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率领河南日报、河南卫视、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河南电台新闻广播、河南电台经济广播、经济视点报、河南工人日报、青年导报、河南经济报等13家媒体的记者来到我校,对河南省树立的改革开放30年第一批先进典型进行集中采访和宣传报道。现将有关媒体的报道收集如下。
河南日报2008年11月26日报道:
郑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本报记者 王 晖 本报通讯员 张承凤)改革开放30年,郑州大学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河南省“零”的突破,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综合实力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在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居第35位,被教育部誉为“全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
强强合并 拿下多项第一
新的郑州大学是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于2000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经过合校8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在河南省高校历史上拿下了多个“第一”。
郑大培养了河南省第一位本土院士,第一个拿下河南省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束了河南省无国家重点学科、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本土培养院士、无“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历史。在校生规模、师资队伍规模和院士数量、校园面积和建筑规模、学科点和学位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总数等均居全省高校第一位。
跨越发展 不断呈现新貌
经过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合校8年的内涵积淀、外延发展和改革创新,郑大实现了阶段性和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
30年前或者说8年前,三个老学校都是以教学为主,学生人数不多,加起来也就2万多,人才培养层次较低,生源多是河南省内的。而现在的郑大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2万余人,学校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按重点线招生,特别是在河南,除第一志愿上线率年年爆满外,高分段的学生迅速向郑大会聚,2003年以来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在校各类研究生人数由2003年的不足1700人,发展到1.2万余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分别占河南省的80%和50%。多年来,郑大已向社会输送本专科生15万人、研究生2万余人。
目前,学校有“凝聚态物理”和“材料加工工程”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占河南省的75%,有省级重点学科136个,而合校前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占河南省的80%,而合校前为“零”;二级学科博士点总数81个,占河南省的75%,合校前只有9个;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占全省的50%,而合校之初只有5个。
学校有教授、副教授近20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00余人,占全校专任教师的41.9%,占全省高校的1/3以上,成为全省高层次人才聚集地。
走向全国 建设高水平大学
最近一段时间,郑大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该校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突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技术,成功为“神舟七号”研制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受到总装备部的表彰,获得“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这充分显示了学校具有很强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
其实,近期郑大振奋人心的喜讯不断,好事连连。郑大药物关键制备技术实验室获2008年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继材料物理实验室、材料成形过程与模具实验室之后,成为学校第三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2008年度获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4项,获得经费1773万元,连续多年居河南省首位,其中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一项就获得资助200万元……
面对成绩,郑大并没有满足,而是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完成对自身的超越,成为全国高水平大学。
改革开放给郑州大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辉煌业绩,使之由一所只有区域性影响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迅速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大、贡献大、影响大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学。目前,学校正按照“聚精会神抓内涵、改革创新谋发展、重点突破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立足中原,走向全国,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步伐。
河南电台新闻广播 2008-11-27 报道:
“辉煌三十年”专栏:郑州大学
1978年,郑州大学开始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并重新开始招生。30年间,郑州大学不仅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高校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更结束了我省没有国家重点学科、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没有本土培养院士的历史。请听河南台记者翁春柳发来的报道:
(出录音)“航天员出舱的面罩,是由我们材料学院研发的。从立项到做成产品大概用两年多的时间,它在太空中一是要防紫外线,再一个太空垃圾对这个外表抗冲击,耐磨,真正戴到头上面罩是有七层的,每一层有每一层的功能。”
最近,郑州大学最受瞩目的事情莫过于成功为神舟七号研制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罩而获得总装备部“突出贡献奖”。完成这一研发任务的橡塑模具国家研究中心是郑州大学拥有的50个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机构之一。
谈起这些年的发展变化,1985年考入郑州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张灵说,他从学生到教师,完整地经历了学校的飞跃:
(出录音)“原来老郑大占地800多亩,现在这几个校区都6000多亩。我们上学的时候一个学校大概也就是两三千学生,现在五六万了。生活质量和现在没法比,现在学生吃饭花样多得很,到食堂里想吃什么都能找到。各方面包括科研成果,为社会服务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
在81岁的吴养洁院士眼里,郑州大学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培养的层次越来越高了:
(出录音)“78年咱们开始招收硕士生,我是86年学部委员会批准的博导,87年就开始招收博士生了,但是开始咱们还不算博士点,在这儿培养的博士生,到南京大学毕业拿博士学位。93年咱们就有授权点,前年咱们一级学科博士点,所以学生培养的层次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
如今,郑州大学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8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23个。博士点数量由全国高校落后位次上升到目前的第25位……郑州大学在校学生规模、师资队伍规模和院士数量、校园面积和建筑规模、学科点和学位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总数等等都是全省高校的第一位。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说:
(出录音)“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过来人,见证了郑州大学快速发展的历程。96年郑州大学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00年实现了三校强强合并。04年郑州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实行省部共建的地方高校,使郑州大学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来郑州大学要加快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步伐,争取早日进入国家‘985’高校。现在我们郑州大学的综合实力已经排到第35位,对这个目标我们是充满信心的。”
大河报2008-11-26报道:
郑大蝶变20项“第一”
新郑州大学的历史不算很长。从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与河南医科大学强强合并以来,也就8年多时间。然而,新郑大的成绩却不小。教育部部长周济称赞“郑大是国内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
从一所省属重点学校到一所在全国1700多所大学中排名第35位的高校,郑大质变的秘密是什么?11月24日,郑大校长申长雨给出了答案。说起变化,郑大在河南高校中创下众多“第一”,不可回避。粗略算来,不下20个。
申长雨说,郑大是第一批进入“211”行列高校,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培养了河南第一位本土院士;第一个获得河南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个获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5项第一让长期萦绕在河南高教界心头的阴霾——“四无”一扫而尽。
郑大在全国高校也有诸多“第一”: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第一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方高校,第一所承办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地方高校,全国第十批新增学位点总数排位第一高校,全国大学新校区建设第一个获3项国家工程质量奖高校。这5项第一,让郑大在全国地方综合性高校中走在了前列,学校综合实力排名甚至超过了教育部直属“老大哥”高校。
如今的郑大,用省委书记徐光春第一次视察郑大时的评价最恰当不过了:“郑大真大!大就大在:一是规模大,建筑规模大,学科规模大,学生规模大,师资队伍规模大;二是贡献大,郑大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有力地提供了智力支持,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影响大,郑大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在省内乃至于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有了团结的好班子,学校发展规划才能得到充分落实,“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强校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郑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新校区建设等方面加足马力前行。8年后的今天,这些工程处处开花结果,以人才队伍建设来说,24位院士的数量雄踞全国地方高校前列;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1300人,占全校专任教师41.9%,也占全省高校1/3还多,郑大已成为打造中原崛起的“人才智库”。
“学校上下现在信心很足、干劲很大,因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步伐,是河南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新要求,是郑大义不容辞的责任。”
申长雨说,我省明年将投资400亿元加快实施一批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项目,其中把加快郑大“211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和实施进度放在了首位。“有了这么多支持,郑大不会辜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全省人民的期盼!” (王曦辉)
河南商报2008-11-27报道:
郑大十年三跨越
(商报记者 陈松)“每年至少要到郑大来看一次,讲一次课,和学生们吃一顿饭。”自从有了这个约定,省委书记徐光春已经连续4年到郑大赴约。
“每年至少要到郑大来看一次,讲一次课,和学生们吃一顿饭。”自从有了这个约定,省委书记徐光春已经连续4年赴约。
在省委书记的关注下,郑大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综合实力全省高校排名第一,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列35位,教育部部长周济称“郑大是国内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
“郑大的发展有三次较大的跨越,1998年,郑大成为河南迄今为止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的大学;2000年7月,原郑大、郑州工大和河医大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大;2004年,郑大从地方性大学成为教育部和河南省共同建设的大学,开了全国高校省部共建的先河。”郑大校长申长雨说,另外,还培养了河南第一个本土院士吴养洁,第一个拿下河南省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说起第一,校党委书记郑永扣补充道,郑大起码有二十几个河南之最。这一点也得到徐光春书记的认可,徐书记曾表示,郑大真大!大就大在:一是规模大,建筑规模大,学科规模大,学生规模大,师资队伍规模大;二是贡献大,郑大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有力地提供了智力支持,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影响大,郑大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在省内乃至于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备受瞩目的神舟七号飞天过程中,郑大的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宇航员提供了出舱面窗,也因此获得“突出贡献奖”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
“回想郑大这30年历史,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解放思想,没有众多国家和省委领导的支持,可能郑大还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院校。”郑永扣说,他相信,郑大的明天会更好。
东方今报2008年11月26日报道:
郑州大学在中国大学排行35 被誉为发展最快高校之一
(记者 李凌)郑州大学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河南省“零”的突破,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在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35位,被教育部誉为“全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
最近一段时间,郑大备受瞩目的莫过于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为神舟七号研制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而获得“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奖、河南省“五一”劳动奖,这充分显示了该校极强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
郑大校长申长雨介绍,近年来郑大发展过程中有三件大事:1996年,郑大成为河南迄今为止唯一一所进入“211工程”的大学;2000年7月,原郑大、郑州工大和河医大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大;2004年,郑大从地方性大学成为教育部和河南省共同建设的大学,开了全国高校省部共建的先河。
如今的郑大已发展成为走向全国、瞄准“985”的强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2万余人;各类研究生人数由2003年的不足1700人,发展到1.2万余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分别占到全省的80%和50%。“改革开放给郑大带来了勃勃生机和辉煌业绩。”校党委书记郑永扣说,加快建成高水平大学步伐,是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河南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新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河南经济报2008年11月28日报道:
郑州大学:中原崛起的“人才智库”
(本报记者李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郑州大学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紧抓机遇,改革创新,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大跨越,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河南省“零”的突破。郑州大学综合实力在河南省高校中排名第一,在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35位,已经由一所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学,被教育部誉为“全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
强强合并 快速发展 拿下多项“第一”
新的郑州大学是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于2000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新的郑州大学更显得强劲百倍和富有生机。郑州大学迅速完成了实质性融合,经过合校8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新校区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河南省高校历史上拿下了多个“第一”。
郑州大学吴养洁教授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实现了河南省第一位本土院士“零”的突破。郑州大学第一个拿下河南省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结束了河南省无国家重点学科、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本土培养院士、无“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历史。在校学生规模、师资队伍规模和院士数量、校园面积和建筑规模、学科点和学位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总数等均居全省高校的第一位。
学校在全国高校也有着诸多引以自豪的“第一”:是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第一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一所承办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地方高校,在全国第十批学位点申报中新增学位点总数排在第一。郑州大学在全国地方综合性高校中有许多项目走在了前列,引起了省内外许多高校的关注,纷纷前来考察学习。
加快改革 跨越发展 不断呈现“新”面貌
11月24日,记者走进郑州大学,一股股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经过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合校8年的内涵积淀、外延发展和改革创新,郑州大学实现了阶段性和跨越式的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
郑州大学坚持立足中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中原崛起的“人才智库”,学校聚集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人才资源,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了教育、科研、管理和医疗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和优质服务。
30年前,三个老学校都是以教学为主,学生人数不多,加起来也就2万多,生源多是河南省内。而现在的郑州大学在校全日制本科生4.2万余人,学校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按重点线招生。在校各类研究生人数由2003年的不足1700人,发展到12000余人。如今的郑州大学校本部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4845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郑州大学校本部现有在岗教职工6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1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两院院士24人(专职3人,双聘21人),教授578人,副教授1414人,博士生导师226人,硕士生导师15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00余人。
郑州大学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广泛。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芬兰、乌克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1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走向全国 建设高水平大学
最近一段时间,郑州大学振奋人心的喜讯不断,好事连连。最受瞩目的莫过于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突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技术,成功为神舟七号研制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受到总装备部的表彰,获得“为神州七号载人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河南省“五一”劳动奖,这充分显示了学校具有很强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给郑州大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郑州大学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以发展的眼光科学规划学校的未来,争取把郑州大学早如建设成为世界高水平的一流大学。”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