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郑州大学防治非典型肺炎情况通报

发布时间:2003年04月24日 新闻来源:郑州大学防治非典型肺炎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学期以来,郑州大学认真贯彻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工作动手早,措施具体有力。到目前为止,我校尚未发现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郑永扣为组长、党委副书记秦树理、副校长郑玉玲、宋毛平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郑州大学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一名正处级干部为防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了部分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学校所属各个院系也分别建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工作联络人员。学校上下,工作机构健全,信息渠道畅通,对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层层有人负责,有明确的工作人员。到4月23日为止,校领导小组共召开了大型专题会议8次,小型协调会议10多次,对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及时进行研究和安排。
  二、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3月8日,学校印制预防“非典”的健康教育处方资料5051份,发至四校区的每一个学生宿舍,学生阅读人数达34864人。
  3月28日,《郑州大学报》刊载文章,宣传“非典”预防和治疗。
  4月10日,学校把“非典”防治材料制成软盘,以“郑州大学网上公告和通知”的形式,在郑州大学校园网上进行发布,阅读人数达7096人次。
  此外,学校还分别在四校区以宣传板报、讲座等形式,对国家卫生部推荐的防治“非典”的七项预防措施、七项治疗措施、七种治疗药物进行了广泛宣传。
  4月21日,郑州大学校园网又把国家卫生部防治“非典”的宣传材料上网,供学生及时了解情况。
  4月23日,校医院再编印一份防治“非典”的综合性、常识性的资料,发至全校师生员工;网络中心加强网络监控,消除不良信息,宣传部、校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师生树立战胜“非典”的信心。
  三、实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第一, 开展全校性服药预防工作。
   首先,为全校学生免费供应中药茶水。
   3月10日—26日,首次设置供水站6处,服用学生25864人;
   4月16日—20日,第二次设置供水站8处,同时设立中药供应站,服用学生34864人。
   4月18日—22日,为防止漏服,又分别给校外居住的留学生、成教生免费提供中药茶水,服用学生3980人。
   其次,对留学生采取了电煎药、送药上门等特殊照顾。
   其三,向全校在岗教职工、离退休人员免费发放中药,并配发预防和服用说明材料,每个职工7付,自行煎服,全家服用。截至4月21日,7657名职工已全部领到中药,全校职工共计发放中药53599副。
  第二,针对发病患者中医务人员高的实际情况,对医务人员加强了服药与防护。保证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工作。
  第三,开展全校性消毒预防工作。3月19日,第一次在四个校区所有教室、学生宿舍、办公室、会议室等公众聚集场所进行紫外线消毒及过氧乙酸喷雾消毒。4月17日,第二次在四个校区所有教室、学生宿舍、办公室、会议室等公众聚集场所进行紫外线消毒及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第四,对公共设施加强预防措施。对全校食堂餐厅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在工作期间必须戴一次性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定期进行体检。在公共洗手场所配置了消毒肥皂,在所有食堂门前设置“请你饭前洗手”的标牌,提醒学生注意用餐卫生。
  四、切断源头,严防病源输入。
  第一,从4月22日起,一律严禁我校师生到疫区去(包括探亲访友),如有特殊的紧急情况,需要外出的,要报“非典”防治办公室批准。
  第二,近半个月内(4月8日以后)从疫区返校的师生,一律进行严格登记,学校发放健康登记表,各单位负责填写上报,并组织进行体检,对有可疑症状的人员进行隔离。涉及学生的费用由各院系解决,院系困难的学校补助。“非典”的防治工作各单位要实行“一把手”负责,要把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看待。
  第三,目前正在疫区实习或从事其它工作的人员,工作任务尚未完成的要就地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返校;对将要完成工作任务或者实习结束尚未返校的人员,让他们就近到医疗单位体检,同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学生有困难的,所在单位要给予适当资助。各单位要通知这部分人员在旅途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严加防范,做好自我保护。发现不适症状的要隔离,包括近期外出旅游归来的离退休人员,立即进行体检。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求全校各部门高度重视“非典”的预防和监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这项工作当作当前的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并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二)学校严格信息报告制度,设立24小时值班及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三)进一步利用校园网、闭路电视、校报、广播、板报、橱窗等,加强预防宣传。
  (四)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五)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晒衣被。
  (六)教育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客人,对人员成分复杂的培训班、课程班要尽可能调整或推迟进行,尽量避免室内聚会,停止开展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七)在公共场所工作的职工,如食堂、医院等,以及窗口服务人员要特别加强防护。
  (八)所有师生的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
  (九)“五一”期间全校不放假,坚持正常上课上班,以避免师生外出途中交叉感染。如确需外出,一定要在出发前、返校后向所在院系或单位汇报。
  (十)加强对教室、食堂、学生宿舍、图书馆、办公室、教职工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毒。
  (十一)校医院开设独立的、与正常门诊相隔离的发热门诊,严防医院内部交叉感染;实行24小时开诊,设立“非典”咨询专线电话,同时每日四校区校医院派医护人员进行巡诊,发现学生有身体不适时,及时给予治疗。
  (十二)对留学生、外国专家及其家属,由外事部门制定特殊的防范与保护措施,对其工作、生活、学习、就医给予特殊照顾。


                         郑州大学防治非典型肺炎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3年4月24日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6 04:21:21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