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物工程系教授、原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申效诚主持的“河南昆虫资源的考察、鉴定及区系研究”表明,河南省目前已经成为昆虫资源大省,目前,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1996年开始,申教授便开始了有关河南省昆虫资源的调查和研究。7年来,他和同行们行程2万多公里,几乎走便了河南省的大小山脉,采集昆虫标本23万余号。这项科研项目将河南省的昆虫总类数由考察前的3850种上升到7387种,种类跃居全国前列。鉴定出昆虫种类4355种,其中发现昆虫新物种622个,建立昆虫新属9个;发现中国新记录属25个,中国新记录种123个;发现河南新记录目3个,河南新记录科120个,河南新记录属1079个;河南新记录种2077个。研究发现,河南昆虫,特别是伏牛山区昆虫具有典型的过渡性、多源性、原始性、集中性的特点,应成为值得重视的我国昆虫集中产地之一。
据悉,622个新物种的发现,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和中国生物资源宝库增添了科学财富,是河南省生物科学有史以来的重大突破,在中国昆虫科学发展中也具有令人瞩目的地位;大量的河南新记录的发现,使河南昆虫资源状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种类总数跻身全国前列,彻底改变了河南省昆虫资源贫乏的状况。
申教授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进行这项科研研究,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搞清楚河南的昆虫资源,更主要的是想告诉人们,这些小小的甚至有些丑陋的虫类,和我们的生活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让申教授着急的是,河南省的昆虫资源近年来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在到某些山区,很多物种都不见了。他表示还将就此项课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进行经济建设和其他活动时,不要再忽略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昆虫。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6 0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