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化学基地班----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的摇篮

发布时间:2006年06月20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张承凤 孙琦英
  “以评促建 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专题报道(6)  
             化学基地班----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的摇篮
  
  郑州大学化学系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自1995年起化学基地班本着“少而精、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每届本科生30人左右,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在四年学习期间实行滚动制管理,汇聚了一批批优秀的化学人才。
  近五年来,化学系本科生累计获得各种省部级以上奖励37项,20余名本科生获得化学系“创新基金”科研项目立项;化学基地班学生连续四届在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参赛的12名化学基地班学生均获得好成绩,其中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先后12人次获得各种奖励;李锋同学1999年被团中央推荐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世界青年环境者竞赛”并获奖励;张鹏同学获河南省第五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评”一等奖;郭丽同学获2000年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走向新世纪》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一等奖;基地班学生四级英语通过率100%,六级英语通过率80%左右,考研通过率91%以上,2005年考研率达到97%,从2000年到2004年化学基地班的五届毕业学生共有147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35人,其中考取国内一流重点大学和中科院研究所就有97人,还有不少是免试保送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参加科学研究的本科生在读期间在国内外期刊上正式发表学术研究论文80多篇……面对这一串串的数据,化学基地在培养出知识结构新、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上已是不争的事实。
  俗话说得好:有实力方能有魅力。我校化学基地以它的实力和魅力吸引了众多考生的青睐,报考该专业第一志愿的高考学生越来越多,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大大超出计划招生人数,录取最低分也远远高出重点录取分数线几十分,优质生源争相涌入,基地班已成为考生眼中的“香饽饽”。
  源头活水在哪里?化学基地班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化学基地班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精讲多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勤学好问能力和自我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多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部分课程尝试双语教学;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将所有实验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通盘考虑,建立完善了基础实验、中级实验、综合实验等多类型实验,并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自带实验题目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指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积极加强与省市有关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内外生产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目前,化学系已分别与神马集团尼龙66盐厂、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瑞康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开发与教学实习基地。
  ——注重创新的科研训练。基地班按照“研究型人才”培养要求,对基地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严格的、系统的科研训练。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和前沿知识讲座,要求学生撰写小型学术论文,学期开始时布置,学期结束上交验收,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写出自己的认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实行导师制、课程负责人制,鼓励学生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基地班学生通过考核进入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与研究生一起针对实际课题进行攻关。基地负责人告诉我们,让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增进对科学研究前沿的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素质得到普遍提高。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受浓郁科研氛围的影响,更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进步很快,教学科研相得益彰,收效显著,许多同学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如2000级学生王珂,大二时进入了“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课题组,每周六、周日与研究生一起作实验,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在浅移默化中初步具备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沉淀法制备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的研究中,王珂同学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并在教师的支持下展开了实验工作。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基本上完成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各种因素的考察工作,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实验数据,该项技术课题组已经申报专利。
  ——滚动管理的竞争机制。化学基地班“少而精、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使得化学系为基地班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和优惠的待遇,单独编班,单独开课,配备专职教师,配置专用教室、语音室、阅览室,提供科研条件等,但同时也为基地班学生带来了竞争和压力。当问起学生在基地班的感觉时,他们不是谈的优越感,而最强烈的感觉是一种紧迫感。进入基地班并不是端上了“铁饭碗”,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基地在管理上引入滚动竞争制,实行动态管理,即采取考试成绩为主、兼顾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每学期滚动一次,滚动比例在15%左右。这种管理方式对渴望进入基地学习的非基地学生是极大的激励,同时,也使基地同学在无形中形成了强烈的“居安思危”意识。动力也好,压力也罢,两者相互转化,从教学效果上看,这种滚动的机制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劲头足、活动热情高,带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正像一位同学所说的那样,身在你追我赶的基地班,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进步慢也是一种退步。
  ——提升能力的素质教育。化学基地班以培养高素质的科研和教学人才为教学宗旨,把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培养齐头并进,在重视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同时,对学生加强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等课程教学,还常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频繁开展的人文知识讲座吸引着基地班的学生,他们享受着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熏陶,近年来,基地班先后邀请了著名的李恒德院士、林国强院士、赵玉芬院士、田昭武院士、陈冀胜院士、美籍华人著名画家、作家刘墉先生、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一百余场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自己创办的“英语话剧社”更是活跃,这个以基地班学生为主体、面向全校的Sunny英语话剧社成立以来,秉承让阳光、乐观、热情、创意的清香溢满校园的理念,积极组织节目面向全校演出,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基地班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话剧社里,自编自演英语话剧,在轻松的娱乐中提高了英语水平,2002级基地班学生一次全部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班上好多同学都表演过节目,真的很有意思。”几个同学提起话剧社时欣喜的表情透露出他们从这个活动中收获的除了英语水平的提高,还有很多,譬如第一次登台的兴奋、第一声喝彩的欣慰……他们绝不是只爱学习只懂学习的一群人。
  “累并快乐着”,这是一位同学谈他在基地班学习的最大感受,课程虽不算太多,但要想学通、学精、学透,决不是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就能实现的,太多的内容需要在课余时间来咀嚼吸收,累是肯定的,但想到能够在基地班为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生活,能够与自己感兴趣的化学打交道就是一种快乐。在他们看来,快乐是简单的,忙碌却是充实的,如果取得了成绩,做出了研究成果,那则更是快乐,有一种成就感在里面。
  化学基地在2004年底接受国家对理科基地的验收评估时,专家组一致认为,郑州大学化学基地经过近10 年的建设,形成了“导师制、课程负责人制、滚动竞争制、分流培养制、奖学奖教制、齐抓共管制”等六制并举的基地教学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工作特色,通过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调动了基地广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基地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氛围,本科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带动了其它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全系、乃至全校的学风、教风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4 03:32:39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