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教育部召开2016年部校共建推进会强调 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新闻后备人才
新华社郑州6月17日电(记者 双瑞)
中宣部、教育部17日在河南郑州召开2016年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部校共建经验做法,研究深化共建工作有效举措,更好培养造就高素质新闻后备人才。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新闻学院要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地位作用、职责使命、方针原则、任务要求和根本保证,以讲话精神为引领谋划推进部校共建工作,不断推动高校新闻教育上台阶上水平。
会议强调,两年多来,部校共建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明显加强、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学生社会实习实践水准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共建模式,取得积极进展成效。要继续把部校共建作为重大战略、基础工程扎实推进,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这一核心任务,着力推动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良性互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提高业务技能。要探索新闻教育方向重点,在新闻事业发展急需的全媒型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河南省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共建高校和新闻学院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河南日报》2016年6月17日1版至2版
培养“勿忘人民”的新闻后备军
——河南省开展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陈小平孙欣
“老师教给我一线最真实的采访经验,手把手教我摄影技巧,使我受益匪浅。”提起在河南日报摄影部实习的经历,曾涛满是感激。得益于此,即将毕业的曾涛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郑州一家著名摄影机构提供的工作机会。
曾涛就读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年12月27日,河南省委宣传部与郑州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启了我省新闻教育与实践互相贯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也让河南在推动新闻教育改革、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勿忘人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根植于心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传播人才的立身之本、成才之魂、从业之基,打牢这个基础要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抓起。
部校共建签约仪式当天,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就要求,学院要坚持抓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这项核心任务,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力争推出一批适应现实需要、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成果。她叮嘱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要做一个像穆青一样“勿忘人民”的新闻工作者。
随后,赵素萍以《怎样认识新闻的真实性、自由性和独立性》为题,为学院师生授课。省委宣传部、省直主要新闻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也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到学院讲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以往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都是书本上的概念,老师们用亲历的新闻实践来讲解,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赵江说。
部校共建以来,学院相继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等7家新闻单位共建了实践基地。将学生送到新闻“前线”学习,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王怀东同学对此感触很深:“通过采、写、编、排等切身体验,我们深化了理论认识,也更深刻地感知了媒体责任。”
参观穆青事迹纪念展并在院训碑前合影,面对穆青像宣誓,踊跃参加“勿忘人民”院训主题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勿忘人民”一点点烙印在同学们心中。
首届穆青新闻实验班,通过“人文社科通识课程教育”、“媒体和专业双班主任配备”、“重走穆青路”、“深入基层采风”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新闻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品牌。
院媒融合记者教师跨界互融
部校共建的关键是统筹好媒体资源和教学科研资源,主要落点在院媒合作。“总编、名记进课堂;教师、学生进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河南日报张学文老师讲的那节新闻评论课,当时上了三个多小时,课讲得非常生动。他用大量的评论案例和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评论,也了解了新闻评论员的工作和生活。”学生李洋说。
通过“传媒专家进课堂”、“传媒名师名家讲坛”等活动,同学们有了与大批优秀记者、编辑等媒体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学院还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培养中,采取“2+2”的培养模式,实行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校内导师负责拓展理论视野,校外导师则从实践角度提供帮助。
部校共建以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所属新闻媒体每年选派2名以上优秀编辑记者到学院兼职授课,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社长龚金星等58位媒体名家和业务骨干被聘为郑州大学研究生校外指导老师和本科生实习实践导师。
“这些‘外脑’的借用,为学院的发展和新闻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活力。”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淑华说。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选派3名以上骨干教师到有关新闻单位挂职或兼职锻炼。郑州大学副教授李凌凌曾在河南日报党群部挂职,“在新闻一线,能获得新鲜的内容和实践经验,也能为教学和科研带来灵感。新闻实践中遇到什么难题,我们就去研究它。”
机制创新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部校共建以来,成果非常明显。”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介绍,学院科研上取得重要突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9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去年获批招生,今年计划招生60人。“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学”成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平台。“公共传播”目录外二级博士点已经通过教育部网上公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效提升,今年我们计划出6本学生实习作品集,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把部校共建这一张战略蓝图绘到底,靠的是充满活力、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省委、省政府对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高度重视,省财政连续3年(2015—2017年)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共建学院发展,郑州大学每年配套投入500万元予以支持。
省委宣传部发挥政治组织优势,注重顶层设计,在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应用转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要求省直主要新闻单位把编辑记者到学院挂职、授课,担任校外导师等工作作为新闻单位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一项优先条件,完善有关业绩考核、福利待遇等保障性政策,充分调动编辑记者与高校教师双向交流的积极性,激励新闻单位业务骨干到高校兼职任教。
为了定期研究制定具体措施,探索解决实际问题,部校双方专门成立了院务委员会,建立日常工作联动机制,抓好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
有了资金、体制机制的保障,部校共建的“乘数效应”正不断激活。省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说:“部校共建创河南之新,一个新闻豫军辈出的时代正在到来。”
《大河报》2016年6月17日03版
河南每年投500万专项资金 部校共建培养新闻豫军
陈小平 孙欣 王迎节
想当一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新闻采编人员?如今,河南怀揣“记者梦”的学子能得到更多支持和帮助——我省将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来支持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培养新闻“豫军”!
据了解,2014年12月27日,河南省委宣传部与郑州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启了我省新闻教育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新格局。也让河南在推动新闻教育改革、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部校共建以来,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相继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电台、河南电视台等7家新闻单位共建了实践基地,将学生送到新闻“前线”学习。
“老师教给我一线最真实的采访经验,手把手教我摄影技巧,使我受益匪浅。”提起在河南日报摄影部实习的经历,该学院学生曾涛同样满是感激。得益于此,面临毕业的他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郑州一家著名摄影机构提供的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所属新闻媒体每年选派2名以上优秀编辑记者到学院兼职授课。如今,总编、名记进课堂,教师、学生进媒体已成为常态。
另外,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也选派3名以上骨干教师到有关新闻单位挂职或兼职锻炼。“在新闻一线,能获得新鲜的内容和实践经验,也能为教学和科研带来灵感。新闻实践中遇到什么难题,我们就去研究它。”曾在河南日报党群部挂职的郑大副教授李凌凌说。
据悉,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高度重视,省财政连续3年(2015—2017年),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共建学院发展,郑州大学每年配套投入500万元支持共建工作。
有了资金、体制机制的保障,部校共建的“乘数效应”正不断激活。省教育厅副厅长訾新建说:“部校共建创河南之新,一个新闻豫军辈出的时代正在到来。”
另外,省委宣传部还要求省直主要新闻单位把编辑记者到学院挂职、授课,担任校外导师等工作作为新闻单位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一项优先条件,完善有关业绩考核、福利待遇等保障性政策,充分调动编辑记者与高校教师双向交流的积极性,激励新闻单位业务骨干到高校兼职任教。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