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新闻媒体对我校2011迎新生工作报道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3日 新闻来源:张基建
《河南日报》2011年8月29日 03版
             大学新生入学见闻  当“四大件”遭遇“学费难”
          大学新生报到凸显贫富差距,教育专家希望正视并提供切实帮助
  记者 惠 婷
  从8月底开始,我省高校新生陆续报到。8月27日和28日是郑州大学2011级新生集中报到的日子,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批新生有车辆和家长护送报到,也有一些新生是自己坐公交车扛着行李报到的。
  大学新生“四大件”升级
  校园内,一辆辆汽车鱼贯而入,停放在各院系报到处、宿舍楼前。“开车送学生的车辆越来越多了。”保卫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说,省内的学生很多是开车来的。
  记者注意到,每辆车上基本上都是个“亲友团”,少则两三人,多则六七人。
  与这种庞大而华丽的“亲友团”相对应的,是新生们不断升级的“装备”。
  来自新乡市的小孙同学看着家长把大包小包拉进宿舍,自己开始摆弄他的新手提电脑,从行李箱、手表、衣物到电脑、数码相机,家人为他开学的“装备”已经花费一万多元。
  一名大学老师说,眼下,大学生开学消费相当火爆,手机、随身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被称为传统的“四大件”, 现在有些学生又升级为“五大件”、“六大件”,包括掌上游戏机、ipad等新数码产品,极个别家长还会给孩子上大学奖励汽车。
  贫困生走“绿色通道”
  在郑州大学商学院新生报到的地方,“绿色通道”的指示牌非常醒目,这里主要为缴纳学费困难的学生开绿灯。一名来自湖北宜昌的女生走过来,说家庭困难,想要缓交学费。
  和那些拥有“四大件”装备的学生相比,女孩的行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这名叫周奕荣的女孩说,她家住在偏僻山区,父亲患有精神病,爷爷年老多病,妹妹也在读书,家中靠妈妈一人务农维持生活。根据相关证明材料,女孩先交1400元入学,欠3000余元待开学后通过“奖助贷补减免”等方式解决。
  郑州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张国强介绍,各院系都开辟有绿色通道,截至28日17点,郑州大学已有65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记者了解到,郑州大学的特困生约占5%,而享受各种资助政策的贫困生在30%左右。
  正视“校园贫富差距”
  郑州大学商学院的刘老师说,大学校园内的贫富差距现象不可否认,已经成为国内高校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会引发很多问题,有时会激化同学之间的矛盾,甚至影响学业或引发学生心理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丹丹指出,应当正视校园内的贫富差距,学校应当对富裕学生和贫困学生都给予正确引导。靠家长提供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过于追求时尚消费不可取,希望他们充分考虑实际需要和家庭负担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消费。学校在给予贫困生经济资助的同时,也要有心理上的帮助,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让这些寒门学子以平和的心态、有尊严地和同学们相处。
  “其实一个素质高的学生,即便家庭很富有,也会低调地生活,和同学融洽相处。”刘老师说。他同时希望国家有更多更好的政策,让寒门学子有更多向上发展的空间。

《大河报》2011年8月29日 C11版 
          大学报到头一天 已做好打工准备
  记者 王灿 文 白周峰 图
  贫困女生乔停雨说:
  “有同学约我去逛街,我可以只逛不买;约我聚餐我可以推托不去。
  我得找几份家教或者简单的工作来补贴生活……”

  大学之前
  读高中每月仅花100元
  8月27日~28日,郑州大学迎来近2万名新生。18岁的乔停雨也是其中一员。
  停雨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这个由她、弟弟和奶奶组成的家,位于开封杞县于镇后乔村。从这里到郑州,最晚的一趟直达长途车是早上5点半开。
  怕耽误赶车,奶奶一直催停雨早点睡。停雨嘴上答应着,手里的活可没停着,下地、生火、收拾屋子……一件比一件卖力。18年了,这将是她第一次与奶奶分开这么长时间。
  记者转了几趟车,好不容易找到停雨家的时候,已是26日晚上6时。屋内15瓦的灯泡映射出墙上的6张奖状,全是弟弟成长的见证。
  “停雨的更多,只是她不喜欢贴。”提起孙女,70岁的奶奶一脸自豪。“我们家停雨很努力,成绩比她弟弟好得多。”
停雨、弟弟、奶奶,也是一家三口,住在一间瓦房内,不大的屋子摆放着三张床。“有张床坏了,所以停雨一直跟我睡。”
床头,放着一台电扇,这是听雨的爸爸留下的遗物。除了这台电扇,家里还有一台22英寸的电视,这就是家里的所有家电。
当停雨3岁、弟弟几个月的时候,在郑州打工的父亲被从天而降的一块砖头夺去了生命,母亲在不久后改嫁到隔壁村,普通家庭,生活也好不到哪儿去。 
  由于家庭困难,高中阶段停雨在学校一直吃着最便宜的饭菜,每个月的生活费不到100元。  
  停雨喜欢理科,报的工业设计专业也是自己选择的,她觉得读书能懂得更多,解题也让人有种成就感。  
  606分,当停雨收到郑州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这个家庭在喜悦里沉浸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虽然平时很少到停雨这边,但女儿考上了大学,她还是觉得很荣光,虽然也忙着四处帮女儿筹借,但她仍无法提供给停雨一笔足够的学费。
  暑期,在开封卖报的一个亲戚无意中看到大河报上关于助学行动的消息,连忙告诉了停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停雨投出了家庭资料。就这样,停雨生平第一次来到郑州,并领取了助学金。
  这让生在城市的记者想起自己考入大学后那个精彩的暑假:外出旅游、和朋友们购物、吃庆祝饭……停雨说,“我们没有吃什么离别饭,村里没有这个规矩,不过我通过QQ和几个朋友说了哪天去报到。”
  停雨的QQ号是很早一个朋友帮忙申请的,从申请的那天起,这个小企鹅便一直没有亮过,直到这几天母亲送了部400块钱的新手机,停雨才第一次体验手机上网,这也是她收到过的最贵重的礼物。
  停雨的行李很容易打包,四季的衣服每季两三件,加上褥子等生活用品,共两袋。帮忙抱着行李的记者,唯一的感受就是——真的很轻。

  来到大学
  未曾谋面的生活扑面而来
  8月27日凌晨4点半,当闹钟响起时,停雨便起身梳洗,和母亲一同来到村口等车。
  转了两趟车,抵达郑州大学新校区的时候,停雨晕车的难受感减轻了不少。
  3700元学费已经通过银行卡打到了学校的账户上。开学来到郑州大学,停雨的兜里只装了500元,用100元办了一张“校园一卡通”。想给手机买个郑州的新号,35元费用让停雨很是纠结。不买吧,怕老师发个短信什么的自己收不到;买吧,还得另花钱。犹豫了半天,停雨还是决定等正式开学了再说。毕竟这剩下的400元钱,停雨还要应付一学期。
  中午,母女俩花了两元钱,合吃了一碗方便面。
  “有同学约我去逛街,我可以只逛不买;约我聚餐我可以推托不去。我得找几份家教或者简单的工作来补贴生活……”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停雨如此打算。
  办完注册手续后的停雨,来到寝室,空荡荡的只有她一人。根据行李来看,已经有3名同学入住这里。
  “马上我们就能见面了。”对于未曾谋面的新朋友们和生活,停雨充满了期待。

《郑州晚报》2011年8月29日 A13
                  从N+1到1+1 亲友送读团规模小了
               “言谈举止落落大方,遇事镇静不慌不忙”
                  2011级新生一露面很有范儿

  晚报记者 张竞昳/文 张翼飞/图
  周末,是郑州大学新生开学的日子,1.8万名2011级新生陆续从四面八方赶到郑州大学新校区注册报到,安静了一个多月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
  “孩子们性格活泼,乐观开朗,自我表达的能力很强。”一直身处一线与同学们打交道的学生处老师寿好君感慨,今年的新生“90”后气息越来越浓了。

  【新生印象】
  活泼大方,遇事不慌
  姚育才是郑大商学院国贸专业的大四学生,身为学生会主席的他是一位资深“迎新人”。
  参与了4年的“迎新”,在他眼中,今年的师弟师妹们很不简单:“有主见也很独立,言谈举止落落大方,遇事镇静,不慌不忙不焦不躁。”姚育才说,如今的新生一大特点就是外向,待人接物游刃有余,不像当年的他们,腼腆拘谨,略显羞涩。
  周六下午,一名从广西赶来报到的男生,注册后发现安排寝室时把他给漏了。这位男生立即跟志愿者联系、沟通,很快就把事情解决了。
  “整个处理过程,他说话得体,办事有条理,真是不错。”姚育才说,在师弟师妹们身上,“自私”、“易怒”、“脾气躁”、“娇生惯养”等这些“90后”不良标签,他完全没有感受到。
  在他看来,新生们都很有礼貌,“周六上午是学生报到的高峰期,同学们排队注册,没有一个插队的”。

  【行李装备】
  数量精简,级别提高
  在学生宿舍区负责安保工作的王师傅说,今年送读的家长少了,不仅独自报到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而且陪送的家长也是以一人居多,少见“组团”送读的壮观场面。
  “大学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我长大了,应该自己面对。”来自新乡的孙婷婷说,出发前,她不但把爸妈收拾的一堆行李精简成了一个箱子,最终还说服父母自己独自前来。
  与往年相比,新生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数量少了一些,级别却提高了。
  前来报到的新生中,不乏带着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的,iphone、ipad也成为一些同学的入学装备。志愿者小王说,新生行李的科技含量是逐年提高,除了手机、电脑、相机、替代MP3的MP5之外,各类高科技游戏机等也都是新生“装备大军”中的常见物品。

  【报到花絮】
  写下心声,寄语未来
  领取报到须知、校园卡,办理各种缴费、保险和注册确认,交验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党团组织关系等有关档案,一般情况下,一名新生平均3分钟就能轻松完成报名手续。接下来,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到寝室“安家落户”,整个报到就全部搞定了。
  “梦想很远,我在路上”“Never give up”……在写有“青春列车今日重新出发,新的起点我们携手努力”标语的商学院2011级未来精英纪念墙上,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心声。“我们会把条幅收好保存,4年后再给他们看当初的自己。”姚育才说。

  【特殊群体】
  他们,提前一个多月入校“打工”
  高纯志今年以630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郑州大学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他申请参加了“郑州大学2011年‘关爱优秀考生 暑期提前设岗助学’”爱心大行动。
  7月17日,高纯志已经和另外50名新生一起,提前来到学校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
  高纯志说,在图书馆、教学楼工作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还与辅导员、教育专家和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交流,他不仅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还开始尝试着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些简单规划。
  在高纯志看来,中学是个封闭的纯学习环境,而大学更像一个开放的小社会。
  “生活上,要懂得团队精神,学会独立。面对想要的,不能只是在一边安静地等待,要学会勇敢地表达和展现自我,尽力争取。”这是高纯志在他第一个月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收获。
  他们,走“绿色通道”顺利报到
  对于家境贫寒的大学生来说,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心理的折磨也就开始了,学费、生活费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在新生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时,学校要专门为贫困大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如果学生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以凭《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及当地乡镇民政部门的特困证明材料,在报到入学时,提出“绿色通道”申请。经审核合格后,就可以缓交部分或全部学费报到入学。
  入学后,贫困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补缴学费,大二起,如果成绩优秀,还能申请奖学金。各高校还采取奖、贷、助、勤、补、减等形式,对贫困生进行帮扶。
  开学后,郑州大学还会通过社会、学校、学生(同辈),对贫困生进行三级心理干预。
  在学生处工作的寿好君老师看来,近年来,贫困生的心态越来越好了,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而感到自卑的现象也在逐年减少。

《大河网》 2011年8月29日
                 郑大迎新生创“点子” 90后新生赶“潮”报到
  责任编辑 吴志全
  又是一年金秋时,又是一岁迎新潮。8月26日至28日,郑州大学一年一度的迎新盛典如期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近两万名新生走入郑大,为大学校园增添了无限活力。
  今年,该校的迎新工作有哪些看点?目前该校迎新工作进展如何?各院系的迎新“杀手锏”长啥样?2011级新生第一次来到郑州大学又有哪些感受?本网记者为您一一揭开谜底。
  网上提前“迎新” 后勤保障“顺畅”
  郑州大学高度重视迎新工作,专门成立迎新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对迎新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欢迎来到郑州大学! ”打开该校校园网主页的新生报到指南,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便映入眼帘。今年该校的新生报到指南与往年相比更显人性化,除了报到须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新生安全须知、公交路线等21项常规的信息和注意事项外,还增加了迎新动态、校园风景和其他简介三个板块。在“迎新动态”一栏中,迎新期间夜晚就餐餐厅及家长临时休息场所等信息罗列详细,一目了然,方便了新生和家长。“校园风景”栏则展示了新校区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及“美丽郑大”的四季景色,让新生提前在网上感受郑大美景。
  除了网络迎新平台,该校的其他后勤服务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80辆接送新生的客车,24小时不间断往返于火车站和学校之间。为了搞好新生服务工作,后勤工作人员随车陪同。校内的白色电瓶车也不停地穿梭在学校大门与各院系之间,并有专人引导学生及家长上车,将他们送至各院系。校门口以及各主要大道都放置了车辆行使指示牌,并拉有警示线。校卫队的人员在路旁进行疏导,昼夜巡逻,保证车辆顺利行驶。
  据了解,迎新期间学校还专门从省教育厅招标中标企业中遴选出一些优秀企业,入校供应学生生活用品,并采取“指定地点,自愿购买”的原则;在柳园和菊园住宿区,设置了两个新生用品办理处;在理工区信息共享平台设立咨询点,负责后勤和财务等方面的咨询工作;设专人进行水电快速维修,应急供电车随时待命,确保24小时水电“畅通”。此外,为方便同学及家长就餐,指定餐厅的就餐时间也全部延长至24点。
  各院系迎新创“点子” “亲们,到家了”
  “亲们,到家了”,“先让好奇飞一会儿!”“在这片新战场上,我们一定要‘hold’住啊!”法学院的迎新宣传可谓别出心裁,当下时髦的网络语言,在该院的迎新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出。2011级新生侯立超,看到这些标语大呼“很新鲜,很亲切”。
  同时,该院学生会还专门设了“拍照留念区”,在院办门口用相机记录下新生们入学时稚嫩的脸庞。“以前还没拍过照!今天和孩子一起来学校报到,孩子拿着通知书和我们一起照了个像,真好!”家长王先生说。该院迎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迎新结束后,他们将把这些照片做成视频,在迎新晚会上播放,给新生们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此外,法学院还继承了传统活动形式,在展板上画出许愿树,让新生们许下自己的心愿。
  在商学院院办门口,伫立着一幅巨大的幕布,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涂鸦”。据了解,这是商学院专门为新生准备的“2011级未来精英纪念墙”,上面写满了“商界小精英”们的大梦想。“更独立,成绩好,人缘好”,“梦想很远,我在路上”……诸如此类的励志话语写满了整个许愿墙。平顶山籍新生袁欣用“天道酬勤”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她告诉记者,这是陪伴她高中三年的人生信条,进入大学后它仍会激励自己不断前进。“许愿墙不仅增加了新生的归属感,更激励他们努力奋斗、不断成长。”商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德政说。
  公共管理学院今年也有不少“好点子”。为了帮助“初来咋到”的新生迅速熟悉环境,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今年该院特意开展了“老生一对一助新生”活动。该院2010级260余名学生参与接待新生工作,每位“学长”都会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学弟、学妹,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随时可以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新生纷纷表示,这种方式让他们觉得特别亲切,有种“家的”感觉。
  此外,文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等院系则延续了往年的传统,成立了学生会迎新专队,为新生提供贴心的服务。
  志愿精神洒校园 “国防新兵”学雷锋
  迎新这几天,郑大新校区各个路口都有身着迷彩服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协助学校保卫处做好新生接待工作的志愿者,是来自各院系的大二、大三学生,负责引导来往车辆,保持道路通畅,并为问路新生与家长“指点迷津”。
  “你们一路辛苦了,我们来帮你吧!”信息工程学院的新生张龙龙刚进校门,他的两大包行李就被这群身着军装的人接了过去。接新生、提行李、指线路,郑大校园里处处都有国防生的身影。生物工程学院的段小棒同学介绍说,他们早上6:00上班,下午18:00下班,中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午饭也是利用空余时间吃。时间这么紧,累么?“不累,也就这两天,能为新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挺开心的。”这位国防生帅小伙,擦去额头的汗珠,继续蹬着“小三轮”运送行李。
  据悉,国防生“迎新生学雷锋活动”是历年惯例,今年的国防生队伍由100多名2011级新生和20多名2010级“老兵”组成。这100多名新生,在26日下午结束了两周的高强度训练后,便马上投入到迎新的队伍中了。
  “我们是国防生,就要用军人的标准来自我要求。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帮助学弟学妹们更是我们的义务。”机械工程学院的张林龙表示,“我们90后更应该学雷锋”。
  新生赶“潮” 90后热心、独立
  关键词:独立
  独立是90后新生的一大特色,独自到大学报到似乎成了一种新风尚。
  25日下午,距正式报到还有两天时间,河南周口的叶鹏飞便背着书包,拉着行李箱,一个人走进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口和郑州离得不远,乘火车两个小时就到了。”叶鹏飞对这段路程不以为意。
  “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自己不害怕么?”记者问。
  “没有什么好怕的,父母支持我一个人来报到。暑假期间,我独自一人去平顶山打了两个月的工。现在自己已经长大了嘛,自立是应该的!”叶鹏飞说。
  关键词:热心
  “麻烦学长啦!”一位女生,对于陈希的帮忙表示感激。
  陈希,听到此话一脸尴尬。他来自郑州,也是新生,26号到校报到,第二天便加入到了迎新队伍当中。“我也没帮什么忙。”他谦虚地说,“反正在寝室闲着也没事,来帮忙还能多认识些同学,也对自己是个锻炼。”
  陈希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学校真大,昨天回去的时候都迷路了。”陈希笑着说。
  关键词:结对报到
  “我是郑大新生,你呢?”“我也是!你什么时候去报到呢,我们一起去吧!”福建的洪金健和潘青梅就这样在郑大的老乡QQ群中结识了,并在当地学长的帮助下一起定了前往郑州的火车票。人人网、QQ新生群、微博,虽说还没开学,可网络上各种形式的迎新和交流活动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
  无需家长陪同,结伴而行,25个小时车程也显得不是那么漫长了。“在网络上结识是件挺幸运的事,不用麻烦家长来回颠簸,现在顺利到达郑大,自己很有成就感!我要赶快给亲朋好友报个平安。”说着,洪金健马上拿出手机,发了一条QQ心情,“顺利到达郑大……”
  关键词:“外语”姊妹花
  “瞧,她们是双胞胎!”27号上午,在外语学院新生报到处,一对孪生姐妹花吸引了众人眼球。来自河南信阳市的王鸿雁和王亚萍姐妹俩,今年双双被郑大外语学院录取。
  姐妹两人不仅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且兴趣爱好也都一模一样。从上学开始就在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姐妹俩,对外语十分“来电”。于是,高考志愿也“高度统一”的填报了郑大外语学院。唯一不同的是,姐姐王鸿雁被录取到日语专业,而妹妹王亚萍则是英语专业。
  “又能在一起上学了,我们特别开心。”妹妹王亚萍说。
  新生“说”郑大
  公共卫生学院2011级新生曾烨:在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之后,我和妈妈终于抵达自己梦寐以求的象牙塔。我下校车时,竟被“震”住了,郑大校园实在太美了。同时,我也没想到在陌生的新环境里,能遇到如此多热心的师兄师姐,他们非常热情,很乐于助人。
  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1级新生王鹏飞:这是我第一次来郑大,之前听说郑大挺漂亮的,今天来了才发现果然名不虚传。
  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1级新生程平凡:一路上都有学长学姐带路,学校很人性化,为新生服务得很到位。
  共管理学院2011级新生关蕊:昨天我和家人在一位学生会学长的陪伴下,把校园逛了一遍,拿着相机边走边拍,想把郑大的美记录下来,留作珍藏。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2:55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