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2008年4月17日18日报道:
大学生拍奥运短片《京舞中原》获奥组委认可
(记者 林辉 实习生 彭玲/文 洪波/图)在2008奥运官方电影影像风暴大赛的网站上,一部由郑大学子自编、自拍、自导、自演的奥运短片《京舞中原》,一直稳居网络投票第一。
4月9日,该片主创人员一行11人从郑州出发前往北京。他们由奥组委接待,参观“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并携该片与北大师生见面,进行交流。
片长8分8秒的《京舞中原》,由郑州大学轻扬工作室拍摄制作完成。一群未出校门的大学生,为何会想到拍奥运短片?拍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瞬间?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这部作品?日前,记者采访到这部短片的主要创作人员,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喜悦短片获得认可
身材瘦小、眉目清秀的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周昶,是《京舞中原》的总策划,同时身兼摄影师。谈起自己的作品,他满脸都是喜悦:“这部片子片长只有8分8秒,寓意着北京奥运将于2008年8月8日开幕;但是为了这8分8秒,我们整整忙活了4个多月呢。”
周昶告诉记者,继他所在的轻扬工作室创作的校园短片《青春踏响》大获好评后,想尝试拍摄一些新的题材,宣传片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影片样式,于是2007年10月初,他们产生了拍摄一部有关奥运宣传片的设想。10月21日,三易其稿的《京舞中原》脚本最终敲定,拍摄得到了校方的肯定和支持。
据周昶介绍,《京舞中原》全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网络素材,回顾奥运会的精彩瞬间;1分31秒之后的所有镜头,都是由他们自己创作、自己拍摄制作的。短片中,有几个交叉出现的镜头。一个镜头中,365名大学生组成了“郑大学子”四字;切换镜头,一残疾艺人剪出“北京”剪纸;500根水上蜡烛映现出“祝福”;最后,一座漆黑的宿舍楼里,95间寝室灯光亮起“2008”。连起来就是,“郑大学子祝福北京2008”。
让周昶和他的伙伴高兴的是,今年3月8日,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徐达到郑州大学作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的报告,看完《京舞中原》后他非常赞许。
“他说这部片子不错,但要增加一些内容。要多一些河南人民心系奥运、开展各种群众活动的镜头。”周昶说,徐达当时表示,《京舞中原》修改完毕后要尽快送到北京奥组委。如果能获奖,就有资格在官方奥运影像资料中获得播放时间,还有希望送到国际奥委会。
难忘团队创造奇迹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周昶这样形容他们的团队。作为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或找工作的难题,周围的同学都在为毕业忙碌着,而他们身为短片拍摄的导演、摄像、后期,必须围绕着影片忙碌,因此就要成为固定的主力,随着短片拍摄的进程,不断涌入了很多新的力量,许多同学加入到其中,为影片最后的完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让自己百分之百地投入,为了拍片子可以不睡觉、不吃饭!我们没有钱,但可以自己动手做工具!”陈锐瑞,公共管理学院大四学生,《京舞中原》导演说。回忆起当初拍摄时的艰辛,他依然情绪激昂。
陈锐瑞告诉记者,由于创作团队的成员全部是郑大的学生,他们基本上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因此在经费紧张时,拍片时大家能省则省。没有开拍镜头用的“卡板”,他们就用切菜板包上纸代替;没有反光板,用锡纸自己粘;在拍摄过程中,先后有1000多人直接或间接参与演出,“所有参演的老师和同学,都没有拿一分报酬,大家都是无偿的”。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总策划周昶至今仍然记着拍摄期间那些感人的瞬间:宴铭和璐璐一针一线快乐地缝制着枯燥的灯罩;开开蹲在地上一根一根剪开铁丝,一下一下弯折、按压;守成专心致志研究着用铁丝玩灯箱升降;雪雪在等着和锐瑞商量场景;萌萌跑了下午的试镜,晚上又去图书馆找道具;为了两个自制灯箱的第一次开灯,晚上10点了,几个人一起在活动室关上灯,共同喊出了“3、2、1……”
“无法忘记拍摄那500根蜡烛在博雅湖面上燃烧的场景。”周昶若有所思地回忆着令他难以忘怀的感动,“拍摄祝福两字时,我们需要用一次性纸杯盛着蜡烛漂浮在湖面上,一阵风吹来,却把近1/3的蜡烛吹灭了,当时已经是12月初,湖水很冷,可是有三位团队成员二话没说跳进水里,一一把蜡烛再次点燃,使拍摄顺利完成,那可是齐腰深的湖水啊……”周昶讲到这里,眼睛湿润了,声音有些哽咽,低下头去。
“虽然有点累,但很好,因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只争朝夕!”在一旁的陈锐瑞拍着周昶的肩膀说,拍摄期间,每次感到累时,他们就会这样告诉自己。
场景祝福北京2008
这部短片,主要的拍摄场景都选择在郑大完成,学校的美景和学生的风采都被摄入镜头。周昶说,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镜头展现中原大学生的风采,体现出河南人对奥运的热切期望”。
在周昶、陈锐瑞的心中,有几个日子让他们终生难忘——
2007年11月11日,秋风飒飒,当天上午,365名来自各系的大学生志愿者,汇聚到了郑州大学北区操场。他们要在周昶的指挥下,按照剧本的安排摆出“郑大学子”造型,这是他们短片《京舞中原》中的一个场景。为了能让几百人“听话”,他们费尽口舌;为了把这个大场面拍好,他们从学校后勤集团借来了修路灯用的升降车,作为拍电影时用的“摇臂车”……当导演喊出一声OK,大家都累瘫了。
2007年11月15日,距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还有267天。当天晚上,虽然冬雨绵绵,冷风凄凄,寒冷异常,但郑大北校区,仍有不少同学等候在操场上,目光盯紧松园4号男生宿舍楼北面的墙体,期待着令人激动的时刻。
晚上7时40分,只见整个楼面95间宿舍的灯光先是集体熄灭,然后从东侧依次点亮,呈现出“2”、“0”、“0”、“8”由灯光组成的4个数字图案。巨大的楼体上,由灯光绘成的“2008”图案持续了10分钟。
闪亮的“2008”在校园里是那么光彩夺目,就在灯光亮起的那一刻,所有人仿佛都忘记了寒冷,操场上顿时一片沸腾,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同学们的欢呼和赞美,让陈锐瑞感慨:“忙活了一个星期,终于拍到了满意的画面,我会记住今晚的美好时光。”
3月14日,《京舞中原》在郑州大学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当熟悉的校园在银幕上出现,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整场首映式,同学们都被浓浓的奥运精神包围着。万余大学师生还充满着对奥运的期待,纷纷在迎奥运条幅上签名,并积极为完善片子所要拍摄的新场景献计献策。“咱河南的大学生能拍出自己的奥运宣传片,我们都觉得很自豪。”
投票网络人气高居榜首
3月2日,《京舞中原》正式通过了2008奥运官方电影影像风暴大赛的审核,开始进入网络展示和投票阶段。从开始网络投票起至今,《京舞中原》就长期占据第一名的位置。
“影片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认可,真是出乎意料。”陈锐瑞告诉记者,起初因兴趣爱好拍摄此片,如今受邀送往北京奥组委,完全超出了他们当初的想象。“2月份完成样版时,我们有幸得到奥组委专家的指点,在经过团队反复修改之后,现在新版完成的影片中加入了‘中国红’、豫剧、太极拳、孔明灯、民乐、抖空竹等元素,更加突出了中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交融与传承。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最满意的一部作品。”陈锐瑞的表情充满自信。
《京舞中原》的指导、郑州大学广播站陈卓老师说,结合观众建议,他们将删改短片中一些单个人物的情节,加入更多能体现“心系奥运,全民参与”的场景,包括集体太极扇、太极拳,抖空竹,少林武术,豫剧表演,五小孩扮演五福娃,中小学生的体育比赛场面等场景。“我们很期待能有我们的画面,在世界历史上保留下那一刻……”得知有望在官方奥运影像资料中获得播放时间后,陈卓老师激动地告诉记者。
据悉,目前《京舞中原》已经开始在全国公交移动传媒上播放,3月20日二次修改的该短片也制作完成,并已送交北京奥组委。
“这是对我们团队成员努力的认可,是对大家付出的一种回报。”周昶对自己的团队能有机会进京亲身感受奥运场馆的恢弘气势,很是高兴和自豪。随着多家媒体的宣传与播报,届时,人们将看到更为精彩的《京舞中原》。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