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11月21日第a11版(链接地址:
http://www.abbao.cn/ViewPage.aspx?issueId=ff6013d8-2c91-4fdd-b7a1-50c449d0bb6f&order=11)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
发挥思想库作用 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近日公布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公告明确表示,未来五年,我国「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河南方面审时度势,在此「十二五」布局关键时刻,提出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总体战略,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为基本途径,以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为基本任务,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上迈出坚实脚步。 ■香港文汇报中原分社记者程相逢、戚红丽、刘蕊
主修哲学的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原经济区的一切动态。郑永扣书记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应该主动承担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思想库的作用,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研究,密切配合省委、省政府及市县重大决策开展调研,立足中原发展大局,创新思路,服务决策,推动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甫一结束,郑永扣书记就接受了香港文汇报记者的专访,畅论中原经济区,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释放出的有利信号。
记者:近日,社会各界热议河南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构想。您如何看待「中原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
郑永扣:我省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这符合全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潮流,反映了全省人民的期盼和要求,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考。把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必要性上看,一是因为中原经济区在空间布局中具有内部的同质性和外部的差异性。中原经济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该地区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首先,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因此,可以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必将带动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升全国的城镇化水平,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组织部分和重要的区域支撑。同时,又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外部可比较区域之间又有明显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河南为中心涵盖周边的这一区域称为中原经济区是站得住的。
二是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的重要支点。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尽管区域规划从沿海到内地此起彼伏,但区域间的发展仍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拥有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主力经济区的沿海地区,已经实现了率先发展;随着武汉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崛起,沿江地区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同样被视为一大主要经济带的陇海兰新沿线,随着向西北内陆地区的延伸,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09年,国家已在西北内陆地区布局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但从沿海向关天经济区延伸地带却并不连贯,处在二者之间的,正是中原经济区。
然而,河南至今没有一个单独对其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这使得河南无论是在中部地区内的发展竞争中,还是在全国经济运行中的省域经济的竞争中,都失去了一个战略支点。并且,河南的省情与中国的国情有很大相似之处─人多地少、农业极为重要,但又发展需求急迫。这可能就决定了,河南的探索经验对国家而言有着广泛的推广意义。
从重要性看,中原经济区关系河南省发展战略的持续与提升。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也是农民大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迅速崛起,在这种背景下,河南这样的传统农业地区应该走出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直是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省内学者和广大人民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先是有以发展农村工业和县域经济为导向的「十八罗汉闹中原」之说,后又有「中原城市群」的提法。到2003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中明确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明确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中的先导地位,澄清了农业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也把河南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我们这个时代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对接起来,使河南区域经济的发展融入到了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去。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整个中国都处在快速的工业化过程中,农区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不把工业化放在区域发展战略的中心来考虑,势必难以加入到快速发展的行列。工业化的结果、伴生物和重要支撑就是城镇化,而河南却是全国城镇化水平最低的区域之一,当前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0个百分点左右,城镇化是河南经济的短板,不加大城镇化的力度,把短板补起来,势必拖累工业化。城镇提供基础设施,降低工业经济活动的成本,支撑第三产业的发展。城镇还容纳大量农民转移人口,为农业发展腾出空间,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所以,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保持增长活力的有生力量。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将更加有助于统筹全省城市布局,促进要素向城镇聚集,提升城镇对辖区内经济的支撑能力。
因此,中原经济区的提出,是在过去延续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和提升,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巨大提升,能够使河南经济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潮流对接起来,真正找到了保持河南经济持续增长、实现中原崛起的途径,无论在空间还是经济特质方面,都在国家全局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记者: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会议强调了有关协调区域发展的内容。您认为,此次全会召开对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释放出那些有利信号?
郑永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释放出诸多有利信号:
一是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在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对此,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可以大有作为。
二是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进一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推动形成东中西交互、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是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建议》指出进一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这为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构建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四是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建议》指出进一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为旨在以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
五是中原经济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会更加突出。中原经济区区域特点鲜明,处在我国沿海经济带承启西北内陆地区以及北方联通南方的关键位置,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会加强沿海地区对陇海兰新经济带支持力度,并加强与长三角的对接,强化对大西北的辐射带动作用。
六是中原经济区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增长极。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给中原经济区提供了极好的转型机遇。一旦将中原地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将形成国内极具活力的内需市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典范。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