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建设一直是全校师生关注的热点,4800多亩地的新校区规划中有近30条道路、3大广场,教学园区、学生生活园区、教工生活园区、山水景观、道路广场等分布其中,为创建一流大学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为方便师生在新校区的学习工作生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新校区道路广场命名问题,在暑假中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早在2002年5月10日,由校党委宣传部、新校区建设办和校团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征集郑州大学新校区道路广场名称的通知》,并在《郑州晚报》上刊登了有奖征集活动的消息,面向社会进行征集,旨在让全体郑大人及更多的人了解新郑大、热爱新郑大、关心和参与新郑大的建设。截至2002年7月底,学校共收到188份作品,其中校内学生165份、教职工13份,校外人员10份。
2003年7月25日,学校专门邀请河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郑州市民政局地名办、我校文化与传播学院、历史与考古系、旅游管理学院等专家和校党委宣传部、新区建设办、校团委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评审小组,在南校区接待办三楼会议室对征集的188份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审。校党委副书记秦树理、副校长焦留成参加了评审会。经过一天的认真评审,有23个作品获奖。同时专家对此项工作的原则、方案制定、程序操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
学校领导根据专家们的建议,把新校区道路广场的命名工作作为新校区的一个重要建设项目立项,由项目组起草设计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在一定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承担该项目研究任务的文化与传播学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我校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多次到新校区实地考察,经过为期三个多星期的规划设计,与有关部门反复讨论修改,完成了《新校区广场道路山水等设计方案》。
2003年8月15日上午,校长申长雨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设计方案。校领导郑永扣、申长雨、邢莹、陈一峰、秦树理、徐振鲁、焦留成、郑玉玲、高丹盈、宋毛平出席,文化与传播学院、历史与考古系、建筑学院的专家以及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陈飞代表项目组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与会同志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发表了各自看法,提出了修改意见。
大家一致认为,新校区道路广场山水等命名应充分体现中原文化传统、现代科学精神、当代大学理念和郑大办学特色四个方面的内容;所取名称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专业性、系列性、层次性,新颖性、简洁性、易记性、好懂性,要达到雅俗共赏、自然和谐、情景交融。
目前,新校区道路广场山水命名设计方案正在修改完善中。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6 04: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