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2015年10月12日第7版
南振中寄语2015级新生
郑大校友薪火相传的法宝
本报记者李树华 本报通讯员 孙保营
9月29日,在郑州大学中心体育馆的报告厅内,通过抽签方式产生的100名新生代表,每人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新闻界老前辈、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先生亲笔签名的著作《大学该怎么读》。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南振中都亲笔题写了给每位新生的寄语:“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南振中说:“这是51年前我毕业时母校老师送给我的两句话,它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几十年间不敢稍有懈怠。我愿意借赠书之际,把这两句话转送给母校的年轻学子。”
1964年夏天,郑州大学中文系的年轻辅导员郭双成老师把这两句白居易的诗题写在当年毕业生南振中的纪念册上。这两句诗的直接出处是清末民初时期著名书画家吴昌硕的一副篆书联。原始出处来自白居易的两首诗:“得老加年诚可喜,当春对酒亦宜欢。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欢喜二偈》,见《全唐诗》卷460-24)和“时泰岁丰无事日,功成名遂自由身。前头更有忘忧日,向上应无快活人。”(《对酒劝令公开春游宴》,见《全唐诗》卷456-61)。
南振中说,“欢喜”是佛家语,指心灵的宁静和愉悦,它与世俗的“快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平常所说的“快活”更多侧重感官的享乐。按照星云大师的解释,一个人心中别有向往,别有追求,别有期许,就会放弃许多世俗的“快活”,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不断进取,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1985年10月,时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的南振中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在这本书第一篇的最后一段中,南振中写道:“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我万万没有想到,辅导老师的这两句题词那么快就应验了。在新闻工作岗位上,我很快就尝到了它的艰辛。一些蒙在“新闻记者”这块牌子上的浪漫色彩渐渐退去,我越来越意识到,我将毕生从事的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苦差事”。
怀揣着从事一份党和人民需要的崇高事业的“欢喜”,在这份“苦差事”上持续不断地耕耘,南振中在几十年的岁月中成长为全国新闻界的知名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获得者和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守门人”。2013年4月,从新华社总编辑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上退休后,他接受母校的邀请,回到母校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2015年4月,南振中的新书《大学该怎么读》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集纳了南振中院长给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的75封回信,系统地讨论了“大学该怎么读”这个基本问题。针对“大学有没有起跑线?”“学会关心和被关心”“如何摆脱拖延症”“从枯燥中寻求趣味”“怎样培养自己的新闻发现力”“要有问题意识”“跨专业研究生的优势”“博士生读书的两个层次”“实现人生价值的三重境界”等问题,南振中娓娓道来,和年轻学子们展开了一场心灵对话。该书出版后很受欢迎。这次赠给同学的100本书,是南振中的家人从网上网下几个地方搜罗而来,南振中抱病亲自题写了给每个同学的赠言,他说,希望用这些曾激励他一生的诗句,与年轻的90后学子们互勉。
南振中的博士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副教授李凌凌说:“入学之初,老师把这两句话送给我,我也不断地在工作中分享给我的学生。在我看来,心中别有欢喜事,是说人内心深处有不足与外人道的喜悦,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和美好的事物、美好的追求在一起,并且想努力变得更好。向上应无快活人,是说无论是人格上的修炼还是学业上的精进,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可能意味着放弃许多世俗的享乐,也要经历漫长的求索。但诚如胡适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