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人民日报》等媒体对我校举办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的报道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3日 新闻来源: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7年8月21日《人民日报》06版,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
                         开拓全球视野,共话新闻传播
                          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举办
  本报郑州8月20日电 (记者曼叶平)8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和郑州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这是该学会成立25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年会,并首次邀请国外学者出席,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此次学术会议以“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为主题,共举行近40场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以及平行论坛。论题涉及新闻史学、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互联网治理、海外华文媒体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与话语等。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18个二级分会和全国高校知名新闻传播院系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及《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

2017年8月23日《中国青年报》03版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举办
  本报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王艺涵)8月17日至20日,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0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以“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为主题,参会专家在两天的论坛中,就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及相关热点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交流。
  本次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及平行论坛等共近40场,每场论坛都蕴含前瞻性和现实性,兼具了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来自10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对话:传播与世界”“前沿:科技与传播”等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共举办了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国家形象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

2017年8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报郑州8月22日电(记者张清俐 段丹洁)8月18—19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和郑州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未来走向。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表示,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蓬勃发展,折射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重在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主题。“新闻工作极其重要,党媒必须姓党,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表示,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指导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学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姜飞认为,当前,西方传播理论越来越无法适应中国的传播实际,需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转变以往基于西方传播学体系的理论,要做到“思想迁移”,构建平衡和负责任的中国当代发展传播理论,加快推进中国国际传播理论建设。
  互联网使我们进入“个人被激活”的时代。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认为,互联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今天的传播学研究仅停留在内容层面远远不够,数字时代的新闻传播研究要更加注重学术开放和学科交叉。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提出,从方法论层面讲,只有遵循不同研究范式的内在规范,才能保证新闻传播研究的品质;从操作层面讲,当下传播研究要特别注意培养问题意识,注重研究传统,讲究研究方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2017年8月19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千人学术盛会,共话新闻传播未来
  “全球视野,中国体系”,一场探讨中国新闻传播未来走向的千人盛会,8月18日至19日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是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年会,也是学会首次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参加的年会。
  为期两天的会议,共有1个主题论坛、18个分论坛、27个分会场,国内外100余所高校和机构的1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传媒学界领军人物共襄盛会。与会人士说,这是新闻传播学界的盛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蓬勃生机。

  众智新传 传播中华
  时代背景下的学术盛会
  本次年会大咖云集,老少咸至,盛况空前。与会学者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
  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方汉奇教授8月18日在北京家中,通过年会直播平台收看了大会主题演讲,并对学会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盛赞“八方风雨会中州”,认为学会成立以来的最大规模的此次会议卓有成就。参加大会的学界泰斗和老中青学者也都啧啧称叹:这次大会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界的一件大事,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创举,也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学术盛会。
正如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教授在致辞中所说,今年正值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周年,学会发展的25年适逢中华盛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界欣欣向荣。学科的发展,折射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兴旺和国家的富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发展足迹。
  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和郑州大学联合主办,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加上平行论坛有近40场。每一场的组委会都作出了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性、既有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
  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与社科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学会学术视野不断扩大,从新闻史研究扩展到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各个领域。
  该学会现有18个二级分会,分别关注新闻传播教育史、外国新闻传播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广告与传媒发展史、公共关系史、舆论学、传媒经济与管理、视听传播、新闻传播思想史、传播学、编辑出版史、媒介法规与伦理、应用新闻传播学、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中国特色新闻学、党报党刊等研究领域与方向。本次年会,将围绕这些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分享研究成果。

  加强对话 聚焦变革
  主题论坛关注理论前沿
  开幕式后的主题论坛,围绕“对话:传播与世界”和“前沿:科技与传播”两大主题展开。
  就“对话:传播与世界”的主题,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韬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Richard John、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座教授Colin Sparks、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刘幼琍,分别作了题为《比较传播的兴起与华文传播的发展》《全球通信网络:过去和现在》《Western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edia Systems》《从世界传播法规发展趋势看新媒体的管制模式》的精彩演讲。
  “生活中的概念、符号都是通过比较而来的。比较是理论化系统的基本概念。”陈韬文指出,具备比较视角能更清晰把握普遍与特殊的分界点,能更清晰研究脉络与研究条件,提高研究结果的精准度与有效性,有助于创新,视野更开阔,思维逻辑更缜密,分析更全面深入。现今传播理论的发展基本以欧美为参照系,对第三世界国家关注不够,应当力求传播理论的非西方化和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地方与地方相连,彼此渗透,改变了研究对象。传播系统变得有效,覆盖面更大,互动性提高。此外,研究者群体的网络化,研究文化的趋同也是重要原因。研究者需把握比较研究的视角,方能对现象更有洞察力和更细致的了解。
  围绕“前沿:科技与传播”主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祝建华、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于洋、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黄懿慧,分别作了题为《互联网发展下半场:技术逻辑与价值准则》《计算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人工智能之战:以新闻数据的名义》《数字化时代中国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发言。
  喻国明分析了当前的互联网形势,认为互联网的连接性与开放性特征激发了储存在个人身上的各类微资源,原本散落在个人身上的闲置时间、闲置知识、闲置经验等各类闲置资源在互联网条件下得以被发现、被检索、被匹配,由此打破了传统的局域市场,各类资源之间的连接呈现出无所不至的可能。处在这个“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传媒形态应与之相适,媒介形态趋向平台化,以便于为被激活的个人创造平台,价值评估,提高创造者数量和质量。其发展重心也应垂直化,以促进协同协作更周密。喻国明认为要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已经超出了内容的范畴,仅仅停留在内容远远不够。

  分享成果 颁发奖项
  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年会举办了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理论、方法与新闻史学,人物、观念与新闻思想,报刊、出版与新闻事业,媒介、文化与社会变迁,媒介文化与批评实践,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互联网治理,新媒体政务传播,新媒体传播与民族向心力建设,海外华文媒体一带一路建设,面向未来的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与话语,等等,专家学者将针对这些论题展开讨论与对话。
  学会各二级分会和全国高校各大新闻传播学院,还在会议期间通过展板进行宣传展示活动。主会场现场摆放了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书籍和各高校新闻传播学教材,引来与会代表纷纷驻足浏览观看。
  年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煮酒话媒工作室 丁丁 曼叶平 王志锋)
  链接:https://www.hubpd.com/c/2017-08-19/601917.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017年8月21日人民网
  千余名学者聚郑州 共话2017中国新闻史学术年会
  人民网郑州8月21日电(智泓)8月18日至20日,国内外10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参加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
  中国新闻史学会是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学术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承办,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
  中国新闻史学会顾问、上海市社科联主席秦绍德,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教育部新闻传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蒋晓丽教授等出席年会。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兴成等出席开幕式。
  刘炯天在致词中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发展概况,以及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他说,历经多年的建设和积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承和弘扬穆青“勿忘人民”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实施两个共建——“部校共建”“社校共建”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去年部校共建推进会在郑州大学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表示,本次大会规模大、创新多,郑州大学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与大家共同开创了一项在中国史无前例的盛举。今年正值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周年。学会发展的25年,适逢中华盛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界欣欣向荣。学科的发展、学会的进步,折射的是中国国家的富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兴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足迹。本届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加上平行论坛有近40场。每一场的组委会都作出了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既具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论文呈现的观点深入独到,形式也别具一格。
  在两天的年会议程中,共举办了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
  年会期间还举行了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
  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与社科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链接:http://henan.people.com.cn/n2/2017/0821/c351638-30633688.html?from=singlemessage

2017年8月23日人民网舆情频道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举行,单学刚参加并演讲
  8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穆青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各研究委员会承办的2017中国新闻史学会在郑州黄河迎宾馆隆重举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常务副秘书长、人民在线副总经理单学刚受邀参加年会并在舆论学研究委员会“新媒体与公共舆论研究”分论坛上发表演讲。
  年会以“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为主题,来自国内百余所院校与科研机构近130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是中国新闻传播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学术盛会。除第一天上午的开幕大会外,年会还设立了16场分论坛,进行了40余场平行论坛,分别在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网络传播研究、一带一路、海外新闻传播研究、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舆论学、视听传播、媒介法规与伦理问题、传播学、应用新闻传播学、国家形象传播等方面进行交流与探讨。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全国高校知名新闻传播院系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及《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
  单学刚在“新媒体与公共舆论研究”分论坛以《网络传播平台中的新兴意见群体研究》为题发表演讲,基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和新媒体智库的研究成果,对当下新兴的微博金V、网红、网络主播、答主等群体,通过研究他们的特征及在网络传播中的表现,阐述新兴意见群体在网络平台中的地位和作用。
  据悉,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境内新闻传播学方向唯一的一家以研究中外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全国一级学术团体,下设18个二届学会,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是舆论学研究委员会的副会长单位,长期参与学会的各项活动,与新闻传播学术界有良好的交流合作。(李雅)
  网址链接: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7/0823/c210129-29489095.html

2017年8月18日光明网: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开幕
   光明网郑州8月19日讯(丁艳 江兵)8月18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郑州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千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共同研讨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历经多年的建设和积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承和弘扬穆青“勿忘人民”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新闻史学会是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此次年会由郑州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规模大、创新多,郑州大学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与大家共同开创了一项在中国史无前例的盛举。她指出,今年正值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周年。学科的发展、学会的进步,折射的是中国国家的富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兴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足迹。
  据悉,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加上平行论坛有近40场。论坛既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既具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中,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据了解,本次年会全程采用网络直播,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了会议的传播渠道,提升了会议的影响力。年会期间还将举行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
  据悉,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于1992年,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与社科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链接:http://difang.gmw.cn/ha/2017-08/19/content_25717091.htm

2017年8月18日CCTV央视网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召开(视频)
链接:http://tv.cntv.cn/video/VSET10/e0c6d0e444be3de24e89ccd00a4e5c44?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17年8月18日中青在线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开幕
  中青在线郑州8月1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潘志贤 实习生 王艺涵)8月18日上午,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10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本届年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以“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为主题,参会专家将在2天的会议中,就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及相关热点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在今天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界欣欣向荣。学科的发展、学会的进步,折射的是国家的富强,是中国高等教育兴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足迹。
  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承和弘扬穆青“勿忘人民”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次年会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本次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及平行论坛等共近40场,每场论坛都蕴含前瞻性和现实性,兼具了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来自10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对话:传播与世界”“前沿:科技与传播”等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国家形象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
  年会期间还将举行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
  据悉,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自1989年4月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与社科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链接:http://news.cyol.com/co/2017-08/18/content_16408015.htm

2017年8月18日香港文汇网报道:
                     中國新聞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在鄭州大學開幕
  【文匯網訊】 (香港文匯網記者 戚紅麗 通訊員王璐、馮鑫 鄭州報道)8月18日上午,由中國新聞史學會、鄭州大學主辦,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華社·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承辦的2017年中國新聞史學會學術年會在鄭州開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百餘所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00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襄盛會。
  開幕式上,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指,今年正值中國新聞史學會成立25周年。學科的發展、學會的進步,折射的是中國國家的富強,是中國高等教育興旺,反映的是中國新聞與傳播學科的足跡。她指出,本屆年會的主題為「全球視野·中國體系——面向未來的新聞與傳播學研究」,年會的主題論壇、專題論壇、特邀論壇,加上平行論壇有近40場。每一場的組委會都作出了有前瞻性又具有現實性、既具全球視野又有中國特色的充分佈局,各個主題均有特色,探討的問題多元豐富,論文呈現的觀點深入獨到,形式也別具一格。
  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表示,中國新聞史學會是新聞傳播史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組織,本次年會由鄭州大學、中國新聞史學會聯合主辦,將進一步推動新聞傳播學科的發展。
  主題論壇分上、下兩半場進行。上半場論壇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黃瑚教授主持,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胡智鋒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王潤澤教授任點評人。來自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韜文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Richard John教授、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講座教授Colin Sparks、台灣政治大學特聘教授劉幼琍圍繞「對話:傳播與世界」的主題,分別作了題為《比較傳播的興起與華文傳播的發展》《全球通信網絡:過去和現在》《Western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edia Systems》《從世界傳播法規發展趨勢看新媒體的管制模式》的精彩演講。下半場論壇由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劉家林教授主持,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張昆教授、廈門大學趙振祥教授任點評人。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喻國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講座教授祝建華、中譯語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於洋、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黃懿慧教授以「前沿:科技與傳播」為主題,分別作了題為《互聯網發展下半場:技術邏輯與價值準則》《計算傳播學的理論貢獻》《人工智能之戰:以新聞數據的名義》《數字化時代中國公共關係學科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的發言,同與會嘉賓分享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鄭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入選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是中原第一家開辦新聞教育的高等院校,2014年6月,與新華社簽約共建穆青研究中心,2014年12月,與河南省委宣傳部簽約共建新聞與傳播學院。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議程中,將舉辦18場分論壇。論題涉及中外新聞傳播史、新聞傳播教育史、網絡傳播史、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台灣與東南亞華文新聞傳播史、廣告與傳媒發展史、公共關係、傳媒經濟與管理、全球傳播與公共外交、輿論學、視聽傳播、新聞傳播思想史、媒介法規與倫理、應用新聞傳播學、中國特色新聞學、國家形象傳播、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一帶一路等近年來的學術研究熱點。
  年會期間還將舉行新聞與傳播國內外著名院系教育與科研成果展、中國新聞史學會聘授儀式、第三屆新聞與傳播學學會獎頒獎典禮、首屆新聞傳播學期刊優秀論文獎頒獎典禮、《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鑒(2017)》發佈式等系列活動。
  據悉,中國新聞史學會是全國唯一的以研究新聞傳播歷史與現狀,促進新聞傳播學發展為宗旨的國家一級學術團體。學會自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辦過多次全國性及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全國高校與社科界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
  链接:http://news.wenweipo.com/2017/08/18/IN1708180043.htm

2017年8月18日凤凰网:
                      传媒领军人物齐聚一堂 探讨未来新闻与传播学研究
  众智新传,传播中华。8月18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的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郑州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位传媒领军人物齐聚一堂,探讨全球视野中国体系下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
  开幕式上,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分别致辞,会议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教授主持。
  刘炯天介绍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历史,他指出,历经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学院传承和弘扬穆青“勿忘人民”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实施两个共建——“部校共建”“社校共建”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去年部校共建推进会在郑州大学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是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本次年会由郑州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陈昌凤表示,本次大会规模大、创新多,郑州大学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与大家共同开创了一项在中国史无前例的盛举。她介绍,今年正值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周年。学会发展的25年,适逢中华盛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界欣欣向荣。本届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加上平行论坛有近40场。每一场的组委会都作出了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既具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论文呈现的观点深入独到,形式也别具一格,非常值得期待。最后,她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据悉,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中,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广告与传媒发展史、传媒经济与管理、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
  年会期间还将举行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王璐 冯鑫)
  链接:http://hn.ifeng.com/a/20170818/5925916_0.shtml

2017年8月21日搜狐网
                     “首席赋能官”出席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学术年会
  2017年8月17日-19日,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学术年会在郑州举办,“首席赋能官”受邀参加并在“公共关系分会学术论坛”做主题为“PR+大数据的三大场景探索”的分享发言。
  “首席赋能官”的分享首先界定了目前大数据应用受限于互联互通而导致“全量与全域”数据不足,因此,企业级的应用更多着眼于“小”,而非“大”,并具体从微观层面落实在通过服务输出改善个人工作与生活体验,从中观层面通过过程管理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效率,从宏观层面通过决策辅助更高效地配置资源。
  随后,“首席赋能官”结合具体案例,向与会人员介绍了PR+大数据在金融、汽车、消费品等领域的“哨兵”场景、内容流量化场景,以及轨迹溯源场景是如何实现的,并就从中提炼出的“全场景消费决策生态与传播架构”、“原创内容精细化流量经营”方法论,“混合竞争”现象洞察,和“一物一码”溯源价值界定等进行了重点阐述。
  “首席赋能官”认为,这三大场景的实现,分别体现了PR+大数据在内容创意优化、媒介价值整合与传播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有力探索,这当中“以人为本”是个永远都不能忽视的前提,PR+大数据的应用,最根本的还是传播内容与“人”的需求与价值匹配。
  “首席赋能官”表示,PR+大数据的应用并不乐观,主要是现阶段,相当多企业的大数据应用还处无数据的状态,数据沉睡、数据封闭、数据孤岛的情况仍然相当严重,部分企业负责大数据应用的负责人身背经营压力,无法真正进行长远的规划,导致企业的大数据工程不能从全生命周期、全接触点、全量沉淀、聚合、清洗与挖掘的深远视角入手。
  受此影响,诸多企业的人工智能应用缺乏大数据的底层支撑,停留在纸上谈兵或空中楼阁水平,难以落地。而事实上,大数据不仅对企业的公共关系,更是对企业的长远经营,具有战略级意义,应该彻底改变当前的被动应用局面,成功企业的“1号工程”。
  关于“中国新闻史学会”
  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自1989年4月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与社科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现任会长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
  本届学术年会由郑州大学共同主办,在整个会议议程中,包括学会下属18个二级分会累计举办超过40场专业学术论坛及相关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上千名新闻学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
  关于“首席赋能官”
  “首席赋能官”是一个由资深公关人士王兵先生创办的、信奉“人人皆媒时代,赋能全员公关”理念的知识共享社群,倡导将公关思维、知识、资源、工具等赋能于组织的任意经营节点,主张“用公关思维解决经营问题,而不用公关经理解决公关问题”。
  链接:http://biz.jrj.com.cn/2017/08/21153622973306.shtml

2017年8月20日《河南日报》02版
                        传媒未来咋发展?听听专家怎么说
                      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郑州举办
  本报讯(记者 史晓琪 通讯员 王璐)8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郑州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传媒未来的发展。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加上平行论坛等有近40场活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历史方位”“面向未来,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等论题既有前瞻性又具现实性、既有全球视野又具中国特色,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等多个学科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新兴的学术研究热点。
  年会上,专家学者们分享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认为,“处在这个‘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传媒形态应与之相适应。媒介形态趋向平台化,更便于为被激活的个人创造更好的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王润泽表示:“当今社会,技术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标识。每一次技术的突破必然会带来一种行业标准的变化。”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会全程采用网络直播,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了传播渠道,提升了影响力。
  链接:https://www.henandaily.cn/content/wenhua/kjy/2017/0818/GAFCH.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17年8月21日《大河报》A2-02版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召开
新闻学大咖共话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

  8月18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郑州隆重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开幕式上,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是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年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随后,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说:“学科的发展、学会的进步,折射的是国家的富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兴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足迹。”她表示,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各类论坛有近40场。组委会对每一场论坛都作出了既有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论文呈现的观点深入独到,形式也别具一格,非常值得期待。
  接下来,年会还将举行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
  据了解,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
  记者王迎节实习生于洁颖胡孟强通讯员王璐冯鑫
  链接: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7-08/21/content_177232.htm

2017年8月19日《郑州日报》02版
                      千余名专家学者聚郑 专题研讨新闻传播学
  本报讯(记者 王红 通讯员 王璐)昨日,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启幕,来自清华、北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新闻与传播学科展开一系列专题研讨。
  据介绍,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至今已成立25周年,是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
  在为期两天的年会中,共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年会上,无论是主题论坛、专题论坛或是特邀论坛,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既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专家学者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观点深入独到,别具一格。
  链接:http://zzrb.zynews.cn/html/2017-08/19/content_878459.htm

2017年8月19日《郑州晚报》A03版,被网易等转载
                           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启幕
                        千余名专家学者聚郑 专题研讨新闻与传播
  本报讯 昨日,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启幕,来自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新闻与传播学科展开一系列专题研讨。
  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至今已成立25年,是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本次学术年会由郑州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年会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
  在为期两天的年会中,共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中国特色新闻学、国家形象传播、“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年会上,无论是主题论坛、专题论坛或是特邀论坛,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既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专家学者们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观点深入独到,别具一格。
郑报融媒记者 张竞昳 通讯员 王璐 冯鑫
  链接:http://zzwb.zynews.cn/html/2017-08/19/content_878366.htm

2017年8月18日《河南日报》客户端,被央广网、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东方网等转载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开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晓琪 通讯员 王璐 冯鑫
  8月18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郑州隆重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开幕式上,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分别致辞。
  刘炯天校长说,历经多年的建设和积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承和弘扬穆青“勿忘人民”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新闻史学会是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本次年会由郑州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陈昌凤会长介绍,今年正值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周年。学会发展的25年,适逢中华盛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界欣欣向荣。学科的发展、学会的进步,折射的是中国国家的富强,是中国高等教育兴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足迹。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加上平行论坛有近40场。每一场的组委会都作出了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既具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论文呈现的观点深入独到,形式也别具一格。
  之后的主题论坛分上、下两半场进行。上半场论坛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瑚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胡智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教授任点评人。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韬文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Richard John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座教授Colin Sparks、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刘幼琍围绕“对话:传播与世界”的主题,分别作了题为《比较传播的兴起与华文传播的发展》《全球通信网络:过去和现在》《Western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edia Systems》《从世界传播法规发展趋势看新媒体的管制模式》的精彩演讲。下半场论坛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家林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厦门大学赵振祥教授任点评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祝建华、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于洋、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黄懿慧教授以“前沿:科技与传播”为主题,分别作了题为《互联网发展下半场:技术逻辑与价值准则》《计算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人工智能之战:以新闻数据的名义》《数字化时代中国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发言,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会全程采用网络直播,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了会议的传播渠道,提升了会议的影响力。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中,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广告与传媒发展史、公共关系、传媒经济与管理、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舆论学、视听传播、新闻传播思想史、媒介法规与伦理、应用新闻传播学、中国特色新闻学、国家形象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
  年会期间还将举行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
  据悉,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与社科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链接:https://www.henandaily.cn/content/wenhua/kjy/2017/0818/GAFCH.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017年8月18日《东方今报》猛犸新闻客户端:
                      千余位新闻学界顶尖专家齐聚郑州,只为了这场盛会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张静 萌友 王璐 陈卓
  当今世界,新闻传播事业迅速发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新闻传播学未来发展世人瞩目。8月18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郑州隆重开幕。
  此次会议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专家层次高、会议规模大、科学研究新、提出问题全、阐述内容丰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新闻传播学界顶尖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齐聚一堂,共同研讨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
  本次大会规模大创新多 开创中国新闻史学会先例
  “历经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学院传承和弘扬穆青‘勿忘人民’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在致辞中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发展概况及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历史。刘炯天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是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本次年会由郑州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学科的发展、学会的进步,折射的是中国国家的富强,是中国高等教育兴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足迹。”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介绍,今年是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周年。学会发展的25年,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界欣欣向荣。“本次大会规模大、创新多,郑州大学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与大家共同开创了一项在中国史无前例的盛举。”
  会议主题的选择是为了应对四个变革
  为何本届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陈昌凤介绍,这个主题应对现在科技形势带来的变革、世界局势带来的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的变革、以及新闻学专业面临的转机。
  陈昌凤介绍,此次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再加上平行论坛,有近40场研讨活动。每一场的组委会都做出了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既具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论文呈现的观点深入独到,形式也别具一格。
  据悉,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与社科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在此次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中,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广告与传媒发展史、公共关系、传媒经济与管理、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舆论学、视听传播、新闻传播思想史、媒介法规与伦理、应用新闻传播学、中国特色新闻学、国家形象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会全程采用网络直播,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了会议的传播渠道,提升了会议的影响力。年会期间还将举行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

  【专家观点】
  在当天的主题论坛上,围绕“对话:传播与世界”和“前沿:科技与传播”两个主题,上半场进行了世界学理之间的对话,下半场聚焦于新科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上半场论坛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瑚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胡智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教授任点评人。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韬文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Richard John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座教授Colin Sparks、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刘幼琍围绕“对话:传播与世界”的主题,分别作了题为《比较传播的兴起与华文传播的发展》《全球通信网络:过去和现在》《Western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edia Systems》《从世界传播法规发展趋势看新媒体的管制模式》的精彩演讲。
  下半场论坛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家林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厦门大学赵振祥教授任点评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祝建华、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于洋、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黄懿慧教授以“前沿:科技与传播”为主题,分别作了题为《互联网发展下半场:技术逻辑与价值准则》《计算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人工智能之战:以新闻数据的名义》《数字化时代中国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发言。
  ◎ 陈韬文:当下学术研究需要有比较的视角
  “生活中的概念、符号都是通过比较而来的。比较是理论化系统的基本概念。”陈韬文指出,比较会扩大研究视角,有助于发散创新,使普遍和特殊的划分更为清晰。在谈及当下学术研究为何需要有比较的视角时,陈韬文分条析缕地阐明了三点原因。首先,具备比较视角能更清晰把握普遍与特殊的分界点;其次,具备比较视角能更清晰研究脉络与研究条件,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精准度与有效性;最后,比较视角有助于创新。研究者在运用比较来思考与探究研究对象时,会做到视野更开阔,思维逻辑更缜密,分析更全面深入。
  ◎ 祝建华:计算传播学和我们主流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关系?
  祝建华认为,计算传播学简单说来就是一些新的计算方法,包括对用户行为的发掘,对传播内容的分析,采用我们传统的实验方法,把它搬到网络上去。这些方法与我们传统定量研究的调查方法虽然有很大区别,用于研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同,但确是一一对应的。
  使用这些看上去复杂的研究方法,到底和我们主流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关系呢?传播学长期以来最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受众或者用户的本质问题,即受众或用户到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文献当中就有两派争论,其中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主动派,另外一个是大众传播理论,虽然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因为它对人性进行大力表彰,而大众传播理论突出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喻国明:处在 “个人被激活”的时代,媒介形态应趋向平台化
  当天的主题论坛上,围绕“对话:传播与世界”和“前沿:科技与传播”两个主题,上半场进行了世界学理之间的对话,下半场聚焦于新科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传媒发展形态发表的独到见解引起广泛关注。在他看来,个人资源的激活,从一个用户到生产者、传播者、分享者,传媒业态也将为被激活的个人创造平台形成媒介形态的平台化。
  “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激活了以个人为其基本单位的社会的传播构造,重新分配了社会话语权,并因此改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喻国明对当前的互联网形势分析称,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介的高维媒介,其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以往以机构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的格局,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由此形成了传播领域的种种新常态。
  喻国明表示,互联网的连接性与开放性特征激发了储存在个人身上的各类微资源,原本散落在个人身上的闲置时间、闲置知识、闲置经验等各类闲置资源在互联网条件下得以被发现、被检索、被匹配,由此打破了传统的局域市场,各类资源之间的连接呈现出无所不至的可能。“互联网带来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多渠道、多功能、多内容之间的重叠和覆盖,这种融合将创造出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价值形成模式。”他说,处在这个“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传媒形态应与之相适,媒介形态趋向平台化,以便于为被激活的个人创造平台、价值评估,提高创造者数量和质量。其发展重心也应垂直化,以促进协同协作更周密。
  链接:http://mengma.jinbw.com.cn:53808/queryNewsStringById.do?newid=1120497&flag=1

2017年8月18日《郑州日报》客户端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启幕
  8月18日,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启幕,来自清华、北大、浙大、复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 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新闻与传播学科展开一系列专题研讨。
  据介绍,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至今已成立25周年来,是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研究飞速发展,规模堪称全球之首,以国际之视野,持中国之立场,新闻学与传播学在国家发展战略中,逐渐彰显出中国学派。本次学术年会由郑州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年会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
  在为期两天的年会中,共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广告与传媒发展史、公共关系、传媒经济与管理、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舆论学、视听传播、新闻传播思想史、媒介法规与伦理、应用新闻传播学、中国特色新闻学、国家形象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年会上,无论是主题论坛、专题论坛或是特邀论坛,各个主题均有特色,即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专家学者们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观点深入独到,别具一格。
  年会缘何“花落”郑大?据介绍,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郑州大学是中原第一家开办新闻教育的高等院校,2014年6月,与新华社签约共建穆青研究中心,2014年12月,与河南省委宣传部签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链接:http://wap.zhengw.cn/html/kuaibao/fazhi/aspx/newsdetial.aspx?id=41683&siteid=10000

2017年8月21日新浪网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召开 新闻学大咖共话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
  8月18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郑州隆重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开幕式上,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是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年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随后,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说:“学科的发展、学会的进步,折射的是国家的富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兴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足迹。”她表示,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各类论坛有近40场。组委会对每一场论坛都作出了既有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论文呈现的观点深入独到,形式也别具一格,非常值得期待。
  接下来,年会还将举行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
  据了解,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
  网址:http://henan.sina.com.cn/edu/gx/2017-08-21/detail-ifykcppx9844811.shtml

2017年8月18日大河网:
                       【中国新闻史学会】祝建华:计算传播学的理论贡献
  大河网讯 8月18日,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祝建华在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上以计算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为题发表讲话。
  祝建华认为,计算传播学简单说来就是一些新的计算方法,包括对用户行为的发掘,对传播内容的分析,采用我们传统的实验方法,把它搬到网络上去。这些方法与我们传统的定量研究的调查方法虽然有很大区别,用于研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同,但确是一一对应的。
  使用这些看上去复杂的研究方法到底和我们主流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关系呢?传播学长期以来最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受众或者用户的本质问题,即受众或用户到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文献当中就有两派争论,其中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主动派,另外一个是大众传播理论,虽然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因为它对人性进行大力表彰,而大众传播理论突出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一个大家更加关心的问题是传播的效果即媒体的效果问题。它是强大的还是弱小的?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是能够影响我们行为的,还是仅仅影响我们的思想观念的?
  计算传播学的理论贡献在什么地方?祝建华认为计算传播学并没有提出新的伟大的概念,只是重复了我们似乎早就熟悉的理论,这些我们早已知道的理论大部分学者是并不认同的,是我们的政府官员,媒体,广告主不愿意相信的。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在大部分的突发事件中媒体的效果很小,但是又不能忽视这些小的效果,我们要接受并尊重这种现实,同时探索这种现象为何存在。
  专家简介:
  祝建华,美籍华裔。复旦大学文学学士(1982年)、法学硕士(1985年)、美国IndianaUniversity(印第安纳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1990年)。曾任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1984-86)、美国UniversityofConnecticut(康内迪克大学)传播科学系助理教授(1990-95)、副教授(1995-99),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教授(2001-目前)、该校传播与新媒体硕士专业和互联网挖掘实验室的创办人。(梁倩文)
  链接:http://henan.sina.com.cn/edu/2017-08-18/detail-ifykcppx9348899.shtml
  【中国新闻史学会】喻国明:“个人被激活”的时代,媒介形态的平台化
  大河网讯 个人资源的激活,从一个用户到生产者、传播者、分享者,传媒业态也将为被激活的个人创造平台形成媒介形态的平台化。8月18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在中国新闻史学会上围绕“互联网发展下半期:技术逻辑与价值准则”发言,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传媒发展形态做出独到见解。
  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力量,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权力结构。迄今为止,互联网初步实现了人人皆可进行信息表达的社会化分享与传播的技术民主,社会议程的设置权与社会话语的表达权也进入了人人皆可为之的泛众化时代。
  “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激活了以个人为其基本单位的社会的传播构造,重新分配了社会话语权,并因此改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喻国明对当前的互联网形势分析称,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介的高维媒介,其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以往以机构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的格局,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传播。由此形成了传播领域的种种新常态。
  喻国明表示,互联网的连接性与开放性特征激发了储存在个人身上的各类微资源,原本散落在个人身上的闲置时间、闲置知识、闲置经验等各类闲置资源在互联网条件下得以被发现、被检索、被匹配,由此打破了传统的局域市场,各类资源之间的连接呈现出无所不至的可能。“互联网带来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多渠道、多功能、多内容之间的重叠和覆盖,这种融合将创造出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价值形成模式。”
  处在这个“个人被激活”的时代,传媒形态应与之相适,媒介形态趋向平台化,以便于为被激活的个人创造平台,价值评估,提高创造者数量和质量。其发展重心也应垂直化,以促进协同协作更周密。
  谈及逻辑化发展,喻国明认为要以人为本的发展逻辑,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已经超出了内容的范畴,仅仅停留在内容远远不够。对互联网的管理已经不能延续传统的管理方式,互联网的治理已经超出了内容治理的范畴,互联网的治理要考虑到它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它已经不是简单的内容管理。
  专家简介
  喻国明,男,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法学(新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楠)
  链接:http://henan.sina.com.cn/edu/2017-08-18/detail-ifykcypp9102086.shtml
  【中国新闻史学会】陈韬文:比较传播的兴起与华文传播研究的发展
  大河网讯 8月18日上午,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开幕。本届学会邀请多位传媒领军人物齐聚一堂,探讨全球视野中国体系下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长江学者陈韬文围绕“比较传播的兴起与华文传播研究的发展”,开启了首场主题演讲。
  “生活中的概念、符号都是通过比较而来的。比较是理论化系统的基本概念。”陈韬文指出,比较会扩大研究视角,有助于发散创新,使普遍和特殊的划分更为清晰。
  在谈及当下学术研究为何需要有比较的视角时,陈韬文分条析缕地阐明了三点原因。首先,具备比较视角能更清晰把握普遍与特殊的分界点;其次,具备比较视角能更清晰研究脉络与研究条件,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精准度与有效性;最后,比较视角有助于创新。研究者在运用比较来思考与探究研究对象时,会做到视野更开阔,思维逻辑更缜密,分析更全面深入。
  [中国新闻史学会]陈韬文:比较传播的兴起与华文传播研究的发展
陈韬文指出,现今传播理论的发展基本以欧美为参照系,对第三世界国家关注不够,应当力求传播理论的非西方化和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Edelstein、Gurevitch、Blumler等人呼吁多做比较研究传播研究,但是一直是呼声大于实践。近十年比较传播研究出现新拐点,例如相关的阅读书目被列入大学课堂、大型研究的出现等。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比较传播研究的兴起?陈韬文认为,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地方与地方相连,彼此渗透,改变了研究对象。而且传播系统变得有效,覆盖面更大,互动性提高。此外研究者群体的网络化,研究文化的趋同也是重要原因。
  对于当前的华文传播研究,陈韬文表示东西南北的差异不仅存在于内部,而且存在于外部,东西南北的比较都可以纳入比较视野中。在比较研究中,每一个单位都应该看成平等的,地域大小不代表着学术能力的强弱。研究者需把握比较研究的视角,方能对现象更有洞察力和更细致的了解。
  专家简介
  陈韬文,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长江学者,于1974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士,随而返回香港从事教学及传媒工作,后于1981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哲学硕士,继而在1986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学位,并获国际传播协会(ICA)颁发是年最佳大众传播学博士论文奖。(张楠)
  链接:http://henan.sina.com.cn/edu/2017-08-18/detail-ifykcypp9103295.shtml
                 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州大学盛大开幕
  众智新传,传播中华。8月18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郑州隆重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中国新闻史学会顾问、上海市社科联主席秦绍德,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教育部新闻传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蒋晓丽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执行院长黄瑚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家林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单波,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赵振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兴成等出席开幕式。
  国内外新闻与传播学界知名资深专家学者: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复旦大学童兵教授,武汉大学罗以澄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顾问、华中科技大学吴廷俊教授,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教授,英国资深学者、香港浸会大学Colin Sparks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ichard John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陈韬文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协理校长、传理学院院长黄煜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兼研发长刘幼琍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传媒经济与管理分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国际中华传播学会前会长、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周树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黄懿慧教授,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EJMC)历史分会会长、密苏里大学张咏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胡百精教授,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晓峰教授等一同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分别致辞,会议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教授主持。
  刘炯天校长首先代表郑州大学致欢迎辞,他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发展概况,以及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他着重介绍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历史,他指出,历经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学院传承和弘扬穆青“勿忘人民”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实施两个共建——“部校共建”“社校共建”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去年部校共建推进会在郑州大学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是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本次年会由郑州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陈昌凤会长代表中国新闻史学会向为筹备此次大会付出辛苦努力的郑州大学师生表示感谢。她表示,本次大会规模大、创新多,郑州大学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与大家共同开创了一项在中国史无前例的盛举。她介绍,今年正值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周年。学会发展的25年,适逢中华盛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界欣欣向荣。学科的发展、学会的进步,折射的是中国国家的富强,是中国高等教育兴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足迹。她指出,本届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加上平行论坛有近40场。每一场的组委会都作出了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既具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论文呈现的观点深入独到,形式也别具一格,非常值得期待。最后,她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之后的主题论坛分上、下两半场进行。上半场论坛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瑚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胡智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教授任点评人。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韬文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Richard John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座教授Colin Sparks、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刘幼琍围绕“对话:传播与世界”的主题,分别作了题为《比较传播的兴起与华文传播的发展》《全球通信网络:过去和现在》《Western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edia Systems》《从世界传播法规发展趋势看新媒体的管制模式》的精彩演讲。下半场论坛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家林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厦门大学赵振祥教授任点评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祝建华、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于洋、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黄懿慧教授以“前沿:科技与传播”为主题,分别作了题为《互联网发展下半场:技术逻辑与价值准则》《计算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人工智能之战:以新闻数据的名义》《数字化时代中国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发言,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会全程采用网络直播,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了会议的传播渠道,提升了会议的影响力。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中,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广告与传媒发展史、公共关系、传媒经济与管理、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舆论学、视听传播、新闻传播思想史、媒介法规与伦理、应用新闻传播学、中国特色新闻学、国家形象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
  年会期间还将举行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
  据悉,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与社科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中原第一家开办新闻教育的高等院校,2014年6月,与新华社签约共建穆青研究中心,2014年12月,与河南省委宣传部签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讯员:王璐、冯鑫)
  链接:http://henan.sina.com.cn/edu/gx/2017-08-18/detail-ifykcypp9122883.shtml

2017年8月18日中企网:
                              千余名专家学者聚郑
  昨日,中国新闻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郑启幕,来自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新闻与传播学科展开一系列专题研讨。
  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至今已成立25年,是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本次学术年会由郑州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年会主题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
  在为期两天的年会中,共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中国特色新闻学、国家形象传播、“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年会上,无论是主题论坛、专题论坛或是特邀论坛,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既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专家学者们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观点深入独到,别具一格。
  链接:http://sy.chinacenn.com/ztbd/20170819/40607.html

2017年8月18日《新闻与写作》微信公众号:
                        今日,1000余名新闻传播界专家学者齐聚郑州!
  众智新传,传播中华。8月18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郑州大学主办,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郑州隆重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百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中国新闻史学会顾问、上海市社科联主席秦绍德,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唐绪军,教育部新闻传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蒋晓丽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执行院长黄瑚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家林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单波,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赵振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兴成等出席开幕式。
  国内外新闻与传播学界知名资深专家学者: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复旦大学童兵教授,武汉大学罗以澄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顾问、华中科技大学吴廷俊教授,南京大学丁柏铨教授,新华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教授,英国资深学者、香港浸会大学Colin Sparks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Richard John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陈韬文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协理校长、传理学院院长黄煜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兼研发长刘幼琍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传媒经济与管理分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教授,国际中华传播学会前会长、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周树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黄懿慧教授,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EJMC)历史分会会长、密苏里大学张咏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胡百精教授,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晓峰教授等一同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院士,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分别致辞,会议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举玺教授主持。
  刘炯天校长首先代表郑州大学致欢迎辞,他介绍了郑州大学的发展概况,以及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他着重介绍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历史,他指出,历经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学院传承和弘扬穆青“勿忘人民”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实施两个共建——“部校共建”“社校共建”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去年部校共建推进会在郑州大学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是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本次年会由郑州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主办,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陈昌凤会长代表中国新闻史学会向为筹备此次大会付出辛苦努力的郑州大学师生表示感谢。她表示,本次大会规模大、创新多,郑州大学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与大家共同开创了一项在中国史无前例的盛举。她介绍,今年正值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25周年。学会发展的25年,适逢中华盛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界欣欣向荣。学科的发展、学会的进步,折射的是中国国家的富强,是中国高等教育兴旺,反映的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的足迹。她指出,本届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全球视野·中国体系——面向未来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年会的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特邀论坛,加上平行论坛有近40场。每一场的组委会都作出了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性、既具全球视野又有中国特色的充分布局,各个主题均有特色,探讨的问题多元丰富,论文呈现的观点深入独到,形式也别具一格,非常值得期待。最后,她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之后的主题论坛分上、下两半场进行。
  上半场论坛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瑚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胡智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王润泽教授任点评人。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韬文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Richard John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讲座教授Colin Sparks、台湾政治大学特聘教授刘幼琍围绕“对话:传播与世界”的主题,分别作了题为《比较传播的兴起与华文传播的发展》《全球通信网络:过去和现在》《Western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Studies of Media Systems》《从世界传播法规发展趋势看新媒体的管制模式》的精彩演讲。
  下半场论坛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家林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厦门大学赵振祥教授任点评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喻国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讲座教授祝建华、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于洋、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黄懿慧教授以“前沿:科技与传播”为主题,分别作了题为《互联网发展下半场:技术逻辑与价值准则》《计算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人工智能之战:以新闻数据的名义》《数字化时代中国公共关系学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发言,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会全程采用网络直播,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了会议的传播渠道,提升了会议的影响力。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中,将举办18场分论坛。论题涉及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教育史、网络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台湾与东南亚华文新闻传播史、广告与传媒发展史、公共关系、传媒经济与管理、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舆论学、视听传播、新闻传播思想史、媒介法规与伦理、应用新闻传播学、中国特色新闻学、国家形象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带一路等近年来的学术研究热点。
  年会期间还将举行新闻与传播国内外著名院系教育与科研成果展、中国新闻史学会聘授仪式、第三届新闻与传播学学会奖颁奖典礼、首届新闻传播学期刊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2017)》发布式等系列活动。
  据悉,中国新闻史学会是全国唯一的以研究新闻传播历史与现状,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为宗旨的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学会自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性及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与社科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中原第一家开办新闻教育的高等院校,2014年6月,与新华社签约共建穆青研究中心,2014年12月,与河南省委宣传部签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wODQ2Nw==&mid=2649891699&idx=1&sn=fcc57466a35003fe0200f053d17c1960&chksm=beadd9af89da50b937fede38bbe775247f4e1868e47d2ea427a4e82a8e72c4db75e97b88723b&mpshare=1&scene=1&srcid=0818UwxPylBCp3c2Q0qFG3HZ#rd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4 03:11:33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