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先进典型专题报道之三:为了教师的责任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19日 新闻来源:李桂秋 李果
  先进典型专题报道之三:

               为 了 教 师 的 职 责
                 ——记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杨国英

  杨国英,回族,1949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1972年考入同济大学,1985年调入郑州工业大学,合校以后在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中心工作,为学生讲授计算机基础公共课。2006年3月21日因患癌症去逝。他生前多次获得郑州大学网上评教学生最满意教师,病中仍获得了省教育厅颁发的2005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颁发的2005年度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荣誉。

              妻子:“他一心想着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
  “我是个平凡的人,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我这个平凡的人怎样能让别人生活得更好。”
                                 ——摘自杨国英日记
  杨国英老师已经走了几个月了,在他家里,记者看到客厅里摆着几件简单的家具,且油漆斑驳,家里没有空调,因为家具少,显得无力空荡荡的。看得出这个家庭不富裕,甚至有些清贫。“屋里的东西我一直照原样摆放,真盼着他还能回来。”杨国英的妻子含着泪说。他的房间里堆着成箱的誊写得工整的教案、一摞摞的获奖证书和成堆的学生寄的书信、贺卡。桌子上杨老师的黑公文包里,装着茶叶、茶叶筒,还有各种各样的止痛药。“去年暑假过后,老杨开始觉得腿痛,就开始吃止痛药。我多次劝他去看病,他总是说等这学期过了,现在课程紧,不能误了学生的课。开始一天一次吃药还管用,再后来不管用了就随身带着,疼了就吃,一吃就是几种药。”
  杨国英来自农村,但学习成绩优异,家境贫寒的他靠着助学金念完大学,同时还要把有限的钱接济家里。工作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为了给学生补课、解答疑问而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早上去上课,有时一去就是一天,晚上回家吃过饭后就开始备课,一直到夜里两点,几十年来一直是这样,哪怕上过多次的课,他还是要精心的准备。”用他妻子的话说,“他一心想着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这里的“自己”也包括了他的家人。中年得子的他,也没有多少时间给坐月子的妻子做饭,经常把空饭盒提到亲戚家里让别人帮忙;儿子长到12岁了,家里也很难找到一张全家合影照;就连春节放假回到父母身边,也是待不上几天就急着回郑州准备下学期的课。
  杨国英多年来因为工作劳累,身体一直不好,2005年暑假过后出现腿疼,他也没有在意,只是吃点药坚持工作到学期结束。然而病魔迅速袭来后,他那积劳成疾的身体已失去了抵抗能力,从确诊到离开不过短短两个月时间。
  杨国英曾私下跟妻子说他对不起父母妻儿,没有时间照顾他们,他计划等几年退休了好好照顾父母,带妻子孩子出去旅游,辅导一下孩子的功课,自己练练书法等。但他没想到病魔摧毁了他的计划。“我不能离去,需要我的人太多。如果命运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你、向孩子许下的诺言。”这句话成了他留给妻子的昨日回忆。

                 同事:“他心中教学最重”
  “记得前几年的一个中秋节,是我的生日,同时也一并放了国庆节的家,更使我们回民的‘小斋’,几重的节日,本该大大的高兴一番,可学生有事,吃了点馍,编了一天的程序。”
                               ——摘自杨国英日记
  2005年底学期结束,杨国英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上海就诊结果也出来了,可他脑海中想得仍然是自己的工作还没完成。对前去探望的学校计算中心领导,他念念不忘的还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等过几天好点了我就去上课,学生的试卷还没有看,给别的老师增加负担,我觉得不好意思,我好之后下学期还要给我继续安排课。”
  计算中心的同事提起杨国英,无不带着惋惜的口气交口称赞。“杨老师的课讲得好,带的学生多,常常一节课就有几百个学生来听。可讲完还走不了,因为还要给学生解答问题。批作业、改卷子的工作量也比别的老师多出几倍,身体健康的人都吃不消,何况老杨这几年身体一直都不好呢。”杨国英讲授的是学校几个院系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者们公共课,计算中心的同事们反映,作为公共课教师,他对自己的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他常常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地在完成规定课时后给学生主动加课,以至周六周日加班个学生补课都成了惯例。管理机房的老师至今还记得他的上机实践课的情景:“每次都耐心地为每一位学生答疑解惑,手把手教学生编程、上网。我们都下班回家了,他还在耐心地讲解。”
  杨国英病了,但他仍然带病坚持工作。同事们反映他后来腿痛得一坐下就起不来,为了不误学生的课,上课他都站着,课间他也站着,往往一站就是一天,到后来疼得走不动了,就叫他爱人每天接送,搀着上讲台,一直坚持到考试结束。
  杨国英一周至少8课时理论课、8课时实践课,常常要在新区上一天的课。因为民族习惯和身体欠佳,妻子做了饭让他带上中午吃,但他却不同意。“他觉得作为一个老师,每天一身饭味儿地走进教室,有损学生心中教师形象。”为此,一直身体不好的杨国英中午经常以方便面充饥。
  执教20年来,杨国英对工作尽职尽责,对学生诚挚耐心,多次获得省级、学校的教学成果奖。但熟悉他的妻子说“他生前唯一的慰籍就是学生对他的评价。”

              学生:“老师,您的生命之舟怎能这样搁浅”
  “老师,您真地将自己的一切付出给了教育事业!您是伟大的!”“杨老师,我觉得您是最有耐心的老师,您讲课非常的认真。对我这样一个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安慰,对您我只有感谢,没有挑剔。敬礼!”“杨老师:您好。我虽然是日语生,但是也非常喜欢您的课,您太负责任了。就一点,课中您要休息一下。”                         ——摘自郑州大学网上评教
  2005年的最后一学期,杨国英给土木工程学院2005级学生讲授计算机基础课,而此时受病魔的折磨,一只手托着腰,一只手按着肚子,然后慢慢挪上讲台,这是学生对杨国英印象最深的一个姿势。一些细心的学生已经发现,在课堂上杨老师经常背着他们吃药。“到了学期末,杨老师对自己的病似乎已经有了预感,他对我们说,下学期可能不能给我们上课了,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
   最杨国英最后住院的日子里,学生们自发地去看他,当时的情景至今已成同学们心中永远的回忆。“我注意到了杨老师床头的病历卡,上面杨老师的体重只有67斤。”当时杨国英已经不能站起,只能稍微地转动一下脖子,学生的到来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喜悦,但他还是要求大家不要挂念自己,新区离医院远,不要耽误了学习。一位同学回忆说,那天天很冷,杨老师去用自己没有力气的软软的手握着学生的手,还要为学生暖手。
  “失去杨老师就像失去另一位父亲。”“从杨老师身上,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杨国英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以自身的爱和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学生。
  在学生眼里,杨国英是一个天性乐观的人,与病魔作斗争时,更多的是笑对人生的勇气。尽管他与病魔作斗争的痛苦早被学生看在眼里,但他却从来没有当面跟学生说过自己生病的事。就是请假去上海看病,回来后他只是开心地和学生聊着路上的经历见闻,去没有提到自己的病情。他是一个爱笑的人,只有爱笑的人才活得开心。
  而人们在医院探望他时所看到的一件事情,更让我们发现了杨国英人生中不为人知的平凡的伟大。据同事介绍说“我们遇到一个华中理工大学的副教授,大约三十来岁,也去看望他,一问才知,这是当年他资助过的学生。”对于资助学生的事情,杨国英的妻子也是从他的一些同事、学生那里听说的,一位老师曾亲眼见到杨国英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一位家里比较贫困的学生。而在妻子面前,他只是喜欢说“某某学生学习好,家里艰难得不得了”。
  对待学生如此,对待老家那些贫困的乡亲们他也是没少帮助。每次老家来人,他没有一点嫌弃,总是热情接待,安排到自己家里吃住,乡亲们的事情也总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这也是杨国英每次回老家都成了村里最受尊重的人。当杨国英的家属与学校的同事们、生前的朋友送他的骨灰回到家乡时,村里家家户户的乡亲们都自发出来送杨老师最后一程。
  杨国英至今资助了多少贫困学生,帮助了多少人,没有人能讲清。  
  2006年5月,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回忆杨老师时,全体起立默哀一分钟,然后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喊出“杨老师,谢谢您!”“杨老师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他为人处事的态度是我们最敬佩的。”说起杨老师,学生们都含着泪水说,很想再听听杨老师讲课。
  一个平凡的人离开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4 03:33:08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