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媒体对我校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的采访报道(3)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7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2011年3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02版
                       “两会”现场
  郑永扣(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接下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以及更长的时间里,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一直以来,哲学社会科学都在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真理大讨论开始,到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再到“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哲学社会科学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十二五”规划提出明确的战略调整,更加重视民生,和谐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等问题,对此哲学社会科学大有所为。
  哲学社会科学要紧盯着社会重大现实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在深入实际中找课题、出观点,使哲学社会科学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工具。
(本报记者 刘潇潇/采访整理)

2011年3月14日 光明网
                   两会:高校建设类热点集汇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 高校管理应克服行政化倾向
  郑永扣代表认为,高校管理应该去行政化,“官本位”应让位于“学术本位”。
  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结构中有很多不利于高校发展的外部因素,政府缺乏科学管理,“官本位”思想严重,对高校管理“全面介入”,高校的自主办学受到严重干扰。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代表认为,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外部治理结构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责任编辑: 王项男)

2011年3月12日《河南日报》第02版
                   河南高等教育期盼国家支持
  本报讯(记者陈茁)“目前,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有107所,在校本专科生145.67万人。但是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河南高等教育还处在相对落后的地位,难以满足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需要。”提起我省高等教育现状,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非常着急。他建议,国家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河南高等教育的投入,提升河南高校建设水平。
  郑永扣说,当前我省高校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偏少。全国69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河南仅有4个;全国21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河南也仅有4个。二是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的能力不强,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三是办学经费不足。河南目前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因而得到中央财政的支持较少。尽管省委、省政府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财力有限,高校办学经费存在较大缺口。
  郑永扣建议,国家应在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申报和建设方面,对河南高校予以倾斜,帮助河南高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建议中央财政通过“211工程”、省部共建以及将要实施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或其他渠道,加大对河南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

2011年3月11日 大河网
              郑永扣代表:高校自主招生的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作客大河网两会会客厅。郑永扣谈到自己的议题是建立五大保障系统、推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
  根据自己的议题,郑永扣讲到五大保障系统,包括:法律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时间保障,舆论保障。他强调到: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我们要不断地学习,自己的这个议题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自身素养和完善人生的一种需求。
  郑永扣讲到优化高校的外部办学环境,一个就是外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二就是高校融资环境的优化,三就是高校周边文化环境的优化。从自身来说还应该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
  郑永扣谈到自主招生时说,社会各界的疑虑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在非常完备的法规和政策的配套下,在政府主导部门的主导下,高校自主招生的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今年郑州大学也会在国学和英语专业方面展开自主招生实验。

2011年3月14日《人民日报》第08版
  丰厚的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提升软实力,一步一步来(摘录)
  本报记者 江山 姜泓冰 柳晓森 王汉超
  传递什么样的中国形象
  作为研究文化的学者,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委员的观点是:我们的文化产品,应当承载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润物无声、自自然然地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文化创新与精神活力。

2011年3月13日《光明日报》第12版
               代表委员眼中的民生建设文化发展科技创新(摘录)
  科教
  ■郑州大学副校长 张倩红委员
  给农民补上技术和技能课
  “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大规模转移,亟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张倩红委员说,她的提案就是关注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她认为,观念滞后、培训设施落后、师资队伍不足、机制不健全、培训经费较少、培训覆盖面较小等,都是目前农民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此,张倩红委员建议,一方面应加大公共培训机构资金投入力度,构建骨干培训机构;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努力扩大培训覆盖面,确保培训规模。
(本报记者 殷泓)

2011年3月11日 《人民政协报》第33版
               张倩红委员建议设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项救助基金
  本报讯 (记者 吕东浩)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大学生一直是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的高发人群。美国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有9%的大学生存在中度到高度的心理障碍,80年代其比例超过了10%。而我国同期的统计数字均明显高于这一比率。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提案指出,设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项救助基金,已是势在必行。
  张倩红认为,近年来,由于就业的压力、社会贫富的巨大差异等因素,导致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最棘手的问题,也成为大学生自杀的第一诱因。十多年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度重视,全国有十几个省市陆续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专业教育委员会,对大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测试与心理疏导。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费严重短缺、工作缺乏系统性、对问题学生救助力度有限。
  为此,张倩红呼吁慈善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设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项救助基金”,用于在高校建立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心理疏导机构,健全心理档案;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逐步形成全国性网络,资源共享;资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接受专业治疗;设立专项课题,研究国内外的应对策略,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咨询等,切实加大救助力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2011年3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04版
                     “两会”现场
  张倩红(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
  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提出对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当然,创新工程现在还只是一个框架,关于最终的落实,我的看法是:一,社会科学应该关注更大的话题。二,要有大的视野,也就是与国际接轨,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国际学术规则。三,社会科学研究在服务当前的经济、社会、政治、外交上需要做一些工作。四,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在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走出去”方面承担起责任。五,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才缺乏,我们需要大力培养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纯学问家。
  (本报记者 王建峰 实习记者 王鑫/采访整理)

2011年3月11日《河南日报》第02版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
                   让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摘录)
本报记者 张建新 宋华茹 田宜龙 陈 茁
  随着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举行和全国“两会”的召开,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成为见诸新闻媒体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也首次把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放在突出的位置,参加全国“两会”的河南团代表和驻豫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热议。 
着力民生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说,社会管理亟须加强和创新,从政府层面来讲,要转变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公共服务制度(包括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等),提供更加完善、多元的公共服务。

2011年3月13日《河南日报》第02版
                 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创新基地(摘录)
□本报记者 陈 茁 宋华茹 田宜龙 张建新
提升教育水平 夯实人才基础
  驻豫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说,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畸形,基本处于无人负责、无计划、无经费的“三无”状况,已成为现行教育体制中的最薄弱环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切实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希望不久的将来,能逐步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全民义务教育管理体系。”

2011年3月14日 河南电台新闻广播
                 驻豫全国政协委员建议 国家应规范学前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一直是百姓关注热点,驻豫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建议,国家应规范学前教育体系,从根本上保障儿童学前教育质量,河南台全国两会报道组北京报道: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幼儿园6300多所,其中77%为民办年幼儿园,数量还远不能满足学前儿童接受教育的需要,张倩红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在农村地区显得尤为突出:
“我们资源不够,从农村来说,大批的孩子都在外面跑着。农村2/3的小孩享受不到学前教育。而且农村有些地方私办幼儿园有一些,但是条件太差,校舍、师资还有教学内容都是很随意的。”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对此,张倩红认为,落实的关键是要理顺管理机制:
  “农村就是说,幼儿园归谁管很乱,有的是教育局管,有的是妇联管,有的就随便挂靠在政府一个部门。我们在未来大力发展公办教育、学前教育的同时,对民办幼儿园一定要规范,理顺管理体制,不是想办就能办,所以要有个准入制度,对教师的师资的标准制度要严格。”
  张倩红认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管理,除了规范,也要高效实用,从根本上保障儿童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我想眼下能做到的,就是要把它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像管义务教育一样对它进行管理,这样慢慢地,最终等我们教育经费越来越宽裕,条件充分以后就加入义务教育体系,这是发展方向,也是我们期望的,这样才能使学前教育良性发展。”

2011年3月14日《河南商报》第A06版
                设这两个基金,可避免很多惨剧发生(摘录)
  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生自杀的第一诱因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建议
  应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救助基金
  河南商报北京讯(特派记者 郭富收 王海科 张高峰)心理疾病已成为大学校园里最棘手的问题,也成为大学生自杀的第一诱因。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建议,应设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项救助基金”,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资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接受专业治疗。
  张倩红介绍,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岁左右,但心理发育远没有达到成熟程度。国内外的统计数据与研究成果表明,大学生一直是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的高发人群。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有很多人是伴随着进入大学的喜悦,夹杂忧愁、焦虑、自卑、失落,种种心态交错,带来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不适应,造成了心理问题。”张倩红认为。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就业的压力、社会贫富的巨大差异等因素,导致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最棘手的问题,也成为大学生自杀的第一诱因。”张倩红说。
  为此,张倩红呼吁慈善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设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项救助基金”,在全国上下形成服务网点,在高校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逐步形成全国性网络,资源共享;资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接受专业治疗,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要有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医生一对一跟踪服务。

2011年3月11日《河南日报》第01版
             倾情河南发展 共话中原崛起驻豫全国政协委员联谊座谈会举行
                   叶冬松主持并讲话(摘录)
   本报讯(记者宋华茹)张海、杨利霞、张倩红、王超斌等委员说,我们通过深入调研、精心准备提出的意见建议,在会上引起了充分重视,扩大了河南的影响,树立了河南政协委员的形象。今后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履职意识、委员意识,进一步履好职、尽好责。

2011年3月10日 新华网
                   杨利霞委员:必须遏制公立大型医院盲目扩张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单纯刚)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利霞呼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遏制公立大型医院盲目扩张。
  杨利霞委员建议政府应通过区域卫生规划,确定一个区域内医院的数量、规模、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技术准入,确定什么级别的医院可以开展什么项目,进什么设备和大型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从这个角度也可以划定医院发展走向。
  杨利霞委员认为,公立大医院应该大力提倡“做强做精”。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依靠科学管理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从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要改变卫生投入结构,重点向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倾斜。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条件和医技能力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老百姓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解决看病难的根本出路不是让大医院更大,而是让小医院更强。政府应严格控制大型医院扩张,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基层医院和基本医疗,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条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让更多病人放心地在基层医院看病,大医院集中精力诊治疑难重症和开展科教研工作。
  还要把坚持公益性纳入政绩考核。政府应坚决纠正大型医院过度逐利的倾向,使其不再盲目追求门诊量、手术量、住院量,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口帮扶基层医院上,最终形成分工合理、流动有序的医疗体系。
杨利霞委员说,尽快实现分级医疗,大医院主要解决危重疑难病症,一般的小毛病、常见病、多发病则进社区,这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都会大有好处。在农村优先发展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延伸,做到“大病不出县”。在城市,强化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做到“小病不出社区”,以此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1年3月14日 河南电台新闻广播
               驻豫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多种方案 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摘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三线城市,不仅影响着出行,而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王立东深有感触地说:
  “我到北京来,上车从火车站到驻地整整走了1小时20分钟,司机跟我说,这种情况在北京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其实这种大城市病城市交通拥堵已经不仅是北京,蔓延到全国。”
  王立东委员同时建议,人们使用出租车出行时,尽量拼车。
  “应该大力提倡拼车,这就需要政府的引导,社会引导,大众的意识,有些人就觉得我坐的车就不让别人坐,你想想出租车在拼车方面已经比公交车提高了多少,你坐公交车你能说我上这个车,别人不能上,那不就是拼的,出租车如果形成这种风气,这可比公交车速度快多了,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减少拥堵,不用跑那么多车了。”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1:0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