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媒体八、九月份对郑州大学报道汇集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6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2013年9月16日《科技日报》第5版
                    取快递像在ATM机中取钱一样方便
                    郑大学生发明快件自动收发终端机
  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刘如楠 黎晓雨 记者乔地)如果能有一个类似于ATM机的终端帮助我们存取快递,是否能解决很多存取快递带来的麻烦呢?一台一人多高的机器面前,在高约1m处有一个触屏和一个20cm×20cm的存取口,就像ATM机一样,只用在触屏上录入相关信息,确认后将物品从端口存入或取出,整个过程只需花费1分钟时间,就能代替现在只能靠人工存取的快递收发。
  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的潘世豪等5位同学带来了这样一台快件自动收发终端机。存包裹时,只要机器上输入对方的地址、电话等基本信息,系统会通过一个“机械手”为客户自动分配一个缓存盒,自动检测物品的大小、质量、体积,条件符合才予以接收。与此同时,客户输入的信息将会被打印成附有条形码的快递单,与物品一起保存。快递员会择时揽收、包装、送往目的地终端机。
  怎么保证物品是安全准确地送到您的手里呢?收发终端系统引入GSM网络和用户取得联系,快递送达后,系统自动给顾客发送短信提示,并发送随机生成的六位验证码,凭验证码领取快递。在取得包裹后,顾客可在机器摄像头下验货。潘世豪一边演示一边打趣说:“这样,你就不用担心买的高脚杯‘缺胳膊少腿儿’啦。”
   “我们将会对机器的收费、快件分类、规模等方面做进一步完善,争取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节省人力物力,让自动收发机成为快递公司的好帮手!”潘世豪充满信心。

2013年09月30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
                  郑州大学五名保安考上名校研究生
  本报讯(记者 李见新)近日,郑州大学保卫处举行了简朴而又隆重的仪式,欢送自学考取国内知名大学研究生的王强强、张前进、白鹏飞、赵威、冯阳5名校卫队员,他们分别被西南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录取。
  王强强是这5名考上重点大学研究生队员中的一员,他在郑州大学完成了从高中生、高校保安到知名大学研究生的励志人生。
  2009年高中毕业后,王强强从农村老家来到郑大当上了一名校卫队队员。几年来,在完成值班和巡逻工作之余,他没有一天放弃过学习,靠自学考试先后获得了大学专科、本科学历,并于今年6月以高分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王强强仍然坚守在学校的暑期值班岗位,直到9月初新生入学才离开学校。
  1987年出生的白鹏飞,2011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应聘到郑州大学校卫队。“保安”这个职业在许多人看来或许并不体面,然而白鹏飞并不这么认为:“在大学里当保安,每天都能看到一群群学生去上课、上自习,对自己也是一种激励。”
  在两年工作期间,白鹏飞当过巡逻队员、站过门岗,昼夜轮班十分辛苦,但他仍然坚持学习。省下钱在校内报了辅导班,起早背英语,坐在大教室里上自习,旁听专业课……经过刻苦学习和利用在学校当保安的“优势”,白鹏飞今年以356分的成绩考取了他喜爱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坚持不懈,有梦想,就有希望。”白鹏飞一直以这句话激励自己。
  郑大保安的励志故事感染了许多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郑大南校门值班的校卫队员周建伟去年考研失利,但他不抛弃、不放弃,业余时间仍继续努力拼搏。不少大一新生也表示:“连‘保安哥’都这么刻苦,我们更要珍惜大学时光。”
  “学校积极为校卫队队员业余自学深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近5年来,校卫队就有7名队员考取研究生,18名队员考上司法系统公务员或通过司法考试。”郑州大学有关负责人说。

2013年08月05日《河南日报》第2版
                   我省校园节能监管平台获突破
                    郑大平台首个通过验收
  本报讯(记者谭 勇)8月2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郑州大学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据悉,这是我省首个正式通过验收的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
   据介绍,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是依据《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中有关能源管理、能源统计以及节能监测的相关标准进行定制开发的。它不但能自动完成能耗数据的采集工作,自动生成各种形式的报表、图表以及系统性的能耗审计报告,还能科学地控制耗能设备的运行方式,给出最佳的节能运行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委员会认为,郑州大学发挥了学校的学科优势,集成多个应用系统并采用先进理念建设监管平台,架构合理,功能较全,界面友好易用,平台自投入应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节能节水效果。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大学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首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验收,这将对省内其他高校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的建设起到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③9

2013年09月24日《河南日报》第10版
                    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
                     郑大联盟称雄郑州赛区
  本报讯 (记者李 悦)经过两天的激战,9月21日,由中国足协、全国校足办主办,河南省足协、河南省校足办以及郑州大学承办的2013年“舒肤佳”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挑战赛(郑州赛区)在郑州大学落幕。决赛中,“郑大联盟”足球队技高一筹,以4∶2击败郑大信息工程学院挑战者队荣获冠军,并获得了征战全国总决赛的机会。
  这次比赛共吸引了128支球队报名参加,参赛选手全部由郑州的在校大学生组成,首日的较量后,有16支队伍从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郑大联盟”足球队又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据悉,“郑大联盟”足球队将代表郑州赛区参加随后举行的全国总决赛,而如果他们能战胜来自全国的各路好手,最后成功登顶的话,那么这支冠军球队的全体队员将获得免费观赏2013~2014赛季欧冠决赛的机会。④11

2013年09月16日《大河报》第A05版
                   没了“免费餐”,考研还会挤成堆
               明年秋天起读研将全自费,考生报考依旧热度不减
               高校相关负责人解读新规认为,读研奖学金可解学费压力
  □记者 王灿 实习生 安  文 记者 许俊文 摄影
  阅读提示 | 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更多人将研究生学历作为了求职新起点。9月14日,“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咨询活动会”在郑州大学新校区图书馆门前广场举行。来自全国96所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搭起咨询展台,与广大学子面对面答疑解惑。明年秋季学期起,新入学研究生全面收费和学校奖励政策等问题,成为学生提问的焦点。
  场景  读研收费,并未影响学生的考研热情
  记者发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考研的热情并未减少。当日上午9时,咨询会刚刚开始,现场就已聚集了很多前来咨询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国内知名的高校成了学生们咨询的热点集中地。
  与往年相比,考生除了咨询备考信息外,又多了一个必不可少的问题,那就是读研要花多少钱。
  根据教育部规定,从2014年秋季研究生入学开始,我国将取消公费研究生,所有考生必须缴纳学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万元。
  “考研费用会以奖学金的形式回馈回来,其实也没什么影响。”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管荣强说,虽然研究生入学将收学费,但并不影响自己考研的决定。选择继续深造,是为自己未来找工作“加码”。
  “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已不奇怪,考研成了很多人眼下所能选择的最好出路。”持同样看法的黄河科技大学学生申增国说,为了更顺利地就业,无论读研是否收费,他都选择在这条路上“试一把”。
  分析  读研收费,不等于读研成本增加
  记者了解到,针对研究生全面收费的政策,大部分高校表示奖助学金的发放比例会提高,同时,会加大奖助学金的金额。
 “像我们学校学术型的研究生助学金会全部覆盖,这样就可以抵消学费。”南开大学一位姓刘的老师表示,此外,学校还设立了优秀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社会捐赠奖学金等多项资助项目,并且在此基础上还会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比例,所以研究生是否收费对其影响较小。
  “收费读研这个问题成为来咨询学生关注的热点,不过目前这个问题仍‘悬而未决’。”河南工业大学研招办的孙老师表示,虽然目前我省资助标准还未出台,但可以肯定的是,奖助标准肯定不低于教育部规定的每生每年6000元。
  郑大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君靖表示,研究生收费改革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取消公费生,而是实行助学金、奖学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如果考生入校后好好学习,就能通过各类奖学金把学费“赚”回来,这也是为了奖励研究生入校后能够有真才实学。
  看法  与大龄考生PK  年轻考生自称无“鸭梨”
  除了学费问题,未来,不少学生还会发现,身边多了一些叔叔、阿姨级的“童鞋”。
  《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与去年相比,报考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的规定被取消。这意味着,取消了年龄的门槛,明年考研人数可能会增加。当日前来咨询会的准考生们均表示,对有可能增加的中年甚至老年考生毫无“鸭梨”。
  郑州大学学生刘某说,自己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她看来,40岁以后还参加考研的应该不会多,并且应届考生因为一门心思都在学习上,不会因为工作分心,相对来说会比较有优势。
  “40岁以上参加考研的人是凤毛麟角的,年龄、体力上都比不了那些小孩子。”今年46岁的刘伟说,考研对于大龄考生来说很艰辛。除了年龄的顾虑之外,另一方面是还需照顾家庭。
  “考研放宽年龄限制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继续教育形式不应该被限制,只要愿意读,60岁也能继续上学。”李君靖说。

2013年09月10日《东方今报》第09版
            东方今报教师节特别策划 听300集评书才开讲的副教授
  为了让课堂更有趣味性,王士祥几乎看了所有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数百万字各类笔记文献。今年8月,他把他得“午夜书场”搬到了《百家讲坛》。
  东方今报记者 赵媛/文
  有的老师讲课枯燥沉闷,一上课学生“睡倒一片”,他一张嘴学生就哄堂大笑,语速快、故事多,再加上评书腔,让他的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午夜书场”。
  在高校,像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士祥一样的“讲课达人”并不多。或许正是因为多数老师讲课太过平淡,才让校园“名嘴”变得像“熊猫”一样稀罕。这也让盛产“逃课族”的高校深思: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故事】
  一个大学教授的“午夜书场”
  在大学校园里,王士祥绝对是个既酷又另类的老师,被同学亲切称为“祥哥”。
  学生上他的课从不点名,也不用记笔记,用他的话说,“俩肩膀扛一个脑袋”,来听故事就可以。
  很多人觉得古诗文枯燥乏味,可是他把《唐诗研究》用一个个故事串起来,讲得比评书还精彩。语速快、故事多、包袱多,再加上评书腔,他一张嘴学生就哄堂大笑,让他的课成了郑大学生最喜欢的“午夜书场”。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王仿阁说:“听有的老师讲课,就算前一天晚上没有睡觉也不会瞌睡;而有的老师的课,就算之前睡了一整天,还是听不进去想睡觉!王老师属于第一种。”
  在课堂上,王士祥从不“满堂灌”,他总会留半个小时与学生互动,学生提问题甚至刁难他都可以。如果学生有自己的观点,王士祥会把他请到讲台上,让学生自己讲。也不怕学生给他“挑刺”,如果学生挑得有理,他还会送本书作为奖励。
  正因为如此,王士祥的课堂气氛总是非常热烈,没人舍得“翘”,即使在350人的大教室上也是座无虚席,有时走道里都挤满了学生。
  【心得】
  老师像“厨师”得对“食客”口味
  “我留校刚登上讲台时,也没今天潇洒自如。”王士祥说,那时他琢磨着怎么把课上好,就邀请同学们聊天,大家一致反映,课堂气氛比较严肃,听课很累,如果能像听评书一样轻松愉快就好了。送走了学生,王士祥在网上找到了单田芳的《白眉大侠》,整整一个星期,300集听完了,再到课堂上的时候,一张嘴学生哄堂大笑,整个儿一个评书腔。
  为了让课堂更有趣味性,王士祥几乎看了所有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数百万字各类笔记文献。他不仅被学生们评为郑州大学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今年8月他还把“午夜书场”搬到了《百家讲坛》,27集的《隋唐考场风云》让全国观众认识了这位“讲课达人”。
  “一个老师,如果不能把课讲好,就像一个厨师做不好菜一样。”王士祥说,他经常把自己比作“厨师”,把学生比作“食客”,自己烹调技术再好,不符合“食客”的口味,肯定是要被淘汰的,他绞尽脑汁,就是想做出符合“食客”口味的饭菜。
  【现状】
  高校里“讲课达人”并不多
  “在学校里,像王老师一样的讲课达人太少了。”学生小陈说,不少老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
  “我们有个老师上课基本就是照教材和PPT念,连头都很少抬。老师每次上完课就拍屁股走人,从来不和学生交流。这样的老师,大家逃课等于是‘用脚在投票’。”小陈说,上到几节课后,翘课的人越来越多,老师只能使出了点名这个杀手锏。“可端坐在教师里,大家的心却游离在课堂之外,不是复习英语就是看杂志,要么就是用手机发短信。”
  “上大学就这样吗?为嘛我感觉像上了高四。”郑州某高校学生“木易阳光”在学校贴吧上发帖说,“上了一年大学,发现老师还是满堂灌,讲得有吸引力的老师超不过1/3。”
  小陈说,现在他们选课,都会到评师网、人人网或者学校的论坛等看评价,如果评价不高,“博士、专家头衔再高,我们也不去听”。
  【调查】
  九成逃课学生近半因课堂沉闷
  一项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的针对本科生对教师教学质量满意度的调查中,省内外数十所高校的300多位大学生对自己的教师作出了评价。
  调查表明,有91%的学生曾经逃过课,其中,经常逃课的占12%。而致使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价值不高和课堂沉闷,有40%的受访者认为是“课程实用价值不大”致使自己逃课,另外36%的受访者则是因为“老师讲课沉闷”而逃课。
  除了这种显性的逃课方式外,还有一种“隐性逃课”:67%的受访学生表示所在班级“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上课时心不在焉”。而接近一半学生认为,“隐性逃课”的责任在于老师讲课内容沉闷,授课方式一成不变。
  【困惑】
  书教得再好也评不上教授
  为什么校园里不能多一些像王士祥一样的“讲课达人”?
  省内高校一位老师说,大学连年扩招,师资力量也大幅扩容,高等教育的大环境,造成大学教学水平不能保证。另外,现在的大学老师既要搞科研,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授课的质量可想而知。另外,缺乏对“讲课达人”的激励机制也是原因之一。
  “都说职称是大学老师的命根,而评职称时,教学所占的比重并不大。”王士祥说,在高校,如果一名教师仅仅课讲得好还远远不够——年终考评要看论文,职称晋升要看成果,申请项目要看资历。
  【建议】
  重奖上课最“牛”老师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杨捷说,要避免职称评定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将科研作为唯一的学术标准,应规定教学不达标或者教学工作量不够的老师不能评职称。
  而不少老师建议,可设立教学名师奖,对教学突出的老师进行一定奖励。另外,对于科研较少、主要任务是教学的教师在评职称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据了解,2012年9月,浙大公共管理学院的郁建兴教授曾因在全校被评选为上课最“牛”的教授,获得该校的“心平奖教金”,被奖励100万元。
  王士祥则建议,走上讲台后,一定不要忘了自己当老师的“初心”。自己上学时就喜欢把课讲得活泼、生动、深入浅出的老师。一直以来,他也这样要求自己。“当老师,说到底还是个良心活”。

2013年09月23日 《东方今报》 第7版
                   给高校食堂价格套上“紧箍”
  东方今报记者 赵媛/文 沈翔/图
  我省下发通知 要求各高校设立平抑基金 确保饭菜质优价廉
  省教育厅22日下发通知,要求河南各高校要按照不低于年度收取普通全日制在校生学费总额的2%设立平抑基金,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对食堂进行补贴,确保饭菜质优价廉。
  开学不到几天,不少省内高校大学生发现,食堂饭价不知何时涨了:粥以前7毛如今1元、刀削面烩面涨了5毛……不少学子吐槽:“再涨价,就吃不起了,哥只有饿着肚子上课了。”
  昨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确保高校食堂饭菜质优价廉,给高校食堂价格念“紧箍咒”。
  吐槽:
  “吃不起” 食堂一开学就涨价
  开学以来,省内各高校上贴吧、论坛上讨论最多的就是食堂涨价的问题。
  “学校食堂套餐高达12元大洋了,大锅做的素菜豆角都炒到6元了。”“兰州拉面又涨了五毛!”……叫苦声此起彼伏。
网友“靛澈儿”说:还我4元的套餐,还我5毛一碗的粥!粥那么稀,连个豆都没有,还卖1元!节操何在!
  洛阳师院学生也发现,粥以前7毛如今1元;刀削面、炒面等面食涨了5毛,而盖浇饭则直接涨了1元。
“从大一到现在,开学必涨价,一般都会上涨0.5元左右。”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大三学生鲁茵说,这学期除了包子没涨,各种菜、面、盖浇饭等大多都涨了0.5元,“现在每个月生活费比大一时涨了一半了”。
  “再涨价,就吃不起了,哥只有饿着肚子上课了。”一位网友吐槽说。
  也有不少学生表示,现在学校食堂不少窗口的价格涨得和外面餐馆差不了多少了,所以他们很多都开始选择外出就餐。
政策:
  “紧箍咒” 确保食堂饭菜质优价廉
  面对“涨声”一片,昨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确保高校食堂饭菜质优价廉。
  通知要求,河南各高校要按照不低于年度收取普通全日制在校生学费总额的2%设立平抑基金,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对食堂进行补贴,进一步改善食堂经营条件和就餐环境,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饭菜质优价廉。
  我省规定,根据学生食堂公益性和市场性的特点,各地、各高校要尽快完善兼顾学生承受能力、财政支付能力以及学校负担能力的学生食堂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低于校外同类餐饮价格,保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不随物价上涨,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通知同时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校对接”和农副产品联合采购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建立学生食堂大宗物资和经营资格准入制度。
  回应:
  郑大 像家庭主妇要精打细算
  昨日,郑州大学后勤集团在网上和微博上,对学生反映的学校食堂涨价情况进行了回应:“在校长信箱和百度郑州大学贴吧,同学们对我校开学后食堂饭菜价格有不少议论,后勤集团立刻进行核实,发现确实有个别食堂少量品种私自涨价,当日责令食堂恢复饭菜价格,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郑州大学后勤集团经理路志敏对记者说,近年来物价、用工成本上涨,学校食堂工作压力非常大。
  郑州大学后勤集团调查发现,今年面、肉、蔬菜等食品原材料,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面粉采购价从去年9月的1.37元/斤涨到1.53元/斤,同比上涨12%;五花肉从7.7元/斤涨到10元/斤,同比上涨30%。而蔬菜价格上涨的幅度更大。
  “食堂面对饭菜价格‘外涨内不能涨’的要求,已经出现价格倒挂现象。”路志敏以馒头举例,馒头粉已从2007年的54元/袋涨到了现在的80元/袋,可馒头还是只能卖3毛钱一个。
  “面对物价上涨,学校食堂只能像家庭主妇一样精打细算。”路志敏说,近年来,郑州大学采取了高校伙食原材料联合招标、“农校对接”等办法,直接从荥阳广武镇等蔬菜直供基地将新鲜蔬菜运送到学校食堂,想尽办法降低原材料成本。
  声音:
  提建议 食堂调价能否搞听证
  我省给高校食堂价格念“紧箍咒”引起了网上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早就该这样了;也有人表示,面对物价飞涨,食堂饭菜不涨,只会形成饭菜质量下降的情况。还有不少网友建议,社会上水、电、气等涨价都会举行听证会,食堂饭菜涨价能否也举行听证会?
  @myra姣姣: 我们学校饭菜过个假期就涨一次,即使不涨的,比如包子,也“瘦身”了。
  @花火流牙:只有喊声,没有行动,我们的饭价什么时候能降下去,前段重庆一学校规定饭价不超过五元,人家食堂不还是照常营业。
  @飞城d1:合理的涨价是应该的;如果物价飞涨,而食堂饭菜不涨,只会形成饭菜质量下降的情况。
  @寂寞的男人才是真的好男人:以前师傅盛菜是抖一抖,以后是抖三抖,木涨价啊!一碗面条吃完以后还是一碗,都是汤嘛!
  @远看像好人:行政干预从来都是治标不治本,成本冲动无法平抑。头痛医头的拍脑袋决策,脚痛医脚的维稳动机。价格不升可以量化,质量不降怎么监督?质、量必降,学生不满,商户抵赖,家长痛心!不要以为一道干预可以挤掉利益水分,你动得了谁的蛋糕——只有孩子们!
  有益探索
   ◎郑州大学等高校组织学生代表成立学校伙食管理委员会,对饭菜价格质量等进行监督,也让学生参与市场价格调查、每年的伙食联合采购招标等活动,学校也在食堂设置投诉台接受学生投诉。
  ◎如何保证贫困生吃得饱吃得好?
  从2007年开始,郑州大学就在贫困生中开展了“隐形资助”活动:如果有学生每周至少6天在学校就餐,但月伙食费却低于学校平均值250元,学校核实学生经济状况困难程度后,“悄悄”将150元左右餐卡补助打到学生饭卡里。
  有的高校则在餐厅设有“低价窗口”,即使其他菜品涨价,这种2.5元~3元的最低价格套餐也不作价格调整。
  ◎从2008年开始,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都会邀请学生代表参加食品价格调价听证会。该校后勤集团在校园网上公布了涨价信息,并组织学生代表作了市场考察、成本核算,对饮食服务工作价格实行听证。校园食堂是否最终涨价,还要学校批准同意后才能进行调价。

2013年8月27日 郑州晚报  A18版
               2000名大学生爱心接力 4年募13万余元善款
  本报讯(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 实习生 张哲 文/图)2009年11月3日,郑州大学筑梦基金正式成立,它是由郑州大学学生自发成立的面向全校师生的校园微公益组织。
  基金通过志愿者拾荒、校园义卖、自愿捐助、瓶换爱心卡、校园志愿岗位等活动募集资金,并将所募资金用于寒门学子、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4年来,约2000名志愿者爱心接力,募集到13万余元善款帮助他人。

2013年9月14日 郑州晚报  A02版
                    南振中郑大谈穆青
  “勿忘人民”,是穆青做记者的心得
  “跟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样的”
  “1937年参加革命,1942年调到延安《解放日报》当记者,穆青长达61年的新闻生涯,我难以全面阐释。穆青说过,人民群众是新闻的主角,千百万群众的社会实践应当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我们新闻报道正确或谬误的标准。”在著名新闻记者穆青逝世十周年前夕,郑大新传学院院长南振中以“勿忘人民”的警示价值为题谈感悟,带领大家一起进行了一场精神洗礼。
  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文 马健/图
  释来历 “勿忘人民”,就能写出好新闻作品
  “勿忘人民”是穆青25年前提出来的。1988年4月,穆青到福建省厦门市调查研究,在大家的恳请下,为福建分社题词“勿忘人民”。十几天后,福建省一位新华社通讯员请穆青同志题词,穆青又一次题写了“勿忘人民”四个大字。1990年12月,《安阳日报》记者到北京向穆青汇报情况,临别时请穆青题词,穆青在笔记本上写的还是“勿忘人民”四个字。
  为什么反复题写“勿忘人民”?南振中说,这里面的故事在《穆青论新闻》可以找到答案。书中有一篇文章写道:“前不久,一家地区报的一位记者问我:‘记者怎样才能尽快成才?’我告诉他,记者不能整天想着成才。成才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我为他题写了‘勿忘人民’四个大字,勉励他把根牢牢扎在人民群众之中。”3个月后,穆青在接受《新闻记者》杂志记者采访时说:我告诉《安阳日报》的两位记者,“要牢牢记住人民,只要对人民有感情,就能写出好新闻作品。我们需要那种同群众有血肉联系、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记者,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上、放在党之上的记者。我给他们题写‘勿忘人民’这四个字,就是这个意思”。
  讲故事 “勿忘人民”,跟如今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样的。
  南振中说,当前,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日渐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穆青所提的“勿忘人民”的警示价值进一步显现出来。就此,南振中讲了几个故事。
  “勿忘人民”  因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1960年5月8日,毛泽东在郑州接见来我国参观访问的拉丁美洲8个国家的朋友,事后,他将新闻稿中“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段落中的“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几个字删掉了。毛泽东说,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就取不得成就了?这是唯心史观,不是唯物史观。南振中说,在他看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实践证明,过去打仗,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靠的还是人民;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
  “勿忘人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其警示价值至少有三方面:勿忘人民的主体地位,殚精竭虑为“民族脊梁”立传;勿忘人民的哺育之恩,身居高位与基层百姓鱼水相依;勿忘人民的根本利益,谨防“惹怒上帝”的不正之风。
  “勿忘人民”  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南振中说,穆青不仅是“勿忘人民主体地位”的倡导者,更是“勿忘人民主体地位”的践行者。
  1942年,穆青进入延安《解放日报》社的第二天,为了采访劳动模范赵占魁,他和同事张铁夫与赵占魁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生活了20多天,描写出了赵占魁质朴、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人形象。
  在战争年代,穆青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英勇指战员的光辉形象;在和平年代,他依然殚精竭虑为“民族脊梁”立传。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穆青笔下的典型人物,写一个,活一个,响一个,震撼了几代读者的心灵。
  “勿忘人民”  一辈子为人立传没写过自己
  南振中说,穆青写了一辈子的人物,却没为自己写一部“自传”,而是把一生撰写的人物通讯汇集成册出版了一本《十个共产党员》。
  著名新闻工作者范敬宜在序言中写道:“您是一位幸福的新闻工作者。第一,您有幸亲身经历了跨度达50年的伟大历史性变革,亲眼见到那么多的英雄人物;第二,您有幸写出了那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至少有两代人受到您作品中英雄模范人物的感染和熏陶;第三,您有幸受到那么多您报道过的主人公们的深情厚爱,比如植棉劳模吴吉昌,把您当作世界上最亲的亲人。这种幸福不是所有新闻工作者都能享受得到的……”
  《十个共产党员》是穆青纯真信仰的结晶,老百姓说,穆青是“第十一个共产党员”,张严平撰写的《穆青传》是《十个共产党员》的续集。
  谈经历
  “我比穆青小20岁,他总是喊我小南”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那天,穆青在我身边讲话时几度落泪”
  “1996年10月,穆青辞去新华社社长职务4年之后,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合主办了‘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闭幕那天,穆青敞开心扉,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那一天,我就坐在穆青身旁。”南振中回忆着,娓娓道来。
  “他比我大20多岁,总是喊我小南。”南振中说,穆青那天说的话,他一直记忆犹新:“我的一生都离不开人民的哺育。年轻的同志没有见过旧社会我们的人民有多苦。我是亲眼看到的,特别是我们河南,更是个贫穷落后、苦难深重的地方。为此,我从小就有一个朴素的救国救民的愿望,参加了共产党,这个愿望就变成了终身的理想。我永远忘不了在战争年代,处处可以看到我们的老百姓怎样地支援战争、支援抗日。父亲战死了,儿子去;哥哥战死了,弟弟去……老百姓牺牲了多少人,救了多少伤员,掩护了我们多少同志……凡是有这种经历的同志都会有这种感受:我们不能忘记老百姓的恩情。”
  南振中说,坐在自己身旁的穆青几度落泪,他也理解了穆青为什么念念不忘人民群众的“滴水之恩”。
  第一次近距离聆听教诲
  “勿忘人民”的根本利益,谨防不正之风
  1985年3月,新华社召开年度国内工作会议。在讨论新华社干部队伍素质问题时,南振中发言说,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有一些廉洁的人和品格高尚的人。郑板桥当了12年县官,却是“宦海归来两袖空”。难道我们共产党人的品格还不如郑板桥?
  刚说到这里,参加小组讨论的穆青说:“小南,我插几句话。郑板桥有一首画竹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吾曹些小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喜欢这首诗,因为我的思想与这首诗是相通的。你想,封建朝代的县太爷能够写出这样的诗,表现出关心民众疾苦的情怀,我们是人民记者、共产党员,理应做得更好,应该更加体恤民情。”
  这是南振中第一次近距离聆听穆青的教诲,“这一年4月,我担任了新华社总编辑室副总编辑,10个月后又担任了总编辑室总编辑。同穆青朝夕相处,经常听到他对不正之风的抨击。”
  2003年10月11日穆青不幸逝世,南振中写了一篇题为《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的悼念文章,寄托哀思,他说,穆青的“胆”与“识”激励着新华社的编辑、记者,正是如此,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新华社数以百计的农村记者深入到穷乡僻壤,采写了大量推进农村改革的稿件,为亿万农民摆脱贫困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9月20日 《郑州晚报》  A20版
                2014年研招简章公布25日预报名 掏钱难挡报考热
  9月25日开始预报名,1月4日~6日初试
  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昨日公布,考研初试定于2014年1月4日~6日举行,9月25日开始预报名。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目前全国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莘莘学子对研究生考试热情不减,考研仍然是他们应对严峻就业形式的首选,而“明年取消公费研究生,所有考生必须缴纳学费”的政策也并未阻挡考研热的持续升温。
  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 通讯员 欧阳璋 余梦婷
  就业压力大,考研成“避风港”
  9月14日,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咨询活动会首场在郑州大学新校区拉开帷幕,前去参加现场咨询的考生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考研,是他们应对就业的避风港。郑州大学研招处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至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考研报名人数从151.1万增加到176.1万,每年以超过6%的速度递增。考研报名人数呈现出快速扩展的趋势。2014年考研,预计此趋势将继续保持。
  读研收费  并未影响考研热情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从2014年秋季研究生入学开始,我国将取消公费研究生,所有考生必须缴纳学费。现阶段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万元。
不过,读研收费,并未影响考生的报名热情。 “如今,很多导师都有自己的项目和公司,研究生学习期间,我们可以给导师帮忙,相当于积累工作经验。”在一些奋斗在考研路上的同学看来,读研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既拿到了高一层的学历,又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实习岗位。
  9月25日网上预报名  明年1月初试
  201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一律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照相关要求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其中,网上预报名时间为今年9月25日~28日每天9时至22时;正式报名时间为今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时至22时,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时间为今年11月10日至14日。另外,下载准考证时间为今年12月25日至明年1月6日;初试时间为明年1月4日~5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6日进行。

2013年8月6日 人民网
               国家外专局副局长张亚力一行到郑州大学调研
  人民网郑州8月6日专电 2013年7月29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张亚力、文教司副司长雷风云一行在河南省外国专家局局长郭成全陪同下到郑州大学调研,并会见了就职于郑州大学的“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英国专家迈克 思韦茨(Michael.John Thwaites)教授和美国专家奥斯卡 库瑞沙里(Oscar D. Crisalle)教授。
  调研期间,张亚力副局长与郑州大学有关领导及外国专家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郑州大学副校长宋毛平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基本情况和引进国外人才的具体情况。郑州大学电气学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就各自聘请外国专家的具体情况向张亚力副局长进行了汇报。张亚力副局长在听取完汇报后指出,郑州大学作为省级院校,引进的外国专家有2人入选“外专千人计划”,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希望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引智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带动郑州大学更快步入国际化。
  张亚力副局长还了解了外国专家在郑州的工作、生活等情况。两位专家对他们在郑州的工作和生活安排非常满意,对各自在郑大的研究课题取得的预期成果充满信心,同时对中美、中英在研究、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来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013年09月07日  新浪教育
                 南振中:毕业生是母校的“形象代言人”
                   毕业生是母校的“形象代言人”
     ——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2013年5月24日)
                      南振中
  古人用“十年寒窗”形容学子长期刻苦读书。同学们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苦读了五、六千天,比“十年寒窗”还多6到8年,就凭这一点,谁敢说我们的“90后”大学毕业生不能吃苦!
  今天,你们学成正果,即将戴上学士帽和硕士帽。家长为你们骄傲,老师为你们自豪,就连你们的邻居也会议论:“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多有出息”!你们是毕业典礼的主角。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2013届的全体毕业生。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愿意分享你们的荣誉与快乐!
  人一生经历的事情,90%以上都会忘记,但祖国不会忘、母亲不会忘、故乡不会忘、母校不会忘。“郑州大学校友论坛”上有一条“微博”,标题是“走出校门,‘母校情结’才会更加浓重。”这是即将离开校园、告别同窗的毕业生的真情流露。作为郑大校友,无论漂泊到哪里,母校都是魂牵梦绕的地方,因为你们的青春年华曾在这里度过,许多纯真而美好的记忆将会与你们相伴终生。
  几年前,你们远离家乡,住进了大学生宿舍,开始与同室好友朝夕相处。你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包容。千万不要小看这一进步。在“复旦投毒案”发生之后,与同学和睦相处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校园友情显得尤为珍贵。
  “世界的悲剧在于,那些富于想象力的人经验不足,而那些富有经验的人又贫于想象。”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认为“大学的任务就是要将想象力和经验融为一体”。这一主张同你们的学习实践相吻合。你们刻苦吸收新鲜知识,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许多同学到新闻媒体实习,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刊播的数以千计的新闻稿件,就是对你们专业素养的认可。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会使你们终生受益。
  你们的大学生活并不枯燥。迎新晚会、元旦文艺晚会、摄影作品展,是你们展示才艺的舞台。在新生入学朗诵会、红色印象文化节、话剧比赛、宿舍情景剧大赛以及啦啦操大赛中,许多同学表现优异。学院代表队获得我校男篮亚军、女篮亚军。就连小品所说让人“揪心”的足球运动,你们也不肯示弱。学院代表队过关斩将,最终登上郑州大学男子足球联赛冠军的宝座。
  你们素质优良、自信自强。学习期间,102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名同学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三好学生、市级优秀共青团员、校级文体活动积极分子、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等光荣称号。在刚刚结束的河南省大中专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中,又有6名同学获得省级优秀应届毕业生称号,11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应届毕业生称号。
  同学们!“感恩”是一种美德。此时此刻,最需要感谢的是培育你们的恩师和含辛茹苦抚育你们成长的父母。如果你们同意,我首先代表全体毕业生,向默默奉献的教职员工,向你们仁慈的父母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要代表学院全体师生,感谢各位家长、各位来宾对学院工作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
  同学们!祝贺的话已经说了很多。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不能只讲机遇不讲挑战,也不能只讲顺境不讲逆境。我要坦诚地告诉大家,你们一走出校门,就会面对就业的困境。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9万人,在我国教育史上创下最高纪录。据教育部今年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调查,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比上年平均降幅约为15%。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这并非杞人忧天。为了应对挑战,我向同学们推荐一篇短文,题目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美国纽约有一所穷人学校,数十年来,该校的毕业生在纽约警察局的犯罪记录最低。这是为什么?一位研究者通过对该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答案──因为该学校的学生都知道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原来在这所学校,学生入学后接受的第一堂课就是“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比如,可以用来写字,也可以当尺子画线,笔芯磨成粉可做润滑粉,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装饰画。通过这一课,老师让学生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拥有眼睛、耳朵、大脑和手脚的人更是有无数种用途,并且任何一种用途都足以使一个人有尊严地生存下去。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处境如何,都生活得非常快乐,因为他们永远对未来充满希望。
  天有不测风云,没有谁在一生中总是一帆风顺。当你们遇到困难、挫折甚至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不妨读一读《铅笔有多少种用途》。这篇短文也许能给你们增添一点勇气、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形象代言。你们可曾想过,谁是高等学府的“形象代言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形象代言人不是演艺界明星,而是人品、文品俱佳的优秀毕业生。走出校门,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母校的“形象代言人”。你们的言行,你们的作风,你们的业绩,会演绎成用人单位“口口相传”的故事,积以时日,会形成一种“品牌效应”。我想就“形象代言”问题提几点建议,愿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科学认同上,建立在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大家知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坚定性”,可以避免“精神缺钙”。正因为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应该成为母校“形象代言人”的最宝贵的品格。
  第二,要踏实肯干。在参加集体劳动时,谁愿意同“耍奸磨滑”的人分在一个小组?用人单位更不喜欢“耍奸磨滑”的人。1964年3月,新华社制定了《工作人员培养规划纲要》,提出用7年时间增加编制2000人。当年计划从河南省高校中文系招收18名应届毕业生。因为郑大是一所新学校,第一年只给了8个名额,另外10个名额拨给了另外一所学校。经过一年试用,新华社发现郑大毕业生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踏实肯干。第二年,河南省的18个名额全都给了郑州大学。由此可见,“踏实肯干”是用人单位评价应届毕业生的一项硬指标,这应成为母校“形象代言人”的基本品格。
  第三,要爱岗敬业,不要三心二意。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到工作岗位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差异?爱岗敬业的程度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假设人的聪明程度可以用从一到十的数字来表示,“十分聪明”的人小算盘打得很勤,只舍得把“八分聪明”用到工作中去,另外“两分聪明”用到患得患失上去了;“九分聪明”的人杂念较少,舍得把全部聪明才智用到本职工作中去。几年之后,哪一个毕业生进步得更快一点呢?当然是“九分聪明”的人。实践证明,在工作岗位上“不分心”或者“少分心”的人,成才的机会就会多一些;对待工作三心二意,即使“聪明绝顶”,也难成正果。因此,“爱岗敬业”应成为母校“形象代言人”的基本品格。
  第四,要勇于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用人单位不喜欢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人,常常把机会留给善于创新的人。你们正值青春年华,最具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要上下求索、开拓进取、创新创造,争取早日取得丰硕成果。勇于创新应该成为母校“形象代言人”的基本品格。
  第五,要具备“再学习”能力。从学校到工作岗位是人生旅途的重大转折。要适应新的环境,单靠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这好比汽车加油。汽车设计师为了让“嘎斯69”越野吉普车多跑一段路程,不仅设计了60公升的主油箱,而且设计了25公升到30公升的副油箱。在汽车出厂的时候,即使工人替你把主油箱和副油箱全都灌满,按照每公升汽油跑7千米来计算,充其量能从郑州开到北京。你们必须学会加油,必须知道什么地方有加油站,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加油。要根据新的工作需要,随时补充新的知识。较强的“再学习能力”应该成为母校“形象代言人”的基本品格。
  一届接一届的毕业生,按照母校“形象代言人”的标准展示自己的才华,用人单位对你们赞不绝口,就会形成良好的口碑。这是母校在中西部崛起的“金字招牌”。
  你们的付出既有利于你们自身的成长,也是在为学弟、学妹日后就业铺路。若干年后,一些用人单位会把郑大新传院的毕业生看作信誉度较高的“知名品牌”。毕业典礼前夕,他们派出的代表就会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同你们的学弟、学妹签约。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这种场景不是梦!
衷心祝愿你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你们的杰出表现会促使母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同学们!母校虽不是“母亲”,但至少可以享受“母亲待遇”。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和温馨港湾。相信你们会像思念母亲那样,怀念母校。如有闲暇,期待同学们常回家看看!

2013年8月1日 大河网
                郑州大学组200支实践小分队服务基层
  (记者许会增 实习生 吴涛 通讯员 冀娟)7月31日,记者从郑州大学获悉,今年暑期,郑州大学团委以“凝聚青春力量,实现中国梦想”为主题,组建了200支院系社会实践小分队,40支校级重点团队,奔赴全省基层提供服务。
  “孤儿院的孩子对于家庭虽有强烈渴求,心门却不容易打开,这些大学生们教会了我如何用母爱来走进孩子的心灵,有学问就是不一样。”寄养家长王君霞感慨地说。在郑州市须水镇三十里铺村,有50余名孤残儿童,30多户寄养家庭,“寄养村”里善良的村民们做了孤儿院孩子们的“临时爸爸妈妈”。如何融入家庭,生活有何困难,寄养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等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实践队一行20余人今年暑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发挥所学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尝试运用专业方法进行介入,通过小组和个案活动来促进家庭寄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暑期送爱心已有四年、去年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项目奖”志愿服务最高荣誉的郑州大学“筑梦基金”志愿者实践分队,来到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爱心人士高淑珍所创“爱心小院”。志愿者为残障儿童带去了“筑梦基金”所有成员用辛苦一学期捡拾破烂卖来的钱购买的新书柜及学习用品、课外书籍,还捐出了义卖募集的2000元善款。支教期间,他们还为这些残障孩子进行课程辅导,并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爱心小院”一时有了“爱心哥哥姐姐”的加入变得更加暖意融融。
  暑期怎么过才有意义?参加社会实践已成为郑大学子的最佳选择,也是学子们的“青春能量加油站”。据了解,截至目前,今年暑期郑州大学师生已在农村开展文艺演出65场,理论政策宣讲156场,法律知识讲座73场,直接服务群众近30万人,并为全省2.5万余名农村群众提供了医疗义诊服务,免费赠送各类学习用品、文化卫生用品,开展办公节能减排、营销方案策划、物流运作管理等服务。同时,郑州大学还组织青年学生分赴全国各省市进行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2013年8月22日 大河网
             郑大2013年“青马工程”暑期团学骨干培训班开班
  (记者 许会增)8月18日,郑州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013年暑期团学骨干培训班开班典礼在该校综合管理中心第四会议室举行。
  培训班在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吴宏亮教授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生动报告中拉开帷幕。开班仪式上,与会领导还为学员代表进行了授旗仪式。
  据悉,此次培训班在接下来的七天时间里,将分阶段进行理论学习、社会调研、讨论交流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使学员们在理论基础、战略思维、领导能力、党性修养方面得到提高。本期“青马工程”培训为期一年,在一年培训期中,将不定期开展各类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分享交流、素质拓展及志愿服务活动等。
  据了解,郑州大学“青马工程”自2007年实施以来,经过七年的实践探索,已经成为了该校共青团工作的精品工程,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和优秀品牌,受到了团中央和团省委的高度评价。

2013年09月14日 大河网
                 南振中郑大谈“勿忘人民”的警示价值
  (本网讯 刘伟平)“穆青说过,千百万群众的社会实践,应当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我们新闻报道正确或谬误的标准。”在穆青逝世10周年前夕,昨日下午,在郑州大学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上,新华社原总编辑、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南振中以穆青61年的新闻生涯为背景,就他提出的“勿忘人民”的警示价值作报告。
  南振中表示,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也日渐深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穆青所提“勿忘人民”的警示价值进一步显现出来。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勿忘人民”的意义,南振中用三个“红色经典”故事从不同侧面解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他说,“勿忘人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其警示价值至少有三个方面:勿忘人民的主体地位,殚精竭虑为“民族脊梁”立传;勿忘人民的哺育之恩,身居高位与基层百姓鱼水相依;勿忘人民的根本利益,谨防“惹怒上帝”的不正之风。之所以勿忘人民,是因为人民创造了历史。
  “穆青曾说过:要牢牢记住人民,只要对人民有感情,就能写出好新闻作品。我们就是需要那种同群众有血肉联系、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记者,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上、放在党之上的记者。”在报告会上,南振中从穆青61年的新闻生涯诠释了一名合格记者的深层含义,他说,穆青时刻不忘人民群众,他的“胆”与“识”也激励着当时新华社的编辑、记者,正是如此,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新华社数以百计的农村记者深入到穷乡僻壤,采写了大量推进农村改革的稿件,为亿万农民摆脱贫困作出了积极贡献。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17:47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