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东方今报》、《郑州晚报》等媒体对郑大阿姨为贫困生免费缝补14年的报道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28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
《东方今报》2016年4月26日
                   郑大阿姨为贫困生免费缝补14年帮学生介绍兼职
  “同学等一下,拿着赠给你的袜子”“同学你的裤腰改好了,试试看合适不”……在郑州大学,有位14年坚持为贫困生免费修补衣服、鞋子的裁缝,学生们亲切地叫她“范阿姨”。“有事就找范阿姨”,正是她帮助贫困学子的写照。□东方今报记者张静
  通讯员文子玉刘兆敏/文图
  “阿姨这儿修东西不要钱,要常来”
  一走进郑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大门,一块印有“有事就找范阿姨”的红色招牌就映入眼帘。在这间修理店里,坐着一位50多岁的阿姨,头发整齐地拢在脑后,一副老花镜低低地架在鼻梁上,正忙碌着缝补衣服。进来买东西或者找她修补衣服的同学,都亲热地叫她“范阿姨”。
  记者看到,在修理店的墙上,贴着4张写满名字的纸,上面157个名字是学校提供的贫困生名单,也是阿姨现在帮助的对象。
  说起这个名单,范阿姨告诉记者,她发现每年开学时,在“绿色通道”处都有很多贫困生。去年,她便从勤工助学科要来这些学生的名单及他们的联系方式,然后一一打电话通知他们:“阿姨这儿修东西不要钱,要常来,知道不!”此外,但凡她了解到的家庭困难的孩子来店里修东西,范阿姨从来都不要钱。
  帮贫困生修补衣服还帮他们介绍家教兼职
  说起范阿姨的“帮助之路”,从2002年她的小店“落户”郑大新校区就开始了。
  范阿姨说,从农村出来的她,一直想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但自己的收入也不高,前些年她的孩子也要上学,于是就尽自己的所能,免费帮贫困学生修补衣物。尤其是她刚来到郑大新校区的那几年,常到宿舍收购一些学生的旧衣服,然后把一些比较新的衣服整理好,送给贫困学生。
  某部队现役军人王思利是郑大2002级学生,也是从南阳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刚入学那会儿,这个山沟里出来的孩子生活十分拮据,有时衣服鞋子穿烂了也不舍得换新的。范阿姨了解情况后,常常在王思利上课路过小店时,把他叫进店里,主动帮他修补坏掉的鞋子、衣服。
  王思利在电话中说,“阿姨还帮我介绍了好几份家教兼职的工作,这使得我大学四年从没向家里要过生活费,每年寒暑假还能给家里带回去两三千块钱。如果没有阿姨,也不会有我现在的生活。”
  “郑大像家一样,郑大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范阿姨,你在哪儿?”郑大学子曾经在郑大贴吧中发过这样的帖子,探其原因,原来是去年范阿姨的修理店搬了地方,有学生没找到,以为范阿姨走了,着急地发帖寻找。
  郑大法学院的陈盼盼今年读研一了,她说,从大一开始就去找范阿姨补衣服的她与阿姨相识已经足足有5年之久。回想起与阿姨之间的点点滴滴,陈盼盼说,她经常去范阿姨家里“蹭饭”吃,平时范阿姨也会给她送些吃的喝的。有时候,她心情不好、压力大,就会去找范阿姨聊天,阿姨会耐心劝导她,给她出主意,“这么热情、有耐心的阿姨怎么能不叫人爱!”
  范阿姨平时也爱跟学生唠家常,与很多学生关系都很好。记者看到,在修理店的桌子上,有一张范阿姨和学生的合影,范阿姨说,这是已经毕业的学生特地回学校看望她时拍的,还给她拿了些牛奶,说到这里,范阿姨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学生们都可好,还可尊重人哩,和他们聊聊天感觉特别开心。”范阿姨笑呵呵地说,“学生还会给我送小礼物,给我带点家里的特产,毕业了还回来看看我,弄得我心里可暖和了。”
  说起来,范阿姨与郑大结缘已经有20余年了,如今的她已经51岁了,但工作起来依旧利落干练。“以前在老校区附近开过一个小店,开了7年。从2002年就来到新校区了,都在这儿待了这么长时间了,郑大可不就是家了嘛!”范阿姨笑着说,“有事就找范阿姨,只要我能帮的,一定尽力。”

《郑州晚报》2016年4月26日
                    郑大有个“范阿姨”为贫困生免费缝补14年
  本报讯“先别走呢,把这双袜子拿上,阿姨送你的”、“书包拉链缝缝还能用,没给你换新的,不要钱”……郑州大学新校区服务中心有位女裁缝,14年来免费为贫困生修改、缝补衣服鞋子,还为他们介绍兼职家教勤工俭学,她总说“郑大就是我的家,他们都是我的孩子”,学生们都亲昵地喊她“范阿姨”。
  郑州晚报记者张竞昳
  通讯员文子玉刘兆敏文/图
  14年免费为贫困生修补衣服
  郑州大学新校区学生服务中心大门口,有一个特别亮眼的红色招牌,“有事就找范阿姨”的字样尤其醒目。有位五十来岁的阿姨,来找她修补衣服的同学,一进门就会喊一声“范阿姨”。
  缝纫机后面的墙上,是4张写满学生姓名的名单,157名学生都是学校提供的贫困生名单,也就是范阿姨如今正在帮助的对象。凡是这些学生来找她修补衣物,全部免费。
  “每年开学,‘绿色通道’都有不少学生,我问了问,都是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的孩子。从去年开始,就管勤工助学科要来这些学生名单及联系方式,然后一一打电话通知他们,来阿姨这儿修东西不要钱。”范阿姨今年51岁,14年来,一直为学生们“缝缝补补”,外边要价5块,她只收3块,家境贫寒的学生过去修东西,从来不收钱。
  帮他们介绍家教勤工俭学
  范阿姨的“帮助之路”,是从2002年她的小店“落户”郑大新校区开始的。
  “我从农村出来的,也没啥别的能力帮这些孩子,只能在生活上拉他们一把。”范阿姨说,她能做的就是缝缝补补,免费帮贫困学生修补衣物。刚来到郑大新校区那几年,她还会到学生宿舍收集一些学生不穿的衣物,把其中大半新的那些清洗整理好,送给贫困生们。
  郑州大学2002级学生王思利,如今已经是某部队的现役军人,十几年前,从南阳大山里走出来的她,初到郑州生活十分拮据,衣服、鞋子穿烂掉也不舍得换新的。范阿姨了解情况后,常常在她上课路过小店时把她叫进店里,主动帮她修补坏掉的鞋子、衣服。
  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她,范阿姨还给她介绍了好几份兼职家教的工作。“我大学四年没给家里要过生活费,每年寒暑假还能给家里带两三千块。”她说。
  “学校就是家,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范阿姨,你在哪?”去年,范阿姨的修理店搬了地方,学生以为范阿姨走了,急得在郑大贴吧中发帖寻找。
  法学院的陈盼盼现在正念研一,从大一开始就去找范阿姨补衣服的她,与范阿姨已经相识了5年。陈盼盼说,她经常去范阿姨家里“蹭饭”吃,平时范阿姨在学校里也会给她送些吃的喝的东西。
  平时,范阿姨爱跟学生唠家常,与很多学生关系都很好。她的桌子上有与学生的合影,是已经毕业的学生特地回学校看望她时拍的。
   “都在郑大待了20多年了,郑大可不就是家了嘛!学生们都是我的孩子。”范阿姨说。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28:00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