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河南商报》、《郑州晚报》等媒体对我校“读书达人”郑豪同学的报道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6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河南商报》2015年4月24日第A06版
                       四年读书800多本 他是咋做到的
  读书日已经过去,但它应该是一个新起点: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优良习惯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读书达人的“阅读法宝”
  读书日已经过去,但它应该是一个新起点: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和优良习惯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读书达人的“阅读法宝”
  河南商报记者 吴静
  过去一年你读了多少书?一提读书,不少人会说“没时间”。最近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低于发达国家。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的世界那么美,你不想去看看?

  读书达人
  大学四年读书800多本
  郑州大学2014年阅读报告显示,2014年郑州大学共有45516位读者借阅图书,人均借阅11.4册。其中,郑大历史学院大四学生郑豪借阅图书多达240本。
在同学眼里,郑豪是公认的“读书达人”。他平日手不释卷,大学期间每天读书至少2小时,月均读书20本,不到四年已读书824本。

  合理安排
  读书达人的法宝是“三个本”
  一年借阅图书240本,不到四年读了800多本书,他是怎么做到的?郑豪说,他读书有个“法宝”,就是他的“三个本”。
  第一个本是“每日计划本”。他把每天要做的事儿都列出来,每做完一件就打个红色的勾,这让郑豪每天都很有成绩感。
  第二个本是“每月计划本”。这个本像个日历,小方格里写着他的月安排,“自己手写日历是合理安排时间的法宝。”
  第三个本是“读书记录本”,上面记录了“……2013年读书270本书,2014年读书274本……”读的什么书、读到了哪里、读了多少,在他的“读书记录本”里一目了然。   (线索提供:刘玢妤)


《郑州晚报》2015年4月23日 被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易、中国日报网、中国社会新闻网等网站转载
                   郑大有个“读书大神”不到4年读了800多本书
  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读书渐渐成了奢侈。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而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更是阅读时间的3倍左右。郑州大学却有这么一位学霸—历史学院大四学生郑豪,平时手不释卷,每天至少读书两小时,不到四年已经读完824本书。
  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 通讯员 刘玢妤
  读书还写“记录本”
  “每日计划本”被无数个红色小对钩占领,像一张满分试卷,做完一件事就打个钩是郑豪每天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每月计划本”则像个日历,小方格里写着他的月安排,郑豪表示自己手写日历,是合理安排时间的法宝。2011年29本书,2012年212本书,2013年270本书,2014年274本……读了什么书、读到了哪里,所有的读书记录都在他的“读书记录本”里一目了然。郑豪有三个本,在这些“小跟班”的陪伴中,郑豪每天的生活过得既清晰又充实。

  “读书不能当饭吃,却能改变一个人”
  郑豪从小就对看书感兴趣,由于父母都是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家里并没有太多藏书,对郑豪而言,每一本书都是他的宝贝,读书是他最大的享受。大学暑假,他留在学校看书学习,寒假从图书馆借书,背着10余本书从河南到四川,近2200公里的距离,他走过弯路,拖坏过皮箱,却从不觉得辛苦,“带着书就心里踏实”。郑豪宿舍的空床上放满了书,他自己的书桌和衣橱也被书占据。在郑豪看来,读书虽不能当饭吃,却能改变一个人,“读书让我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让我去做一个独立自主、有个性、真实、自在洒脱的人。”

大河网2015年4月24日 被网易、中国网、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搜狐、新华网河南频道、东方网等网站转载
                 郑州大学“书霸”近4年读824本书 揭秘:他是咋读的(组图)
  大河网讯 (记者 许会增 通讯员 刘玢妤)在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变快的今天,读书似乎已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过,对郑州大学的郑豪来说,他时常过着“奢侈”的生活。4月23日,记者从郑州大学获悉,历史学院大四的他,平日里手不释卷,大学期间每天至少读书2小时,月均读书量25本,不到四年就已读书824本。堪称“书霸”。
  根据郑州大学2014年阅读报告,2014年郑州大学共有45516位读者借阅图书,人均借阅11.4册,全馆共计外借图书518009册,而郑豪以一年240本的借阅量排名读者借阅排行榜第二。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咱们就来扒扒他是咋读的。

  “三个本”驾驭学霸的读书生活
  “每日计划本”被无数个红色小对勾占领,像一张满分试卷,做完一件事就打个勾是郑豪每天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
  “每月计划本”则像个日历,小方格里写着他的月安排,郑豪表示自己手写日历,是合理安排时间的法宝。
  2011年29本书,2012年212本书,2013年270本书,2014年274本……读了什么书、读到了哪里、读了多少书,所有的读书记录都在他的“读书记录本”里一目了然。
  郑豪总结道:“这三个本就是我的小跟班、小伙伴,它们陪伴着我成长,让我每天的生活都过得清楚而充实。”
  从中学开始,郑豪就用很多本来记录生活,作文本、“多写本”、摘抄本、日记本、笔记本、计划本。每次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他都超额完成。
  初三时,他把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改编为剧本,仅用一个星期,就写满了两个作文本。
  中学阶段使用25个摘抄本,正反字迹密密麻麻,内容不仅涉及文史哲,还有广告词、歌词、数学题的解决方法、生活小窍门等,对他而言,摘抄就是对生活最好的记录。
  上大学后,郑豪的摘抄习惯依旧没变,只是由纸质版变成了电子版,方便自己查资料、写论文。
  郑豪从小就对看书感兴趣,但由于父母都是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家里并没有太多藏书,所以对郑豪而言,拿到书便如获至宝,读书成为他最大的享受。
  大学的暑假,他留在学校看书学习,寒假就从图书馆借书,背着十余本书回家。从河南到四川,近2200公里的距离,他走过弯路,拖坏过皮箱,但是他并不觉得辛苦。用他的话说,带着书就心里踏实。
  现在郑豪宿舍的空床上放满了书,自己的书桌和衣厨也被书占据,用小型纸箱大概能装十箱书,他说将来会在家里安置几个大书柜放自己的书。
  郑豪看书虽并不“挑食”,但在大一下半学期,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阅读兴趣,读书领域也渐渐转向了历史。
  书读多了,看书速度也越来越快,面对其他同学难以“啃”动的史学论著,他却能达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在他眼里,历史并不是想象中一块硬邦邦的老腊肉,而是活生生的小鲜肉。
  谈到读书的收获,郑豪坦言:“读书确实不能当饭吃,但它会改变一个人,读书让我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让我去做一个独立自主、有个性、真实、自在洒脱的人。”
  在郑州大学2013年‘读书达人秀’的比赛中,郑豪凭借自己丰富的阅读量和出色的表演夺得了特等奖。这份荣誉的获得,是对他多年阅读成果的最佳褒奖。

  “不食人间烟火”倒逼学霸成长
  上大学,是郑豪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走他乡对他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不抽烟、少喝酒,不打麻将、不玩游戏,不爱逛街、不是吃货,这样的“癖好”使郑豪和同学们少了许多交际。
  郑豪自诩:“那个时候确实觉得自己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他过去从未坐过公交车,以至于上大学第一次就坐反了方向。车到终点站,乘客纷纷下车,他却逆着人流上车,被公交车司机气愤地赶下车去。
  申请进入学生会、做社团干事,他都相继落选;南北方的习惯差异,集体生活的适应与人际关系的处理,诸多难题横在面前,让他寸步难行。
  晚上他还经常梦到高中数学老师给他出难题,折磨得他满头大汗,时常从睡梦中惊醒。
  于是他发邮件给大学老师寻求帮助,孙鹏、李晓敏、王士祥老师都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为他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他逐渐走出逆境,变得开朗起来,开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在《中国文学概论》、《唐诗研究》两门课的课堂上,授课的王士祥老师见证了他从“内敛羞涩”到“自信大方”成长的全过程。
  起初,郑豪在王老师的课上回答问题胆怯不语,但是每一次王老师都会给予鼓励,让他积极抓住发言的机会。
  在一节《唐诗研究》课上,王士祥老师给郑豪15分钟时间,讲述对《山居秋暝》的理解,但他实际用了90分钟。王老师说,虽然郑豪没有把握好时间,但是可以感受到他思考全面深入,已经有较强的表达欲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而现在的他,历任年级长、年级学习委员、历史学院《嵩阳》期刊主编、校史编辑室学生助理,又被保送至中央民族大学。回首四年的大学经历,他总结了八个字:“热爱生命,学会感恩。”

  高冷学霸也可爱令同学爱恨交加
  郑豪在学习读书上认真仔细,对工作也是出了名的严谨。在历史学院《嵩阳》期刊担任主编的时候,他先后主编了《嵩阳》3-7期,每一期杂志都经过他的反复校对,即便是在卸任之后,也时常去做终审工作。
  “他工作一丝不苟,会直言不讳地指出大家的问题,所以在他面前我们也害怕自己犯错,督促我们养成了严谨做事的习惯。”《嵩阳》期刊的现任主编王宁说。
  与郑豪一同参加“挑战杯”比赛的韩雨彤更是对他的工作效率赞不绝口,“一万多字策划书,学长两三天就能搞定,我们晚上讨论的修改方案,他第二天就能落实到位,执行力非常强。”
  2014年,郑豪创办了一个小型读书研讨班,历史学院大一新生邓瞳晖就是其中的一员。研讨班每次都会选定一本著作,让成员进行研读和讨论,参与一段时间后,邓瞳晖受益匪浅:“从学长身上学到了治学的态度和读书方法,读书要保质保量,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
  郑豪从内到外散发的学术气息和高冷气场,让不少不熟悉他的人觉得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也有同学认为他清高自傲,不够谦逊,有些锋芒毕露,甚至认为他的借书量虚有其表,并不能代表他的读书数量,更不能证明他的读书质量,而与他私交甚好的王宁却用“爱恨交加”评价他。
  据王宁介绍,郑豪工作时一本正经,不允许出半点差错,但却刀子嘴豆腐心,说重了话心里也会不舒服;每次会议结束都会让同学提建议,他自己也会虚心采纳;闲暇聊天时,他博古通今却不失幽默,会在微博上‘吐槽’社会热点,偶尔开玩笑也会“无下限”;他还追星,特别喜欢许嵩,曾独自一人跑到北京去参加许嵩新专辑的发布会。
  曾教授过郑豪两门课程的郑大图书馆馆长崔波老师谈及郑豪,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他评价道:“当看到郑豪读书量排名第二时,我并不吃惊,这应该只是郑豪阅读的部分图书,而且郑豪拿到书就会用心看,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能将读书心得娓娓道来、旁征博引,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24:19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