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大河报》:郑州大学信息类专业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工程教育模式被点赞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4日 新闻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2018年3月19日《大河报》A2-08版

                              郑州大学信息类专业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工程教育模式被点赞
 

  核心提示┃学院建立数十个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生多年来在电子设计、ACM程序设计、数学建模、机器人等全国性比赛中均取得好成绩……郑州大学信息类专业为何能交上一份骄人的“成绩单”?又凭借哪些“真功夫”,使得其工程教育模式得到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近日,大河报记者走近郑州大学信息学科寻找答案。原来,其与国际专业工程教育相接轨,遵循以服务国家建设为主线、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实施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重要的是,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先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点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培养和工程训练,扎实练好“内功”,助推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收获足可引以为傲的累累硕果。

  做好顶层设计,培养人才有的放矢
  “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对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郑州大学信息类专业主要包涵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是典型的工科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清雷说。
  据他介绍,多学科知识背景、工程实践能力、整体思维方式、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感系郑州大学信息类专业工程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此,信息类专业基于OBE(Outcomes-BasedE-ducation)理念,建立课程矩阵,关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其中,横向是指在同一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平台;纵向是在不同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串。“还搭建层次化实验教学架构,包括基础实验、应用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设计等教学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大学信息类专业专门开设了“工程设计与管理”课程。该课程由老师作为顾问,离岸远程指导,将学生按公司的人员结构进行分组,模拟公司运作,在一年的课余时间内,完成产品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产品实现、公司网站设计与营销等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以组队的形式研发自己的新产品,每个小组都要经历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制作等过程,学院还设有三次答辩来层层把关,确保人人都能认真参与。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巩固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公司的运营模式以及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郑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杜思聪说。

  着力工程教育认证,实施全方位过程培养
  郭伟强,郑州大学软件工程2016届毕业生,现就职于腾讯公司,他对母校的培养方式印象深刻。“它将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是企业特别需要的。”
  让郭伟强印象深刻的培养方式全称为“3+1”三螺旋式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3+1”指3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学习。学生前三年以课程学习为主,采取学校与企业交互的教育方式;四年级以集中式企业学习为主,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工程综合素质。
  “三螺旋”指围绕学生知识培养、能力锻炼与素质提升三大核心目标,设计由浅入深、螺旋提高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构建起“平台+模块+课程群”的工程课程体系,其中工程平台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工程模块课程主要由专业主干课构成,一个专业根据需要分为2~3个模块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工程课程群主要由学科选修课(含学科前沿课)构成,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学习水平,逐步由最初的课内实验到课程设计、企业实习,再到最终的综合性工程训练,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在素质提升方面,该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引导学生由“参与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转变,并最终实现“研讨式学习”。
  “这种模式在深刻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了知识培养、能力锻炼与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郑州大学教务处处长王忠勇说。
  其实,“3+1”三螺旋式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只是郑州大学信息类专业人才过程培养的一个方面。据了解,其以工程教育认证为着力点,将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个基本理念贯穿培养的全过程,以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会得到全过程的指导与评价。其依托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基础和专业知识指导;通过教学环节和党、团委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综合素质指导。通过课程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评标准等,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定期评估。
  同时,由企业专家参与,制定契合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结构为“4+1”,由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英语通识教育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课、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4个模块和1个课外实践(自主学分)模块构成。以成果为导向,定期评价课程与毕业要求达成度,将评价的结果用于教学内容、教学法等方面的持续改进。

  不要“坐而论道”,校企联手协同育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掌握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具有真实的工程实践条件和环境。
  让学生和家长们称赞的是,郑州大学信息类专业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切入点,将高校与行业企业的供需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使企业参与工程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通过共建课程、共建校企联合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完善的工程实践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其通过实施工程实践教学“双指导”,毕业设计“双导师”,教学效果“双评价”,充分发挥了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使学生能体验真实工程环境,避免工程教育“坐而论道”的弊端,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对企业的适应性,达到校企联合育人、互利共赢的合作目的。

  多种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工程素养
  采访中,大河报记者了解到,郑州大学信息类专业构建了教学线、学工线和社团线课内外互动的三线式创新训练机制,组建智能机器人、电子设计、ACM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无线通信等社团,同时配以相应的实验平台,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科技创新实验。
  此外,还引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等相关大赛,通过创新训练和比赛,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学生杜思聪说:“我们在准备竞赛的同时可以充分认识到自身知识掌握的局限性,从而最大化地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动手能力。而且,通过参加竞赛,还提高了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协作的意识与能力,这些都是今后走入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

  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检验人才培养效果
  人才培养得怎么样?还得看看质量评价。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郑州大学构建了覆盖校内与校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王忠勇说。
  具体来说,树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建设观念,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理念养成、关注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发展情况、关注综合素质能力培养;通过周志、月报、学期汇报制度和校内导师基地回访制度,跟踪学生实践学习效果,构建科学有效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借鉴工程教育认证有效经验,从基地硬件配置、导师配备、制度落实等方面,对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选择和动态管理,加强对效果监控,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校外实践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媒体链接: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8-03/19/content_231028.htm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4 03:24:11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