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东方今报:河南教育50年系列报道—郑州大学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5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东方今报 2007-11-13报道:
                    让今天铭记教育伟绩
  (今报记者 张彦召)为纪念河南教育50年来涌现出的名人逸事和教育典范,河南广电传媒教育联盟和东方今报社联合,重磅推出“河南教育50年”全省教育大型系列报道。
  据介绍,“河南教育50年”大型系列报道活动,将针对为河南教育事业发展50年来作出积极贡献的学校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用媒体独特的视角和纪实性的报道,真实地记录历史的变迁及所创造的辉煌,并以全新的版面展示给广大读者。举办此项活动,旨在促进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向社会推出一批名校、名师。
  ……  
  报道活动结束后,将根据读者投票,邀请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有关专家和报社资深编辑记者共同组成评审团,从参与学校当中评审出全省优秀学(院)校、优秀个人等。即日起,陆续刊登入选院校风采,郑州大学首日推出。

东方今报2007年11月13日B14版“河南教育50年系列报道”——郑州大学:
                 科技创新助郑大腾飞 2020年逼近国内一流大学
                     距离金字塔尖 郑大还有多远
  (今报记者 赵媛 通讯员 苗卿/文 记者 邱琦/图)
  十七大期间,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会下比会上还忙,他走到哪都会被记者“围追堵截”。在会议间隙,吃饭途中,甚至端起了餐盘,他都可能被眼尖的记者“逮住”。
  “不是郑州大学的校长有多大魅力,而是作为中部发展最快的地方高校之一,让地方乃至中央的媒体认为郑大有这个发言权。”申长雨这样解释。
  “申校长,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您认为创新的重要性何在?”“作为河南唯一一所211高校,郑大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面对媒体的提问,申长雨这样回答:“高等院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节点,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神圣的职责。郑州大学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及创新型河南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七大召开期间,申长雨在接受记者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科技创新”。目前,郑州大学已经把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学校牵动全局的重点。
  科技创新为何被郑大如此重视?在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内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规模大校之后,郑大还有什么新的“野心”?
  有人将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结构比作一座金字塔。处在塔基的是为数众多的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处在塔身的是相当数量的一般大学,处在塔尖的则是少数研究型大学。
  成为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登上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正是郑大2050年的远期目标。

  【历史篇】
                  三校合并,如何1+1+1=1
  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册,将永远记住2000年7月10日这一天。
  就在这一天,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强强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闪亮登场。
  郑大原三校都有着各自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三艘巨轮如何能绑成一架航空母舰?如何能尽快推进实质性融合,实现内部管理体制“1+1+1=1”?在河南高等教育历史上,还没有现成可以参考的经验。
  郑大领导班子接受了这个挑战。
  “从2000年到2003年,郑大差不多是说一天一个样。”当时正在郑大上学的李超穹这样形容自己的母校,他说每一次假期结束返校,都会看到校园有让人惊喜的新变化。
  三年间,不仅郑大的硬件越来越强,校园越来越漂亮,软实力也逐渐提高。郑大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人、财、物等方面的高度统一;通过院系和学科专业调整,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新校区建设,办学主体整体迁入新校区,实现了深层次融合。
  在新校区,以文、理、工、医四大组团为平台,以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等公共设施为支撑,形成了学科专业相融互补、知识对流、方法互鉴的人才培养新格局。
                  三校融合,怎样1+1+1﹥3
  三校融合后,难题依然不少。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个大学”成为郑大人最关心的问题。对新一届郑大领导班子来说,如何实现办学效益“1+1+1﹥3”,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新课题。
  今年4月24日,教育部曾派出专家组对郑州大学发展规划进行论证咨询。让专家们没有想到的是,郑州大学早在2003年就已经制订出了一份含金量颇高的发展规划方案。制订方案时,郑大还不是省部共建高校,而那时只有教育部直属高校才有制定类似发展规划的范例。
  从2003年4月开始,郑州大学抽调36名精干人员,成立发展规划研究小组,启动了三大规划制定工作。研究小组历时3个多月近千人参与讨论,制定出了纲领性的《郑州大学发展战略规划》、《郑州大学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郑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
  4年过去了,郑大已经超额完成了《规划》中制定的“实现由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型”的初期目标。
  “郑大近年的变化‘天翻地覆’,建设发展‘又好又快’!”2006年10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考察郑大后,专家组组长杨叔子院士这样评价。
  2007年4月,教育部组织清华大学等7所国内一流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和专家,对郑州大学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证咨询,他们对郑州大学的发展规划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一个地方高校能有这样的发展魄力和思路,具有超前的发展意识,在全国也不多见。”

  【现代华章】
                      “郑大速度”惊人
  2007年10月28日,郑大隆重举行仪式,为学校新增设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水利工程、土木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揭牌。
  这次在我省新增的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郑州大学就占了5个。郑州大学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也从5年前的5个增加至12个。
  五年来,“郑大速度”已经让人吃惊。
  从2002年到2007年,郑大在校研究生由2000余人发展到12000余人;二级博士点由2002年的9个增长到81个,五年增长了9倍;师资队伍建设跨上新台阶,教职工10800人,全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原来的200余人增加到1200多人;科学研究达到新水平,科研立项经费2006年达到1.3亿元。
  目前,郑大已经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占全省总数的73%;二级学科博士点81个,占全省总数的73%;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23个;国家重点和培育学科6个,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三;省级重点学科57个,占全省总数的40%;博士后流动站12个,占全省总数的50%;校本部各类学生达6万7千多人,博士生、硕士生数量已突破1万名。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大被教育部领导誉为“全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郑州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郑大人的“不满足”
  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本部各类学生有6万7千多人,跨入了全国研究生规模大校;有教职工近万人;拥有的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在全省高校均属最多;学校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按照重点线招生,省内报考率连年居全省第一。
  很多人说,新的郑州大学成立七年,已经达到了河南高校从未攀到过的高峰,郑大人几年内可以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了。
  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的唯一一所“211工程”高校,郑州大学校区规模大、教学规模大、师资和学生总量大。但一个“大”字还不能让郑大人满足。在“大”的前面,他们还想再加一个“强”字。
  “到2020年左右,学校综合实力接近国内一流大学水平,初步成为具有区域示范作用的研究型大学。”在郑州大学的中期目标中,“研究型大学”成为未来郑大给自己的目标定位。
                      向研究型大学转变
  为何郑大要将发展目标定为研究型大学?
  打一个通俗的比方,如果将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结构比作一个金字塔。处在塔基的是为数最多的高等专科学科和职业技术学院,处在塔身的是有相当数量的一般大学,而处在塔尖的则是少数研究型大学。
  据统计,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中有70%诞生于研究型大学。美国战后经济增长的50%以上应归功于科学与技术创新,以及由此而出现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创新的主要力量来自研究型大学。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说,郑大已经提前一年完成初期发展目标。
  学校从今年开始,将从教学科研并重型向研究型大学转型,将逐步稳定本科生培养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在校生稳定在4万人左右,研究生达到1.5万人。每年争取承担国家级各类科研项目70~8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00~1000项;生师比控制在16∶1之内;建成8~10个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专业,建成10门左右国家精品课程。
  郑大的远期目标,就是在2050年,“进入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行列”,登上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黄土培根,黄河滋润,汲取底蕴深厚的中原文化与文明的郑州大学,是所有河南人的郑州大学。近年来,郑州大学已经为社会输送了本专科生和研究生20多万人,其中有70%左右在河南工作。
  郑州大学钟香崇院士长期从事高铝矾土的开发利用研究,使我省铝矾土资源利用率从40%提高到80%,解决了我省大部分矾土矿杂质含量偏高的难题;
  霍裕平院士主持的离子束诱变育种研究,为小麦品种改良和产量提高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吴养洁院士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
  郑大校长申长雨一方面要处理繁忙的校务工作,另一方面,他承担的“神舟7号”航天面罩、宇航员出舱等关键防护装置的研制顺利通过验收,受到总装备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郑大与安阳市、商丘市人民政府以及河南新飞集团、宇通集团、神马集团、许继集团等200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市合作、校企合作关系,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产学研结合日益密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不断提高。
                     对外交流进入快车道
  郑州大学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世界。
  现在,郑大已与美、英、日、法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8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名校有26所,位列100强的高校有7所。自2006年开始,先后有“一氧化氮之父”弗尔德·穆拉德教授和“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2位诺贝尔奖得主到郑大讲学,并受聘为学校兼职教授。法国著名的化学专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弗朗斯瓦马蒂教授每年定期到郑大工作。
  在郑州大学网站上可以看到,几乎每周郑大都会有外事接待活动。郑大学术交流质量、广度和层次都大步提高。仅2006年就接待国外来宾80批次900余人,其中有国外知名大学校长、国外知名专家等。此外,学术交流活动更加活跃,目前已经成功举办20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吸引了一批国际大师和知名学者到校进行交流。前来留学的外国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06年外国学生达到860人。

  【未来篇】
                  黄金时期,郑大不能错过
  对郑州大学来说,2007年是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郑大提前完成了制定的近期发展目标。从今年开始,郑大将向中期发展目标迈进。
   在郑大的中期蓝图中,到2020年,郑大的综合实力接近或达到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郑大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将达到20~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现有的81个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国家重点学科达到10个左右。
  博士在校园中不再是稀有“品种”,能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0%~80%;稳定本科生培养规模,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比达到3:2。
  对于这个还需要努力13年的目标,郑大党委书记郑永扣充满希望。他告诉记者,郑大人将精诚团结,开拓进取,把学校的各项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加快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步伐,为河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今后5~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建成的一流大学,在5~8年之后,将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平稳的发展时期。”申长雨说,“十一五”期间,是我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达到高峰的一个时期,与之对应,这也是我国高校发展的黄金时期。(来自2006年2月16日学校工作会议申长雨发言)
   “这个黄金发展时期郑大人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可以有所作为。”申长雨说,郑大人一定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强力推进学校的发展,力争早日使郑州大学进入一流大学的行列。
  2050年,中原大地能否崛起一所国内一流大学,郑大能否登上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呢?
  谜底,将由时间来揭晓。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2:51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