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河南日报》整版报道:郑州大学建一流大学 育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6日 新闻来源:党委宣传部 招生办公室

2020年07月16日《河南日报》第14版

 

                                    郑州大学:建一流大学 育时代新人

                 
                                                  郑州大学鸟瞰图

                 
                                                   郑州大学图书馆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回溯历史,郑州大学从1928年医学教育诞生,到2020年6月18日校庆纪念日,已经整整走过92年的办学历程,迈入百年建设高校新征程。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强熔铸成立新的郑州大学,三校融合发展已经走过20个春秋,掀开了郑州大学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栉沐风雨而茁壮,历经沧桑而弥坚。郑州大学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的亲切关怀和全省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根植中原大地,不忘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推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迈出坚实步伐,学校创下多项“第一”: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河南第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河南第一位本土培养的中科院院士——郑州大学吴养洁院士、全国第一个省部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研制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宇航员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河南省第一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获批筹建河南第一个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筹)等,向亿万父老乡亲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

    历史维度的郑州大学
    肇始于1928年的郑州大学是河南高等教育百年历程的见证者,也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弦歌不辍学脉相传
    原河南医科大学源于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28年9月位于开封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增设医科,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1952年迁至郑州并建立河南医学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
    原郑州大学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河南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高校。
    原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原名郑州工学院。作为一所高水平工科院校,是化工部六大学院之一,于1996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
    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强强熔铸,组建新的郑州大学。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数十年来,郑州大学紧紧跟随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等教育重新走向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原郑州大学、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工业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在一定领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高校。
    1996年国家提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实施“211工程”建设。“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程,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共有包括原郑州大学在内的112所高校入选,原郑州大学也是河南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合校后,郑州大学在新世纪也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2004年,郑州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2012年,郑州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迈上国家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平台。
    2015年国家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2017年9月20日,国家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郑州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是郑州大学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河南高等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2018年3月,郑州大学成为首批部省合建高校之一,形成了“一流建设”加“部省合建”新的发展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郑州大学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

    现实维度的郑州大学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经过一代代郑大人的不懈奋斗,郑州大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向社会输送了百万毕业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规模宏大学科齐全
    郑州大学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其中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占地4200亩,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以及新成立的农学院西校区,形成了一主四辅的五校区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1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9万余人、留学生2500余人。学生总体规模7万余人,是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大学,每年培养了河南近二分之一的博士生、近三分之一的硕士生,贡献了近二分之一一流大学升学名额。
    郑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有51个院(系)、116个本科专业、5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1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18个;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化学工艺、有机化学、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等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人才荟萃师资雄厚
    郑州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高端突破、团队集成、青年培育、结构优化”的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结构改革,实施学科特聘教授、师资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三个“千人计划”,外引内育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5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6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人才60余人,教授74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00余人;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为学术带头人、以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
    立德树人培育英才
    郑州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十大育人工程”,制定了《郑州大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3)》,通过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大力推进“钱三强英才班”“穆青实验班”等特色实验班建设,构建了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郑州大学录取分数线年年攀升,办学声誉和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9年河南理科分数线超出一本线83分,文科超48分,其中提前批临床医学超110分。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以来,郑州大学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增长,2019年本科生与研究生招生人数比达到1.5∶1,本科毕业生中4400人考取硕士(或直博)研究生。郑大学子在各种国际国内大赛中连创佳绩,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冠军等,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金奖,实现河南省首次入围全国30强的新突破。
    郑州大学还积极拓宽国际交流合作,与49个国家和地区的258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放办学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滋兰树蕙桃李芬芳
    郑州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94万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在近4届的两院院士评审中,有8位校友或教师当选院士。党的十九大代表中,有15位郑大校友,其中4位当选“两委”委员。在最新公布的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家排名中,郑州大学1978级校友韩家炜位居华人科学家之首,综合排名世界第3;1977级校友张宏江位居中国大陆科学家之首,综合排名世界第36。
    近年来,1976级校友、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先生向母校捐赠1亿元人民币,1979级校友、正商集团董事长张敬国先生向母校捐赠1.1亿元人民币,助力一流大学建设,在全省树立了回馈母校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榜样。
    学科引领服务社会
    郑州大学立足河南实际、站位学术前沿,布局建设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绿色催化、资源材料、中原历史文化、工程安全与防灾、绿色高效农业6个一流学科,打造学科高峰,重点推动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绿色催化、资源材料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实现突破,完成了一流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基础与新兴交叉学科三级学科体系布局,学科整体水平显著提升。ESI全球前1%学科达到8个;ESI全球学术机构排名由1081名提升至636名(较2016年前进445位)。USNews学校的最新排名794位,8个学科入选,肿瘤学全球排名180位;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550—600位,4个学科上榜,上榜学科数全国排名37位;最新自然指数排名,郑州大学位列国内高校37位、国际高校170位。
    郑州大学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和项目培育力度,获批建设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筹)、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2019年,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自然科学基金304项,均位列全国第23位,总科研经费达到7.4亿元,已经成为河南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的高地。
    郑州大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以医疗服务、工程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特色的社会服务体系。依托学校附属医院布局建设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0家附属医院开放床位数3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推动“健康中原”建设的主力军;服务国家黄河战略,成立郑州大学黄河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创建国内外首家坝道工程医院,统筹推进“黄河实验室”建设,为保护母亲河、打造幸福河贡献力量;以“中心城市·一流大学”合作为抓手,扎实推进郑州市重大创新专项,形成地校协同的项目机制。

    文化维度的郑州大学
    文化是大学之灵魂、大学之本色。学校坚持文化育人与开放办学,沉稳厚重的中原文化、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文化、来自34个省区市与98个国家(地区)学生为代表的多元开放文化、92年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四种文化要素融合形成了今天郑州大学的大学文化,形成了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开放交融的文化特质。
    包容厚重的文化底色
    天地之中,巍巍宇黉。学校地处中原,伫立在黄河南岸,根植于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沉稳朴实、包容宽厚,滋养了郑大人“自信、开放、尊重、坚韧”的品格。自信,就是要具人生定力,踏实做事,扎实为人;开放,就是要造宽阔胸怀,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尊重,就是要成现代情怀,遵循规则,敬畏规律;坚韧,就是要塑坚强品格,不怕困难,百折不挠。
    “自信、开放、尊重、坚韧”源于郑大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从1928年医学教育开始,郑州大学经历了92年办学历程,“自信”使学校始终引领着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开放”使学校从最初办学的几个人,到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7万余名在校生,全国学生规模最大;“尊重”使学校实现了三校融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格局;“坚韧”使学校克服了办学过程中诸多艰难,学科实力与声誉显著提升。
    多元交融的文化特色
    从古丝绸之路,到四通八达的郑州航空港,中原文化与世界文化始终交流互通。北起黑河,南到天涯海角,都有郑州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与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遍布欧亚非的留学生相聚于美丽的郑州大学。不同的地域文化、异域文化在郑大校园里交流互通、多元并存、相得益彰。
    魅力纷呈的文化亮色
    郑州大学坚持以学科为龙头,凝练学科文化,瞄准学术前沿,推动学科重构,实现各学科均衡发展,形成了以资源材料、肿瘤防治与转化医学、绿色催化、中原历史文化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大学一流学科布局;构建了一流学科、优势特色与重点学科、基础与新兴交叉学科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不同学科文化竞相绽放、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
    追求卓越的文化本色
    求是担当、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是郑大文化最核心的要素。“求是”首先是实事求是,包括探究规律与真谛的过程,求真务实、格物致知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研学之道;其次是科学素养与精神养成。“担当”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进步的使命,是对人生、对家庭、对事业的责任,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
    郑大人敢于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突如其来的灾难激发了普通人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感。关键时刻,郑大附属医院的189名医护人员,分5批次奔赴湖北抗疫一线,涌现出了诸如赵松、张卫青、周凯、万琳、胡绍月等一批典型人物。这些医务人员用逆行壮举深刻地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郑大人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学校发展的时代呼唤,也是郑大人拒绝平庸的自觉追求。由郑大校师生领衔的中国荷球队,奋力拼搏、追求卓越,勇夺第十一届世界荷球锦标赛第四名,创造了中国荷球历史最好成绩。

    郑州大学92年办学铸就了河南高等教育标杆,20载融合形成综合性大学发展新格局。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赋予郑州大学的光荣使命,是全体郑大人的共同梦想,一代一代郑大人不忘办人民满意教育初心,求是担当、接续奋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奋力推进一流大学建设,为决胜全面小康、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媒体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20-07/16/content_430804.htm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