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人事部、河南省人事厅、教育厅关于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推进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今年上半年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到全国重点院校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我校研究制定出了《郑州大学院系“三定”工作实施意见》及《郑州大学2004年度岗位津贴总额核拨及发放办法》(草案)。为使改革草案尽可能科学、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徐振鲁副校长于2004年11月1日至11月2日主持召开了机关部处领导、院系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的三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专题座谈会,共100余人参加座谈,认真征求对学校人事改革草案的意见。
在座谈会上,徐振鲁副校长就进一步深化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和我校的基本思路,召开座谈会的目的和任务等问题发表了讲话。
徐振鲁副校长首先传达了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文件精神,他说,2000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并指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实行岗位管理。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把聘用制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进一步确定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并要求到2005年在全国事业单位全面实行聘用合同制。 河南省2003年召开的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明确规定全省事业单位2004年底以前推行全员聘用制。最近河南省人事厅、教育厅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加快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务必在今年年底以前完成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因此,推进与我校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的人事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徐振鲁副校长在讲话中分析了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形势和任务。他指出:当前,全国各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都在不断深化,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而我校人事制度改革却相对滞后,与我校的发展不相适应,甚至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人事制度方面缺乏竞争机制,分配制度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大锅饭等。谈到我校的改革任务,徐振鲁副校长指出:2004年是我校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最为关键的一年,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推行以定编、定岗、定责为核心的的全员聘用制。二是在实行全员聘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岗位津贴分配制度。11-12月份,我校将在院系推行定编、定岗、定任务的全员聘用制,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新的岗位津贴分配办法。
徐振鲁副校长在讲话中还详细介绍了全国高等学校新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形势和我校改革的基本思路。他说,国内各重点大学早在1999年就开始进行第一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主要是实行以业绩计算为主的工分制,津贴与业绩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但与以岗定薪的改革方向不一致。部分人事改革开始较早的教育部部属院校已经进行完或正在进行第二轮改革,由过去的工分制转向强调岗位、以岗定薪的分配模式。我校的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全员聘任的基础上,岗位津贴实行切块分配、二级管理。院、系津贴总额与承担学校任务量的多少、工作业绩和对学校贡献的大小挂钩。津贴的构成包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培养任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五部分。院、系制定分配细则,按岗位二次分配,与上岗人员的岗位任务和岗位职责挂钩。充分发挥分配的导向、激励作用,调动各院、系和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随后,人事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学校改革草案的有关内容。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针对即将推出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围绕院系岗位津贴二级分配,岗位设置等问题展开讨论。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畅说欲言,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座谈会广泛而深入地讨论,大家认清了形势,充分认识到了我校目前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致认为我校的人事分配制度势在必行。座谈会后,学校人事部门将认真整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确保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7 23: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