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9日第11版)
破解“三大课题” 建设高水平大学
——专访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
□本报记者 张飞岸
新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在校师生6万余人,学校总占地面积6493亩,如此巨型大学,是如何治理的?郑州大学提出他们的三大课题。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
记者: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2003年11月,在新的郑州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上,您代表学校党委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资源比较缺乏的条件下,如何创建全国一流大学;在学校合并、多校区运行且又缺乏现成经验的复杂局面下,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巨型大学”这三大课题。请问,提出这三大课题的原因是什么?
郑永扣:新的郑州大学是于2000年7月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的,是强强联合的产物。组建新的郑州大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集中整合河南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郑州大学建设成全国一流大学。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进程中,郑州大学将会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以及许多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在宏观层面,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成长和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复杂。一方面,国内一些高校纷纷融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舞台,逐渐顺应国际化的潮流;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亦纷纷挺进中国高等教育服务市场,使得我国高校不仅面临着国内高校之间的竞争,而且面临着国外高等教育的竞争压力。高等教育全球化和市场化在实践和理论上对大学提出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建设好大学”和“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在中观层面,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相应的“硬条件”和“软条件”。要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创建高水平大学,我们面临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在微观层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内产生不少巨型大学,许多高校出现了新老校区并存、多校区运转的办学局面。郑州大学本部就有四个校区,从管理几千人的大学变为管理数万人的大学,需要全面更新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兄弟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多校区协调运转的管理体制,但尚无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资借鉴。基于对上述挑战的清醒认识和理性分析,我们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凝练为“三大课题”。破解这些重大矛盾和问题,不仅对郑州大学创建全国高水平大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记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郑州大学在破解这三大课题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郑永扣:近几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办学理念方面,学校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优化结构,强化内涵,突出特色,扩大开放,立足中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跟踪世界科技、文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学校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示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在办学环境方面,学校占地6493亩,新校区投资19.7亿元,规划建设面积165万平方米,目前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校园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对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去年教育经费收入达10亿元。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2万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2万人。近3年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0.2%、90.5%和90.6%。
在师资队伍方面,学校实施了“人才强校”工程,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层次、结构和组织模式转变,着力打造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100余人,其中专职院士3人,双聘院士21人,教授639人,副教授15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00余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4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近5年,我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6项;国家“973”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26项。400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共有11大学科门类,93个本科专业,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
在国际合作方面,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对外交流的层次和深度都有了长足发展,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
记者:您刚才提到,郑州大学要创建高水平大学,在您心目中,高水平大学是什么样的?
郑永扣:关于什么是高水平大学,尚存争议。我认为高水平大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先进的办学理念;二是优越的办学环境;三是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四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五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六是高水平的学科专业;七是高水平的国际合作。
记者:创建高水平大学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很不容易办到,况且河南地处中原,郑州大学为什么还要提出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
郑永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高等教育大省,但不是高等教育强省,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带动河南省高等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产出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原9900万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也是全校师生员工的迫切要求。
记者:郑州大学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
郑永扣:我认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看到成绩,坚定自信心,又要正视差距,增强紧迫感。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学校今后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夯实发展基础。对于我们这所校本部达6万名学生的巨型大学来说,要建设高水平大学,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要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人事、后勤、财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使二者“边界清晰、定位准确、相互制衡、良性互动”,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基本框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三是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营造良好环境。建设高水平大学,大学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文化是软实力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沉淀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凝聚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追求。一所名校之所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校,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最重要的就在于名校拥有厚重的、令人感动的、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的大学文化。
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政治保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校党建工作,是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应对高校党建工作新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对郑州大学的展望。
郑永扣:郑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宏伟目标已经确定,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步伐,在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