京”“2008”。
              “2008年1月15日7点,这一刻我们永不会忘记!”
  但就是这四个不到10秒的镜头,却耗费了剧组人员大量的心血。现在回想起拍摄水上蜡烛的情景,统筹李萌同学仍记忆犹新。2007年12月2日晚上,室外气温1度,当剧组人员把载有500多支“祝福”字样蜡烛的竹筏放在湖面上,谁也没有想到,一阵寒风突如其来,吹灭了三分之一的蜡烛,拍摄被迫中断。但令在场所有人更没有想到的是导演陈锐瑞、场记张开超、剧务曾晋宇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湖水里,重新将一根根蜡烛点燃。而这个镜头在片中只不过三秒。类似的困难还有很多,95间寝室灯光组合成的“2008”、寻找“北京”字样的剪纸等等,但这些困难在剧组人员的眼里都只是成功道路上的试金石。
   “配乐是后期制作中最困难的部分。面对拍好的素材,如何将镜头和音乐完美融合成了我心头最大的困扰。我们没有专人谱曲,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广播站十万首乐库中一首一首地听,十万首啊,当时我都听麻木了,用大海捞针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周昶说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即便寻找过程如此枯燥漫长,周昶也还是找到了令他满意的配乐。“2008年1月15日7点,这一刻我们永不会忘记!”在经过4天4夜的连续“鏖战”,周昶与陈锐瑞终于完成了《京舞中原》的后期剪辑工作。
              “有了这么多的支持,牺牲再多我不后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京舞中原》的成功不仅让剧组尝到了收获的喜悦,更让他们下定决心,优化完善片子的内容,以更好的凸显中原人民心系奥运的主题。2008年3月,经过紧张的补拍与修改,添加了豫剧、太极拳、孔明灯、民乐、抖空竹等新的中国元素,第二版的《京舞中原》出炉了。从2007年11月开始拍摄,再到现在“大功告成”,这期间拍摄制作占用了这些大四学生太多的时间,为了这部片子,周昶不惜花费7000元为剧组配置了电脑,他们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选择:陈锐瑞放弃考研,周昶放弃考公务员。当记者问到是否觉得后悔时,他们疲惫的脸上显出坚定的神情:“很庆幸我的家人很理解也很支持我,何况还有这么多好朋友与我一起奋斗。有了这么多的支持,牺牲再多我不后悔!”
  如今片子马上就要送到北京奥组委了,剧组人员的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他们把《京舞中原》的光盘交给了即将赴京的陈卓老师,“陈老师一直都很关心我们,支持我们。这次他骑车去北京,希望他一路顺风,带去我们对奥运的祝福。”在陈老师出发之前,陈锐瑞说出了剧组人员的心声。


             附:郑大学生自拍迎奥运宣传片《京舞中原》介绍
  一、拍摄初衷
  《京舞中原》是一部长8分8秒的郑大学生自拍迎奥运宣传片,由郑州大学新校区20名在校大学生前后经历168天摄制完成。从脚本设计到统筹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全部为郑大学生自行独立完成,力图反映中原学子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体现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全民运动的和谐画面,表达中原人期盼奥运、祝福首都的真挚情感。此片的主创人员是大四学生,他们也希望利用自己最后一段大学时光的努力为这个美丽的校园留下一份积淀和纪念。
  二、拍摄过程
  为了精益求精,也为了能在四月给北京一份厚礼,整个8分8秒的宣传片《京舞中原》于2007年11月开拍,2008年2月完成样片,经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陈晓伟老师以及校党委宣传部领导观看审阅,尤其是在今年3月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徐达来我校讲学期间,请他审片并荣幸得到他的指点,同时在我校小范围学生中播放并征求修改意见。3月份,经过紧张的补拍和修改,现已完成。由于修改变动较大,目前保存有修改前后2月样片版和3月新版两个版本。
  整个DV宣传片共计拍摄了60多场内容近千个镜头;拍摄道具包括滑轨、场记板、反光板、柔光灯等10多个,均为我校学生自行设计制作;拍摄中有8000名郑州大学师生参与,得到了学校领导、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武装部、保卫处、后勤集团、体育系、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有关部门和院系的大力支持。
  三、主要内容
  《京舞中原》DV宣传片分为“人文”和“运动”两大部分,突出青年学子迎接奥运、祝福奥运和弘扬奥运精神等内容,其中“运动”、“祝福”、“和谐”、“中国红”、“中原”、“大学生”等元素贯穿片中,充分展示了中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交融与传承。最后,分别由郑州大学400名学生组成的“郑大学子”、500支博雅湖上的蜡烛“祝福”、河南残疾剪纸艺人的作品“北京”二字、我校95间学生宿舍灯光组成的“2008”等四个镜头组成一句:“郑大学子祝福北京2008”,作为整片结尾。
  四、社会关注
  我校学生自拍DV宣传片《京舞中原》得到了社会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在拍摄期间《大河报》、《河南商报》、《东方今报》、《郑州日报》、河南电视台2套、3套、8套、9套以及郑州电视台2套等媒体前来采访和跟踪报道,新华、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全国主要网络媒体也纷纷转载,刊登有关剧照,近期社会广泛关注。
  2月版《京舞中原》样片还参与了“北京2008奥运会官方电影影像大赛”,在全国众多评选作品中,该片点击率和投票数持续位列第一;新浪网还把该样片放在了主页上重磅推出,48小时的点击率超过了3万,对郑大和本片好评如潮;此样片还即将开始在全国公交传媒系统上作为公益内容推出。
  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徐达老师看到了《京舞中原》后,在给予修改意见的同时,充分肯定这部在全国唯一一家大学生自发组织拍摄的宣传片,并邀请摄制组成员4月初将修改过的新版《京舞中原》送到北京奥组委,如果有机会他希望此片能在中央级媒体播出并转送给国际奥委会。
  五、宣传设想
  新版《京舞中原》近日已制作完毕,拟在校园内通过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组织播放,同时,摄制组主要成员将把该宣传片送往北京奥组委,真诚表达郑州大学师生对北京2008奥运会的祝福,充分展示郑大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母校争光!
  
                                  郑州大学学生轻扬工作室
                                     2008年4月1日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6 03:13:05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