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人民日报》登载我校学生一个大学生眼中的院士("我心中的中科院"征文选登)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1日 新闻来源:张基建
  2011年10月31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刘新伟
   
  在我心目中,院士这些大科学家有着这样“五个一”的特质:

  一个原则——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这句名言出自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之口。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的巨大成就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德国波恩大学为此授予他名誉学位证书。普法战争爆发后,巴斯德退回证书,并在回信中写下了这句名言。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钱学森、巴斯德等国内外科学家充分展现了一个科学家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个理想——科学报国。我认为,科学家应当是科学报国者。农民应当生产更多的粮食,工人应当生产更多的产品,科学家应当拿出更多的科学成果。黄伯云,作为粉末冶金、新材料等领域研究的权威专家,当他说出“国家一个多亿投下去看不到结果,没法向国家交代,真是夜不能寐”时,表露的正是科学报国这一理想。华罗庚,当他四处奔波推广他的“优选法”,正是为了实现他科学报国的理想。

  一种品质——关心下一代成长。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批驳数学名家苏家驹的文章——《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特别重视。熊庆来发现华罗庚在数学方面有惊世才华,大力引荐华罗庚,帮助他在清华大学读书、当助理,并帮他出国留学。可以说,后来华罗庚的成绩与熊庆来的提携是密不可分的。薪火相传,科学事业才能万古长青。

  一种品格——淡泊名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牌当做女儿的玩具,爱因斯坦把巨额支票当做书签。科学巨匠能做出巨大科学成就与他们淡泊名利的心态是密不可分的。

  一种生活方式——“孤独”又自由地生活。孤独不是与世隔绝,是远离琐事,减少应酬。自由是指少受或不受条条框框、固定思维模式、繁文缛节的束缚。读科学家的传记,我们会发现科学家们往往性格独特,异想天开,思维独特,非常人所能理解。只有自由地生活,科学家才能保持个性,有个性更有利于创新。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性的结果。

(作者为郑州大学教育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3:32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