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郑州大学在低配位有机磷化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8日 新闻来源:化学分子与工程学院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在线发表了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国际磷化学实验室在低配位亚膦烯领域的最新成果:″Synthesis of Annelated Phospholes through Intramolecular C-H Activation by Monovalent Phosphorus″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ge.201410603/pdf)
  该研究是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魏新达、卢宗明、赵旭在Francois Mathey 院士和段征教授指导下完成,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郑州市科技局资助。
  郑州大学国际磷化学实验室致力于有机磷化学的研究。先后在季磷盐水解新模式 ( J. Am. Chem.Soc. 2009, 131, 16008-16009. ),有机磷光电材料调控新方法(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214-217.),新型有机磷光电材料(Org. Lett. 2013, 15, 330-333)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并被国际化学、生物以及化工界享有盛誉的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化工新闻(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报道。本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利用高活性亚膦烯中间体,通过分子内C-H活化,简单、高效的合成苯并磷杂环戊二烯的方法;并通过理论计算对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磷杂环戊二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磷化合物,在配位化学、不对称催化、有机光电材料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为这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策略。(王志武 供稿)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4 03:53:53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