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抗击非典一线中的战斗堡垒

发布时间:2003年05月23日 新闻来源:高思敏 时仲省 郭凯民 温廷勇
  抗非典一线中的战斗堡垒
               ------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时病区党支部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时病区,有一支由21人组成的特殊队伍,勇敢坚定的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而在这个群体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新建立起来的临时病区党支部书记江河清。在她的带领下,这个病区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5月9日晚上,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节目,在“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中报道了这个支部的事迹。5月11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作出决定,授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时病区党支部“全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党支部”称号,授予江河清同志“全省防治非典性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老将请缨挑重担
  4月18日上午,医院召开紧急动员会,要成立防治非典临时病区,收治症状可疑患者。内二党总支副书记、感染科主任江河清教授当场带头报名。院党委考虑到江河清已年近六旬,患有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家中又有90岁的老父亲重病在身,没有批准她的请求。但江教授一次次地找院领导请求:“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长期工作在传染病防治第一线,面对非典病魔肆虐的危机关头,我不上,谁上。”她的强烈请求使院领导倍受感动。院党委研究决定:任命江河清同志为郑州大学一附院临时病区党支部书记兼病区主任。
  江河清同志接受任务后,简单安排了家务,就投入到抗击非典一线中。带领医护人员进行病区筹建和战前准备。首先成立支委会,明确分工,按照卫生部要求,划分区域,短短几天,这项艰巨任务就顺利完成。成立临时病区的通知下达后,各科医护人员踊跃报名要求到第一线。短短两天内,医师6人,护士12人,清洁工1人,其中党员11人,全部到齐。
  这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面临严酷的生死搏斗,江河清组织临时病区的医护人员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关于防治非典的重要指示,学习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涌现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要求大家要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到防治非典的实际工作中去。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无私无畏冲向前
  4月22日夜晚11点,临时病区收治了一名发热病人。孙长宇大夫率先进入接诊区,接着江河清教授、曹华博士也赶到了。不到半小时,所有医护人员全部到位,为病人做检查。值班医生、护士穿着厚厚的四层隔离衣,戴着两个棉纱口罩,还有护目镜等,进行听诊、触诊和注射等操作。他们无法喝水,也不能喝水,喝水多了需要上卫生间,穿换一次隔离服时间太长,怕耽误给病人看病。因捂得太严,有时累得喘不过气,衣服都能拧出水来。但大家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病人经治疗后病情渐趋平稳。医护人员个个露出疲惫的神色。护士王晓花从病区出来手指发绀,原来她在值班时,心脏已出现早搏,江教授劝她休息,她说:“我能行,小病不能下火线。”江教授为她的顽强精神所感动,叮嘱她:“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战胜病魔啊!”
  4月27日凌晨30分,临时病区又接受了一名类似症状患者。医护人员立即询问病史、进行检查。江河清教授等凭着自己的临床经验,初步分析是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尽管如此,也不能放松警惕。第二天,全科进行病历讨论,认为应予以排除。经请省巿防疫部门复查,证明这一诊断是正确的,同意病人出院。劳累了几天,人们的身子就象灌了铅,但病人排除出院,大家的心里如同搬掉了一块大石头,笑意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火线转正斗志昂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无声的命令。党支部组织委员曹华博士、宣传委员孙长宇主治医师,接诊病人都是热情诚恳,检查认真仔细,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打消病人的恐惧情绪。共产党员、放射科主治医师刘杰,为了摸索出新买的床旁X光机的最佳摄片参数,不惜自己多吃射线,有时对可疑病例,一天内拍四次片。共产党员、护士长王璞杰顾不上年迈的双亲和即将中考的儿子,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她和共产党员、护士阙传红每天起的最早,睡的最晚,除参加正常值班外,还主动担负了全病区医护人员的生活洗涤工作。在这个集体中,大家从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和热爱。青年护士王慧、张玉珠、吴凤莲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周冬燕递交了思想汇报。护士徐艳华的父亲、郑鑫的外婆有病住院,组织上为了照顾这些同志建议她们提前离开临时病区,但她们异口同声地说:“和共产党员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们要和大家一起坚持到最后”。青年护士李军芬是名预备党员,强烈要求来到临时病区。10多天过去了,她的预备党员转正期也到了。临时病区党支部研究,她已具备了转正的条件,应支持她火线转正。经请示院党委批准,她原在的手术麻醉党支部召开了特殊的党支部大会。一部红色电话机将支部大会会场与临时病区连为一体。电话的一端,李军芬激动地宣读了她的转正申请,江河清代表党支部介绍了她在临时病区的表现;电话另一端,在支部大会会场上,入党介绍人孙荣清介绍了李军芬在预备期间的表现,与会14名党员举手表决,一致通过李军芬按期转正。热烈的掌声,使她流下了眼泪,激动地说:“我要永远记住这个我一生中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
                涓涓爱流暖心间
  5月6日早晨8点半,江河清教授正在工作,医院派人告诉她,在临时病区工作的主管护士韩月玲的母亲病故,她心里很难受,立刻召开支部会,商量怎样将这个消息告诉韩月玲。韩月玲原在急救中心工作,其丈夫在南京攻读博士研究生,孩子只有9岁。她不顾家庭困难,强烈要求来到了临时病区工作。在商丘市的她母亲患类风湿关节炎,已卧床多年,韩月玲时常挂念,但因工作繁忙不能前去探望。到临时病区后曾给母亲打过一次电话,母亲反倒安慰她:“我好着呢,你安心工作吧!”想不到,这是她听到的母亲的最后一句话。
  医院领导接到韩月玲家里拍来的电报,考虑到韩月玲在隔离区不能回商丘吊唁,革化民书记、乔玉环院长代表医院向韩月玲家发去了唁电,并寄去5000元钱和慰问信。同时,临时病区党支部召开紧急会议,一方面把这个噩耗告诉韩月玲,讲明不能离开病区的道理,同时把医院党委和院领导对她的关怀告诉她;另一方面,要多做开导和送温暖的工作,使她尽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支部还组织大家为韩月玲家捐款2000元,以支部名义向韩月玲家发去了慰问信。
  韩月玲听到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悲痛欲绝。江河清教授和支委会的同志劝慰她:“你战斗在第一线,干得很好,实践了妈妈的嘱托。”与此同时,同志们做了许多千纸鹤挂在韩月玲的床边,一起悼念她的母亲,分担她的痛苦。同志们的话如涓涓暖流温暖了她的心。韩月玲情不自禁地抱着江河清说:“大家对我太好啦,江教授,您就是我的妈妈。”院党委书记革化民、院长乔玉环等院领导也来到病区慰问韩月玲。乔院长像慈母般关怀她的情况,使韩月玲深受感动,她投入乔院长的怀中,边哭边说:“我决不辜负党的期望,坚守在第一线,与大家一起夺取这场斗争的最后胜利。”她很快走出悲痛,更加努力工作,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6 04:19:18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