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郑大故事:拳拳之心助教育 殷殷之情育人才——记数学与统计学院石东洋教授(图)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5日 新闻来源:党委宣传部 校工会 数学与统计学院

 

                              郑大故事: 拳拳之心助教育 殷殷之情育人才

                               ——记数学与统计学院石东洋教授


    今年9月,数学与统计学院石东洋教授在郑州大学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荣获“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会上,石东洋作为获奖教师代表发言,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赢得了台下观众数次热烈掌声。


    饮水思源, 恩报母校
    1980年,石东洋考入郑州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后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博学位,并于1997至1999年间,经石钟慈院士推荐,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机械系协调工学部做博士后研究。学成归来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母校,将所学所见所闻所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校。
    回忆过往,石东洋眼泛泪光,感慨万分。1984年,本该满心欢喜的他,却因为十元路费成了他继续深造的拦路虎,一时愁眉不展。时任校长的车得基教授在了解情况后,立即拿出一百元,以郑大名义资助他顺利入学。正是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心,石东洋勤工俭学,奋发努力,不到半年就把钱还给了学校。
    石东洋一直说,郑大是他数学梦开始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他一心钻研,教书育人,成为一名光荣的“郑大人”。他始终抱着这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信念,辛勤工作至今,始终无怨无悔。

    钻坚研微  教学相长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教师工作的两大马车。科研项目的展开,是推动学科发展的直接动力。作为郑州大学计算数学的学科带头人,石东洋一直坚持教学与科研并进。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7项、获省优秀科技成果及论文奖16项、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论文于2017年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评为“郑州大学2017年度最受关注的十大科研事件(自然科学)”。
    虽然科研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石东洋坚持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要以学生为本,站在教学第一线,全心全力地上好每一节课,以平等心对待科研,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
    因此,石东洋为本科生教授16门不同的课程,每周教学时长都在15课时以上,两点一线的教室办公室生活是他的真实轨迹。
    付出总有回报,努力不会被辜负。截至目前,石东洋培养的学生中,仅在高校系统中,就有17位教授,44位副教授。“孩子父母将他们送进学校,是希望他们能学有所成,为祖国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我十分骄傲”,石东洋笑着说道。

    玉壶冰心,用爱浇灌
    作为高校专职教师,石东洋坚守“教书育人”的本分,怀揣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按照教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一言一行,更是学生前行路上的指明灯。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数学的奥妙其实就蕴藏在生活点滴中。”课上,他总能把生活融入教学,本晦涩难懂的问题经过生动描绘鲜活起来,让数学走进学生身边,使原本枯燥的课堂欢声笑语。课下,他化身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认真听取学生的疑惑与委屈。他总能推己及人,以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和化解矛盾,从不刻板说教,让孩子真正放下心结,投入到学习中去。
    育才和育人不可分割。学生的每一篇论文,石东洋都一字一句看,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翻开学生论文,处处可见密密麻麻的批注,可见教授的良苦用心。“数学论文必须严谨,论证步骤要符合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写好论文,做好学问。”
    新起点新征程,石东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教师,他希望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上好每一门课,教好每一位学生,全身心地培养人才。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希望开阔视野,锐意进取,用实际行动回报学校和国家,做好郑大人,数学人,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生记者 黄坤一 撰稿)

                   

                                              石东洋教授在上课

           

                                             石东洋教授和学生们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