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2014年11月26日第04版 被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国社会科学网、腾讯、天津网、网易财经等转载
郑大4500万转让脑梗死新药
本报讯(记者 惠婷 温小娟)11月25日上午,郑州大学与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技术转让协议,将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研发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BZP)”以4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创造了郑大单项成果转让最高纪录。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460万人死于脑血管疾病。我国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显示,居民现患脑血管病700万人,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200万人,其中150万人以上死亡。
常俊标介绍,我国目前常用治疗的三类药物中,有两类治疗效果不显著,会造成不良反应。他所研制的“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是在另一类药物基础上开发的全新化合物,拟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据了解,这个历时13年,集合50多人智慧一同研发的新药预计明年四五月份进入临床,三期临床后患者可以使用。
此外,这项研发成果还创造了郑大单项成果转让最高纪录,而上次纪录的创造者,也是常俊标研发的抗艾新药,于2011年12月16日以4000万元的价格花落北京兴宇中科有限公司,并于2013年4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大河报》2014年11月26日第A10版 被凤凰网、中新网、网易、中国日报网、大众网、人民网、新浪河南、北青网等转载
芹菜中挖到宝卖了 4500万
创郑大单项成果转让最高纪录,200万脑梗患者将受益
□记者 李晓敏 王灿 实习生 赵艺文 记者 平伟摄影
核心提示|50多个人,研究13年,最终从芹菜中提取了一个活性成分,然后利用此成分对现有的药进行改造,制作成了一种新的治疗脑梗药。
昨天,在郑州大学,这个新药被以4500万元的价格转给药企。明年四五月份,该药将进入临床试验,如果一切顺利,预计4年后,此药将可走进患者生活中。
作为此组科研的领头人,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的下一个目标是,带领团队,攻克丙肝和肝癌。
芹菜中挖的“宝”4500万元转让专利转让
11月25日上午,在郑州大学新校区第五会议室内,郑州大学和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签下协议,常俊标将自己研发的“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以4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该公司。
很多时候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
“我确实幸运,有些人一辈子也研究不出来一种药,机遇真的很重要。”药品研发的艰辛不必赘言,但在常俊标眼里制药有着他人无法想象的乐趣。
“后面有个东西追着似的,非得让你快点走不可。这个过程当然辛苦,可辛苦之余也有乐趣。就是解决完一个困难,大伙还没高兴完呢,第二个困难又来了,再想办法解决。我就觉得又紧张又挺高兴的。”可以想见,过程绝非常俊标轻描淡写般简单,仅在治疗脑梗药物中寻找制剂一项,就用了8年时间。实验中换了多少种化合物,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看不到希望!放弃吧!当团队的其他成员一个个打退堂鼓时,常俊标却拍板决定——继续做!
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他们最终从芹菜中提取了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优化。
怎么想到从芹菜中挖宝呢?“芹菜本身就对降血压,对脑血管有好处。”常俊标说,最终,他带领50多人,研究13年,利用从芹菜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优化,制作成了这种新“脑梗药”——布罗佐喷钠。50人的队伍中,年龄最大的91岁。
在他规划的蓝图中,新药明年四五月份进入临床,如果一切顺利,4年后,此药可以投产,走进患者生活。
投产后200万脑梗患者将受益患者福音
得此消息后,常年在临床工作的郑大一附院神经内科主任许予明教授表示很期待。
许予明介绍,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460万人因此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而我省更是重灾区。
“中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200万人,我省占到十分之一还要多。”许予明说,目前,对于脑梗病人,除了血管再通治疗尚有效外,其他疗法效果都很微弱,临床急需寻找这样一种药。
在许予明看来,目前,用于治疗脑梗的脑保护药有许多种,但是这些药大多效果不确切或者效果微弱,只有丁基苯酞有一定疗效,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新药布罗佐喷钠,相当于丁基苯酞的升级版,目前动物临床试验效果很好,副作用也很小,将来有望成为真正的脑保护药。”许予明期盼,该药顺利通过临床试验,然后尽快投产,造福脑梗患者。
抗艾新药是上个纪录,拿下河南“第一”连创纪录
4500万元转让?是不是创造了郑州大学单项成果转让最高纪录?
面对记者的提问,常俊标微微点了点头。
而上次纪录的创造者,也是他研发的抗艾新药——阿兹夫定,2011年12月16日,以4000万元的价格花落北京兴宇中科有限公司,将在平顶山市建厂生产。
去年4月30日,新药离“问世”又近了一步。阿兹夫定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这也是河南第一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用于临床试验。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大概经过3期,就会正式上市。”常俊标说,目前一期临床已
痴迷在“原研药”路上志存高远
按理说,我国原研药屈指可数,谁手里握有这样一个“重磅炸弹”,几乎都可以自豪一辈子,不过,常俊标并不满足于此。
很快,他带领着科研团队又奔忙在原研药的研制之路上。
昨天,签约仪式一结束,常俊标便又一头钻入到了实验室,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尽快研制出治疗丙肝的药物和治疗肝癌的靶向药物。
白皙的皮肤、中等身材,从外表看来很儒雅的常俊标,骨子里却有一股许多农村娃身上具有的那种倔强和韧劲。
1982年,17岁的常俊标从河南滑县一个农村,脱颖而出,考上了河南大学,大学毕业的他,虽然可以任意挑“分配单位”,但他放弃了,毅然选择继续学习,考上中国科技大学,继续攻克理学硕士。
而这,并不是终点。
随后,常俊标又继续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攻读,拿下理学博士学位,又到美国Georgia大学药学院,成为博士后。
一路求学,常俊标对药物研发的兴趣日益浓厚。
在我国,原研药少之又少,常俊标发誓,要在原研药上有一番建树,“中国人又不比外国人笨,咱自己得争口气。”
经结束,从反馈情况看,反映良好,“目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一般每天需要用600~900毫克,而阿兹夫定每天只需要1毫克或3毫克,而且副作用很小。”
常俊标介绍,春节前后,二期、三期临床将拉开序幕。当询问上市的时间时,这位严谨的科学家给出了“目标——2016年上市”这样的答案。
慈父导师 最希望学生比自己强
与常俊标聊生活,简单几句话后,再也找不到别的语言了。倒是说起自己的专业,他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让人插不上嘴,与刚才判若两人。
将只言片语拼凑起来,这个当年从滑县农村走出来的小伙最初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走上制药这条道路。
上大学才第一次见到火车、唱歌跳舞一窍不通……常俊标的大学生活与别人相比起来可能没那么多姿多彩,当别人看电视、打球、聊天,甚至吃饭的时候,他在一边埋头苦读
……
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活儿样样拿得起。在劳动中,常俊标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干什么活,都要掌握要诀。
而他也把自己悟出的这个“道理”,一点点传授给学生。
目前,他带的硕士生有30多名,博士生六七人,不少学生就是奔着他的名头而来。
“一开始以为副校长和我们距离遥远,但是常老师只要一有空就给我们指导工作。快50岁的人,喜欢用QQ、微信这样年轻人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刘冰洁掰着手指一件件回忆与老师相处的过程:聚会请客、询问宿舍环境、饭菜质量……
有时,因为学生的疏忽和懈怠,常俊标也会发脾气,但过后他又会细心地给予指导,告诉学生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去提高,并把自己积累的一些窍门和经验传授给他们。
刘冰洁说:“导师疼起我们真疼,可训起我们真是很严厉,但确实是对我们负责,严师才会出高徒。”
如今,常俊标的学生已经遍布国内外,有些已经开始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作为老师,我最大的希望当然是学生比我强。”说完这些话,常俊标拿着一个本子,又走进了实验室,那里,他的科研团队成员们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密密麻麻的数据,等待着他来分析。
新闻人物 常俊标
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89年到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室主任和副所长;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
1995年10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6年~1997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1998年在美国Georgia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年10月开始任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0年~2002年在美国Novartis基金研究所(G.Stork基金)做访问科学家;
2002年10月任河南省科学院质量检验与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2003年11月起任新乡医学院副院长,教授;
2006年5月至今任郑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州日报》2014年11月26 日第06版 被中国教育在线、光明网河南频道等转载
郑大一项新药专利 4500万成功转让
本报讯(记者 王红)昨日,郑州大学教授常俊标研发的新药布罗佐喷钠(BZP),以4500万元转让给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再创单项成果转让最高纪录。
据介绍,跟西方国家心血管发病率高不同,我国是脑血管病高发区,死亡率也高。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200万人,其中150万人以上死亡。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三类,常俊标研制的新药布罗佐喷钠是在其中一类基础上开发的全新化合物,是我国脑血管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成本较低,毒副作用小,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常俊标教授长期从事药物合成化学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项目。据介绍,这一新药研发历经13年,有三代科研人员参与。预计新药将在明年四五月份进入临床。
《郑州晚报》2014年11月26日第A15版 被大河网、中国江苏网、河南—百度等转载
郑大教授4500万元卖出药品专利
创全校单项成果转让最高纪录,预计明年4、5月投用
用于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成本低、副作用小
昨日上午,郑州大学教授常俊标研发的“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BZP)”以4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再创全校单项成果转让最高纪录。
常俊标介绍,此药的项目研发历经13年,有三代人参与,团队成员共50人左右。“此药将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常俊标说,预计新药将在明年4、5月份进入临床,三期临床后患者可以使用。
据了解,我国是脑血管病高发区,死亡率也高,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200万人,其中150万人以上死亡。统计数据显示,该类型疾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一般在20%以下。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三类,不过,这些药要么治疗效果不明显,要么不良反应严重,患者耐受性差。
常俊标团队所研制的“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是在其中一类的基础上开发的全新化合物,成本低,毒副作用小、不会出现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据悉,常俊标长期从事药物合成化学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项目。所研究开发的“抗艾滋病一类新药FNC”已成功转让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
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
《东方今报》2014年11月16日第18版
河南研发脑卒中新药 4年后将投放市场
□记者 董彩红 张静/文 记者沈翔/图
东方今报郑州讯 再过4年,脑梗死患者可能用到河南研发的新药……昨日,记者从郑州大学获悉,由该校常俊标教授率领团队研制成功的“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BZP)”以4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随后将进行临床实验及投放市场等。
昨日上午,郑州大学与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专利技术转让协议签字仪式在郑州大学新校区举行。
常俊标教授介绍,这个新药的研发经过了13年之久,研发团队有50多人,其中年纪最大的专家91岁,可以说是“历经3三代人共同努力,13年的心血成果”。
“研发成功是不是意味着患者即可使用?”对此,常俊标教授介绍,签署转让协议后,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药物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至少需要4年时间,成熟后才可以大量生产投放到临床及市场。
据悉,这不是河南首次研发新药,去年4月份,由郑州大学常俊标教授率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创抗艾新药——阿兹夫定(Azvudine)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国更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如此高发的疾病,在市面上已有很多相关药物治疗,此次研发的新药与市面上的药品有何区别?“与传统药物相比,除了所需剂量更小、效果更好、副作用小等,相信在费用上面也会对患者有利。”常俊标教授坦诚地说。
大河网2014年11月25日
郑大研发出治疗脑卒中新药 以4500万元价格转让
大河网讯(记者 许会增)11月25日上午,郑州大学与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专利技术转让协议签字仪式在郑州举行。该校常俊标教授研发的“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BZP)”以4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此药拟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据了解,该项目的研发历经13年,三代人参与,团队成员共50人左右。其中有91岁的谢晶曦教授,76岁的郭宗儒教授;团队中有国家千人计划、国际药物制剂专家郭旻彤博士;国家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973”首席国际知名结构生物学专家、清华大学柴继杰教授;此外还有药物合成团队宋传君、武杰、王瑞勇等;药物分析团队董立红等;药效团队、药代研发团队乔海灵、高远等。在签约仪式上,常俊标教授表示,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BZP)成功转让给奥翔药业,离不开团队的拼搏精神,也希望该药早日问世,使更多的脑埂塞患者走出痛苦。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使460万人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脑卒中死亡率高发地区,根据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显示,居民现患脑血管病700万人,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200万人,其中150万人以上死亡。脑血管病按性质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据统计,该类型疾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埂塞占59.2%--85%,脑出血一般在20%以下。
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分三类:第一类是改善脑循环药物,第二类是神经保护药物,第三类是丁基苯酞药物。第一类药物和第二类药物不是治疗不显著,就是不良反应严重,如引起出血、肝功能异常等,患者耐受性差。第三类丁基苯酞具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重构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改善全脑缺血后的能量代谢、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等功能,涉及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对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同时对脑损伤、惊厥、记忆障碍等疾患也有一定的改善和保护作用,是一个具有出色的安全性单一体结构。此外,它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能够全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明显减少梗塞后神经功能缺失、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但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和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BZP)”,是在丁基苯酞的基础上开发的全新化合物。与丁基苯酞相比,所需剂量更小,效果更好,同时又没有丁基苯酞的不良反应。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出优异的心脏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减轻脑动脉阻塞引起的脑组织损伤作用,而且没有兴奋和导致出血等副作用。对心、脑缺血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具有抗血小板集聚,治疗心、脑动脉阻塞,改善心、脑微循环等药理作用。
“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BZP)”源于天然化合物芹黄素而又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第一,布罗佐喷钠是我国脑血管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它可以增加缺血区的脑流量,重建缺血区微循环,缩小脑埂塞面积,保护线粒体,改善脑缺血后能量代谢,减轻局部脑缺血所致的脑水肿,作用靶点明确;第二,它是一种固体药物,溶解性好,制剂方便,成本较低,同时具有很好的生物利用度;第三,能够提高药物对酶及酸糖解的稳定性,在体内不易被氧化代谢,半衰期较长、在临床使用中不会造成肝功能异常及转氨酶升高、毒副作用小、不会出现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在签约仪式上说:“此次郑州大学与浙江奥翔药业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郑州大学作为专利技术转让方,将认真履行合作协议,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保障项目转让和研发的顺利开展。希望通过双方合作的开展,为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常俊标教授长期从事药物合成化学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项目。所研究开发的“抗艾滋病一类新药FNC”已成功转让并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与创新性。阿兹夫定(Azvudine)——一种世界领先的治疗艾滋病新药,已于2013年4月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