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健康报2008年6月10日整版对郑州大学心理援助行动进行报道:
心理援助行动走进救援部队——
在游戏中让他们释放负性情绪
(记者王娅青文洪波图)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郑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的消防官兵们在随后的救援中出色完成了任务。然而,从一线回来,这些首次经历如此大规模救援行动的最可爱的人,心里却留下一丝“阴影”,紧张、做噩梦、话语减少、拒谈救援经历……
6月3日,《大河健康报》联合河南省卫生厅、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郑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郑州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共同组建心理援助队,走进郑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用一个个团体游戏让官兵们释放负性情绪。两个半小时活动结束后,一些官兵向辅导老师和学生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纷纷在纸上甚至手上留下电话,希望有机会进一步沟通。
松鼠与大树:放松心情
6月3日晚上7点半,第一个游戏“松鼠与大树”开始,由心理援助队的两名研究生带领官兵们一起进行。
三人一个小组,两人手拉手做大树,一个站中间当松鼠。如果叫到“松鼠”,扮大树的人不动,扮松鼠的人就要快速离开原位,(到别的小组)寻找新的大树,如果谁原地不动,或最后落单(没找到新的大树),就要接受惩罚——表演;相应地,如果叫到“大树”,要“挪窝”的就是他们了。
“松鼠!”老师命令刚出,躲在大树下的官兵们就行动起来,结果两个没”挪窝“的官兵被大伙逮住,他们要抽纸条,按要求表演节目:一个跳舞,一个唱儿歌。无论是前者扭动身躯的舞姿,还是后者“两只老虎”的歌谣,都把大伙逗得前仰后合……
“一开始官兵们比较拘谨,这个游戏是让大家把心放轻松,消除隔阂。”郑大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程绍珍说,在这个活动里,总有一两个落单的官兵要接受表演节目的小惩罚,不仅能活跃气氛,缓解紧张情绪,它所营造出的平等、温馨的团队氛围,可以让大家更好地融入集体,以利于在后面的环节中每个人愿意敞开心扉,分享彼此的心情。
心有千千结:暗示心结可以打开
“松鼠与大树”的游戏后,第二个游戏是“心有千千结”。20多个官兵和同学们分成两组,各围成一圈,认清左右手牵的人之后解散,尽量混乱地站着,当他们再牵起之前左右手牵的人的手时,几十双手纵横交错,形成了好多结。
“如果手没拉错,肯定能解开,看看哪个队先把结解开啊。”老师发令。
“你从他俩的胳膊下钻过去。”“你们两个人从我们手臂上跨过去。”站在活动室右侧的一队队员群策群力,经过六七分钟的努力,打开了结,重新围成圆圈。另一队集体接受了单手俯卧撑的惩罚。
和上个放松游戏相比,这个游戏从两人手拉手,到更多的手亲密地交织在一起,能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郑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张承凤说,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不是解不开,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
“理出头绪、相互帮助,心结是可以打开的。”这对官兵们是一种心理暗示,也是一种心理支持,让他们更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让心理辅导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20个我是谁:学会认识、接纳自我和他人
放松游戏之后,老师把20多人分成了三组,发给每个人一张白纸,要大家写出“20个我是谁”,必须有实际意义,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比如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
“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我是一个勤快的人,我是一个爱冒险的人,我是一个用歌声放松心情的人,我是一个讨厌严肃场合的人,我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我是一个在废墟里爬出来的人,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我是一个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奇迹的人……”每一位站起来勇敢评价自己的战士,都赢得了队友们热烈的掌声。
“这一环节,我们引导官兵们从团队合作进入个人思考。”程绍珍说,以前忙忙碌碌,他们很少有时间思考自己,尤其大灾难过后,每个人对自身的认识多少有了新的改变,挖掘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最后愉悦地接纳自我。
此外,通过这个环节,每个人还能发现别人的优点以及和自己的不同,促进彼此的相互肯定与接纳。
生命的思考 给负性情绪一个宣泄出口
插曲:“嗯……”随着耳边传来一阵阵警报声,几秒钟,屋里的20多名消防官兵“飕”地就不见了,很快,大院里一辆闪着红灯的消防车呼啸而去。眼前的一幕让做心理辅导的郑大师生很是感动。据介绍,消防队员听到警铃就是命令,从接警到出警时间要求不超过一分钟,他们平时紧张的工作和紧绷的神经让在场的人们有了更深的感受。
剩余的10多个没有出勤的消防官兵重新返回活动室,继续进行最后一项“生命的思考”:你过去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影响最大或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从此刻开始要好好做的事情是什么等,一共7个问题。
经过20分钟的考虑,一些官兵有了答案,这一次,不少人说到了四川地震。
“看到题目,记忆马上回到了汶川地震救援的那个山上,感觉总走不出来。”一名救援队员说,他经历的每一个救援场面,都与死神擦肩而过,今天活着回来真是幸运,他会更珍惜生命,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坎,无论事业或爱情,都对自己更有信心一些。
“官兵们通过回忆生命中发生过的重要事情,更深一层地剖析自我。”程绍珍说,在这个环节里,不少官兵提到了这次参与四川地震救援的事,这等于给救援所带来的焦虑、内疚等负性情绪找了一个宣泄出口,有利于心灵成长。“同时,彼此间分享的坚强与生命感悟,也让他们意识到生命、亲情、友情的珍贵。”
消防官兵在游戏中彻底放松。
大河健康报2008年06月10日
心理医生“修补”震碎的心
(记者王娅青)
5月25日,首批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272名伤病员被转运至郑州9家定点医院,在医护人员精心救治躯体疾病的同时,他们在地震中受伤的心灵更需要抚慰。从上周开始,《大河健康报》联合郑大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组成的心理援助队,每天都活跃在郑大五附院的地震伤员病房里。
爷爷血溅她一身4岁小丫身陷急性应激障碍
来自四川青川县的4岁的琳琳,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带着。地震那天,她亲眼看见爷爷被砸在石头下,血溅了琳琳一身。被救出后,琳琳被转移到安置点,她不哭、不吃饭、不交流,表情木呆呆的,晚上也不怎么睡觉,经常惊叫着坐起。
这些日子,郑大教育学院心理系博士耿耀国一直在对琳琳进行心理辅导。他说琳琳很明显是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琳琳原本就是内向敏感气质的孩子,经历地震惨烈场面又比较严重,再加上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没有和父母建立起足够的安全依恋关系,就更缺乏安全感。
用游戏“重现”现实帮孩子表达内心情绪
5月31日,耿耀国和心理系研究生再次来看琳琳,耿耀国拿着大玩偶,研究生拿着小玩偶,表演了一出“情景剧”:哎呀!下大雨刮大风了,“妈妈!我好冷、好怕,快来!”小玩偶很无助。“孩子,妈妈在这里,别怕,妈妈会保护你,你很安全。”小玩偶紧紧依在“妈妈”怀里,被抚摸着。
琳琳认真看完一切,但没开口说话。临走时,耿耀国把小玩偶留给了她,她紧紧地抱着。
6月2日,再见到琳琳,她已经开口和小朋友讲话了,即使妈妈离开几步,她也不像以前那样哭闹。
“在游戏的世界里重现实际生活中孩子们遇到的问题,能让她产生共鸣,从而帮她表达出内心痛苦、无助、孤独和渴望被保护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能释放负性情绪。”耿耀国说,最后,这个小玩偶依偎在妈妈怀里被保护着,在琳琳的心理上也是一种灾难完结的仪式,有利于恢复信心和安全感。
耿耀国说,年龄越小的孩子,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他以后的影响越难预测,需要长期的心理干预。
宣泄、改变认知带他走出失去母亲的阴影
“我的好大姐,你是我们四川人的好大姐!”6月4日晚上,郑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张承凤、郭玉琴副教授接到来自四川青川县小丁的电话,几天前,他一直沉浸在母亲离世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经过张承凤、郭玉琴两人的心理辅导,他现在已收拾好心情,返回四川投入到重建家园的队伍里。
小丁的妈妈在5·12大地震中被废墟掩埋,而68岁的爸爸逃过一劫,但身患多发性骨折。“如果不是父亲让妈妈回去拿东西,也许妈妈就不会离开。”陪父亲从四川来到郑大五附院治疗时,小丁不免有些埋怨情绪。
“小丁的妈妈是家里的顶梁柱,而父亲比较严厉,他和妈妈走得更近一些,失去妈妈让他受不了。”郭玉琴说,小丁在外打工,虽没经历地震,却看到了妈妈被埋的惨状,需要及时把负性情绪宣泄出来。
“我们知道你离不开妈妈,但你想想爸爸和妈妈生活几十年了,地震时还说死就死在一块,其实,最离不开你妈的就是你爸。”张承凤说,丁叔叔除了承受躯体痛苦,更充满了内疚感。然后,她让小丁回忆爸爸为什么对他们严厉,回忆爸爸曾经对他的好。
“这些能帮他纠正对母亲去世的不良认知,不仅能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也能更好地照顾生病的父亲,不把自己的负性情绪传染给父亲及家人。”
几天前,小丁要回四川了,由弟弟接手照顾父亲。临走前,郭玉琴嘱咐他:“回家了,到你母亲坟上拜拜,把你想对她说的话全说出来。”
大河健康报2008年06月10日报道:
心理专家帮抗震前线归来记者做心理疏导——用美好回忆置换黑色记忆
(记者杨振东)
在经历了四川地震灾区的惨烈场面后,本报赴前线采访归来的记者们心理上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为帮他们扫除心理障碍,6月3日晚7:30到10:00许,本报特邀郑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郭玉琴副教授(下称“郭教授”)为他们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心理疏导。
症状一:惨状铭心,挥之不去对策:以美好回忆置换黑色记忆
“现场有许多场面,我不愿说、不愿想,可老是挥之不去,一走神眼前就浮现出这些惨状来,每想起来这些就想哭。”大河报最早随武警消防官兵进入灾区的记者李一川向郭教授诉说道。
郭教授让他把这些惨状逐一说出来,末了,建议他不妨自个儿找个没人的空旷地方痛痛快快地嚎啕大哭一场或大吼大叫一场。这样,压抑心理就会得到释放。
如何抹去这些黑色记忆呢?郭教授提出了“置换法”。她让这位记者闭目回忆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美好的场景,并讲出来,告诉他一旦黑色记忆出现,立即用这些美好记忆换掉它。
症状二:头晕,老有晃动感对策:闭目主动晃,反复加强几次
白周峰和李康是两位摄影记者,由于进川途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赶路,而不断发生的余震和难如上青天的蜀道使得他们回来后一直有晕和晃动之感。
郭教授让白周峰闭目站直,主动向左右晃,从小幅度到大幅度,以不倒为限。让他体验晕和晃动的感觉。同时告诉他,其实人每时每刻都在动,动是永恒的。你要特别留意一下,你现在所处的地方是郑州,而不是当时所在的地震灾区。这样反复加强几次,晕和晃就会逐渐消除。
症状三:老觉得忘关煤气阀对策:只许重复一次
“这几天,离开家时总觉得家里的煤气没关,非要回去看看关了没。”记者施书芳对郭教授说出他的烦恼。
“明天如果再有这种担心,你就再回去一次,看关了没,如果真没关,就关了。如果关了,这就是最后一次。到后天,如果再有这种想法,就坚决不要再回去了。”郭教授说。
放松三佳境——麻、沉、汗
“从总体上讲,你们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是在经历了相当大的心理冲击后,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造成的。如果有时间,你们不妨多练练放松。”在为大家一一进行过辅导后,郭教授说。
熄灯、闭目、端坐、舌顶上腭。在郭教授的口令引导下,大家开始学习“放松”:深深吸气,直到吸不进为止,再慢慢呼出,呼时留意气是从正头顶逐渐往下放,从头顶到眼、到耳、到口、到肩……到手指,这时是不是指尖有点麻?……到脚底板,是不是脚底板特别沉?甚至在出汗?“麻、沉、汗,是放松三佳境,如果能体会到这三种感觉,说明你真正放松了。”郭教授说。
大河健康报2008年06月10日报道:
女救援队员接受心理辅导——不必太在意应激反应
(记者杨振东)
本报讯 “这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任何人都会有,不必太在意。接受过心理辅导,你们能很快进入新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的。”面对从前线归来的11名女医生,心理专家李淑英如是说。
6月5日下午,为了让首批从前线归来的女医生们扫除心理阴影,郑州大学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组织参与赴川救援的郑州大学所属五家医院的女医生接受心理辅导。虽然平时经常面临死亡和鲜血,但灾区的惨烈场面仍令她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作为这些队伍中唯一的女领队,来自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陈瑞珍说,她回来后,脑海中总是回现灾区的苦难景象,心好像还在汶川一样。其他队员也有同感。
在听大家一一诉说过自己的感受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李淑英和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博士李晏先后对她们进行了心理辅导。像运用呼吸调节心情、用美好回忆置换黑色记忆等。一番辅导下来,女医生们如释重负。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