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媒体对我校赈灾献爱心活动的报道(4)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02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郑州日报2008年05月29日报道:
                     灾区儿童郑州提前快乐过节 
  昨日上午10时许,来自四川青川乔庄镇4岁的柳尽豪和郑州大学幼儿园大一班的小朋友们一起开心地唱歌、滑滑梯。在汶川大地震中,小尽豪的妈妈不幸遇难,爸爸因严重内伤在青川治疗,奶奶胳膊骨折被转移到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小尽豪则跟随爷爷、奶奶来到郑州。 (记者 丁友明 汪 辉 摄 见上图)

大河网2008年05月28日报道:
                奶奶安心养伤 娃娃放心上学 灾区儿童不孤单
  (大河网记者 郭俊华)4岁的柳劲豪(小名旦旦)在地震中失去了妈妈,奶奶也受了重伤被转移到郑州救治。这些天来,省会不少好心人和医务人员一起,都在关心着这个来自四川广元灾区的孩子。
  5月28日上午,在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医务人员的联系协调下,小旦旦顺利来到郑州大学幼儿园就读。
  上午9时,在众多新闻媒体的“长枪短炮”面前,小旦旦显得“星”味十足:身穿方格上衣,肩背新书包,小家伙还不时在记者们镜头面前调皮地做着鬼脸。
  离开病房前,小旦旦关切地拉着奶奶的手,用地道的四川话说:“我上学去了,你走路要小心点,莫摔倒了!”
  “欢迎柳劲豪小朋友!”在郑州大学幼儿园,小朋友们手捧花儿早早地等在门口,见到小旦旦,大家迎上前去,将他带到了大一班。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政委张智光说,为了照顾好接收的20名伤病员,医院开展了一个支部与一名病人结对子活动,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眼科党支部及时联系了郑州大学幼儿园,让孩子到这里学习,并安排专人每天早晚接送。

郑州广播在线2008年5月29日报道:
                    “六一”前 震区小朋友喜上学堂 
  郑州台记者李梨山报道:昨天(5月28)上午,来自四川灾区青川县乔庄镇的4岁小朋友柳尽豪,和郑州大学幼儿园大一班的小朋友们一起开心地唱歌、开心地玩耍。
  在汶川大地震中,小尽豪的妈妈不幸遇难,爸爸受严重内伤在青川接受治疗,奶奶胳膊骨折,日前被转移到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接受治疗。幸运的是,在幼儿园玩耍的小尽豪躲过了一劫。因为没有人照顾,小尽豪就跟随爷爷、奶奶来到了郑州。
  小尽豪的爷爷柳仁义激动地说,“听说上幼儿园,孩子可高兴了,早上6点就起来了!”小尽豪两岁时就上了幼儿园,一直嚷着要找妈妈、去学校,可如今学校房子都震倒了。没有想到,他所住的武警医院考虑得这么周到,不仅给孩子买来童话书,还积极给孩子联系学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新华社2008年5月31日报道:
                河南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关爱灾区儿童
   新华社郑州5月31日电(记者 单纯刚)六一儿童节临近,为使四川地震灾区幸存的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几天来,河南各界以各种方式向灾区的孩子们送上特别的温暖与关爱。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了医院的特殊病房。“这个是福娃贝贝,这个是妮妮,还有我最喜欢的奥特曼。”拿着小朋友送来的礼物,4岁的小伤员黄潇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幼儿园的小朋友还给灾区小伙伴表演了歌舞。“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歌声响起,病房的小伤员也跟着唱起来,快乐的歌声回荡在整个病区。当日,医院还把两名伤员小家属送到了幼儿园上学。

大河报2008年06月02日报道:
                 灾区儿童六一乐直把他乡当故乡
   病房里收到六一大礼
  (首席记者路 红实习生王玮皓)本报讯 “谢谢爷爷!”4岁的小黄潇接过郑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革化民递过来的“变形金刚”时,立刻懂事地表示感谢。前天上午,郑州大学一附院“爱心病房”二楼会客室里,医院领导给四川小伤员们送来了节日礼物;医院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节目,两名受伤的家长带来的“小家属”还被医院幼儿园免费接收就读。

河南商报2008年5月31日报道:
                收到儿童节礼物 灾区娃娃郑州爱心病房露笑脸
  记者 连惠燕 通讯员 曹咏 王天朗)“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从四川灾区到河南疗伤的小伤员们在病房里并不寂寞,社会各界人士及爱心市民纷纷赶到医院给灾区孩子们送去温暖与欢乐。
  昨日上午10时许,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引领下,走进了该院的爱心病房。灾区的7名小伤员已经等在那儿了。
  “这个是福娃贝贝,这个是妮妮,还有我最喜欢的奥特曼。”拿着小朋友送来的礼物,4岁的小伤员黄潇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幼儿园的小朋友还给灾区小伙伴表演了歌舞。“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歌声响起,病房的小伤员也跟着唱起来,快乐的歌声回荡在整个病区。
  当日,该院还把两名伤员小家属送到了幼儿园上学。

大河报2008-05-26 报道:
                 [抗震救灾]河南让灾区伤员感受家的温暖
  (记者王芷荭李晓敏王灿实习生任静)大批外地伤员来豫接受治疗,这一次,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的第二次。在郑州火车站的站台上,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陈玲娣说,在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之后,从唐山来到河南治疗的病人,很多和给他们治病的河南医生成了一辈子的亲人。现在,河南医生又要多一批四川的亲人了。
  在这次特殊的救治任务中,省卫生厅确定了9所三级甲等医院来具体承担患者的治疗和手术。272个伤员,根据伤情分类,被分别送往9个医院,其中,省人民医院40人,郑大一附院41人,郑大二附院20人,郑大五附院20人,省中医学院一附院20人,武警医院20人,郑州市中心医院42人,郑州市五院40人,郑州市骨科医院29人。
  272个伤员,背后有着272个充满了辛酸和泪水的故事;9家医院,9个以爱的名义临时组建的特殊病区,98名河南医生,193名护理人员,从5月25日中午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用河南人的爱,扶持着这些饱受灾难摧残的生命,坚强地走出噩梦,面对明天。
  昨天,本报记者分头走进9家医院,在病床前,感受川豫握手的爱和力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凝聚爱心传递爱心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昨天中午,当郑大一附院的救护车拉着灾区的41名伤员来到该院的老干部病房时,在一旁守候多时的人群中,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突然高声喊道:“伤员们来了,让我们一起唱国歌鼓励他们好吗?”在她的发动下,人们与她一起合唱国歌。伤员们听到歌声,都是眼含热泪。
  走到郑大一附院老干部病房的二楼--这里是专门腾出来给伤员的“爱心病房”,过道墙壁上贴着的“凝聚每份爱,点燃颗颗心”、“为你们的坚强而感动”、“传递爱心,情系灾区”等暖人话语映入眼帘;每个病房内的被褥都是新换的;在床头柜上,摆放着小食品、点心、牛奶,还有一个漂亮的笔记本,上面贴着一张心形卡片和一个丝带。卡片上用笔写着“感受爱心,我相信你的坚强”等激励病人的话语。
  据了解,郑大一附院共接收来自灾区的伤员41名,其中包括21名男性和20名女性,最小的4岁,最大的19岁。
  为了更好地护理这些伤员,医院挑选了20余名骨干护士,对她们进行了特别培训,让她们更加注意对伤员的“精神护理”。此外,医院还给各个病房配备了各种先进的设备。
  在这41名伤员中有三四名伤情较重,目前专家已经对他们进行了前期检查,医院将对每个伤员都进行详细彻底的检查,及时对伤员进行进一步治疗。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伤员直说“真舒服”
  11:00,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门口,40名医生和40名护士推着担架和轮椅,排队等候在门口。“我们要以最好的服务迎接我们的弟兄。”郑大二附院医政办主任刘剑波说。与此同时,数百名医院病人和附近的居民也全部聚集在门口。
  11:45,警车开道,13辆车缓缓驶入,车刚停稳,医生和护士便立马上前接应,同时又递上一束鲜花,这时,周围的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这次伤员接纳中,郑大二附院共接收了20名病人,每个地震伤员门前,全都贴了一个红红的心,房内,悬挂着一串串千纸鹤,而病床前,崭新的牙缸、水杯、饭盒、脸盆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据刘剑波说,为了迎接这些地震伤员,郑大二附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地震伤员救治小组,在伤员抵达后,救治小组立马对这些伤员开始普查,然后尽快制订治疗方案。21名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治组、18名专家组成的医疗会诊组、40多名护士组成的护理组、10多名心理专家组成的心理治疗组以及后勤保障组、感染控制组严阵以待,随时投入救治及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绿丝带志愿队”随时服从安排;由全院11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献血预备队现场待命,随时为灾区病员提供血源……
  而为了安置伤员家属,郑大二附院还专门在附近龙健宾馆租了20张床位,“早餐在宾馆吃,午餐和晚餐和病人一起吃营养餐。”医院还与郑州大学团委联系,特意招募了4名四川籍大学生志愿者充当“翻译”,以解决地震伤员的语言沟通困难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伤员及陪护的饮食问题,医院严格要求饭菜质量,做到科学合理,色香味俱佳,营养搭配,甚至还邀请了川菜名厨上门指导,制定出川菜食谱。
  “真舒服!”躺在病床上,14岁的杨天军兴奋地摸来摸去。
  在这次地震中,杨天军失去了父母,左胳膊也严重骨折,这次来河南,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外公外婆和舅舅,外公和外婆都被倒塌的房屋严重砸伤,只有舅舅一人因为在外打工,幸免于难。小天军的舅舅连说:“川菜,乡音,听着真亲啊!”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从这里开始全新的生活”
  5月25日上午11点多,郑州大学五附院的前院列队站满了医生和护士。他们穿着洁白的大褂,胸前别着黄色的小花儿,护士们手里还拿着一束束鲜花。
  在医院急救站前的空地上,整齐地排列着25张新病床,床上叠放的全是崭新的被褥。这些床比普通病房里的床多了四个轮子,这样就可以直接将病人从急救车上推到病房里,避免二次挪动加重病人的伤势。医院抽调各科室的骨干医师组成专家小组,一定让灾区伤员得到最好的治疗。
  “爱心病房”设在五附院的12楼,这层楼有全院最好的病房,是将原科室整体迁出,特地为接收伤员准备的。为了抚平灾区病人的心理创伤,医院还专门布置了“温馨病房”。
  68岁的丁万明老人,住进了病区的抢救病房,根据带来的简单的病历卡,老人是胸十二骨折、右腿骨折、尾椎骨折等多处骨折。据骨外科副主任医师张立贵介绍,就目前来看,老人伤势并不算严重,但因为体质太差并且没带任何病情资料,所以应该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地震发生时,丁万明和老伴儿正在四楼的家里看电视。震后他几乎被整个埋在了瓦砾堆里,并有大块水泥压住了他的胸口和腿部。他是12日晚上7点左右被救出的。当时,离他家不远的女婿和女婿的父亲及时赶到,把老人从瓦砾堆里挖了出来,但却没有找到他的妻子。丁万明的儿子丁世平说:“妈妈是16日被武警战士从厨房的位置找到的,当时她可能在做饭……”说到这里,丁世平的眼泪掉了下来。
  抢救病房里的另一名病人叫张金林,53岁,丈夫何玉富是陪护。据张立贵介绍,张金林是多发性骨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骨盆腰椎压缩性骨折等,因为所带的资料并不完整,下午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果需要,医院会尽快为其做手术。手术顺利的话,张金林不会留下后遗症。
  张金林的丈夫说:“地震时,我正在家里,她在坝里干活。我从屋里跑出来后,屋就塌了。她是被山上滚下的石头砸伤的,当时山体出现了滑坡。”
  赵琳今年4岁,她是这次接收的病人中年龄最小的。记者看到她时,妈妈正在喂她吃饭。赵琳的妈妈李发清告诉记者:“我和丈夫在外面打工,女儿跟着爷爷和奶奶。地震发生时,爷爷和奶奶带着赵琳在坡上干活。地面的晃动使她站不稳,爷爷就抱起了她,可山上却往下滚石头,为了保护赵琳,爷爷用身体挡住了石头,牺牲了自己救了孙女。幸免于难的奶奶又抱起了她躲到了其他地方。”
  武学丽是青川县沙洲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今年10岁,她是被11岁的哥哥武学奎救出来的,并且哥哥还救了另一名12岁的女孩。小学丽很乐观,她高兴地和记者聊起了天。她说:“地震时,我刚吃过饭正在去学校的路上。刚到学校外,突然学校的围墙就塌了,把我砸在了下面,我的腿不能动了。我还看到我们班的杨可凡被砸得头上、脚上都是血,我就哭了。哥哥在四年级,正准备去教室上课,发现地震就跑了出来,把我从石头堆里拉了出来,之后他又扒出了另一个女孩,那个女孩的下半身全被围墙压住了。”记者发现小学丽的左腿现在还是青肿的,脚还用绷带裹着。她爸爸告诉记者,武学丽左脚的“肉全被压碎了”。“刚刚经历过的一切,就像是噩梦一样,现在到了河南,给孩子治病,希望能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5月24日上午,医疗专家小组、医疗救护组再次召开专题会议细化任务分工;还进行了伤员接送组全程仿真接送演练,细化到每一个接送动作。张立贵副主任医师还介绍说,医院将会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玩具。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4:05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