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3日《河南日报》第05(理论)版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郭彦森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讲话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发展思想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完全一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深入学习贯彻这一发展思想,要求我们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思想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实践的成效乃至成败。树立正确的发展思想,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发展成果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的根本宗旨。当前,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既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前,我们能不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绝对不变,坚持一切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永远不变,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一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二靠最广大人民努力工作。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理论创新的基础,是社会财富的源泉,是改革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我们应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不断创造条件,集小胜为大胜,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突出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省有38个国家级贫困县、15个省定贫困县,贫困县占全省县级行政区划的近一半,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三位,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极端重要性,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采取超常规措施,拿出过硬办法,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努力实现今年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实现兰考、滑县如期摘帽,确保首战必胜。
坚持把民生实事作为主要抓手。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一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是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统筹做好人口、就业、养老、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工作,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群众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让全省人民都过上美好、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重要保障。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各类矛盾风险交织叠加,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全省发展大局。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四个不发生”。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二是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采取有效措施“切割”风险企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三是完善矛盾调解化解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四是加强舆情监控和应急处理,确保不发生持续性负面舆论炒作热点。
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事在人为、事靠人为,一切事情最终都由人来承担、靠人来完成。实现人民幸福、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决胜全面小康,需要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亿万河南人民的磅礴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终也要落脚到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人的发展上来。
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河南是人口大省,但是科技教育相对滞后,人力资源丰富但人才储备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是我们的短板。要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需求集聚高层次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完善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靠教育培养人才,靠政策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这些年,河南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育人才,另一方面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吸引集聚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未来要加大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力度,培养人才方面,高等教育要面向就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强化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和职业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引进人才方面,要主动走出去,跟省外的科研院所合作,把人才引进来,把技术引进来。企业也要加大研发投入,靠事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政府则要创造最好的条件、尽最大的努力,支持各方面专家在河南从事科学研究,推进产学研结合。
让人人皆可成才,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人各有志、人各有才,不同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只要做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就是和谐美好的社会。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人才涌现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公平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同类型人才的分类管理机制等,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人才工作的活力。努力营造符合人才成长特点的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良好工作环境,让人人皆可成才,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作者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