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中国教育报》02版
郑州大学:大学生“拾荒队”志愿者助力微公益
“同学,你好!请把你不需要的空瓶子、废纸交给我们,让它们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吗?”正是课外活动时间,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小姜、小刘敲开宿舍的门,微笑着询问同学是否有废品。当同学把本宿舍的废旧物品装进她们的回收袋里后,伴随着一声“谢谢”,小王和小刘又走向另一个宿舍。
在郑州大学,有290多名和小王、小刘一起“拾荒”的学生,他们都是郑州大学“筑梦基金”的志愿者。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搜集废品,把换来的钱放入“筑梦基金”。这个“拾荒行动”,他们已经坚持了两年,已经举办了6次,发动了近1500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校园拾荒、校园义卖、爱心支教等微公益活动,募集到21625元“筑梦基金”。利用“筑梦基金”,志愿者们帮助了许多人,其中包括5名家境贫困的学生和身患重病的学生,并为玉树地震灾区筹集了善款。
“筑梦基金”学生负责人夏文韬介绍,绝大部分同学知道他们的来历后,都会积极协助,将宿舍积攒多时的废旧物品全部贡献出来。2010级的一名学生,当得知“筑梦基金”后,更是将自己获得的740元奖学金全部捐了出来。
作为校园微公益项目,“筑梦基金”已经成为郑州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郑州大学,一提起大学生“拾荒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交口称赞,并为学校有这样的队伍感到骄傲与自豪。
“筑梦,就是要营造一种公益理念,培养大学生的一种公益习惯,使他们即使走出了象牙塔,踏入社会也能有终身公益的追求。”“筑梦基金”活动指导老师曹恒涛说,“今后,‘筑梦基金’还打算发动校友开展捐赠等活动,号召更多充满爱心的人,为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记者 郭炳德)
2011年11月30日《科学时报》A2版
新型近红外发光二极管问世
近日,郑州大学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近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光机理和器件设计理念,并在国际上首次制备出GaN/Si纳米异质结构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为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能。
红外技术在国防工业、地质探测、光纤通信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由于体积小、功耗低、稳定性高、寿命长等优点,成为新一代近红外光源的主导技术。
该项研究成果由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新建研究组完成。该研究组长期从事硅基纳米半导体体系构建技术、性能研究和原型器件研制,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材料》上。审稿专家认为,“此项研究为硅基氮化镓近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谭永江 何晓源 党昊祺)
2011年11月17日《河南日报》10版
郑州大学学生用创意革新生活
本报记者 胡炳俊 本报通讯员 姜鑫 张哲
“我们制作出的垃圾分类处理器是个重100公斤的大家伙。”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崔正哲向笔者介绍,他们创意小组已经申请专利的垃圾分类器是通过独创的叶轮分离——电容分类核心技术,完成对不同种类、大小的建筑垃圾如钢筋、混凝土、木块的分类,从而实现自动化回收分类建筑垃圾。
据悉,这个项目不仅在刚刚结束的2011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摘得一等奖,又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我最喜爱的项目”殊荣,这也是河南省首个“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十佳项目。
“在一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老师讲到建筑垃圾给了我们很大启发。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分类主要依靠人工进行,速度慢、效率低,我们能不能发明一个自动化的机器代替人工呢?”陈琛是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大三的一名学生,他将这个创意和四名队友进行交流后,制作垃圾分类器的想法马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为了解决建筑垃圾种类繁多、大小不一,难以大规模进行自动化处理的难题,他们想到了电容式开关阵列分类处理技术。电容式接近开关传感器在检测物体时有一定弊端,它只有在一定距离之内才能检测到某种物体,于是我们就利用这种弊端,根据检测到物体时产生的距离数据来判断物体的种类。可以说是钻了传感器的空子,制作了这个应用前景比较广泛的垃圾分类处理器。”崔正哲告诉笔者。
在两个国家级大赛中崭露头角的垃圾分类处理器引起了校内外极大关注,许多低年级同学纷纷向崔正哲讨教创意窍门。
崔正哲说:“首先要做的是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把它付诸到你的奇思妙想中去。最重要的是利用好学校为我们创新项目提供的平台,学校不但为我们提供资金、技术、设备支持,还为我们安排老师进行指导,提供自由开放的实验室。我觉得这两个奖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学校有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只要愿意用创意革新生活,我们一定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大学自2006年以来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并通过建立创新保障机制、加强基本技能与理论训练、构建创新实验平台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要抓起理论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这三大体系的建设,为同学们的创新想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更广阔的平台。”郑州大学教务处刘一飞老师说。
2011年11月23日《河南日报》8版
郑州大学建成新型视频自助报警亭
近日,郑州大学为保障校园安全出“新招”——安装并试运行以校园报警亭为载体的语音、视频、网络三位一体新型“报警求助系统”。此举措在省内高校尚属首设。这种新型自助式报警亭主要由顶置警灯、报警按钮、对讲器和摄像头构成。它与电话报警最大的不同在于附近的摄像头与学校保卫处网络全联网。(许永 张哲)
2011年11月25日《河南商报》A10版
大学生开办“绿色银行” 废品变“存款”可兑换盆栽
听说过废品换盆栽吗?
昨日,记者从郑州大学获悉,该校环境保护者协会在校内开了个“绿色银行”,该“银行”主要回收塑料瓶,通过计算存入“银行”的塑料瓶能卖的钱数,为同学换取不同品种的盆栽。
11月23日,是“绿色银行”成立的第二天。
短短两天,“绿色银行”就有5011个瓶子入账,为同学们置换了200多盆花草。“5个500毫升的塑料瓶提取的纤维,加上一些棉纤维,就可做成1件T恤衫;54个500毫升的塑料瓶可以做出1平方米的地毯;10个750毫升的塑料瓶提取出的纤维,够1件滑雪衫的内填充物。”郑大环境保护者协会的张龙飞说。
据环境保护者协会的志愿者介绍,如果活动被同学们认可,他们收集的废品也将包括旧书、旧报纸、衣服之类,兑换的物品,也会变成可循环利用的水杯等。(线索提供:程丹、刘真)
2011年11月15日 《郑州晚报》A05版
玉树的孩子们怎么过冬 郑大志愿者行动起来
本报讯(记者 张竞昳 通讯员 刘诗雨 徐聪智)
联合商家卖打折卡,开网店进行线上活动……这些天,郑州大学的微光志愿者们一直在通过各种形式募捐资金和衣物。
冬天到了,他们想争取早日把这些多方筹募的过冬物资,送到住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玉树拉布乡的贫困儿童手中。
11月7日至9日,志愿者们一直在学校食堂门口现场募捐,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各种募捐所得就装满了十几个大包,里面除了衣物和被褥,还有各类的书籍。
“购买打折卡,不仅给我们带来实惠,还能将钱捐给需要的孩子们,这种方法一举两得。”信息管理学院的李璜灿说,除了捐赠物品,微光志愿者们还和学校附近的商家联合推出多种打折卡,通过义卖形式筹集资金。
“我们在网上看到了玉树拉布乡贫困儿童的生活状况,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用品都很匮乏,所以就想给他们捐赠一些物资,好让孩子们过个暖和点儿的冬天。”微光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黄威说,他们已经和当地的老师联系过了,接下来,会把募捐得来的所有的善款、物资,通过邮寄的方法送到那边。
2011年11月18日《教育时报》头版
郑大微光志愿者为玉树贫困儿童献爱心
本报讯(通讯员 刘诗雨 徐聪智)联合商家卖自习卡、打折卡,开网店进行线上活动……郑州大学微光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近日一直在通过各种形式募捐资金和衣物,他们想早些把这些过冬物资送到青海玉树灾区贫困儿童的手中。
11月7日至9日,郑州大学微光志愿者们在学校食堂门口进行了现场募捐活动。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各种募捐所得就装满了十几个大包,里面除了衣物和被褥,还有各类的书籍。除了捐赠物品,微光志愿者们还和学校附近的商家联合推出多种打折卡,通过义卖形式筹集资金。为方便募捐善款,微光志愿者们开了网店,其他同学可以直接在寝室登录相应网址,通过电子银行支付善款。
“一块钱公益”的字样被挂在微光志愿者网店醒目的位置。“让同学明白公益是对社会的担当,鼓励志愿者去奉献爱与感受爱,这就是‘微光’成立的目的。”微光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黄威说。
2011年11月24日《郑州日报》05版
创业实践进课堂 郑大学子模拟开“公司”
本报讯(记者 王红 通讯员 刘诗雨 时再林)你见过300多名大学生在课堂上开35家“公司”同场竞技吗?22日,一场特殊的“实战演习”在郑州大学上演。35家公司,上至经理下至职员,全是在校大学生,而这些公司的“招牌”产品均为实用智能的创意发明。
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产品展示会在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举行。35个“公司”通过现场演示、PPT讲解等方式,向20多名专业评委老师推荐“产品”,本次展示会也是该院大四学生《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的结业评定会。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忠勇告诉记者,《工程设计与管理》不同于其他课程,由8~10名学生自由组成小组,用院里提供的1000元启动资金做自己想做的项目。要求每个组模仿公司运营模式,创建自己的公司,半年以后学院进行课程最后的评定,最终学生可获得3个“创新学分”。
活动现场,电子专业的李若岱所在的“EASY”公司推出的产品是室内亮度智能调节系统,他十分自信地向老师们介绍:“我们这个系统能感知室内亮度的变化,自动调整百叶窗倾角,改变进光量,能为人们在室内看书休息提供一个好的环境。”电子专业的朱国贞老师对这个产品赞赏有加,同时,他向学生提出了改进意见。
“现在学生关注就业,而创业理念比较差。”院长王忠勇谈到此次展览会时说道,“我们采取这种形式的课程评定就是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通过亲自组建公司,提前熟悉公司运作流程,参与公司运营管理,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011年11月14日 新浪河南/大豫网
郑大微光志愿者为玉树贫困儿童献暖冬
(通讯员 刘诗雨 徐聪智)联合商家卖自习卡、打折卡,开网店进行线上活动……郑州大学微光志愿者们近几天一直在通过各种形式募捐资金和衣物,他们想争取早些把这些过冬物资送到住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玉树拉布乡的贫困儿童手中。
现场募捐,不到一个小时装满十几个大包
11月7日至9日,郑州大学微光志愿者们一直在学校食堂门口进行着现场募捐活动。据记者统计,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各种募捐所得装满了十几个大包,里面除了衣物和被褥,还有各类的书籍。
除了捐赠物品,微光志愿者们和学校附近的商家联合推出多种打折卡,通过义卖形式筹集资金。信心管理学院的李璜灿说:“购买打折卡,不仅给我们自己带来实惠,还能将钱捐给需要的孩子们,这种方法一举两得。”
“我们在网上看到了玉树拉布乡贫困儿童的生活状况,生活和学习用品相当的匮乏,所以想给他们捐赠一些物资,好让孩子们过个暖和点的冬天。”微光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黄威说,“我们募捐得来的所有的善款、物资都会通过邮寄的方法送到之前联系上了的当地老师手中。”
募捐制度化,“爱心寝室”应运而生
这次募捐,微光志愿者们还招募起了爱心寝室,通过将对其中至少一名寝室成员进行登记,收集详细的寝室所处信息,志愿者们定期上门收集一些废品,闲置物品,爱心善款等,并对坚持下来的爱心寝室进行表彰。谈到之所以这么做,黄威说:“以往的献爱心多数都是一时的,缺乏长期性和制度化,通过我们定期上门募捐和告知活动,除了能搜集到大家更多的闲置物品外,还能培养起大家做公益的习惯,同时为同学们提供了方便。”
微公益,一块钱的公益
为方便募捐善款,微光志愿者们开了网店,其他同学就可以直接在寝室登陆相应网址,通过电子银行支付慈善钱款到微光志愿者团队的账户中。
登录到他们的网店上,记者看到,“一块钱公益”的字样被挂在了醒目的位置。“善始于小,终成于大”是他们归纳的微光精神,“我们取名微光,就是微公益,每人献出一点爱。公益不再于多大,而是更多的人参与,更多的人受益。”紧接着,黄威又补充道:“让同学明白公益是对社会的担当,是对自己的人生美好的践行,使更多的同学能加入到微光志愿者团队的队伍中来,鼓励志愿者去奉献爱与感受爱,这就是我们‘微光’成立的目的。”
2011年11月23日 光明网
郑州大学借力新型自助报警系统构建平安校园
光明网河南频道讯(段超)360度现场监控、20米安全预警范围、双向语音对讲求助、第一时间发现警情并与之处理……这是近日出现在郑州大学的新型自助式报警亭。在河南省高校,此举尚属首例。
像这样的报警亭,在郑州大学还有5个,是校园安全求助系统中重要的报警终端装置。与之配套的还有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周界入侵报警系统、通讯指挥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和安保电子巡更系统。这同时也是学校构建平安校园、织密校园安全大网的新举措之一。
安保系统一期投入700多万 运行两月效果显著
“身高”2米有余的报警亭安装有警灯、报警按钮、高速球摄像机、人体定焦广角针孔式摄像机、双向语音实时对讲系统等设备,校内人员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按下报警按钮,就近报警,此时附近的摄像监控对所辖范围跟进,校园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通过语音对讲、现场监控摄像机及时了解警情。在应急指挥系统下达处警指令之后,保卫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并进行处理。
记者了解到,在郑州大学新校区,共有2个应急指挥基地台、5个报警亭、50台无线对讲机、87个离线式巡更钮、458台彩转黑摄像机和608个监控摄像头,以及其他与之配套的安全系统配件,它们相互配合,织密了一张校园安全大网。
“今年9月份,学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投入试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只校园失窃案件出现率下降了80%以上。”郑州大学保卫处处长黄银生说,学校为了保障师生有一个安全放心的工作和学习的良好环境,系统一期投入700多万元来搭建新型安保平台,构建平安校园,为校园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织密“人防、物防、技防”三张网 立体交叉保安全
为了保障校园安全,郑州大学加大投入,加快新校区校园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建设,织密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预防体系。
在郑州大学,每天有130多个巡防队员进行24小时值班轮休制度,各班组紧密配合。每年,学校会集中对巡防人员进行共4次业务培训和技能培养。对于校园每个巡防班组,还有例行的周点评。在点评会上,队员们对校园近期发生的案件进行分析总结,共同寻找解决之法。
为了加强安防力度,郑州大学还与辖区内的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联合保障校园安全。
郑大保卫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电子巡更系统的建立,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安全巡逻路线,87个离线式巡更钮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保安人员的巡逻效率,同时,还强调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交叉安全防范网络,提高了安全防范的力度和效率。
欲建立全省高校最完善、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校园安防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作为一期工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立体平台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在这个平台上,郑州大学校园安全工作网络越织越密,工作措施越来越细。近期,学校将再增设10个自助报警亭,扩大和完善安防体系。
据了解,今年,学校为了加强安保管理单位的防范意识,提高其工作能力,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校园安全的二期工程,将进一步深入到各单位、院系以及所有的师生中,比如公共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将安全送到校园的每个角落。除了现在的新校区,郑大的南校区、工学院、医学院4个校区,都将纳入到这个巨大的安全网之中。
学校保卫处副处长李建勋说,建成以后,郑大将拥有河南省高校最完善、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校园安防体系,为所有的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环境。
2011年11月14日 大河网(人民网等转载)
河南首届大学生优秀书画联展开幕 参展作品百余幅
大河网讯(记者 许会增 通讯员 程丹 豆祖辉)11月13日上午,河南省首届大学生优秀书画联展在郑州大学开幕,常健君等著名书画家与千余名郑大学子一同欣赏了展出的书画作品,并与现场师生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
本届书画联展共收到参展作品百余幅,书画内容囊括国画、自作诗联、古典诗歌与名人名言等。张海、马国强、宋华平等国内知名书画家以及著名军旅书法家司马武当、李铎、李保亮等的部分作品也受邀参加了联展。
“这一组很有八大山人的风韵嘛!也是学生的作品?”在一组国画前,常健君老师饶有兴趣地问。当听说是郑大美术学院国画班冯贝贝同学的作品时,常老师很是赞赏,“这组画意境空灵,笔墨简练,只是神韵上有些欠缺。不过画由心生,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不需要八大山人那种冷眼看世界的心态啊。”常老师的风趣指点引起了同学的阵阵笑声。
参观途中,在众多学子的邀请下,常健君老师挥毫泼墨,现场为同学题下“诚信为本”四个大字。“我六岁启蒙,学习书法,现在也写了半个多世纪了。但我每次写字还会叠格纸,说明我还是学生,大师才不叠格纸。”题字前,常老师认真地将宣纸对折,叠出格子。
据了解,本次书画联展也是郑州大学“诚信校园行”系列活动之一,活动围绕“诚信 感恩”的励志主题开展。在展览中获得好评的学生作品将参与今后由“将军文化苑”举办的各类书画展示活动,优秀作者将成为“将军文化苑”创作员,参与各种交流采风活动,特别优秀作者将获得“河南省青年创业投融资中心”提供的融资、创业、就业机会。
2011年11月28日 大河网(人民网等转载)
郑州大学自制航模“海陆空开战”
大河网讯(记者 许会增 通讯员 徐莉)大大小小的飞机模型起飞、盘旋、降落,“航母”、“救生艇”在水里划开条条水路,还有各式各样的汽车在地上飞驰……11月26日,为期两天的郑州大学首届航模大赛火热开赛。参赛作品除动力装置外,大多数由学生们手工制作。除了重视模型的创新点和科技含量,参赛同学在作品外观方面也下足功夫,以获得更为逼真的效果。
在飞行类比赛的现场,一架“身材娇小”的白色飞机模型吸引了众多评委的眼球。通过后台遥控装置的控制,这架飞机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直下。“蜻蜓点水”之后,它突然又朝高空急速而去。经过六分多钟的试飞,模型飞机平稳着陆。
“飞机模型泡沫板的切割要均匀,动力装置摆放的位置也特别讲究,前一点后一点都不行,这关系到模型的重心,重心一偏,飞机就容易栽倒。”看到自己团队的飞机模型表演大获成功,材料与工程学院2009级邵冲云异常激动,向记者介绍着制作航模的心得。他说,团队中很多同学从高中就开始接触航模,这次的航模大赛给大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航模比赛中,除了能看到陆、水、空各式模型,还有机器人的身影。大赛评审委员之一、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实验中心主任侯晓强教授介绍说,2009年时郑州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给予想要发明创新的学生很大支持。
2011年11月29日 大河网(人民网等转载)
护航大学生食品安全 高校食品留样柜落户郑州大学
大河网讯(记者 许会增 通讯员 王思齐)11月25日上午,郑州市委、市政府向郑州高校赠送食品留样柜的发放仪式在郑州大学举行,郑州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食安办主任赵红军以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新技术开发区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发放仪式。至此,由政府出资购买,免费向高校学生食堂提供的食品留样柜落户郑州大学。
据悉,本次活动政府共为多家高校的64个食堂配送了食品留样柜,要求各高校坚持执行食品留样制度,由专人将学生食堂的每餐饭菜按照规定取样,并标明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存入专用留样冰箱中,在冷藏条件下保存48小时以上。
仪式上,赵红军副秘书长代表市政部门高度评价了由郑大牵头施行的郑州市高校伙食原材料联合采购和食品留样工作,他表示郑州大学积极采取措施保障饮食安全,在郑州市高校群体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好评。
“一直以来,郑大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实行生产过程预防控制,加强对原材料采购、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加工制作、食品储藏、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并定期组织人员对各食堂进行安全检查,确保饮食安全。”郑州大学副校长别荣海在仪式上针对郑州大学的饮食安全工作进行了介绍。
2011年11月30日 大河网(搜狐等转载)
郑州大学26日举办首届航模大赛
大河网讯(实习生 宋腾虎) 11月26日,郑州大学首届航模大赛开赛,机械工程、水利与环境学院等81支队伍参加角逐,涉及学生将近400人,同学们的参赛热情出乎组织方的预料。
记者从组织方物理工程学院了解到,大赛分为飞行、陆行和航行三个项目。参赛作品除动力装置外,其他部件都是自行制作。选手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硬质泡沫、塑料、木材、易拉罐废弃物,制作出众多设计独特、做工精致、外形优美的作品。
作品测试现场吸引了上千名同学驻足观看,大部分作品性能良好,顺利完成比赛规定的直行、障碍绕行等项目,航空类模型还进行了空中翻转、俯冲等特技,赢得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这在赛前是完全没有想到的。”担任评委的物理工程学院教授侯晓强对同学们的参与热情溢于言表。高校自主举办航模比赛,这在省内高校还不多见。侯晓强教授认为,航模比赛能活跃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科技,感受科技的舞台。
据悉,本次比赛除评出一二三等奖外,还设有最佳性能奖,最佳人气奖、自主科技创新奖等多个单项奖。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