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4日 东方今报A29(摘录)
自强感恩三位受助学生谈大学生活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夏友胜 见习记者 孙川川 实习生 付雨涵
◀◀自强
秦立振:没了学费压力,成为真正的天之骄子
一年前,19岁的秦立振第一次坐火车来到省会郑州;一年后,他在象牙塔里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天之骄子。上周末,在郑州大学的自习室里,东方今报记者找到埋头苦读备考的秦立振。
秦立振家住民权县农村。上高二时,父亲在一次外出做工时,不小心触碰到高压电线,就此离开人世。五口之家顿时失去了支柱,秦立振从此便担负起长兄的责任,和母亲一起操持起这个破碎的家,且更加刻苦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高考,他以590分的成绩被郑州大学录取,成为全村数十年来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他的分数超过一本线38分,却专门找那些收费低的学校来报志愿。
填报完志愿,秦立振便拿上行李,去山西柳林打工。
7月初,秦立振所在的高中老师通知他,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开始了,秦立振符合希望工程助学的条件。去年8月,秦立振成为“河南希望工程虹剑学友会”的新成员,并获得了8000元的助学金,之后的3个学年,每年还能得到4000元资助。
据秦立振介绍,在大学的一年中,因为不用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适应大学,适应之前从未来过的大城市。他开始第一次接触网络,拥有第一部手机……
“我来自农村,和班里的其他同学相比,除了学习之外,我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希望工程给了我一个长见识的机会。”秦立振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中秋节,接受过希望工程圆梦行动资助的30多名郑州大学学生,自发组织联谊活动,此后经常开展一些爱心服务,几乎全是志愿者,“我们是一家人,很亲很亲的一家人”。
学习之余,秦立振还和3名同学搞起科研,申请了科研课题“智能话筒”。“这个话筒能够根据声音的方位,自动调节方向。”对此,他非常自豪。
“社会对我帮助这么大,我得想法早点回报社会。”他表示,在校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毕业之后找个好工作,也能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