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2011年05期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中共郑州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宣传部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郑州大学党委精心制定活动方案,积极拓展活动载体,深入探索加强基层党建的有效途径,组织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先进、争优秀,为加快郑州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第十九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学校作为全国8所高校之一作了大会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好评。
一、适应新要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郑州大学目前已进入研究教学型大学建设阶段,国家人才、科技、教育三大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谋划,为郑州大学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校党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学校发展任务,选准创先争优活动切入点,进一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突出活动主题。经充分调研论证,校党委确定了“做科学发展先锋队,当高水平大学建设排头兵”的活动主题,细化教学、科研、管理、医疗、后勤等不同岗位党员的创先争优标准,号召广大党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在全校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合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各项任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凝练特色,打造品牌,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增强活动特色。把学习“三平”精神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开展“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组织召开纪念建党89周年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理论研讨会,努力实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突破”;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着重提高组工干部的创新力、执行力、统筹力和服务力。
3、注重实践效果。把“公开承诺”作为活动的一个亮点,确定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7个方面35条承诺事项,明确了学校层面的承诺要求。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公开承诺,自我加压”“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我是党员我争先”“服务重质量,岗位比奉献”“提升学习力,增强战斗力”等系列活动,把落实公开承诺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使创先争优活动有了抓手,扎根于实践。
二、落实新举措,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力度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校党委坚持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指导,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认真学习贯彻新《条例》。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把推动管理方式改革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统一规划和调控机制,优化校、院(系)两级管理结构,有序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民主议事、协商办事、科学决策,促进院(系)健康发展。
2、大力开展基层党建创新活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基层党组织焕发生命力的源泉,以项目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创新、载体创新。各基层党组织精心设计创新项目,共申报57项,其中34项获得资助,资助金额近20万元。实施“扬革命优秀传统,树党建教育新风”项目,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新风正气;实施“大学生入党标准认知情况调查”项目,为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提供重要参考;实施“网上党建活动”项目,以网络党课、党员社区、网上研讨等形式拓展党员远程教育渠道。
3、切实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创新促发展”,组织召开全校共青团系统创先争优活动誓师大会,为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搭建“四个平台”。搭建思想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党校、团校和共青团论坛的阵地作用;搭建实践育人平台,组建了校级、院(系)、班级共275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参加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搭建服务育人平台,对学生在学习上帮助、生活上解困、就业上指导、心理上疏导;搭建文化育人平台,每年举办1000场学术报告会,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4、着力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创新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方式方法,将教师党支部活动与教研室日常业务结合起来,围绕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合格人才开展组织生活。继续推进本科生在班上建立党支部,研究生在学科点、科研机构或年级、班级建立党支部,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外出实习或社会实践的学生中设立临时党支部。对于已毕业但组织档案还未转出的学生党员,或把他们编入高年级学生党支部,或组建临时党支部进行管理,使他们时刻都能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
三、推进新发展,促使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坚持把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最好最大的成效,使活动成为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过程。
1、进一步明晰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立足学校发展大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靠前站位,拉高标杆,把创先争优活动转化为谋划学校发展的生动实践。围绕未来十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制定建设高水平大学规划纲要大讨论,凝聚全校师生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着力破解制约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的瓶颈,力争到2020年使郑州大学主要办学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平,进入全国高等学校的先进行列,成为国家、特别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按照“985工程”高校标准建设郑州大学,已被列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2、不断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坚持把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作为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成效、加快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立体交叉、体系明晰的本科课程体系结构,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科研经费为引导的导师资助制,开展了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分类培养工作。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学校在校研究生增加到1.3万人,与本科生的比例超过1∶4,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结构更趋合理。学位点申报再获重大突破,在全国第十一批学位点申报中申报的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部审批通过,其中,一级学科力学和公共管理博士点学科破格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增列2个此类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目前,学校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博士点1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54个,所有本科教学院(系)均可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多层次、多种类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稳步推进“211工程”三期建设,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立足学校实际,突破原有学科界限,加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促进学科间的相融互补,培育了一批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龙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为主干、校级重点和一般学科为基础,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依托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向海外人才市场延伸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视角重点, 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5人入选河南省“百人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82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9项,重点项目数、立项数和经费额均名列全省第一,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地方高校第1位。1项科研成果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通用项目)二等奖;一篇论文在国际重要期刊Nature上发表,科研经费总额接近3亿元。
3、重视解决师生关注的实际问题。把“以人为本、服务师生”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标,已举办校领导接待日20次,回复校领导信箱来信1000多封;加强“教工之家”建设,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基层工会建设“教工之家”,为教职工办好事、做实事;真情关注生活困难学生,坚持开展“暑期提前设岗助学”活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同时为来自革命老区的贫困学生和地震重灾区学生减免学费;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建立34个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在思想、心理和能力储备等方面度过“就业寒冬”。学校被评为“2009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4、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在郑州大学创先争优活动蓬勃开展之际,2010年7月10日,郑州大学隆重举行合校十周年庆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指示:“希望郑州大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研究能力和办学水平,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大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建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科研基地和交流合作中心。”郑州大学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统筹推进学校党的建设,科学发展各项工作,主动融入国家、特别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河南振兴的战略需要之中,实现学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不断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局面。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