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践行荣辱观 服务新农村 郑大两万学子三下乡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20日 新闻来源:新闻中心综合报道
  青年大学生服务新农村 百村建设当先锋
  我校今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这个主题,遵循“人人参与,重点组队”的原则,本着“奉献青春才智,服务和谐社会”的宗旨,组建了包括5支国家重点团队在内的40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队和一系列社会实践服务小分队,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地域分布,组织学生回家乡进行社会调查。
  7月5日,由校团委书记带队,我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大学生们来到鹤壁市浚县白寺乡前岗村,这里是我校“百校结百村”的帮扶结对村,并在前岗村建立了郑州大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向前岗村捐赠了1台电脑、350册文化书籍和价值4000元的文化体育用品等,同时,大学生们还组织开展了帮教助学、医疗服务、家电维修、科技支农等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目前,我校有两万多名学生分布在乡村、社区、城市、街道,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法律援助、医疗服务以及送文艺下乡演出等活动,着力推进“千校万村服务计划”和“河南青年百村建设行动”计划,做到结对帮扶、城乡互动,充分展示了我校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崭新风貌。

             临床医学系学子送医下乡 推动农村健康新生活
  临床医学系2006年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10名大学生来到卫辉县,结合医学专业开展“新农村,健康生活”大型调查、宣传和社会服务活动,把先进思想、健康常识带到了农民身边。他们测血压、量体温、问病情、提出治疗意见。在一次4小时的现场调查中,收集病例资料307份,获得有效研究资料274份。该系豫东社会实践小分队先后到开封市杞县裴村店乡盛岗村、吕东村、吕西村作实践活动,免费为村民检查身体,并宣传高血压、艾滋病、糖尿病等的预防和防治知识。小组成员在活动中认真负责地进行了工作,并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问题,不但得到了村民的好评,而且还获得了一些临床实践经验。
  7月5日,在民盟河南省副主委、郑州大学癌症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立东教授的带领下,我校临床医学系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鹤壁进行食管癌调查,这是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鹤壁地区食管癌高发,严重危害了该地区人民的健康,此次调查目的在于查找食管癌病因,找到早期诊断的金标准,预防这一肆虐的病魔。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队员们将走遍大河涧乡24个村庄,对过去20年间的消化道疾病进行普查,尤其是对食管癌的调查,普查将涉及10多万人次。
  7月6日,临床医学系驻马店分队以“珍惜生命,远离艾滋”为主题的宣传及问卷调查活动正式开始。队员们首先在汽车站、火车站候车厅内向乘客散发《艾滋病预防手册》,和乘客交流,宣传有关艾滋病的科普知识,不少乘客还主动向他们领取宣传手册、询问有关常识,并表示对这种公益活动大力支持。随后,队员们与驻马店黄淮学院在驻马店新世纪广场联合举办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暨“珍惜生命,关爱他人,远离艾滋”大型宣传活动,组织签名、回答咨询、问卷调查。在驻马店市区中心的“靖宇广场”也举行了主题宣传和签名活动。开展活动以来,他们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303份,回收率约为86.6%,队员们将对收集的303份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做出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学院“控烟”社会实践服务队宣传健康知识
  吸烟危害是当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万,占全部死亡的12%。为此,2005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为了解中国城市居民对烟草使用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公约》实施后国家烟草控制政策对吸烟行为的影响,我校公共卫生学院组织大学生成立了“控烟”社会实践服务队,18名大学生从7月4日开始对郑州市《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检测试点进行走访和调查,宣传吸烟对生命健康的危害,告诉人们戒烟的方法。本次调查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队员们目前已走访了郑州市南学街、平等街、福华北街和永安东街等社区,一方面认真组织群众填写问卷内容,一方面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

            外语学院“三个一”倡议捐爱心 支持暑期支教服务工作
  今年暑假,为充实社会实践活动的物质资源,外语学院向学生发起了“三个一”的倡议,即“每人捐一本书,每人捐一元钱,每人献一份爱心”,另外,他们还专门联系了《河南科技报》和《大众科技报》社,获赠科普报纸3000份、《科技动态》杂志500余本,学院的领导和辅导员们还到省新华书店购买了价值近千元的法律书籍、科普书籍、科普挂图、教学磁带、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挂图等。
  带着这些丰富的知识和资料,作为团中央确定的全国百支大学生支教服务团之一的外语学院暑期支教服务团的队员们来到了位于豫西北太行山区豫、晋交界的林州市的临淇镇的支教地——临淇村小学和临淇镇第一中学,他们把这些全部捐给了这里学校的学生和当地的农民。他们教这里的孩子们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还增设了英语口语、美术、体育、书法、舞蹈、音乐等当地没有的新课程,还为学生们上了安全教育课,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安全常识,受到当地孩子的喜爱。他们在这里将进行为期20天的宣传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邓州“志愿增智”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2006暑期邓州“志愿增智”服务队一行15人于7月14号踏上火车,在足足站了7个半小时后,这支“志愿增智”服务队顺利到达邓州。在7月15日上午和其他高校的志愿者大学生们一起参加了邓州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暑期邓州志愿增智活动”启动仪式之后,志愿活动全面展开。由于党员较多,因此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辅导员老师担任支部书记,他们分散在3个乡镇的12个村庄里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帮助村委会整理档案资料,建立电子文档,还积极开展农村调研活动,了解到一些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
  有位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说,对我来说“社会实践”是一个耳熟能详却又十分陌生的字眼,今天我们走出学校,迈入社会,服务农村,真是提前感受了身负重担的责任,也体会付出收获的喜悦,社会实践活动太好了,我以后还会参加。他们纷纷表示,要揣着一颗真诚的心,凭着一份炽热的情,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留下“郑州大学”闪光的名字,圆满完成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校园导游词创新小组工作全面开展
  在广大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在郑州大学校园内,也可以看到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校园各处不停地走着,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好像在讲着什么。这就是旅游管理学院校园导游词创新小组的成员们。校园导游词创新小组作为我校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中的一支,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立足于宣传郑州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学校办学理念、校园设计风格,全面介绍我校校容校貌,挖掘旅游资源,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不同风格的郑州大学新校区导游词。
  在活动中,校园导游词创新小组的成员感到,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能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又能为宣传郑大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让更多的人热爱郑大、了解郑大,真是太有意义了。校园导游服务中心自2006年5月份在我校旅游学院挂名成立以来,已经接待了领导团、学生团、校友团等来校参观团近20次百余人,为广大师生和来校参观人员提供了方便的服务。他们到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新区建设办、图书馆、后勤绿化科等部门收集相关资料,认真撰写校园导游词,在校园内一遍一遍的行走中进行着讲解,反复进行着修改,他们要把对学校的爱都融进这导游词中,讲解给更多的人听。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34:24