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中国教育报:跨越发展一十载继往开来绘新篇———郑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迈出坚实步伐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8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跨越发展一十载 继往开来绘新篇
                ——郑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迈出坚实步伐
 
  2010年7月10日,郑州大学将迎来她合校十周年的生日。  
  回首十年,郑州大学坚持在融合中锐意改革,在改革中跨越发展,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独具特色的高校合并之路,迈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坚实步伐。
  “尊重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在总结合校10年来的成功经验时,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院士说。
  “三大课题”指明方向
  2000年7月10日,河南省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合并之后的郑州大学总占地面积6493亩,教职工6000多人,有着6个附属医院,46个院系 ,94个本科专业,是一所典型的巨型大学。
而在合校前,老三校各有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原郑州大学是当时河南省唯一的“211”工程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是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高校;河南医科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原三校虽同处一城,有着合校的天时、地利,但要做到人和,显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何把握发展大势,使学校实现快速融合?如何使这样一所巨型大学高效运转,实现科学发展?郑州大学的决策层意识到将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困难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提出“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资源比较缺乏的条件下,如何创建全国一流大学;在学校合并、多校区运行且又缺乏现成经验的复杂局面下,如何领导和管理好巨型大学”这三大课题,指明了学校前进的方向。
  2003年11月,在新的郑州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上,郑永扣书记号召新郑大的广大师生集中智慧力量破解“三大课题”,作出了“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动员令,掌声经久不息。
  10年来,围绕破解“三大课题”的使命和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郑州大学飞速发展:她是全国地方高校中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培养了河南省本土第一位院士;在国家“211工程”地方综合大学中,博士点总量位居第一;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2009年度全国50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郑州大学被教育部领导称为近年来全国融合最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郑州大学的快速发展被国内同行誉为“郑大速度”。
  “三大规划”推动发展
  2007年4月24日,教育部派出专家组对郑州大学发展规划进行论证咨询。让专家们没有想到的是,郑州大学早在2003年就已经制订出了一份含金量颇高的发展规划方案,包括《郑州大学发展战略规划》、《郑州大学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郑州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被郑大人称为“三大规划”。
  在实现了学校融合之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的问题便摆在了郑大人的面前。为了避免新郑大在发展中走弯路,郑州大学成立了由校长申长雨任组长的发展规划研究小组,立志要为郑州大学这艘航空母舰确立正确的航标。
  由于缺乏现成的经验,“三大规划”的制定过程相当艰难。在经历了一个月的辛苦努力后,发展规划研究小组遭遇了瓶颈。
  在一次交流会上,申长雨校长给小组成员们讲了一个“五月花号公约”的故事。
  据记载,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后,一艘名为“五月花”的大帆船向美洲新大陆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
  对于制定发展规划的成员们来说,新郑大无异于“新大陆”。这个故事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重整旗鼓,又开始了新的跋涉,白天走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晚上开会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制定出一份能够肩负起郑大人期望的发展规划成了所有成员的共同理想。
  历经3个多月的艰辛,并经过900多人次的讨论和修改,这份可以载入郑州大学史册的发展规划终于出台了。这三大规划涵盖了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新校区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等方方面面。
  7年来,郑州大学把“三大规划”纵向分解、横向展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是龙头。药学是郑州大学合校之后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合校前,药学相关学科分散在老三校,资源分散,形不成合力,三个学校的药学学科均没有硕士点。合校后,郑州大学按照“三大规划”的指导,成立了药学院,有效整合多校区药学相关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使药学学科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和快速发展。如今,药学院具有药物关键制备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多项,研究经费1000余万元;获新药证书5件、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等30多项,开发新产品20余项,帮助国内医药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而在合校初,郑州大学的学科是“一片高原没有高山,甚至可以说是一片平原,只有一些丘陵。特色学科没有优势,优势学科没有特色,学科发展的生态环境还不够好,学科的交叉融合做的还远远不够”。
  几年来,郑州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实现“零”的突破并达到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并达到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由2002年的9个增加到81个,博士点数量由全国高校落后位次上升到第25位。获一级学科硕士点3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由2002年的88个增加到224个,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第12位。专业硕士点由4种增加到10种,新增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2002年的5个增加到17个。“九五”和“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累计投入4.58亿元。“211工程”三期建设顺利启动,建设资金由二期的2.6亿元增加到5亿元,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由二期的6个增加到10个。
  如今,郑州大学已经超额完成了“三大规划”中制定的近期目标,基本实现了以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的整体转型、人才培养层次的转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型、师资队伍结构的转型等“四个转型”。
  “三大工程”助力腾飞
  2010年2月1日,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征求基层群众代表意见座谈会,郑州大学法学院2006级本科生高原作为全国大学生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提出了国家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等三条建议。高原大学期间曾多次获国家奖学金,河南省三好学生等奖励,已保送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像高原这样的学生在郑大绝非凤毛麟角,这是郑州大学深化内涵建设,学校实力不断增强的结果。
  为了使“三大规划”设计的蓝图成为现实,郑州大学实施了“三大工程”,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郑大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了教学质量工程,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50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成为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本科院校。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在郑州大学一次中层工作会议上,申长雨校长给学校中层领导布置了一个新的任务:人才引进。他说,各院系、各部门的同志出国的时候,都要带上人才引进这个任务,发扬“三顾茅庐”的精神,努力把优秀的海外人才吸引到郑大来。合校初,郑州大学有教职工5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仅1000多人,师资结构很不合理。十年来,郑州大学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工程,构筑人才高地,提出了“多策并举培养人才,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倾注感情留住人才,创新机制用好人才,创造条件服务人才”的思路,培养了2位院士,4位中原学者,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从合校前的270人增加到1500余人,专任教师达到3200余人。
  在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郑州大学获得74项、资助金额达到2064.8万,占河南省资助金额的33%。而就在2001年,郑州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仅为7项。短短几年时间,增长竟达10倍多,这让全国其他兄弟高校都竖起了大拇指。
  刚合校时,郑州大学没有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没有教育部的人文社科基地,每年拿到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都是个位数。
  郑州大学实施了科技创新工程,坚持“顶天立地”抓科研,围绕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三个层面,突出重大科研立项、高水平成果与论著、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基地建设四个重点,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三大体系,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十年艰辛结硕果。霍裕平院士主持的“国际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界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钟香崇院士研究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矾土系列产品,使河南省矾土资源利用率从40%提高到80%以上;吴养洁院士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有系统的、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丰富了近代化学键理论;申长雨院士研制的“神舟七号”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为我国航天领域重要产品的国产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个目标”谋划未来
  站在新起点上的郑州大学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的目标。
  在2009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说:“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强化内涵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望未来,如何把郑州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校长申长雨院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把握大学使命,彰显大学精神,把郑大办成一所理想远大、境界高远的大学;维护学术尊严,注重教授治学,把郑大办成一所充满活力、富含民主的大学;注重规范管理和建章立制,淡化学校管理中的人治色彩,把郑大办成一所照章办事、管理严格、运行有序的大学;加强科学研究,注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把郑大办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严格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把郑大办成一所人才培养层次高、质量高的大学;既重视开源,更重视节流,把郑大办成一所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大学;重视校园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硬件平台建设,把郑大办成一所环境优美的大学。”
  郑州大学又一次启程。                          (张威)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09:03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