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2013年3月7日AA2版
发挥智库作用 助力中原崛起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
2013年,是河南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起步之年,是河南省贯彻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是新一届省政府开始新的征程的起步之年。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表态称,对河南的未来充满信心,新一届领导班子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以贯之谋发展,持之以恒促转型,推动河南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主动承担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智库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撑、理论支撑、智力支撑。为此,香港文汇报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畅谈郑州大学如何发挥智库作用,助力中原崛起。 ■香港文汇报记者 程相逢、戚红丽、刘蕊
提高开放意识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连续多年来,河南省都将对外开放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郑永扣告诉记者,近年来,郑州大学紧紧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大对外开放交流力度,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引进、高端科研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国际汉语推广和留学生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近年来,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来宾630批,11000余人次到学校交流访问,其中有诺贝尔奖得主、各国院士、国际资深学者、各知名大学校长等。目前,学校已与国(境)外16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4年4月仅为44所),其中500强名校35所,100强名校12所,远远超过河南省政府提出的「郑大要与世界上1-2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的要求。
为提升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郑州大学有针对性地引进学术地位高、学术思维活跃的国际学术大师来校工作,提升了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据介绍,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和重大科研项目,近年来聘请了780多人次的外籍教授、专家、教师来校长期任教或开展短期讲学、讲座。聘任了包括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一氧化氮之父」弗尔德.穆拉德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和道格拉斯.奥谢罗夫教授在内的13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其中有3人荣获中国国家友谊奖,5人荣获河南省黄河友谊奖。学校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弗朗斯瓦.马蒂教授于2011年荣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郑永扣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学校国际交流工作的发展方向是要力争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广度向深度转变,从数量向质量转变,从规模向效益转变。具体来说就是,紧紧围绕学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争取与更多的世界100强名校开展实质性、高水平合作,争取申请更多的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科研协作项目,争取引进更多的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层次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努力把郑州大学建设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窗口和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主动出击 全球范围寻找合作伙伴
日前,厦门大学在马来西亚开建分校的新闻引起了内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开创了中国高校走出去的先河。
郑永扣也注意到了这则新闻,他说,国际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如果消极被动,就会错失发展机遇。因此要勇于克服困难,主动走出去与世界握手,与世界牵手。国际化不是高校办学的最终目的,高校在国外建立分校也必须实事求是,其关键在于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我们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把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借鉴、吸收与创新的关系,力求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进一步赢得竞争与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
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也是郑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战略之一。郑永扣对「国际化办学」有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特征和策略,是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先决条件。」郑永扣告诉记者。
他表示,从大的方面,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制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国际化发展规划,把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置于全球教育和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藉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小的方面,应利用多渠道广泛宣传国际化理念和外事政策,使校内各院(系)和科研机构、各职能部门都能充分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重要性,并主动纳入本单位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
传承华夏文明 打造国际化嵩阳书院
郑州大学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一所211高校,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郑州大学也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对外传播中原文化、树立河南形象,促进河南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
为此,早在2009年郑州大学便与嵩阳书院联姻,正式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郑永扣表示,兴办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彰显当代河南文化性格、提升河南形象的需要,关系到「赓续文脉、弘扬国学」目标的实现,是河南省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
历史上的嵩阳书院是中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与河南睢阳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
郑永扣告诉记者,揭牌以来,嵩阳书院全体师生积极探索国学教育和研究的创新机制,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国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了许多建设性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目前,郑州大学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会同郑州市、登封市积极推进郑州大学嵩阳书院的建设。2013年将是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年,目前书院登封校区建设的程序和手续已基本完成,总体规划设计正在进行中,书院延请以设计古典风格建筑擅长的著名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承担书院整体设计。书院的奠基开工将于今年第三季度进行。
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以打造研究型国学院为建设目标,建设秉承古代书院精神、彰显中原文化特色、具有现代大学理念的新书院,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于一体,为郑州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重要支撑。
郑州大学将通过5-10年时间,把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建设成研究型国学院,打造「三个基地、两个中心、一个平台」。「三个基地」,即:国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原文化研究基地、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咨询基地;「两个中心」,即:国际性的中华国学和汉学研究传播交流中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一个平台」,是指开放性的学术、人才、文化创意资源共享平台。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