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在新校区第一会议室,我校二十几位女专家、女教授、女博士共聚一堂,参加由校女工委和女专家教授协会联办的巾帼英才“科技创新”高峰论坛,畅谈“科技创新”,为“三八”节献上一份厚礼。
参加此次论坛的女专家教授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及知名社会、学术荣誉的获得者。论坛上,她们以理论的高度和鲜活的事例,结合自身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体会,对于科技创新的意义、途径、目标、方法、心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可借鉴的观点。女专家教授们普遍认为,科技创新对于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崛起、对于学校创建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要有创新意识,把握学科前沿;要有创新能力,凝练学科方向;要有积极主动、乐于奉献的科研精神,树立远大的科学目标;要有协作的科研队伍,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童丽萍教授提出科技创新应避免“老、同、活、散”,要学会凝炼研究方向,建设研究团队,要学会做一个潜心做学问的人,她说“做有效率的工作和过有质量的生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群教授提出科学工作者要有“延时满足”精神,不贪图眼前利益,她说“科技创新是我们的职责”;公共卫生学院王凯娟教授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工作,师生应在科研工作中教学相长,她说“向前走,即使一小步,也是新高度”;法学院吕明瑜教授认为科技创新要勇于挑战权威、挑战传统、挑战自我,研究要有新思路,要选好方向,她提出要把创新观念生活化,她说“创新需要敏感性”;公共卫生学院周舫副教授认为创新可以从学科的交叉融合中产生,还要学会坚持,她说“坚持就会有收获”;一附院院长乔玉环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科研经历讲述了科技创新的艰辛和重要性,她说“工作着是美丽的,创新有苦更有乐”;教育学院葛坤英教授她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活泼的事例,为如何缓解科研工作中的艰辛劳累开出了“自寻快乐、遇事达观”的“良方”,要学会主动构建高质量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备一个“心理小药箱”,她说“只要有人在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
最后,郑州大学女专家教授协会主任委员董明敏教授以“广大女专家教授不做女强人,要做成功女人”的寄语,为本次论坛画上了圆满句号。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6 0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