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校长刘炯天院士作为教育领域党代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图)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3日 新闻来源:党委宣传部
    10月22日17:30,十九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楼新闻发布厅举办第六场集体采访,邀请校长刘炯天院士等6位教育领域的党代表接受采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栏目对此进行了报道,人民网等媒体对集体采访活动进行图文同步直播,现将集体采访内容摘录如下。

               

             

    主持人王冬梅: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参加我们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第六次集体采访活动。今天我们集体采访的主题是教育综合改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教育领域杰出的几位代表,也是我们党代表的教育领域代表人。我现在给大家从最左边的黄老师开始介绍。第一位,黄俊琼同志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的老师;第二位,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同志;第三位,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同志;第四位,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虞丽娟同志;第五位,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志怀同志。我身边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同志。刚才六位代表的中英文简历已经在门口发放了,各位记者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请在座的六位代表同志逐一作一个自我介绍。
    刘炯天: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郑州大学的党代表刘炯天,非常高兴参加党代会,并在这里跟大家见面。郑州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和省级政府共建的第一所高校,也是原来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前不久也很荣幸地入选了双一流建设高校。我想,在这里给郑州大学做一个介绍,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有机会到郑大访问。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前不久教育部等部委发布了双一流建设的名单,这份名单引起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我想请问在座的高等教育的代表,请问对这份名单您怎么看?

    刘炯天:我从我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这么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我想这个名单就是这个部署的直接体现。十九大报告里面,总书记讲到,要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想这个名单本身就是一个基础。网上说这个名单千呼万唤才出来,我想本身这个过程就是个复杂的过程,所以我想也是正常的。
    第二,这次名单的遴选有一套程序设计,包括确立了一个基本的遴选准则规则,包括标准,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还有动态筛选。这“四个选”跟这个名单也好,跟双一流建设也好,是非常好的制度设计和标准。我想,这个名单应该是这个制度设计下的一个直接的结果。这个名单出来之后,总体上是认可的,但是我想,任何一个制度设计都有个适应和完善的过程,随着整个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整个的办法和规则还会得到不断的完善。
    第三,回应一下怎么看郑州大学进入一流大学建设的序列,首先是凭实力和条件,这是一个基本的着力点。刚才讲,郑州大学有89年办学历史,是地方的、典型的也是有代表性的一个综合性大学,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我们有包括10位两院院士和学部委员在内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们的学术产出,这次在整个评价里相对得到公认,郑州大学这五年以来,从原来国际上学术产出排名1400多位到了目前的910多位,最新的,在国内高校排到了大概45位的样子。今年我们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高校排到30位,社科基金是排在第7位的样子。作为一个地方大学,有这样的学术产出的状况和水平,我想也是不易的,也是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和快速成长时期。
    郑大已有90万毕业生,本身就是对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近两届院士评选中,有6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我想说的是,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比较高的,应该说也有个比较好的学科条件。总之,拿郑大的事来说,它首先是个实力条件的展示,为未来的一流建设创造了基础,一个比较好的起点。其次,除了学科实力的表现之外,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好。我想说的是,在中原这块大地上,布局这样一个一流大学的建设,不光是河南人民的愿望,也是国家的意志。所以我说,承载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呼唤,承载了10700万人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所以,双一流遴选是以实力做基础,也有国家均衡教育,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这样一个背景。
    对这个名单,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用来干的。这话怎么理解呢?不是拿来做排位的,不是说你就是什么一流大学了,而是说要干的,这个干是要建设的,通过建设,在不同的时段,达到世界一流学科的水平,世界一流大学水平,这是这个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制度设计和要求,所以更强调干。
    通过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实际是强化高校的内涵建设,来带动整体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发展。它的直接两个目标,一个是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一个是在本世纪末把我们国家由教育大国变成教育强国。所以任重道远,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这样一个宏大的设计来做努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的问题是,现在的思想政治课大家都知道有一定的抬头率不高、不接地气方面的问题,很多思政课老师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有的老师把课堂变成了相声大会,也有的老师是自己现身说法,自己做标本。请问各位代表,你们怎么评价这样的尝试?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思政课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
    刘炯天:从一个大学来讲,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想有三点认识和看法。
    第一点,从我自身来讲,现在直接讲课少了,但还经常会去听听课,包括思政的课。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思政课问题,是存在的。另外一方面,思政课也有很多讲得很好的,对学生影响很大的。思政课的效率提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
    第二点,从整体提高思政课的角度来讲,关键还是师资。一个好的师资和师资队伍,这是上好思政课,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落到实处的根本点。都像徐老师这样好的、水平高的,能跟学生充分交流的老师,我想他的课程效果和跟学生的教育效果一定是很好的,一定是入脑入心的。我自己感觉好的思政老师,第一个,自身应该有比较坚定的理想信念,首先自己要信,然后让别人信,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应该有比较好比较完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第三个,要有热情和激情,把它当做事业去做。就像培养扶持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去关心每个学生,投入热情去讲课,给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支持、辅导、呵护。第四个,因为现实的社会发展很快,有一些问题也比较复杂,我觉得思政课老师应该做点研究,有针对性地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如果有了这么一支队伍,我们也重视这支队伍的成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课就有了比较好的甚至根本的保障。
    第三点,十八大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有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四个自信教育,学校也逐步形成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和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讲,我们作为办教育的人是有信心的。

    全美电视台记者:说到中国教育的改革,我记得陈宝生部长有一句话,就是三个“心”,小学要开心,到了中学阶段要活心,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要静心,我想他这三个“心”是教学改革希望达到效果。这个效果,好像跟已有的西方式的教育是相连接的。我就想到一个事,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改革,尤其是我们的大学,要跟世界国际的最高的水准接轨,在这一块上,我们正在做一些什么样的努力?如何达到这三个“心”所能达到的效果?谢谢。
    刘炯天:我来谈谈对大学静心的认识。大学的静心,大家比较常说的是怎么样去掉浮躁,踏踏实实地做学问,静下心来做学问。因为到了大学的阶段,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上接近于塑造成形,他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这块,还有个再造的过程。我想,从认知的角度讲,还要探究事物内在规律,我觉得是在这个层面上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用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包括意志品质的锤炼,我想这些都需要静心。如果要这样做的话,一定能够静下心。我们办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和挑战,就是静下心来做学问,静下心来教书育人,让学生静下心来,承接中学阶段成长的过程,在大学阶段更好地成长。中国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怎么样去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时候,要从中国的问题出发,进行中国的探究,提出中国的答案,最后形成中国的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的人才培养方式。从一个基本的认识到一个方法论的角度,这些我们也都充分借鉴和充分学习,这是一个开放的态势。中国现在很多问题也是世界问题,包括在经济、科学、社会发展的阶段,中国都遇到了人类的发展新问题。我们就需要在已有的共同的基础和方法论上去寻找答案,这是解决中国的问题,也是解决世界的问题。中国今天的大学,要站在这样的起点上去办学,去培养学生,这样也是静心的,也是客观的发展过程。

    主持人王冬梅:我们今天非常感谢在座的六位教育领域的党代表跟我们一起分享他们对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些想法和一些建议,并且回答了各位记者的提问,非常感谢六位代表,今天第六场集体采访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媒体链接:

    1.新闻联播: http://tv.cctv.com/2017/10/23/VIDE7oIgYcD1YRw0RRuNkFkO171023.shtml

    2.人民网:   http://m.people.cn/22/1372/204451/204497/204526/index.html?from=singlemessage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