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专题报道之七:
滋兰树蕙 德学相长
——访第四届全国师德标兵胡东生教授
今年9月10日,在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师德标兵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中,我校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东生教授榜上有名,获得“全国师德标兵”称号。
面对全国师德标兵的荣誉,44岁的胡东生教授显得非常平静和理性,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谦逊低调和不事张扬的个性以一贯之。然而,在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他却热情投入,精益求精;对于治学,他严谨求实,不玩虚假;对待学生,他甘为人梯,是老师又像是朋友。他以勤奋的工作、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风范,谱写了一曲师德赞歌。
严谨治学 德高为范
1990年7月毕业于原河南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后又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的胡东生教授,近20载春秋,立足三尺讲台,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走进学生中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学生眼中,胡东生教授谦逊和蔼、平易近人,可一到教学和科研上,那种认真和严谨的态度又让很多学生对他感到敬畏和害怕。他带的学生们说,胡老师作教学搞科研十分重视原始数据,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科研数据都要求坚持客观性,绝不允许半点篡改和修正。而且,他对实验室环境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他的研究生中流传着胡东生教授关于做实验的这样一句话,“在垃圾堆里做出的东西,结论再好我也不相信”。在胡东生教授的严格要求下,公共卫生学院的实验室一直保持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对此胡东生坦言:“严谨治学是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前提。没有规范、标准的实验环境,如何能够做出令人信服的实验成果?”
每逢指导和修改学生的论文,从选题、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和最后的英文翻译等各个环节他都要严格把关,甚至对论文中的单词拼写、标点符号的微小错误和实验数据的点滴误差都会被他挑出来予以改正,直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决不轻易放过,就连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期间,也不忘与学生沟通意见。
胡东生教授的“严”体现在以身作则,遵守学术道德,严防学术造假。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影响,一些学生的研究课题和论文想让他挂名,以提高论文的份量和影响力,但是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凡是他没有亲自实施或者参与的,一律不允许挂他的名字。他说,“搞学术研究,必须严守学术道德准则,遵守学术规范就是珍爱自己的学术生命!”他告诉学生决不能机械照搬、拼凑和抄袭别人的学术观点,应当坚持真理、求索真知,维护学术尊严。
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胡东生教授都是以身示范。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期间,他以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研究成果,赢得了国外同行们的尊重与好评,凭借从师美国知名教授和在慢性病学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他完全可以在国外许多地方获得待遇丰厚、科研条件优越的职位。然而,在母校的邀请下,他毅然离开了美国。他说:“是母校培养了我,我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回报母校,将母校的好传统、好作风继承和发扬下去。”
以身立教 学高为师
在胡东生教授看来,高校教师不仅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翻开胡东生教授的履历表,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的成就:1998年以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主编和参加编写专著5部,近年来承担了1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子课题、1项中美合作研究课题和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指导建立了慢性病干预研究的示范基地;2003年防“非典”工作,他以河南省疫情处理专家的身份,对河南省“非典”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组织编写和制订了不同部门行业的“非典”预防控制方案,指导控制“非典”预防性消毒和防治工作;他先后被评为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郑州市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光荣称号。他还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委员、河南省高血压防治专业学会常务委员等职,是美国《糖尿病护理》等国内外多家医学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
一次次“脱颖而出”的背后,是他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中撒下的辛勤汗水。在他眼里,上课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的第一职责就是教学。每一次讲课,胡东生教授总要重新梳理教案,将基础教学内容与科研问题紧密结合进行讲述分析,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及研究动态充实到教学内容中。而每逢他讲课或者开讲座,课堂里也总是满当当的,气氛十分活跃。精彩的讲解、深刻的理论阐发、生动的事例,总能把在场的学生深深吸引。讲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也成了他最朴实的师德的生动展现。
在学院里,胡东生除了一间院长办公室外,他还有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科研办公室,往往在行政管理工作之余、下班之后,在这里搞科研、写论文、研究教学方案。学生们感慨说,胡老师的话虽然不多,目光里的东西让你无法拒绝,他对教学艺术的锤炼,对科学研究的钻研,就是这样多年积累的。“他为了教学和科研牺牲了太多,是我们的榜样。”与熟悉胡东生教授的老师、学生交谈时,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十几年来,胡东生教授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最多时一周竟达到16节课,不但是学校科研、教学双优人才,更是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但凡学院里有难上、难讲的新课,他总是一肩承担。刚从美国回校任教时,他不仅从事了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流行病学”“基础肿瘤学”“临床流行病学”“SAS软件统计分析方法”等多门课程的讲授工作,还主动承担了两门新开的理论课程,并重新学习及研究课程内容。
甘为人梯 亦师亦友
“学生们的眼睛是最亮的,他们最关注的是老师的一举一动。” 承担着繁重教学和多项科研项目又是学院院长的胡东生教授,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忙人,然而教育学生总被他放在首要位置。
每当新生入学之初,胡东生教授都会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针对研究生的自身特点,为他们各自制定出明确的培养目标,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到学习态度、科研成果,甚至计算机能力、外语学习都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作为流行病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他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0名。学生平时有事找他,他都会毫不犹豫的给予帮助、指导,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与精力,除了经常与学生面对面地谈心,他还特别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课余的时候,他都要到自习教室进行辅导答疑,及时解决同学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这差不多已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研究生陈冰回忆,每当听说学校有大型的学术讲座,胡东生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一定要到场听课。胡老师告诫学生说,“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可以拓宽你们在科研方面的视野。” 此外,他还邀请一些知名教授、杰出校友来学院开办系列学术讲座,与学生们畅谈预防医学与社会发展,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
从教执鞭以来,胡东生教授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们一起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们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发散思维,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他还充分利用课题组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科研条件,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积极创造条件提携学生在学术上成长。在指导学生做研究时出的成果,即使他全程参与,他也从不挂名,而是甘做人梯,甚至把自己赢得的机会让给学生。研究生王姣峰说:“能成为胡老师的学生是我们的幸运,这种荣幸感来自于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帮助。”
对名利淡薄、对学生深情、对教学敬业和对科研勤勉,成就了胡东生教授今天的辉煌。然而,胡东生教授对此却置之一笑:“辉煌谈不上。作为老师,如果我教学上还有什么成绩和荣誉,那也是因为教书得来的,是学生、学校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很珍惜,也很感谢!”
学生们说,胡老师的勤奋和学术高度,永远是一个仰角,但他治学严谨、脚踏实地,这种学风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获益良多。
“滋兰树蕙,德学相长”。采访中,胡东生教授一直是谈笑风生,亲切随和,言谈举止中透露出学者的谦和。而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正是有着许多像胡东生教授这样以培养国家栋梁、造就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优秀教师在指引着学生的人生路程,帮助学生在求学道路中积累无穷财富,才有今日郑州大学桃李芬芳、薪火相传。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4 03: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