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2008-09-19报道: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在郑州大学设立奖学金 周光召李克出席捐赠仪式
9月18日,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向郑州大学捐款400万元,设立“求是本科生:查济民、刘璧如大学生奖学金”。捐赠仪式当日在郑州大学举行,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光召,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刘璧如、查懋德出席捐赠仪式。
李克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求是科技基金会的捐助表示感谢。李克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河南是人口大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对于我省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教兴豫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中原崛起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求是科技基金会此次捐赠活动,充分体现了基金会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必将促进河南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李克勉励青年学子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乐观向上、勤奋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断创新的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全社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河南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周光召在捐赠仪式上,深情回忆了当代中国纺织业开拓者查济民先生的创业历程。周光召说,查先生一生奉行“修身、齐家、爱国、和天下”的人生信念和理想,心系祖国发展,对祖国科技事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求是科技基金会是查济民先生及其家族于1994年在香港创立的,目的是推动中国的科技研究工作,奖励在科技领域有成就的学者。
河南电台新闻广播2008-9-17报道:周光召基金会“农业科学奖”及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奖者与我省大学生座谈交流
(河南台记者张华婧、见习记者曹博淳报道:)作为第十届科协年会系列活动之一,周光召基金会2008年度“农业科学奖”、2008年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奖者昨晚分别在郑州大学、河南农大与大学生亲切座谈交流。
在郑州大学行政楼报告厅内,500多名学生与2008年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奖者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五位获奖者以各自的奋斗历程及成功感悟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在河南农大,“农业科学奖”获奖者郝晋珉、蔡典雄等7位专家学者亲切地勉励莘莘学子,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持之以恒、勇于创新。河南农大还向7位获奖者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
东方今报2008-9-19报道: 聚焦科协年会之动态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郑大设奖学金
(记者 赵媛/文 刘栋杰 沈翔/图)今报郑州讯 未来4年,郑州大学每年将有33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人均3000元的奖学金。昨天上午,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向郑州大学捐款400万元,设立“求是本科生:查济民、刘璧如大学生奖学金”(如图)。
求是科技基金会由香港爱国人士查济民先生及其家族捐出2000万元于1994年在香港创立,目的是推动中国的科技研究工作,奖励在科技领域有成就的学者。自2002年起,基金会设立了“求是研究生奖学金”,旨在协助中国的著名高校培养一流的年轻科技人才。基金会迄今已颁发奖金900多万美元。
河南商报2008-09-19报道: 求是基金捐给郑大400万
(丁霁虹 王棣) 昨日,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向郑州大学捐款400万元,设立“求是本科生:查济民、刘璧如大学生奖学金”。未来4年,郑州大学每年将有333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本科生,得到人均3000元的奖学金。
周光召讲故事激励贫困大学生
在捐款仪式上,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创始人查济民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他只能读免学费的职高,18岁职高毕业后,他从机械厂学徒工干起,不断学习,最终成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听说郑州大学有1.12万余名贫困生,周光召鼓励这些学生:“希望他的事迹能鼓舞你们,做一个坚强的人,能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贡献。”最后,周光召还把查济民“修身,齐家,爱国,和天下”的格言赠给了学生们。
查济民的故事引起了很多贫困学生的共鸣。贫困学生黄鹤鸣说,这次受到求是奖学金资助,他感受到的不仅是社会的关爱,还从查济民先生的经历中得到力量,将来他也要回馈社会,把爱心传递给更多人。
基金会重奖科技功臣
据悉,求是科技基金会由查济民先生及其家族于1994年捐资2000万美元在香港创立。基金会主要目的在于推动中国科技研究工作,奖励、资助在科技领域有成就的中国学者。基金会邀请到陈省身、杨振宁、周光召、李远哲、简悦威、何大一6位国际知名资深教授为顾问。
1994年至今,该基金会评选出数百位在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医学等科技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中国科学家,分别授予“杰出科学家奖”、“杰出青年学者奖”和“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自2000年起,基金会设立“求是研究生奖学金”,旨在协助中国的著名高校培养一流的年轻科技人才。1994年~2007年,基金会已累计颁发奖金1100多万美元,有353位科学家、近2000名研究生、本科生获得求是奖金。
今年,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0所大学的205位博士,每人将得到5000元的资助;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的1159名品学兼优的贫困本科生,每人将得到3000元的资助。
河南商报、大河网2008年09月19日报道: 徐光春牵红线 诺奖得主打算在郑大登台授艺
(商报记者 徐振江)昨天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在郑州会见了参加科协年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和道格拉斯“论道”后,徐光春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郑大荣誉教授“搭桥”:希望他为河南培养一些“小道格拉斯”。
■ 与诺奖得主论道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哪个更重要
会见中,徐光春就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道格拉斯进行了“论道”。
徐光春说,基础科学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源头,如果没有基础研究也就没有应用研究,这两种研究是不能分开的,但现在一些科技工作者有一个倾向,轻基础研究重应用研究,没有在基础研究上下工夫。
“我的态度是一手抓基础研究,一手抓应用研究,如果基础研究是左手,应用研究是右手,那么这两只手是不能分开的。”徐光春说,“不知道我的看法对不对?想请教一下道格拉斯。”
道格拉斯很幽默地说:“既然拿左手和右手来比的话,我觉得左手似乎更重要一些。”他赞同徐光春的观点。
■ 为郑大牵红线
希望能为河南培养一些“小道格拉斯”
当听说道格拉斯要去郑州大学演讲时,徐光春笑着对道格拉斯说:“你能不能和郑州大学建立一种联系,能让你经常来这里传播你的思想,不知道我的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
道格拉斯说,他已经接受了郑州大学的邀请,将成为郑州大学的荣誉教授。徐光春高兴地说:“郑州大学有你这样世界性的导师,才能培养和造就一些‘小道格拉斯’。”这句话让道格拉斯十分高兴,会见结束时,道格拉斯说,他有机会就会到河南来,“希望河南能够出现很多的‘小道格拉斯’”。
■ 人物简历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博士1945年生于美国,现为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在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发现了液态氦-3的三种超流动性。曾在贝尔实验室物理部工作,担任低温物理和固体物理部部长,199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大河网2008年09月19日报道: 诺贝尔奖获得者郑大做报告 讲新科学的发现
(张扬[发表评论])大河网讯:中文的开场白问候,全程英文的物理学学术报告,台下的学子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发出赞叹声。9月19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道格拉斯.奥谢罗夫来到郑州大学,为千余名学子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并接受学校的邀请,担任郑州大学的荣誉教授。
“今天天气不错,”一开场,道格拉斯教授就用一句中文开场白赢得了大家的掌声。随后的学术报告全部是英文讲解,翻译老师只是简单的把其中的物理学知识翻译一下,但是这没有影响在座的郑大学子的领会,报告讲到精彩的地方,不等翻译老师开口,同学们就纷纷发出赞叹的声音,英语水平确实不简单。
报告的题目是“如何获得新科学的发现”,在近两个小时的报告时间里,道格拉斯.奥谢罗夫教授运用了大量例证向同学们讲述了科学发现是如何产生、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能够提高人们取得科学发现机会的研究策略。
据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介绍,郑大一直追求的“大学不仅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的理念,每年学校都会有一千场的学术报告。道格拉斯.奥谢罗夫教授应邀来到郑州大学,为同学们作“如何获得科学新发现”的学术报告,这是继“一氧化氮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穆拉德教授,“欧元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之后,第四位来到郑州大学讲学并受聘郑州大学荣誉教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世界级学术大师的到来,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与科学大家近距离接触交流的机会,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大师的学术报告,为我们带来了新颖的科学理念和丰富的知识信息,对于进一步开阔我们的视野、跟踪和了解国际学术前沿、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和热情,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大河报2008-09-21报道: 奥谢罗夫将万元演讲酬金捐给四川地震灾区
(记者王曦辉 通讯员魏强)9月19日上午,郑州大学新校区报告厅,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道格拉斯·迪恩·奥谢罗夫从郑大校长申长雨手中接过聘书,成为郑州大学荣誉教授。他是继“一氧化氮之父”弗尔德·穆拉德、“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和杨振宁后,第4位到郑大讲学并受聘为郑大荣誉教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奥谢罗夫教授在“如何获得科学新发现”的演讲中强调:“研究成功的策略有五点。要学会利用资源,会借鉴各家之长,善于发现未被开发的领域,端正对于失败的认识以及不要放过任何的细节。”
演讲结束后,他当场决定,把这次演讲所获的1万元酬金委托郑大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
河南商报2008-09-20 报道: 道格拉斯万元酬金捐四川灾区
(商报记者 丁霁虹)昨日,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受邀到郑大演讲。离开河南前,道格拉斯委托郑州大学把这次演讲所获的1万元酬金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
英语演讲汉语点缀
昨日上午,道格拉斯做客郑大,为学生们进行一场题为“如何获得科学新发现”的演讲。
“今天天气好极了。”尽管昨日的郑州细雨霏霏,怎么都跟“好极了”沾不上边,但道格拉斯半生不熟的汉语让这句话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他会汉语?”听了道格拉斯的开场白,一些学生开始窃窃私语。随后的全英文演讲让学生们明白,道格拉斯的汉语是演讲的点缀。
会多来郑大几次
演讲结束后,一位外语系的女生向道格拉斯发出了邀请,希望每年他都能来郑大一次,将新的科研思想、方法等带给郑大学生。
听了女生的邀请,道格拉斯用英文解释说,他感谢学生们的邀请,但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讲学只能是“见缝插针”,有机会的话他会尽量多来几次,但不敢冒爽约的风险随便答应。
河南很美 未见黄河很遗憾
道格拉斯说,这次是他第一次到河南,来之前曾听说河南是个欠发达的省份,但这两天他注意到郑州市区很漂亮,而且这两天,他还在细雨中参观了龙门石窟、花园口风景区,他觉得河南非常美。
道格拉斯说,人们都说河南就在黄河边上,这么有名的黄河,他这次到河南却没看见,觉得挺遗憾。
河南电台新闻广播2008-9-18 第十届中国科进年会专题报道 :“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在郑州大学召开
(河南台记者曹博淳报道) 9月18日,作为第十届科协年会系列活动之一,“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在郑州大学召开。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两院院士王越做了关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科技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思考》的报告。国家及我省科技文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做了论坛演讲。副省长徐济超出席论坛会议。
专家们认为,我省是全国文化大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比较坚实的基础。此次论坛的召开将对河南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河报2008-09-19 报道: 专家掀起″头脑风暴″文化强省河南大有作为
花木兰,标准的河南大妞,美国人对其进行包括影视在内的科技包装后,已在全球赚了数亿美元;熊猫,正宗的中国国宝,穿上好莱坞新一代的动画“外衣”后,轻轻松松拿下中国动画片票房新高。这种文化、科技相撞迸发的巨大力量,重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昨日,来自国内的院士及知名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大学,在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专题论坛”上掀起一场“头脑风暴”,他们一致认为:拥有丰厚文化资源的河南,在科技的支撑下,走文化强省之路大有可为。……
河南日报2008-09-19报道: 节能减排 保护生态 各领域顶尖专家支招
9月18日,在黄河迎宾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成为各分会场研讨的主要议题,围绕这些议题,来自我国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高招频出。……
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
来自北京农学院、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郑州大学等单位的近70位专家学者,围绕基因作物、生物农药、设施农业等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以寻求生物技术科研成果与现代农业体系构建的结合点。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郭三堆在会上谈到转基因生物技术时认为,面对粮食危机及外国转基因食品的入侵,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必然,加强对其安全性及核心技术的讨论,将促进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
人民网-科技频道2008年09月17日报道: “小记者”发问 “求是”获奖者与学生面对面
人民网郑州9月17日电(记者黄维、赵竹青)作为2008中国科协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奖者与大学生见面会昨晚在河南省郑州大学举行。五位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奖者向现场500多名来自不同专业的郑大学子讲述成长历程、创新心迹、成功感悟。获奖者们精彩的发言、诚挚的建议博得了大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五位2008年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获奖者是:教育部发光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江风益教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分公司冷轧厂首席工程师李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付广博士、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庆华教授、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CEO姚纳新。
见面会上,五位获奖者就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知识产权、大学生创业、学术造假、企业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并向在场的学子推荐了《成大事的三大绝学》等五本经典书目,寄语大学生们“学以致用、报效祖国”,会场气氛轻松而又热烈。
据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介绍,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包括实用工程奖和成果转化奖两项,是由周光召院士和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查济民先生共同提议并由中国科协于1998年设立的。实用工程奖主要奖励在航天、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员,每年奖励15名,奖金每人1万美元,由香港实业家查济民先生出资。成果转化奖主要奖励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青年科技人员,每年奖励名额不超过5名,奖金每人5万人民币,由中国科协出资。
据悉,2008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评审会议于6月11日在京召开。经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共有2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实用工程奖15名,成果转化奖5名。
中国科协网站2008年09月19日报道: 女科学家畅谈科技事业与女性发展
9月18日上午,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女科学家高层论坛暨科技事业与女性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河南省政府主办,中国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承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中国科协副主席、工程院院士韦钰,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刘恕,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计工程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陈左宁,中国科协副主席、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河南省妇女联合会主席陈砚秋,以及河南省科技界女科技工作者出席了座谈会。
韦钰介绍,女科技工作者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多个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参加座谈会的朋友来自农业、医疗、地理、生物、化学、材料、热能、体育等方面的女科技工作者汇聚一堂,围绕“科技事业和女性发展”这个主题,畅谈女科技工作者如何在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起点上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使自身更好更快的成长。
首先,刘恕以PPT的形式介绍了一些关于女性工作方面的工作现状调查。她指出,我国目前从事科学技术的女性统计有900多万,近10年统计科技人员中女性一直稳定在36.8%。女性科技人员群体是一个很年轻的群体,大多数处在50岁以下的年龄段。从1994年到2003年10年中间,我们国家高校女研究生具有增加的趋势,女性科技工作者具有较为充足的后备军。我国的女性科技工作者总数是在1/3以上,但是在科技活动中并不具备与其数量相同的地位,在我国同样存在着科技殿堂中,存在女性“高位缺席”的现象,人们常把女科技人员的作用比喻成“金字塔”的最底层,愈低人数愈多。女性担负着人类自身繁衍的职能。
刘恕表示,影响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动中受到诸多的因素,传统观念和生育家庭的困恼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他的还有缺乏信心、性格因素、事业型不强、智力因素等等。就女性自身因素来分析,女性科技工作者多数认为工作勤奋、有能力、受教育程度和工作领域的适应是对女性成功影响最重要的因素。
我国科技界对女性科技工作者有良好的评价,女性在科学技术领域中被公认为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些优势将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更会为女性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外界给我们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是工作认真、周到细致、易于合作等等这样的评价。
随后,各位院士专家和河南省的女科技工作者进行了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女性具有团队精神,吃苦耐劳,节俭勤奋,女性是伟大的,除了要在事业上大显身手,在家庭中也承担着很大的重担,所以希望社会各界减少对女性的歧视,得到社会的支持,女性要有独立、自强的意识,要自尊、自爱、自强、自信。中国高层科技工作群体女性的比例偏低,女性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挑战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
大家建议,全社会要有包容心,更多的关注女性,给女性公平的待遇,大众更多的对女性进行宣传。科技事业没有“走后门”可言,要有真才实料,不断刻苦努力,注重教育,无论付出什么代价,要有自己的追求,不断认识自我,科学可以平衡文学、艺术对我们的素质的认知,科学素养对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它既是事业,也是生活。(武丹)
河南日报2008年09月19日报道: 中瑞院士走进郑大研讨可再生能源
(记者尹江勇)9月15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郑州大学承办的“中瑞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合作项目生物质能源及其环境影响国际研讨会”在郑大新校区召开。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副省长徐济超、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Neretnieks、瑞典驻华使馆参赞Andereasson、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等出席开幕式。
徐济超在讲话中表示,此次研讨会为河南扩大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合作构建了一个重要平台,将对加快河南省生物质可再生能源研究和生物质能源转化进程,促进河南省生物质能源工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河南是农业大省,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在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已形成了较强的力量,并且催生了一批生物质能源企业。通过这次生物质可再生能源与环境研讨会必将促进中瑞学者在可再生能源研发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加快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进程,为中瑞两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做出贡献。
杜祥琬在致辞时说,河南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省份之一,生物质资源丰富,有一大批从事生物质能源研究的学者和公司。本次研讨会为中瑞两国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在可再生能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将有助于促进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大河报2008-09-21报道: 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这样的″盛宴″想多尝尝
19日晚,中国科协年会在郑州落下帷幕。对于这次时间不长却内容精彩的盛会,很多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19日的郑州绿城广场的科普活动中,专程带着孩子从东区跑过来的郑州市民韩先生说,百余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4000名科技工作者等我国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和精英团队齐聚河南,他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见到,所以特别希望孩子也能参与进来,感受感受氛围。“这样的科学盛宴真希望再多尝尝啊。”
郑大是此次中国科协年会分会场之一,多个论坛或演讲、讲座在这里举行。感受浓厚的学术氛围,面对心仪已久的大师并与他们近距离交流,这可乐坏了郑大的学生。可以说,这些活动瞬间点燃了广大学子对科学的广泛兴趣,场场报告会无一不是爆满。
聆听报告会的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5级制药工程2班的宋续明连听了多场报告会,几乎每场都要去。他说:“能在自己校园里见到这么多大师,真是做梦都没想到,我们太幸运了,在外省上学的同学知道消息直说羡慕我们。专家们深刻的见解,深邃的思想让我受益匪浅。希望自己能够像科学家一样,掌握更多先进的科学知识,更加注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穿梭在各个会场之间,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记者:“中国科协年会是我国科技界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举行的高层次、综合性、大规模科技盛会。郑州大学能有幸承办规格如此之高的会议,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表示,学校要以承办此次科协年会为契机,认真把握大学使命,彰显大学精神,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理想远大、境界高远的大学;维护学术尊严,注重教授治学,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充满活力、富有民主的大学;加强科学研究,注重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把郑大办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
在9月17日中国科协年会——我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来自香港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与鹤壁市签约后,对我省的办事效率和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大加赞赏。他说,这个涉及资金过亿元的多晶硅项目能最终落户河南而不是别的地方,正是因为他们被河南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及热情深深打动了。
继河大的“造纸黑液碱回收中直接生产碳酸钙新技术”在华丰纸业有限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之后,在这次年会上,两者合作再结硕果,双方签约共建产学研基地。华丰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国说,科协年会这个平台搭建得太好了,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长期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思路和新趋势。可以说,这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给河南带来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最新颖的观点,还对中原崛起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这势必对河南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