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校申报的“河南省非典型肺炎(SARS)系列综合研究”科技攻关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通告会于5月1日下午在我校医学院召开。省教育厅科研处处长荣西海、我校常务副校长孙新雷教授到会,并与该课题组专家教授一起向省会新闻界通报了研究进展情况,省市十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了通告会。
省教育厅科教处处长荣西海首先通报了我省对防治非典型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筛选、论证,确定启动郑州大学申报的“河南省非典型肺炎(SARS)的系列综合研究”、河南中医学院的“中药治疗非典型肺炎的实验研究”、新乡医学院的“多弹头特异性抗SARS免疫核糖核酸研究”等3个课题,省教育厅和省科技厅分别各拿出100万元专款予以支持。
我校常务副校长孙新雷教授重点通报了我校对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工作和对SARS病毒的研究情况。他说,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对“非典”的预防和研究工作,在一手抓预防和控制病源传播渠道的同时,一手抓对SARS病毒的科研攻关。学校于4月25日迅速成立了以校长申长雨为组长,常务副校长孙新雷,副校长郑玉玲,留美归国人员、病理生理学家、基础医学院院长董子明教授为副组长的“郑州大学防治‘非典’科技攻关领导小组”。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综合优势,在个别研究的基础上,整合并调动校内科研资源,联合了我校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工程系、材料工程学院、药学院、化学系和化工学院等科研力量,组织了由病毒学、病理生理、免疫、微生物、临床药理、传染病学、生化、细胞、纳米材料等方面专家,成立了“郑州大学防治‘非典’科技攻关课题小组”,正式启动了“河南省非典型肺炎(SARS)的系列综合研究”项目课题,董子明教授为攻关项目总负责人,联合攻关,集中对项目进行系列综合研究。与此同时,积极筹备建立郑州大学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侧重对病毒学等方面的研究。这项课题研究在获得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的专项资金投资的同时,学校已前期先投入20万元,配备了急需的实验条件,并根据研究进展状况,不断提供后续资金保证,同时学校还配备了专用车辆,支持研究工作。
该课题项目从基础、诊断、治疗、预防等角度全面进行攻关,包括分子病毒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SARS疫苗研制、纳米材料-基因预防和治疗制剂研究、抗非典型冠状病毒(SARS)药物筛选研究等五项攻关课题。五项攻关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是,一是通过分子病毒学研究,完成河南株SARS基因组测序;总结河南SARS基因变异特征;发现新的SARS变异株和亚型;弄清不同变异株的传染特征、致病性、治疗及愈后。二是在流行病学方面,对SARS的传播机制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采取充分、有效的措施控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传播提供依据;阐明疾病分布规律和自然史、对今后的非典型肺炎流行情况做出预测;建立教学模型,用于疫情的预测/预报,早期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三是在SARS疫苗研制方面,研制出SARS的基因工程疫苗,并评价其效果。四是在纳米材料-基因预防和治疗制剂的研究方面,制成实用纳米材料-基因预防和治疗制剂,为SAR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武器。五是抗非典型冠状病毒(SARS)药物筛选研究方面,筛选出真正有效的抗SARS药物。
目前,先期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基础医学院已对国际报道的SARS病源的基因序列进行了收录与全面分析,正在对河南省确诊的非典病例进行取材、测序;生物工程系在对检测方法的研究中,拟在普通的RT-PCR方法基础上增加酶联放大机制,以较大地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不同于已有产品仅可检测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一个变异种,争取设计出能对多个病毒变异种进行检测的方法。
我校基础医学院院长董子明教授、副院长张钦宪、章茜教授,省分子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副主任薛乐勋教授,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胡东升教授,药学院副院长乔海灵教授,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赵国强副教授,生物工程系康巧珍副主任、方华圣博士等参加通报会,并就该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向新闻界做了通报,并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有关问题。
课题攻关组的全体人员正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工作20个小时左右,他们表示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省委省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崇高的责任感,加紧对SARS病毒的研究,做出自己应尽的职责,贡献一份力量。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6 04: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