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中国教育报》:郑州大学研发13年的脑梗新药成交 芹菜中“挖”出4500万元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0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15日第3版
  ■本报记者 郭炳德
  “好,成交!”
  日前,在郑州大学新校区,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喝彩,郑州大学副校长常俊标教授将其团队研发的“一类新药布罗佐喷钠”以4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浙江奥翔药业有限公司。
  50余人,研究13年,从芹菜中提取活性成分,利用此成分对现有的药进行改造,制作出了一种新的治疗脑梗药物。到2015年上半年,该药将进入临床试验,如果一切顺利,预计4年后可以面市。
  “我确实幸运,有些人一辈子也研究不出来一种药。”常俊标说,药品研发的艰辛不必赘言,仅仅在治疗脑梗药物中寻找制剂这一项,常俊标和他的团队就用了8年时间。实验中换了多少种化合物,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他们最终从芹菜中提取了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优化。
  怎么想到从芹菜中挖宝呢?
  “芹菜本身就对降血压、脑血管有好处。”常俊标说,他的团队利用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坚持研究13年,制作成了这种新“脑梗药”——布罗佐喷钠。记者了解到,在这支50多人的队伍中,最年长的已经91岁。
  据郑州大学一附院神经内科主任许予明教授介绍,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460万人因此病死亡,其中1/3在工业化国家,其余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脑卒中(脑中风)死亡率高发地区,而河南省更是重灾区。
  “中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200万人,河南省占到1/10还要多。”许予明说,目前,对于脑梗病人,除了血管再通治疗尚有效外,其他疗法效果都很微弱,临床急需寻找这样一种药。
  “新药布罗佐喷钠,相当于丁基苯酞的升级版,目前动物临床试验效果很好,副作用也很小,将来有望成为真正的脑保护药。”许予明期盼,该药顺利通过临床试验,然后尽快投产,造福脑梗患者。
  4500万元转让费创造了郑州大学单项成果转让最高纪录,而该校上次纪录的创造者,也是常俊标研发的抗艾新药——阿兹夫定。2011年,该药以4000万元的价格成交。
  手里握有两个新药研发的成果,但常俊标并不满足。年届“知天命”的他,早就给自己定下了下一个研发目标,他带领着科研团队又奔忙在原研药的研制之路上。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22:15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