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校长申长雨在新校区环保馆会议室主持召开郑州大学老校区资源利用与管理调研工作动员会,对三个老校区资源利用与管理调研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并就此项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具体的要求。
申校长指出,老校区资源利用和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把老校区的资源整合好、开发好、利用好,是学校上水平、上层次、上台阶的必然要求,是有效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合校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高层次突破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这一根本问题,在学科建设、新校区建设、“211工程”建设、学位点申报、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郑大在全国高校的竞争序列中站稳了脚跟,影响在不断扩大,声誉正逐步提升,基本实现了规模、水平和层次的同步提高。
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首先是如何建立起一个规范高效的管理平台和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对于郑大这样一个拥有四个校区、6万多学生的“巨型”大学来讲,把规范高效的管理平台建立起来,把运行机制从根本上理顺,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合并以后,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多校区协调运转和老校区综合利用问题,我们的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混乱、人浮于事、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问题,有的部门之间职能重叠,相互推诿扯皮,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空挡。
其次是学校的财务问题。近两年学校的正常运转都出现了财政赤字,而新校区建设又是靠贷款进行,从今年开始就要进入还款期,未来3—5年,学校所面临的财务压力将十分沉重。虽然这几年国家和省财政给了我校大力支持,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财务面临的诸多困难,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深挖内部潜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办学效益,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学校财务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
目前,虽然我们新、老校区功能定位在规划层面上基本确立,但老校区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并没有拿出来,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学校的发展就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老校区资源利用和管理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不打破,“水”是难以注入的,学校上水平、上层次、上台阶、创一流也是难以实现的。如今,三个老校区不仅没有给我们带来应有的效益,反而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维持其正常运转和维修、维护等,照此下去,学校将难以支撑,也难以为继。
怎样迅速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使学校尽早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是本届班子和全校教职员工共同面临的重大考验。只要我们把老校区资源详细情况理清楚,把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拿出来,把这些资源用好、用足、用活,学校协调运转的大的框架也就可以随之确立。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从某种程度上也就解决了我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老校区资源利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能够维持老校区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学校的财务困难也会随刃而解。否则,老校区不但稳定不住,发展不起来,还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老校区资源利用与管理研究组,校长申长雨亲自担任组长,崔慕岳、汪雪山同志担任副组长,下设多层次办学调研组、资源清理与配置调研组、综合组,做到了组织周密、人员到位、任务明确。
动员会上,申校长对研究组全体成员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提高认识,服从大局,在规定时间内从本部门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时间,全身心投入,搞好本次调研工作。二、调研要深入,思路要开阔,权衡利弊,深谋远虑,处理好局部与全局、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三、各组要把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各组之间、各组内部都要加强沟通协调,紧密配合,齐心协力,确保调研任务圆满完成。四、调研小组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第一、二组统一部署,分头调查,集中研究;第三组人员除参加校外调研的,统一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集中办公并进行考勤。
会议还确定了整个研究工作进度表,要求从9月29日正式启动此项工作,10月底完成《郑州大学老校区资源利用与管理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征求有关方面意见,11月中旬拿出《郑州大学老校区资源利用与管理实施方案》。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6 04: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