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2015年3月9日B7版
http://pdf.wenweipo.com/2015/03/09/pdf57.htm 主动融入河南省发展战略 助力中原更出彩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访河南,并勉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的报告中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按照「坚定总坐标,坚持总思路,完善总方略」战略谋划实施。中共河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如何让中原更出彩?如何让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郑州大学要按照河南省委要求,认真做好学习贯彻,主动融入发展战略,在「让中原更出彩」的进程中,让郑州大学更出彩。香港文汇报记者 程相逢、戚红丽、刘蕊
郑永扣表示,河南省战略纲要是省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重要指示的具体部署,也是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这个纲要对于高校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强化内涵、深化改革、提升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郑州大学作为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倾全省之力重点建设的高校,在让中原更出彩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历史责任。」
强化科研 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郑永扣引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科尔的观点,美国大学之所以有较高社会地位,是因为美国新兴产业中有80%是美国大学的研究发现。而郑州大学学科体系完备、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基础扎实,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他说,郑州大学要重点在空港经济、资源材料、生物医药、交通水利等领域,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接大项目,在前沿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的原始创新方面要主动作为。「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学校专门成立了空港经济与产业研究院,已在相关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同时,强化校市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记者了解到,郑州大学与南阳、平顶山、鹤壁、济源、中科院、平煤神马集团、河南中能光伏建设有限公司、中铝中州分公司等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美国方达医药技术公司及裕松源药业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建郑州大学方达医药研究院。学校9个附属医院开放床位数达2万余张,年门诊量1,000余万人次,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目前,学校正在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余项,一批成果在河南省就地转化,比如,「抗病毒一类新药FNC」专利技术转让给北京兴宇中科投资有限公司,专利转让费4,000万元,并在平顶山落地。
协同创新 实现科研与学术产出新突破
据了解,郑州大学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以「一省一校」为主线,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快学校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郑永扣告诉记者,郑州大学要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构建国家、省和学校三级协同创新体系。「去年学校在推进协同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牵头组建的『河南资源与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从全国182家协同创新中心中脱颖而出,成为49个通过初审进入会议答辩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立足我校6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16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结合河南省经济社会优先发展领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把协同创新贯穿于各个环节和过程,汇聚创新要素和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人才支撑 打造成河南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郑永扣认为,人力资源保障最关键的是人才问题,无论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还是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以及现代城乡体系、市场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人才。目前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两个: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人才,归根到底,科技也是人才问题。「我们认为,加大对河南省高等教育支持力度,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弥补人才短板的关键之举。」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郑大的重要责任之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构筑人才高地,为实施三大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高校责无旁贷。」
郑永扣表示郑州大学将从三个方面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围绕河南省「三大国家战略」及我省18个优先发展产业,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形成适应河南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
其次,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深化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强化实践环节,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和重创新创造、重实效、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文化引领 构建文化传承创新重要窗口
郑永扣表示,思想文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80%集中在高校,80%的科研成果也都出自于高校。可见,哲学社会科学在高校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郑永扣说,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郑州大学建设了一批高层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建设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院,积极参与开发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郑州大学焦裕禄精神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唯一专门研究焦裕禄精神的学术机构,编写出版了全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焦裕禄精神的著作;与新华社共建「穆青研究中心」,与省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发扬穆青「勿忘人民」的精神;建设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培育国学人才,传承中原文化;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为依托,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宣传美丽河南,树立河南形象。
建议:建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常态支持机制
作为河南教育界的代表,郑永扣今年所关注的话题依旧是教育。他建议,国家在谋划「十三五规划」时,把「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列入教育方面的一个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下去,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同时,参照「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模式,长期重点建设「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解决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的问题。
郑永扣告诉记者,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支持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建设一所综合实力较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这是国家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差距,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
他认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对扶持和推动中西部高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两年多来,14所入选高校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强化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本省区切实起到了高等教育引领示范作用,国家确定的预期建设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同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有待进一步加强。首先,中西部高等教育历史欠账较多,发展严重滞后,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短期投入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其次,按照现有规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从2012年底到「十二五」末,仅有短短3年多的时间,建设周期较短,而一些建设项目需要长期推动,才能见到明显成效,所以「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要形成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