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2013年06月26日第15版
郑州大学重点学科振兴行动报道④
化学学科:教学科研基础扎实 突出六大方向
本报记者 胡炳俊
河南省本土培养的第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养洁教授提供了在自然界至关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内、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众多证明,阐明了其作用规律,丰富了近代化学键理论的内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了国家“973”、“863”国家新药重大专项等研究项目的常俊标教授率领的团队研制成功的一种世界领先的治疗艾滋病新药——阿兹夫定(Azvudine),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是河南省多年来第一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用于临床试验。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的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化学会理事长宋毛平教授率领的团队在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化学一直是郑州大学的重点学科。而以上3位教授则是该学科不同方向的带头人。此外,该学科还拥有河南省首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籍教授、国际磷化学实验室主任弗朗斯瓦·马蒂院士。
郑州大学化学学科1994年就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目前二级学科有机化学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并建立“河南省高校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化学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磷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年来,郑州大学化学学科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5项、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项、美国能源基金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项;近5年各类科研经费5670万元,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6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件。学科负责人吴养洁院士主持完成的“萘氯化水解法制甲萘酚”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冠醚合成新方法”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及发明专利;《环金属化反应分子内配位》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于扎实的教学科研基础,郑州大学化学学科凝练出金属有机化学与有机合成方法学、药物化学与功能有机分子、功能配位化学、催化与先进材料化学、清洁能源与环境化学、分子识别与生物(生命)分析化学六大学科方向,通过学科振兴计划,该学科拟通过五年的建设,使化学学科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具体的建设目标是在现有的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基础上,建成化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同时,建设大型科研仪器测试及研究平台,为创新性研究和产出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奠定基础。最终是化学学科形成产学研门类齐全,教学科研基础更加扎实,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成为在国内化学界有一定学术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河南日报》2013年07月03日第15版
郑州大学重点学科振兴行动报道⑤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瞄准国际前沿 跻身国内前列
本报记者 胡炳俊
始建于1958年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作为郑州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之一,是河南省第一层次一级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化学工艺(原有机化工),早在1993年就被原化工部评为第一批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由该学科支撑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于2011年学科拥有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该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位。
国家安监总局化工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过程传热与节能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工作站、河南省生物质资源转化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换热设备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工催化与分离技术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绿色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并主编出版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磷肥与复肥》和《磷复肥与硫酸信息》。
该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陈俊武院士任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金涌院士为生态化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近年来,学科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973项目子课题、863项目子课题等其他国家项目5项,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发表被SCI及EI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二等以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2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经过50多年的发展,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逐渐形成了5个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新型分离技术与相关材料、清洁化工工艺与生物炼制、精细有机合成与药物中间体、磷化工及资源有效利用、电化学技术及催化新材料。
时代呼唤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流程工业科学技术水平综合体现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无论从学科前沿角度还是国家重大需求角度,对于资源的深度与精细加工、资源和能源的洁净与优化利用以及节能减排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此外,对于河南这个资源大省和人口大省而言,通过学科建设来为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也显得尤为重要。
学科拟通过振兴计划的实施,在以上瞄准国际前沿的学科方向上汇聚一批高水平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学科团队;构筑一批较具优势的学科平台;产出一批有显著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扩大高层次国际合作交流,实现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新突破,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质量创新人才。基于此,振兴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将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使学科整体建设水平跻身国内前列。
《河南日报》2013年07月12日第7版
郑州大学重点学科振兴行动报道⑥
基础医学学科:传承创新 厚积薄发
本报记者 胡炳俊
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新药创新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4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科研费就达到3500万元,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这是5年来郑州大学基础医学学科取得的突出成绩。
作为创建于1928年的郑州大学重点学科,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博士授予权单位。目前,基础医学学科拥有河南省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基础医学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河南省特色专业学科。
近年来,学科主要围绕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肿瘤生物治疗及化学预防、干细胞及神经生物学、感染与免疫、重要疾病机制和个体化用药等学科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学科由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董子明教授担任第一学科带头人。董子明教授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主要从事DNA聚合酶β与食管癌癌变机理、肿瘤生物治疗、肿瘤化学预防和溶瘤腺病毒改造功能结构的研究。
此学科现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细胞分化调控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河南省林县食管癌研究现场研究基地、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癌症化学预防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基地。
经过85年的建设,学科已经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具有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学科方向主要包括:肿瘤化学预防、生物治疗、肿瘤分子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研究,神经生物学和感染与免疫等。拥有干细胞及组织工程领域的美国生物医学研究院院士(毛剑博士,河南省百人计划人选),肿瘤化学预防研究领域世界领军人物美国荷美尔癌症研究院院长董子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王尧河博士(河南省特聘教授),消化道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张钦宪教授等,奠定了学科一定的影响力。
基础医学是整个医学的基石,基础医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对整个医学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该学科将深入基础医学与生物医学的研究和应用,凝练出肿瘤化学预防与生物治疗、肿瘤分子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感染与免疫等学科方向纳入振兴行动计划。除了加强校内学科资源整合,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发展外,学科还将在每个方向选择1~3个优势对口学科学校进行经常性互动和交流。
通过制度和资金保障,学科将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研究队伍,造就一批本领域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产生一批国际先进的原创性成果,力争在本期振兴计划实施结束后,实现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突破。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